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前一阵和朋友一起聊天时,大家都在说STEM。我们聊了半天孩子学校的教学问题,然后忽然都感慨起来:人到中年,会发现周围的所有人都好像是教育狂热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家好, 我是Emily,两个孩子的妈妈, 我的大女儿高中九年级,我儿子他现在2年级,他去年9月开始在ROBOKIDS上课。每周去一次,上课时间总共一个小时,学的是积木编程,经常会做出一些小作品,也没想着让他一定要学到什么程度,参加竞赛获奖啥的。一年来,给我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他现在遇到不会的数学题目愿意花时间去想着怎么做出来了,而不是直接丢在一边;在学校他也愿意问老师问题了。我觉得这种态度对以后学习和生活肯定有帮助。 一个月前, 西温家长读书会邀请ROBOKIDS的创始人Jason做STEM教育的专题讲座, 我也赶紧报名去听了。
Jason正在UBC攻读教育学博士,他也是北美较大的少年科教品牌ROBOKIDS的联合创始人。在过去10年,ROBOKIDS旗下的选手数次斩获科技类比赛的好成绩。他亲自训练的队伍更是在2014年获得寰球锦标赛头名,他对很多家长的问题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大家来听听他的想法。下面是我的笔记和我的感想,如有错漏,请包涵。
家长:Jason老师,华人为何如此重视教育?
Jason: “这个问题大致可以这样看: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所以产生思考“长时间”问题的文化基因,而西方社会历史短而分散,他们擅长喜欢考虑眼下的问题。华人对于教育的观点是读书很重要,考试也很重要。文化特点除了对教育的重视,还表现出极大的投入。虽然很多华人父母不用上班,因为孩子课程很多,他们比上班的父母还忙碌”。
Emily:确实如此,我的朋友圈子说起孩子的课程和学费确实也是一点都不低,比如我的孩子8岁,就有钢琴,游泳,机器人,中文,和跆拳道。每天除了早上能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剩下的时间都被孩子的课程占满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家长:我刚刚登陆温哥华,这里的华人教育有什么特点?
Jason,“移民海外的亚洲人,特别是华人比国内更加重视教育。现在的家长和过去30年移民海外的家庭很不同。新一代家长对于教育的主动投入,无论从财务能力,还是教育思考上,都极大地超越了过去的家长。”
Emily:我突然想起来一个英文笑话这样说,“你要是看到一堆宝马奔驰停在一起,不要认为这里是车展。其实,这里不是中餐厅就是补习学校”。在国内,很多孩子上补习班是爷爷或者姥姥的光荣任务,而在加拿大,就只有我们做妈妈的跑来跑去。
Jason, “海外华人的知识水平普遍提高,华人子弟的大学以上教育的比率也是各族裔中较高。我们不再缺少名校文凭和知识,更多的家长开始思考教育并非是仅仅读书考取好成绩,而是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懂得做人。”
Emily: 这个说法和我的理解是一致的。我的父母一直都认为,教育等同于成绩,成绩等同于成功,成功代表着好生活。这种教育的计算方程式,在过去,相信没有人会反驳,到底50/60年代学术水平不高,掌握知识就能够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大家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我看到周围很多妈妈虽然还是对孩子要求很高,但到底没有很少有国内那种高压的学习环境,大家都抱怨孩子作业少,很少听见孩子熬夜做作业。
家长:大家一直说大学入学考试要取消,到底怎么回事?
Jason说,“大学学习不是适合每个孩子的,所以某种形式的入学筛选评估一定会长期存在。传统的多项选择题考试,作为其中一种评估工具,准确度和重要性已经不适合目前经济和科学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我们对于学习本身的认识,新的评估工具逐步在产生。主要的完善是开始全面测试大学需要的”软技能“,比如科研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家长认为入学考试就是做题,那么就错了;如果父母认为考试不重要了,孩子就可以放羊了,也是错了“。
Emily:这种改变似乎正在发生。前一阵子,朋友圈就转来芝加哥大学和哈弗大学取消了对于入学SAT/ACT考试的要求,改为看申请者的高中成绩、推荐信、论文、和其他能展示才华和能力的资料。
Jason补充说,”这意味着未来大学的录取趋势变了,不再看重单一考试成绩,而是看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点不会改变的是,最牛的大学要永远要最牛的孩子,他们会用更高效的测试系统筛选这些孩子。
简单的讲,牛孩子的标准改变了,于是他们的评估内容和方法改变了。相信这样的改变不仅限于美国大学,还会包括UBC这样的大学“。
Emily:我前几年看到新闻里说UBC数学系的教授几年前抱怨12年级取消数学考试,还以为数学考试要恢复。这样一看,许多入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果科研能力与入学成绩不配套,这孩子也会让教授头疼。换一句话说,成绩还是需要的,但一定要和大学要求的真是能力挂钩。而我以前 “进了大学再说”的想法还真的不太适合现在的这种变化。
家长:我的朋友送孩子去补习班提升SAT成绩,想进军美国名校。如果没有SAT的要求了,这样是不是就不用上补习班了?
Jason:“虽然SAT考试不再被一些大学采用,并不表明这些大学会完全放弃测试。相反,这些大学都在开发或优化自己的学生评估系统。着眼点是如何能够评估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不是做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表达能力测试是这些大学极为看重的,而不再强调照本宣科的能力,因为这些学生无法真正达到他们的培养目标。“
Emily:我对Jason的说法的理解是,这种新的评估会让提高单一成绩的补习班会失去优势,原因是名校的招生开始全面看待申请者的高中成绩、论文、科研能力等。一些过去比较有效的入学手段,比如通过刷题努力考高分,被名校录取,这样的手段的效果会越来越差。我其实一直也有这样的疑惑,刷题本身就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特质,怎么成了进名校的利器了呢?说明好的大学是希望通过成绩选择有能力的学生,希望成绩能够真实反映能力。
家长:说到科学素养培训,有很多课程,我该如何选择?
Jason:“选择课程首先要避免跟风和攀比;简单来说,高效的课程首先是个性化的,它可以让孩子在这个学习中发现自我, 并从此喜欢挑战。而低效的课程,是输灌知识,强调权威,这些课程关注家长的需求孩子而非孩子的成长需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Emily:这简直就是在批评我。我女儿对各种妈妈的评价是,“说中文的妈妈总爱说孩子不好,说英文的妈妈总爱夸孩子聪明。”似乎说到点上了,作为普通华人妈妈,我的确很难控制自己爱挑孩子错的毛病。从女儿小时候刚学会涂颜色开始,我就总爱说“你怎么涂这个颜色,你又出线了。”旁边另一个西人妈妈在夸孩子画得好,我扭头一看,感觉还不如女儿画的。我这种严格要求让女儿对很多学习产生反感,自己现在也后悔不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