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凌晨4点58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还在睡梦中的唐娜接过电话,对方说这里是瑞典打来的重要电话,请她稍等片刻。
现在的骗子太多了。如果换了别人,早就挂了电话,但唐娜教授是一个格外遵守规则的人,于是她在线上足足等了15分钟,电话还没有接通,她开玩笑地和先生说:“这是个恶作剧,有人故意和我恶作剧”,后来她终于挂了电话。
不久,唐娜收到了一封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电子邮件,对方说无法电话联系到她,请她打电话过去。唐娜教授回了电话后,对方告诉她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然只是个副教授
这不是一个恶作剧。10月2日下午,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奖者为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法国科学家杰拉德·莫柔和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获奖理由是3人在激光物理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发明。
而三位获奖者中,59岁的唐娜成为公众的焦点,因为59岁的她是55年来首次有女性获得此奖项,也是诺贝尔物理奖的第三位女性获奖者。前两位是1963年的玛丽亚·戈佩特·迈耶和1903年的玛丽·居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消息公布后,唐娜被来自全球的记者包围了。善于挖掘的记者发现,她在滑铁卢大学居然只是一个副教授。
都拿了诺奖,居然连一个教授职称都不给?
当地媒体《滑铁卢纪事报》终于约到采访,拿着这个“大新闻”兴致勃勃去提问了。
“现在大家都在关心,你的职位只是个副教授而不是正教授,你对此有啥回应呢?”
吃瓜群众都准备好了,学校职称制度黑幕和科研领域性别歧视的“戏码”上演的时候到了。结果,这位和蔼可亲、就像邻居大妈一样的唐娜回答了:“我对学校感到抱歉,因为这不是他们的错,是我太懒了。”
接着,她又补充:申请了又不会加工资,不申请也不会丢工作,就懒得去弄那些文书了。“我只是一个有点懒惰的人,我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回答,简直让人目瞪口呆:原来成为教授这样人人梦寐以求的事,这样的光环,对她来说居然只是一件不值得做的事?因为文书太繁琐、自己只想专注学术研究?唐娜的回答让寰球炸锅了。
维基百科管理员肠子要悔青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当颁奖公告发布后,加西周末记者开始在网上搜索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的名字。
这个加拿大人总归有什么故事?她过去有什么经历?曾在学术上有过什么其他成就?
记者以为,这么“厉害”的一个人,总会有维基百科专页吧,结果一搜,居然没有……直到几天后,她的专页突然“从天而降”。
原来这里面 还有一个故事:今年5月,一位维基百科用户试图给唐娜建一个专页,但管理员拒绝了:“目标对象不符合创建维基百科页面的资格”。
简单来说,唐娜的知名度还不高,有关她的文章太少了,管理员认为没有必要建专页。
几个月后,这个管理员就被打脸了。可能他的余生都抹不去这件事——被他拒绝的是一位诺奖得主……
得诺奖者得车位
没有教授职称,连维基百科都不愿意给她建专页,唐娜,一位名不经传的“次要人物”,就这样“逆袭”成诺奖得主,亮闪寰球。这其实也说明了一件事:在唐娜等许多科学家眼里,名利有如浮云,是可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的。
举两个例子:居里夫人,两次获诺奖,一生获奖无数,奖金却被她赠送给大学生、贫困的朋友。一次,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一位访客看了惊讶地叫起来:“这么贵重的奖章,您怎么随便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故意给他们玩的。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另一位则是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Frederick Banting),也即胰岛素的发现者(没有胰岛素,糖尿病简直就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癌症)。1923年,32岁的他获诺贝医学奖。美国商人曾斥天价购买胰岛素提取的专利权,但他拒绝了 ,却以1美元的价格将这个专利卖给了母校多伦多大学。
据统计,加拿大这个建国才151周年、人口不到4000万的国家,居然有24位诺奖得主。光麦基尔大学就有13位诺奖得主,多伦多大学有10位,UBC有7位。2017年一份非官方统计资料显示,加拿大获诺奖的总数在全球排名第八。
而在这里,就算诺奖得主也不会有太多特殊待遇,一种说法是大学最多给诺奖获得者一个免费的车位,参加学术活动,诺奖得主一样要和其他年轻的学者平等竞争。
这影响了其他学者对学术的追求吗?并没有。在这里,没有副教授职称一样可以被评诺奖。教育回归它的本质,做科研就是为了作出更多有意义的研究,而非为了出名尔后一夜暴富。在这样的环境中,“次要人物”一样可以“出头”,成就能被发现、被奖励,而且被奖励之后他们依然能安之若素,继续之前的学术研究,就像诺奖从来不曾来临过一样。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