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7月19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由多个法律机构和团体联合举办的就业法座谈会当地时间7月18日在洛杉矶举行,数百名法律界人士就“我也是”(受害者:Me Too)、职场性骚扰内部调查与隐私保护、支付股权、就业立法、员工流动以及移民等议题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体会。主席台上的演讲嘉宾包括多位华裔法律界人士,加州公平就业与住房委员会前主任郑维尔作为演讲嘉宾之一在会议期间就职场性骚扰议题表达了她的看法。
职场性骚扰20多年从未减少
郑维尔表示,在她从事律师职业的头几年,就经手了很多好莱坞影视圈内的职场性骚扰案件,其中包括导演“潜规则”,制片人利用职权之便,以升迁、工作、加薪为诱饵,对员工进行性骚扰的案件。此外,还有一些职场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对投诉者打击报复,以及歧视残障人的案件。“虽然职场性骚扰的案件每年都是媒体乐此不疲的热炒噱头,但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类案件从未因为丑闻的曝光而有所减少,仍有很多人前赴后继,把自己手中的权力用作性交易的筹码”。
近些年随着“我也是”(性骚扰受害者:Me Too)运动的发起,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站出来投诉自己的老板、上司和同事在公司对她们进行的性骚扰,这一运动的热度已经上了各大主流媒体和网上自媒体的头版头条,从好莱坞导演的“潜规则”,到职场老板的“性交易”(以性换工作),涉案被告包括制片人、执行长、公司主管甚至法院的法官,这些人性骚扰他们的下属,当他们的丑行被媒体接连曝光后,一个个不得不引咎辞职或支付受害者巨额赔偿。
郑维尔表示,她所工作的加州公平就业与住房委员会每年都会收到将近4000多个起职场性骚扰的投诉,即便这么多也还不到加州此类投诉案件的7%。在过去的20多年里,加州公平就业与住房委员会共收到的此类案件的投诉多达14万起,受害者要求政府介入调查,赔偿她们的精神损失和因为反抗性骚扰而被老板解聘后的失业损失。
职场打击报复多于性骚扰
她表示,虽然职场性骚扰被各大媒体炒的沸沸扬扬,但它并不是美国职场犯罪当中最严重的现象,真正严重的是职场打击报复和对残障人的歧视案件。在过去15年里,这两类案件猛增了80%。
郑维尔表示,绝大多数职场性骚扰案件的起诉都是民事诉讼,最终都是以民事赔偿为目的,包括失业金和精神损失费的赔偿,基本上没有人因为性骚扰案件而被控刑事罪,除非这个人对投诉的人用解聘、降职等手段进行打击报复、或力图阻止受害人对其投诉、或妨碍司法调查,涉嫌上述行为的人才会被控刑事轻罪。
她强调,性骚扰和性侵是两码事,前者大多表现为语言上的调戏、文字上的暧昧、条件交换的要挟,或不适当触碰等,但没有直接性行为;而后者则是违背他人意志的性行为。性骚扰多以民事诉讼结案,受害者要求的多是金钱赔偿;后者则是刑事重罪,涉案嫌犯不仅要坐牢,还要附带追加民事诉讼的赔偿。
老板如何避免性骚扰投诉?
本次会议除了讨论职场性骚扰受害者如何自我保护外,还讨论了企业老板如何避免陷入职场性骚扰的民事诉讼。内容包括:1、老板自我保护的理想方法;2、扣动性骚扰司法调查的扳机;3、老板该如何快速回应性骚扰案件?4、如果老板真的涉嫌性骚扰该如何回应?5、谁来介入司法调查?6、用律师委托人特权可以阻止调查吗?7、律师委托人特权可用于哪些事情?8、调查前应考虑到哪些事项?9、约谈证人时记录证词的技术手段;10、调查约谈常用的技术手段;11、约谈投诉人的其他策略;12、哪些文件可用于性骚扰案件的调查?
根据会议提供的文件,陷入性骚扰案件的公司有权:1、禁止员工触碰公司财产,包括一些员工的个人隐私;2、公司有权禁止调查者接触公司电脑的电邮、语音留言、服务器、办公桌、抽屉、文件夹、文件柜和其他公司财产;3、公司有权禁止搜查公司员工的个人车辆,包括在停车场内的车辆。
会议还讨论了对员工进行调查所要考虑的隐私问题,例如:1、搜查员工个人物品和工作区域的注意事项;2、了解个人隐私保护法案,以避免对员工进行调查时触犯法律;3、对员工进行调查所要遵循的必要程序;4、电话和录音的合法性;5、有关监控录像合法性的联邦和加州法律;6、调用监控录像的注意事项;7、调阅语音信箱和电子邮件应注意的问题;8、秘密调查的操作规范;9、聘请私人侦探的安全建议等。(高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