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北京土著,居然只有一套房,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但现实就是这么狗血……
史上最惨的北京土著,只有一套房
在大家的印象里,北京人,就是那种手握十几套房、坐享高房价的福利、躺着就有几千万身家的超级土豪。但其实,真的不是每个北京人都有房有钱。比方说,我们家。
我们家以及几个近亲都是只有自住房,没有买投资房,家族里的父母辈都没投资眼光,真的悲催啊……甚至有几家亲戚指望着把现在的自住房卖了,然后套现给孩子付首付……
2015年开始,北京房价经历短暂的停滞之后就疯狂上涨,一套破旧的房子就接近一千万。作为一个只有一套自住房的“穷鬼北京人”,我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恐慌。
等儿子上了一年级之后,我的生活简直成了恶性循环。接送儿子上下学的交通能堵到你怀疑人生,小时候挺聪明的孩子却学不会小学课本,而北京的空气质量也牛逼到让你想自己窒息。
(点击图片,加入海房交流群)
繁忙的工作加上疲惫的日常,我成了网络上那个辅导孩子作业、结果自我崩溃的傻逼:
有段时间我经常打他,有一次我问他:“妈妈又打你了,你恨妈妈吗?”
他说:“不疼,妈妈是为了我好,是我自己没做好……”
那一瞬间,忽然心酸至极,于是下定决心为他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除了听话,我更需要他自由
中国的应试教育这几年确实在逐渐改善,但我仍然希望他能享受更好的,这个是教育理念的不同,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勿喷。
在学校里,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听”,然后“背”下来,以后就套用老师的模式,没有人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孩子有可能在呆坐中神游天外,思想天马行空,但结局多半很惨,家长都要一起被训话批评……
孩子课堂之外的时间也都被计划成无缝衔接的样子,各种兴趣特长班、课后补习班,老早就排队等候了。
最可怕的是周边的环境,妈妈们见面聊天,总是在攀比自己如何投资了自家的小机器而他们如今又达到了什么样的精准程度。我始终无语,心想:我家这个老是可爱地不准确,难道我还把他拆碎了?
之后,我开始查询各种国外的信息,收关考虑到自己家庭的经济实力,最终选择了马来西亚。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私心,如果去欧美国家,语言和饮食我们家都很难适应,同时也不希望离中国太远,而马来西亚各方面的性价比都很高。
这里的校长,能认全所有学生
马来西亚的教育较大的好处,就是能以国内三分之一的价格享受到国际学校的优质教育,同时还不会和中国文化生疏。
马来西亚是英联邦教育体系(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用的都是标准的 IGCSE 或 IB 课程,在国际上是被广泛认可的,也方便以后申请学校。这里的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兴趣爱好都是必修课,比如舞蹈、音乐、绘画等。
同时,这里的语言氛围非常好,大马本地人能熟练掌握三种以上语言跟他们的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国内学生的外语水平会比大马学生落后一两个年级。很多中国学生在国内属于哑巴英语,但到大马入学一个月之后,嘴里就开始往外蹦外语单词或者短句,慢慢的外语水平就提高上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校还会教授中文,同时整个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也相当高,有非常好的中国文化氛围。后来才知道,这是马来西亚华人付出很多艰辛努力,甚至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对孩子来说,不会和自己的祖国有隔膜,对我们来说,只会中文也能正常生活,到底外语老早就还给老师了。
