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府官员称,马克龙总统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德方官员,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一道,在3月26日与正在访问欧洲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中欧关系举行会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种“组团”做法是其所未有的。可以说是马克龙在外交上的一次“创新”。据说,马克龙想给习近平“一个惊喜”,算是一个特殊的欢迎方式。
当然了,马克龙是为了显示欧盟的统一,并借此机会向习近平阐明欧盟不久前确定的面对中国的“共同立场”;法国总统府还表示,之所以采取这一前所未有的形式,是因为要守卫多边主义,应在欧盟层级举行,而不仅仅在法国与中国之间讨论。而多边主义,也正是中国一贯所维护的。
话虽这样说,但给人的感觉是马克龙底气不足;估计默克尔、容克也会觉得有些意外:这,合适么?马克龙也管不了太多了,来吧,大家一起聊聊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德国总理默克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前排从左到右)3月26日与正在访问欧洲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中欧关系举行会谈。(新华社)
讨论英国脱欧和欧中关系的欧盟峰会闭幕之后,法德领导人都在强调:市场准入的对等是欧中关系经贸领域的较大问题。欧盟要求与中国互惠对等。法德两国是欧盟推出的“十点行动计划”的核心国家,这一针对中国的战略措施建立在应对中国的战略前景上。
马克龙一直说欧盟应有一个协调的角度面对北京。法国特别强调“监督境内外国投资机制”以及互相准入对方市场的对等性,马克龙将在习近平到访时,利用庆祝中法庆祝55周年建交的机会作出正式表述。
默克尔也小心翼翼地批评了意大利。她表示,“若能统一行动,本会更好。”
法德的潜台词很明显:欧盟各国没说不加入中国“一带一路”,而是大家要谈好一个统一的“价格”么。当然了,欧盟也不能对中国漫天要价,到底中国实在过于重要:中国仅次于美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每天超过10亿欧元。
虽然不能“漫天要价”,但是马克龙认为,“讨价还价”还是必须的。他对中国的要求不外乎上述两点:扩大市场准入,控制对欧投资。其实,中国对于扩大市场准入已经做出了很多姿态,首届进口博览会已经让众多法国企业受益。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说,中国市场未对欧洲人足够开放;然而默克尔的表态比较良心:她强调了中国在相关问题上的进展。她指出,中国在某些领域开放了,例如,在合资企业方面。作为以出口为生国家的代表,默克尔反对在贸易上实施像某些人所要求的过分强硬的限制。
所以说,即便马克龙拉上默克尔和容克与习近平会谈。也不能说明欧盟就是“团结一致”的。面对中国,欧盟以一个整体出现,这太难了。成员国中已经有些国家被中国巨大的一带一路计划吸引,比如意大利,比如中欧一些国家,但是,马克龙的法国就是要力图让欧盟,在中国面前最终能够统一行动起来。马克龙有些破釜沉舟的悲壮了。
到目前为止,欧盟各成员国一直在与中国单独谈判。但是,马克龙的身边人表示,“现在不是自顾自的时候了,为了避免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相互竞争的思想,必须采取协调而不是分裂的方法。如果你想存在的话,你就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
然而,“用一个声音说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欧盟的推出的针对中国的政策,首要个具体的行动可能是要通过一个新的工具,以确保欧盟与中国在授予公共合同方面遵从“互惠”的原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公共合同的金额巨大,有2万4千亿欧元之多,占欧盟GDP的16%还多。其实这个计划几年前就提出来过,但根本无法操作。
现在,在法国和德国的推动下,欧盟委员会现在又提出了“互惠”的原则,但欧盟其他成员国是否能够跟进,还是问题,一些成员国是很受中国投资吸引的。既然单独与中国谈可以让自己的国家获益,又何必趟欧盟这滩浑水呢?
马克龙想要说服欧盟28个所持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各不相同、且对华利益大小不一的成员国政府,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欧盟贸易专员马尔姆斯特伦(Cecilia Malmstrom)分析指出,在过去,欧盟往往与美国的意见保持一致,同意美方提出当下应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但目前在美国针对欧洲输美产品的关税威胁和中美贸易战等问题上来看,这样的做法显然不能继续被照本宣科。
但是,我们看到,欧盟现在针对中国的政策几乎与美国一致。遏制中国已经成了欧美的共同利益。关税之争并不会重新定义欧美关系,双方仅需要在权利义务上重新分配,但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未受损,“共同价值观”仍然坚挺。而在遏制中国这个主题上,双方的共识远大于分歧。
除了如上原因,马克龙之所以在欧盟掀起针对中国的又一波风浪,可能也与法国人心理不平衡有关系。当年,法国明明是首要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但是,法国并没有成为享有优先权的中国的合作伙伴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说,提出一系列重塑欧洲的建议主张。(新华社)
3月22日的《回声报》发表的评论也证明了这一点。评论说,1975年,时任中国副主席邓小平到访法国,受到了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热情接待。这是中国高层领导人首次到访西方大国。如今,中国已不再是那个刚刚步出孤独的国家,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因此它在欧洲的关注点也发生了变化。习近平主席本次欧洲行的首要站是意大利。因为意大利希望加入习近平倡导的新丝绸之路,从而成为步入中国大陆的桥头堡。而法国却还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持有保留态度。因此,法国并没有成为享有优先权的中国的合作伙伴。
不得不说,这篇评论还是很客观中立的。马克龙总统在2018年初到访中国时,加强了两国间的关系,他本来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时机,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加入“一带一路”。但是,他错失了良机。这就不能怪别人了。
马克龙在欧盟峰会后说:“欧洲人的天真时代已经过去了。”是的,如果欧洲人现在还把希望寄托在美国人身上,那么无疑是天真的;而如果能抓住这次机会,能够与中国走近,那么,欧洲人的天真时代才算过去。
(作者:孔帆;栏目文章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报立场)
编辑:豆
- THE END -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向东向西eastwest88”。)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