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谢谢你,再见。2019年我们会更好。
新年伊始。 回顾2018,悲哀与震撼太多,我们见证了太多的人离开,也见证了太多的大事发生。在这风云变幻的背后,普通百姓的日子放到动荡的大环境中,或许会显得平淡。
然而,谁的日子不是一日之内天过、谁的日子又能脱离柴米油盐?本文记录温哥华三个普通华人的2018故事,他们的身上,或许也有你的影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三省其身 只为青春期的女儿
回首2018,大温妈妈吴梵女士觉得较大的不同是大女儿上中学了:“这边的小学和中学真的有很大的区别!而孩子似乎一瞬间长大,你再也不能用以前对待孩子的方法和她相处了。”吴女士的大女儿在国内出生,在中国读过几年书才过来。“小时候的她可乖巧、可听话了。”
然而今年9月,大女儿上了中学,开始拥有自己的手机,吴女士觉得她们之间的对话越来越少了,昔日亲密无间的母女俩,居然像两个寰球的人:“有时候跟她说话,她完全忽略你,就当没听见一样!有时候跟她讲道理,她一句‘I don't care’就把你的话全堵死了。想想我们那时候初中,还不都是听父母和老师的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样的情况出现得多了,吴女士有时候忍无可忍,便和女儿吵上了。但这常让她事后觉得难过,同时也很害怕,“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处理好,孩子就对你关上了门,再也不跟你沟通了。我还听说有家长没处理好的,孩子直接离家出走了!”
为了和孩子建立良性关系,吴女士首先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不再用命令的口吻,不随便用“不可以”;而一律改成“建议体”——“我觉得……会更好。”“要不我们这样,好吗?”凡事都是讨论,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这个12岁的姑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笑说自己是“吾日三省吾身”,每晚睡前还会想想,今天是不是说错话了?错了的话明天得给孩子道个歉;下次这种情况该怎么说更好?
同时,也努力跟上孩子的节奏,孩子最近在读这本书,她也读,这样母女俩就有了共同话题;孩子在听什么歌,她也会饶有兴趣地“讨教”有关歌和歌手的事。
不过,尊重归尊重,孩子到底是孩子,自觉、自律和社会经验还是不够,家长需要多加留意。吴女士表示,中学阶段不像小学,中学更讲自律,老师会给出要哪天交作业,哪天有quiz,这些都要孩子自己去把控。“
我女儿学习还算自觉的,但尽管如此,也会出现有时候忘记写作业,或写了作业忘记带过去的情况。所以家长还是多提醒。”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交朋友方面,吴女士也在拐着弯引导。一到中学,孩子的朋友圈骤然扩大,会常常和朋友约着一起出去玩。于是,她以聊天的方式“打探军情”,生怕孩子结识了不良朋友,同时也会暗暗鼓励孩子和那些优秀的孩子更多来往。“
她有个朋友,爸爸是校长,妈妈也是高知,孩子很不错,我就常鼓励她多跟那个朋友一起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磨合”,吴女士心态也渐渐放开了。“现在遇到令人抓毛的事,我都会跳出来想想:这件事是否真的特别重要?如果不是,就Let it go吧。”
一个母亲的爱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想孩子好,但身上有着中国式家长的特点,却愿意为了孩子,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尝试放手、尝试尊重,但依然不失关心。母爱的伟大,这也是一种。
参选之后 发现自己比想象的强大
对素里俞瑜女士而言,2018年参加市选无疑是她的一段难得的人生经验。“虽然没有选上,但收获了很多。”
俞瑜原本是孩子学校家委会的一名成员。昔日国内HR高管,一开始完全是为了打发时间做起了这种类似义工的工作,但表现出色,后来就代表学校PAC进驻素里教育局的DPAC。
一开始,她完全没有想要凑这个市选的热闹。“临近市选的时候,有几个DPAC的人出来说要参加市选,我们见过几次面,一起开过会。很多观点完全相左。我就想,如果是这样,不如自己出来选!”
