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么多留学生归国发展,想要问一个问题,海归们是因为看到在中国发展的前景而选择回国的吗?
选择时是否考虑到自身努力对一个人的命运起到的作用?
还是因为其他的客观原因,比如家庭关系,签证问题,文化问题等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根据2019年3月27日教育部官网发布《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其中的数据反映了中国出国留学市场的新近动态。
1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66.21万人,同比增长8.8%。
汇总近四年的官方数据,自2015年中国留学生首次突破50万人后,除了2016年出现增幅放缓(3.97%)外,2017年、2018年的增幅分别达到11.7%和8.8%。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据预测,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市场总量超过70万人的可能性很大。
2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8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数为51.94万人,根据教育部统计,1978年—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到585.71万人,其中完成学业的432.32万人,学成归国的365.14万人,学成归国率接近85%。
根据《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就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情况开展了新一轮的调查研究,聚焦以“90后”为主的新生代海归群体在留学前后的发展变化和就业、创业情况,并对海归对于留学与回国的选择、留学安全的认知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调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此次共计2190位海归参与此项调查,(90-95年)90后成为海归主体,占比高达55%,实际年龄在23-28岁之间。因此,这次报告聚焦90后出国留学人员,并首次关注95后海归群体。
回国发展
1.北上广是首要目标城市,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对海归群体的生源地和现居住地调查数据显示,海归群体生源地占比超过5%的省市有北京、广东、山东、辽宁、江苏、河北,分别占海归群体的9%、9%、8%、7%、6%和5%。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可以看到,海归群体的生源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上来看,这些省市较中西部地区仍具有一定优势。
然而,从海归群体的现居住地来看,省市之间的人才聚集能力区别显著,即有些省市在该过程中成为人才磁铁,吸引和集聚海归,另一些省市则在人才竞争中面临海归人才流失的挑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海归群体流失方面 ,黑龙江、山西、河南、河北和湖南流失比例较大,分别为81%、60%、58%、49%和46%,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人才大战”中将面临更更加严峻的挑战。
2.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海归就业最强优势
海归群体在国内就业方面存在的优势主要包括“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生活适应能力强,更加独立”,选择比例分别为73%、59%和37%;此外,也有受访者认为海归的就业优势还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强”(25%)、“更了解海外市场,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品牌或分销渠道”(16%)、“更具创新能力”(16%)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与2019年相比,海归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势评判有明显下降,选择比例从86%下降到59%。当前,中国参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国际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加之国内高校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快速发展,使国际视野的获取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海归群体更加直接接触到国际领域的优势仍然明显。
3.金融业就业比例升至首要位,制造业比例有所上升
在就业行业方面,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批发和零售业、文化或体育和娱乐业排名靠前,所占比例分别为14%、13%、12%、11%、8%和7%。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可以看到,在排名靠前的行业中,因性别不同,海归对于行业的选择也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女性海归来说,教育(15%)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占比明显高于男性;对于男性海归来说,金融业(17%)和制造业(15%)占比则明显高于女性。
与2019年相比,金融业就业比例超过信息技术服务业升至首要位,制造业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从2019年的第5位升至2019年的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