来源:皇包车旅行 ID:servicehbc
“听说在迪拜,乞讨都月入47万,你工资一定很高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作者简介:Kimi,一个24K中国人,一个在伦敦念过书的海归,一个去过20几个国家的驴友,一个还算资深的吃货,一个因gap year来到了中东,却一不小心就在迪拜待了三年多的90后,一个美国管理咨询公司的顾问,正过着迪拜-利雅得双城记的生活。
自从常驻迪拜后,我这个“咨询顾问”,自然而然成为周围人眼里的迪拜专家。以下是我日常经常听到的问题:
“那里真的安全,不打仗吗?”
“沙漠里一定一年四季都很热,能有什么好玩的?”
“迪拜能喝酒吗?”
“听说在迪拜,乞讨都月入47万,你工资一定很高吧?”(此处有苦笑)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说实话,在2015年夏天首要次踏足中东之前,我脑海中的迪拜也差不多如此:黄金遍地,帆船酒店和棕榈岛真壕,警车都是兰博基尼,女人穿着黑袍只露出眼睛……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国人心目中 这片土地永远意味着奢华与神秘
三年半过去了,我去帆船酒店吃过几次饭,却爱不上那里的装潢(当然主要还是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帆船酒店Burj Al Arab Jumeirah的餐厅
棕榈岛上的The Rib Room有我较爱的早午餐,但岛上糟糕的交通规划却总会让我忍不住吐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The Rib Room英式牛排餐厅
我依然没有见到兰博基尼警车,路上最多的是日系车和当地人较爱的SUV;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SUV性能优越,容量大,是当地人的理想选择
黄金当然也都在首饰店里,女生的黑色长袍却并不单调,也可以花样繁多。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事实上,现在迪拜穿黑袍的女性也并不多了
哦,差点忘了,商家只要申请执照,就可以合法售卖猪肉和酒精,所以我的生活,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佛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很多餐厅都提供酒饮,与风景足以匹配
迪拜也许是这个星球上,最被人误解的城市。那真实的迪拜总归是怎样的?中国人在迪拜,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3个关于迪拜的真相
首先,迪拜不仅是城市,还是一个微型国家。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的一部分,阿联酋共有7个酋长国,迪拜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君主制国家,迪拜的酋长是这个城市国家的直接统治者,也是阿联酋的总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看地图,阿联酋有这~~~么大,迪拜在那一角角。
虽然迪拜的风头盛过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和城市,但阿联酋的首都其实是略显低调的阿布扎比。如果说阿联酋是一个微信群,阿布扎比就是群主,迪拜则是群里发言最积极、风头最劲的一个。
想当然的人会说:还不是因为迪拜有石油!还真不是——迪拜是一个没有石油的城市。实际上,阿联酋超过90%的石油资源都属于阿布扎比,迪拜作为一个土地稀少又贫油的城市,历史上主要依靠波斯湾的珍珠贸易生存。今天,石油在迪拜GDP中的占比,也不足5%。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迪拜早期便是以帆船酒店为代表的前卫建筑而在网络上声名鹊起的
也正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先天不足,迪拜酋长从几十年前便开始了“穷则思变”的道路,为迪拜打造出了独特的定位,依靠航运,贸易,旅游,金融服务等行业,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棕榈岛,号称寰球第八奇迹的人工岛亦是引得游人纷纷前去打卡
今天的迪拜,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也是中东地区其他国家改革发展争相效仿的对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购买力平价)超过70000美元,是中国的4倍多。
尽管如此,迪拜也有穷人。
在迪拜的常住人口中,阿联酋公民占比不足20%,他们大多在政府部门和大的“国企”中就职,收入水平相对来说是很高的,可以达到至少每月40000到50000元人民币。
作为一个蓬勃发展中的城市,迪拜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在这些脏活累活中,并没有本地人的身影。承担较低层建筑工人、服务员、家政、司机等工作的,是一大批来自菲律宾、南亚次大陆(比如巴基斯坦、孟加拉)、非洲以及穷苦的阿拉伯国家(比如也门、叙利亚)的劳工。他们就是传说中迪拜最穷的人了,月收入3000到4000元人民币的也大有人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浮华都市高新建筑的背后,是无数廉价劳动力的血汗
三四千元人民币的月收入,在迪拜是什么概念呢?他们每日食宿都在公司提供的集体劳工营里搞定,每天都要乘坐公司没有空调的白色巴士,往返于工地和劳工营之间,早出晚归,工作时间长,即使在气温高达五六十摄氏度的夏日也不例外。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些不辞辛苦来到迪拜的劳工才是迪拜真正最穷苦的人群
这笔并不丰厚的血汗钱,对于许多不远万里来到迪拜的劳工而言,并不只是一个小数字,二是承载着家人和孩子的大未来。在迪拜的灯红酒绿里,他们仿佛是隐形人,但在贫穷绝望的祖国面前,他们则是希望。
普通人的衣食住行
在这个长住人口200多万的城市中,外来人口超过了160万。你可以看到来自寰球上几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面孔。
多元的背景与文化,让迪拜的普通人生活,在中东地区显得特立独行。
拿穿衣服来说,在迪拜其实可以随便穿!只有阿拉伯人才会穿着传统服饰,男士穿白色长袍,戴白色或红白格头巾;女生穿黑色长袍,戴黑色头巾,甚至要蒙住脸。对于在这里工作和旅行的外国人来说,着装和普通西方社会,并没有什么区别。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迪拜本土,穿什么衣着的人都有
当然,如果是参观清真寺等宗教场所,则不可以着装暴露,需要装着长裤,女生会被要求披上头巾。迪拜的夏天骄阳似火,温度长期在40度以上,湿度更是可以高达8-90%。但是,由于空调十分普及,即使外面酷暑难耐,在室内西装革履也并不会热,在商场中如果穿少了,甚至会被冻感冒。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进入宗教场所参观,还是要注意衣着的
吃东西百无禁忌,随便吃!在迪拜,只要有耐心,你可以找到正宗的各地餐饮。不论是火锅、日料,还是法餐、意面,总可以满足你的味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美食方面,你也可以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多元化
相比之下,迪拜的传统餐饮生存空间反倒十分狭窄。如果你对中东饮食感兴趣,不妨尝试一下黎巴嫩菜,hummus(鹰嘴豆泥)和kebab(烤肉)对于中国胃而言,还是很友好的。至于猪肉和酒,前面已经提到了,找个有执照的店就能开吃开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