但这个决定很不容易做,到底一旦参选,就成了“公众人物”,隐私全无,还容易招人非议;而且先生也不希望她过于忙碌。再者,自己从来没有参政的经验。不过,很快,她就想通了,“只要对结果不纠结,参选也不会有太大损失,不妨试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从来没有想到,非议会来得那样快那样猛,而且质疑她的,很多都是同胞。有人跳出来指责她动机不纯,有人质疑她的人品。“我们甚至都不认识,就跑到我的facebook、微信公众号上去骂。”
平白遭遇这样的事,她气了一晚上没睡着,然后想通了:“谩骂,是成为公众人物必然的代价,不用介意,否则是浪费自己的生命,不要让别人的言语来伤害自己。”
想通之后,俞瑜发现,原来自己比想象的要强大,对自己又有了更多认识。“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体验,也让2018成为很有收获的一年。”
同时,通过参选,俞瑜发现,关心教育的人还是太少了——“参选人见面会,20多个学委出席回答问题,来的听众呢?20个都不到。”
有关教育,俞瑜还有太多话要说,她说自己下一次不一定出来选了,“但我支持其他人出来参选,我们要学会争取自己的利益。”
2018市选确实是比较“热闹”的一次,参选的华人数量大增,出来投票的华人也更多。这不是坏事,当华人的参政意识觉醒,声音让更多人听到,同时让主流社会看到华人对社区的关心,也有利树华人形象。俞瑜女士虽无从政经验,但一心为孩子、为教育挺身而出,勇气可嘉。
新手妈妈 揭开人生新篇章
32岁的韩超终于在2018年迎来了自己的宝宝,这个过程太过艰辛,而生完之后所经历的各种“痛苦”,也让她对“妈妈”这个词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韩超在加拿大读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找工作非常顺利。寒窗多年,终于到了发挥才华的时候了,她是兴奋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很多人都在催着她快点生孩子。
2017年,她意外怀孕,抱着既来之就接纳的态度,她为即将到来的宝宝做了不少准备。没想到,胎儿却停止了发育。她只好去医院做了流产手术。手术没有很成功,术后体内居然有组织残留导致出血。她尝试了药物,却依然没能排出所有残留组织。于是她又做了一次手术。
这次事件令她格外担心,她生怕有后遗症,以后就不能有宝宝了。尔后的几次尝试怀孕,也都失败告终,“怎么身边的人今天piu一个怀孕了,piu又一个生孩子了,可是自己要怀个孕却这么难呢?”她时常感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好在最终一切顺利。
2018年,她在分娩时痛到需要打吗啡、随后发现胎儿危急,立即剖腹产后,终于和儿子见面。期间历经的各种辛苦和疼痛,在见到儿子的那一刻起,就全都忘记了。
不过,她终究是一个新手妈妈。“当时什么都没有准备,除了一个Car Seat,什么都是孩子出生后临时买的……连尿片都没买。”或许是分娩的过程太累所以没有听到护士的叮嘱,刚生完后她甚至不知道新生婴儿是需要两个小时喂一次奶的,“我就让他睡,整晚整晚地睡……”直到后来护士测量婴儿体重时发现掉得太严重,她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好好喂孩子,“奶水不够,当时还是用的BC妇女医院的捐赠母乳。”
接着就是更为痛苦的母乳喂养,她经常被咬得出血,痛苦不堪。孩子有“舌紧”(tongue tie)的问题,她一开始不知道,只是疑惑为什么孩子无法好好地衔乳,发现问题后,医生给孩子实施了手术。
“我突然发现妈妈真的是太伟大了”,这是韩超在自己当妈后较大的一个感慨,“晚上要醒来无数次,半年多了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有时候光哄睡要花1个小时,娃却只睡半小时就醒了!而且,孩子这么小,哪里也不能去,完全没有自由。”
令她疑惑的还有职场。虽然一年产假后可以回去上班,但当妈妈的在职场要获得promotion(晋升)却十分不易。“我想在职业上有更远的发展,但是现阶段更重要的到底是家庭和孩子。”说这话的时候,韩超眼里似乎闪过一丝犹豫,旁边一位妈妈则很真诚地说:“如果要老二,就要趁早啊。”
在大温,还有很多像韩超这样的新手妈妈。她们接受了高等教育,也谋得很好的工作,却在生孩子后不得不返回家庭。成为母亲,也让她们感受到人生之大不同。尽管韩超生孩子的经历比较曲折,她至今仍有一些困惑,然而,她也直言:“成为妈妈,仿佛揭开人生的新篇章,这很宝贵。”
这些就是普通人的2018。
生活如河,往前奔流不停息。我们爱过、哭过、苦过、痛过……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的印迹。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当下。每一个小日子里的发光点,都是我此生最珍贵的回忆。
而这些美好的回忆,就是那束照向未来的光。
2018,谢谢你,再见。
2019年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