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战背后,存在着两点理念差异

来自:北美山姆哥 0 0 2019-03-05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对于中美贸易战,很早就有朋友问起过,但对我个人而言,除了网络上的新闻铺天盖地外,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受到不同,所以也不好去妄加评论。

只是新年伊始,我想在2019年里,这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所以我想跟他们说两点看法。


对于网上的言论,可以说是呈现出两个特别。

要么像腾讯新闻里,中美贸易战对于中国可能是个机会,“大打大赢,小打小赢”,贸易战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害怕了,也正说明中国的崛起,总之还是类似“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等等。

要么像YouTube上,各种自媒体说着耸人听闻的内幕,博人眼球,主播们对政局时事的了解程度比肩北京出租车司机,对国家未来各种危言耸听。

我们都知道要想全面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要全面概括一个地方的人就更难了,更何况是中美两个这么大的国家。每个地方都有激进和保守,每个人都有喜恶,所以单纯的以“外媒”或者某个媒体的言论来代表中美两国的态度都是不那么准确的。

对于网上爱国青年们那些情绪化的言论,我只想说,如果维护国家利益对于各国人民都是天经地义的事,那对于中美博弈的方式就没有必要做过多道义上的指责。大家都是各为其主,各谋其政,如果你是美国人,面对同样的问题,相信你也很难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在当前人类文明阶段,国与国的利益争斗只能比人与人的争斗更复杂自私,更直接赤裸

我不是学经济的,也不是做外贸的,作为一个做点小项目的机械工程师,我只知道这世上任何问题都跟工程问题一样,永远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只能在取舍中寻找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取决于我们更看重什么。不如让我们抛开道德上的批判,结合中美做事理念的不同,一起探讨一下贸易战背后的文化差异。

我认为至少有两点:一是逻辑的基础不同;二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先说逻辑基础不同。
所谓的逻辑基础就是判断逻辑最较低部的那个出发点。


搞清楚逻辑的出发点真的非常重要,不然光靠逻辑,是无法分辩是非的,盗亦有道。比如体罚孩子,在很多地方,体罚依然因着自己的逻辑,诸如“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之类的逻辑,继续存在着,而且还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甚至连家庭暴力,我都听过这样一种荒谬的逻辑,“夫妻间的摩擦是难免的,吵一下是积压情绪的宣泄,定期爆发一下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同样的道理,上升到国家,在民国初期,很多人觉得没了皇上,日子都没法过了,也是因为封建帝制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复辟者也有复辟者的道理。可以说,有逻辑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对的

我觉得逻辑基础可以说是这次中美贸易冲突的核心。我们看到各派都有自己的逻辑。支持中国的这边,以陈平、金灿荣和张维迎等专家为代表,各种演说都很有逻辑,让人振奋;反对的以各种自媒体大咖为代表,各种悲观情绪一大堆,也是有自己的角度和考虑。听上去每一家的言论都挺有逻辑的,区别在于逻辑较低下的那个基础不同——到底是以国家优先,还是个人优先?


中国人集体观念强,信奉“没有大家何来小家"?所以我们认为个体应该服从集体,个人需要应该服从国家需要。所以我们可以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去拼搏,去加班加点,而且还能自得其乐,觉得充实高尚,有着伟大时代的参与感。同时又能快速的改善自己的生活,我们很愿意勒紧腰带跟国家一起渡过难关。我们很自然地认为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个人的日子才能得到保证,这或许也是千百年来在各种战乱中我们形成的民族共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而美国人是很难理解中国人这种逻辑的。他们认为个人权益才最重要。政府过于强大,只会让这个国家成了少数人的国家,普通民众的权益会受到损害,以牺牲工人权益和生存环境来换取国家的高速成长是不公平,也是不正义的。所以他们选择牺牲效率换取公平。


这种文化逻辑基础的对抗是很难解决的,因为双方都很难妥协,需要大智慧。

第二点是面对冲突和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思路不同。


相比美国人,我们的文化里更多的是去强调个体的把握和个体的鞭策。就像中西餐的差别,我们更看重师傅自身对食材和技艺的拿捏。在出现的问题面前,我们更强调个人的反思和总结,很少上升到流程制度层面。孩子没有达到家长老师预期,往往会先批一顿再说。员工做错了,首先要做的是批评教育,保证下不为例。高考成绩不好,肯定是个体不够努力,要总结经验教训,向强者看齐,进一步自我鞭策等等。


而在美国,他们认为问题应该用“一种结构性的、可控的方式” 来解决(should be handled in a structured and controlled way),这是美国项目管理认证里的一段话。我一直觉得这段话很体现美国人在处理问题时的核心理念。

无论是在孩子教育还是公司工作中,很少会因为某个问题去使劲要求一个人整改(除了公众人物以及官员),更倾向于选择去探讨流程或者文件上的不足,所有问题的发生,通常归结于三点:工具不对,流程不完善,培训不到位。看到他们的体育规则、法律制度、教育体系以及商业管理等等都无处不透着这种原则。我在之前的这篇文章 中有所介绍,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所以在中美贸易的冲突上,可以推测,美国人的诉求一定是要从结构上来达成一种可控的改变,中国想用一两单生意或者一两点妥协来完成谈判,可能并不容易。

其实同样的逻辑差异还反应在言论自由和司法独立等等问题上。一切服从国家,是有其好处的,尤其是决策高效和执行彻底上,也可能适合当前中国国情。但就像是没有在中国生活过,美国人是很难理解华人口中的那份 “山水间的寂寞”和“脏乱中的快活”的,中国人如果没有在美国生活过,也很难感受到为保障个人权益而存在的司法独立和言论自由的好处。


至少在言论管制下容易造成幸存者偏差,只有一种论调留下来,容易错过纠偏的机会,从而形成多数人的暴力,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最终失去客观的理性判断。


在教育上,中美也陷入了同样的逻辑出发点不同,教育到底应该以学生本人为主还是以学生日后取得的成功为主?而体现在经济贸易上也是国家利益优先还是保护个人权益优先,这里个人利益就是专利权的保护以及工人权益的保障了。


坦白地讲,就我的观察,中国企业,即使是来美国投资的寰球级龙头企业,对待中国员工普遍都没有美国中小企业对待员工好,往往会与美国本土员工区别对待。我们勤劳勇敢聪明的中国人,在华人企业里,也是时常干着更多的活,加着更多的班,却只拿更少的钱,还时不时的被数落一顿。真的是有点痛心,我不知道这种自己人区别对待自己人的做法,是否会真正赢得寰球同行们的尊重? 


收关,我留给大家一个更加抽象的问题,大家觉得寰球上的国家喜欢中国的多还是喜欢美国的多?
或者这么问,其他国家是惧怕美国霸权的多,还是惧怕中国崛起的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