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压力大,华裔网约车司机自杀!华人群体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来自:北美全知道 0 0 2019-04-05

一名华裔Lyft网约车司机23日凌晨服药自杀身亡,他在死前用电子邮件与家人道别,自杀地点距其在皇后区的自家住所仅隔20几条街。

这是自2017年11月以来,第九名因经济压力而自杀身亡的计程车或电召车司机;纽约州电召车司机较低时薪虽于今年1月调涨,但许多从业司机仍不堪生计重担。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华裔司机服药自杀身亡,自杀地点离居住地只隔20条街。(取自谷歌地图)

警方表示,23日凌晨3时26分左右,49岁的华裔吴禄端(Lu Tuan Wu,音译)在皇后区格兰岱(Glendale)的Myrtle大道交75街附近,被发现死于他租用的黑色现代Sonata车后座,脸上和衣服上都是白色粉末状物质。

警方在他的车附近找到一个塑料药瓶,认为他可能通过服用一种被粉碎的非处方药物来自杀。

知情人士表示,吴禄端自杀前曾用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家人道别,说自己非常爱他们,对自杀表示抱歉;而他自杀地点与他在皇后区森林小丘(Forest Hills)的居住地仅有20几条街的距离。

独立司机工会(Independent Drivers Guild)华人司机召集人陈海灵表示,许多华人司机入行时看重工作时间灵活,且门槛低,然而越来越多人加入后,电召车司机的薪资逐渐降低,基本生活保障已难实现。

他说,Lyft公司一直反对为全市90%的电召车司机,提高22.5%的淨时薪、设立17.22元的较低薪资;而今年新出台的徵收堵车费政策,许多电召车司机表示更成为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块大石」。

独立司机工会的华人电召车司机李明启表示,不到两年,已有九名同行选择自杀,现在司机又要面临每次将近三元的堵车费,收入将再受影响,让人担心未来自杀人数还会攀升。

警方表示,吴禄端的死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独立司机工会现已启动心理健康计画,为有需要的司机尽可能提供帮助和治疗,也呼吁有相关忧虑的司机致电市心理健康危机热线(888)692-9355。

华人群体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一桩桩华人自杀的惨剧,让人唏嘘不已,这不禁让人思考悲剧的重演也许已经不是个例。有统计显示,在美国各种族裔中,华裔的自杀率较高,这和环境、工作、学习生活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城市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

在美国顺利拿到学位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都会被认为是人生赢家,然而光鲜是给别人看的,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在美国工作也免不了加班,华人聚集的大城市房租贵、生活压力大。

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长期下来会让人踹不过气,变得抑郁,但又不和家人朋友倾诉,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最终凄凉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种族歧视让年纪较大华裔有自杀念头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针对芝加哥地区3000多名60岁以上华裔进行调查,在调查时间之前的一个月内,有4%的华人有过自杀念头,而在公共场合受到过歧视的人自杀念头会更强。

很多华裔老人都是中老年时移民美国,居住在唐人街或华人聚集区这样文化单一的封闭环境,语言能力较弱,对于美国的文化生活不如青年人那样适应,遭到语言或行为的歧视时,比如“滚回中国”之类的话,碍于面子只能选择隐忍,而不会选择恰当的方式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种种问题容易让人换上抑郁症,但抑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华人心里疾病精神疾病的就诊率在所有族裔里面是较低的。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多数华人都不能正视心理问题。

心态:心理咨询就是家常便饭

美国人从不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丢人的事情,而很多华人还抱有“心理问题见不得人”的误区,觉得看心理医生就是得了“神经病”,感到羞耻,有什么问题就在心里憋着,造成病情恶化。其实,看心理医生就跟感冒了要吃药,身体不舒服要去医院检查一样,心理咨询已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平均500个美国人就有一名心理医生;

每1000人中就有一人拥有私人心理咨询师;

每年约有8000万美国人求助于心理咨询和治疗,也就是说约30%的美国人每年要看心理医生;

美国有临床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和精神护理人员28万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心理咨询不分大小,只要你觉得不开心都可以找心理咨询,很多美国人工作不顺心、失眠或者夫妻吵架这些在华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寻求心理师的指导。

心理咨询非但不能说明自己是异类,反而是大多数人在心情不舒畅是最理智最健康的选择,其实是帮助大家预防严重疾病的发生,而不是等到事情变得非常严重时再想着怎么去解决它。

在美国心理师就在你的身边

对于华人来说,适当的心理咨询也是非常必要的,千万对心里咨询抱有偏见,没有人会因为你看心理师而对你“另眼相看”,而且美国有非常完善的心理咨询系统,华人朋友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心理指导资源,保持舒畅的心情对自己对家人有百利而无一害。

1、留学生在学校寻求心理指导

及时联系学校的CAPS(Conseling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他们会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心理咨询。很多美国高校每学期都会有免费的6-12节心理咨服务,留学生们可以根据需求预约。如果觉得英文沟通没有那么顺畅,完全可以尝试跟学校沟通,要求翻译服务。

2、美国公司、医院也有会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多数美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会配有心理咨询师,员工压力大时可以找咨询师聊聊天。病人在住院期间,因手术或病症引起的内心恐慌都是正常现象,医院都会安排心理咨询师或社工陪病人聊天,帮助病患克服内心的恐惧。

3、网站搜索咨询机构或私人咨询师

美国咨询机构和私人职业的咨询师资源很多,华人可以登录therapists.psychologytoday.com网站,输入所在地、邮编等信息搜索当地的咨询师。网站还会根据咨询类别对咨询师进行分类,缩小筛选范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咨询师。

4、医疗保险包含心理咨询

除了普通咨询机构外,还有一些非营利机构咨询是是免费的,有的一次10-80元即可。如果医疗保险包含有心理咨询那就正好省了一笔,保险公司全都会买单的。

愿逝者安息!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不能忽视!

愿善待自己、关心身边的人!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