当然,马来西亚就读的学生们可以直接申请很多国际名校,实在不行也能以华侨生的身份回国参加高考,四五百分读个清华北大,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这里国际学校的价格一般是国内一线城市的三分之一左右。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学费贵的需要6W左右,便宜的一二万人民币。比如,我们后来入读的千百家国际学校,有点类似于当地的贵族学校,他们的学费只有3W人民币/年。
更让人称赞的是,这所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培养,学生申请入学时,校长会亲自面谈每个孩子。
后来,我发现校长可以很轻松地和每个学生、家长打招呼,才知道原来他能记住所有学生。校长尚且如此,教师可想而知,所谓因材施教也就有了基础。
这是一个适合全家人的地方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考察和准备,光吉隆坡就去了八九次,到底我们也不能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国外。
整体来看,尽管北京的发达程度比马来西亚高出不少,但通过看房、吃饭、逛街,还是能感受到首都吉隆坡是一个商业发达、文化包容、华人众多的很有活力的城市。
中国人在这里,完全不愁吃
先说饮食,因为这边华人多、地理位置和我们很接近,所以中国人过来生活在饮食上没什么问题。这里的吃食很多,而且物价比国内一线要便宜很多。
作为一个热爱素食的健康主义者,我几乎被马来西亚的肉食迷住了。尤其是肉骨茶,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尝试一下。
另外,这里也有凉茶。我们藏在街角碰到一个凉茶摊位,摆着类似中药铺的柜子,里面放着各种凉茶,而摊主是一个有点像巫师的老太太,很有点千与千寻里锅炉爷爷的感觉……
买凉茶的时候,老太太问我老公:“你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答曰:“觉得喉咙不舒服”。老太天一阵捣鼓之后,配了一份特别苦的凉茶,但后来发现还挺有效果的。
我估计这个凉茶有点接近广东一带的凉茶,价格便宜,能治点小病,很有意思。
有个几百万,就能过得很小资
有一次我们在吉隆坡呆的时间比较长,趁机体验了一下自己买菜作坊的滋味,当然也有考察物价的想法。
这边的蔬菜水果种类特别多,有些完全没见过,价格上有便宜的一两块钱一斤,也有贵的。着实不太好对比,但我个人感觉蔬菜水果还是比北京便宜一些。
(点击图片,加入海房交流群)
除了蔬菜,这边其他的生活用品也不贵。比如,电费是3毛/度左右,汽油3-4元/公升,星巴克24元/杯,这里说的都是换算人民币之后的价格。所以这里的生活成本还是低了很多的。
当然,作为中国人,最关注的还是房价,到底大部分人辛苦一辈子,收关也就换了套小房子。
中国人在吉隆坡这里买房,一般价格在3-5W人民币/平,一是中国人确实有钱,而且这个价格对比北京真的只是毛毛雨;二是很多人考虑收益,比如租金、增值,这样的话太便宜的房子并不合适。
但吉隆坡也有低价的房子,按照外国人购房限制,刚刚达标的170W人民币也有相对不错的,可以考虑。
大部分人都是买公寓,马来西亚的公寓和国内的鸡肋公寓不一样。所谓公寓,就是国内精装修的楼房,本来就是住宅的一个类型,没有水电费的差异,没有公摊,然后这边一般是永久产权。
我们看房看房的时候,中介表示这边的装修所见即所得,后来收到房子确实是这样:厨房和洗手间几乎都给你安置好了,还附赠了部分家私,用的品牌也都不错。
总体而言,对我们这种有一套北京自住房的人来说,卖了房可以在这边买个三四套……
关于过来之后的生活
我们是办理第二家园过来的,这个很容易办,也有很多介绍,大家自己查一下就行。
比较麻烦的是,这个只能做生意,不能找正式的工作。所以,后续的收入方面还是要仔细考虑的。
我们的处理办法是买房出租,加上开中餐馆。简单说一下我们目前的收益,房子的租金净回报(扣掉持有成本)在5%左右,我们两套房子600万,每年能有30万的收入。至于餐馆,不知道是不是经营的问题,收入没有房租来得多。
另外,房子其实也在增值,算了一下今年上半年大概涨了6%,但到底是账面收入,大家自行考虑。
孩子在学校很开心,英语张口就来,在家里时不时就要给我们表演小提琴。前段时间说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理由是要帮助其他人战胜打针的恐惧……
总之,以我这个“史上最穷北京人”自己的想法来看,一切安好,乐趣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