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中国上学的途径其实很多。
很多国人移民海外,就是为了能够让孩子接受先进教育。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中国的基础教育也有一定优势,比如信息量大,孩子基础知识扎实,在国内上学最重要的莫过于可以让孩子熟练掌握中文,对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很多华人也考虑让孩子未来能回国发展。那么,海外华人华侨的孩子到底有什么途径可以回国上学呢,国内有什么优惠政策吗?本文就为您全面盘点。
中国针对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其子女在国内就学的政策很多,主要看孩子的国籍和父母的移民状态确定。
孩子是中国籍,父母或一方为华侨(拿永久居民身份,保留中国国籍)
这种情况在高考时属于“三侨生”范畴,其享受的优惠政策很多。
所谓“三侨生”,就是指归侨青年、归侨子女以及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其中,“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所谓华侨在国内子女是指父母仍在海外生活,但孩子在国内生活,并有户口等当地身份证明。他们的共性都是孩子必须是中国国籍,而父母或一方有外国永久居民身份,但仍保留中国国籍。另外,对于加拿大籍的华人只要经批准恢复或取得中国国籍,并依法来中国办理落户手续,也可视为归侨。
一般来说,这些学生同国内孩子一样上普通公立学校。国家对他们还有很多优惠措施。比如高考加分。2018年,中国高考取消了很多艺术特长、体育特长的加分,但对三侨生的加分保持不变,这一点已经得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网站的确认。高考时三侨生一般可加十五分。另外,根据各省政策差异,有的地方甚至能加二十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此外,“三侨生”在报考大专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时,只要统考成绩达到当地规定的分数线,即可照顾录取;而报考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即便统考总分略低于当地规定的分数线,也可酌情照顾录取。另外,即便是高考落榜的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只要本人愿意继续报考,就可留原校补习一年。
这部分子女在学前至中学阶段可以在国内上国际学校,请参见下文国际学校章节。
对于想回流的“三侨生”,加西周末(微信号:WestCanadaWeekly)小编提醒:不要错过每年3月的报名时间,而属于“三侨生”的全国联招一般会在每年5月的第三个周末考试,考试科目分为文科和理科两类,相较中国普通高考而言,“全国联招”难度较低,这也增加了“华二代”们上名校的概率。
随着“华二代”掀起回国高考大潮,中国内地高校的教学环境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华侨大学招生处处长洪雪辉表示,学校根据“华二代”学生的入学成绩,将他们分入本科班和预科班,这既能够帮助“华二代”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也能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高校老师对“华二代”学生评价相当之高。很多老师觉得“华二代”在接受知识时反应更快,而他们的普遍动手能力又很强,这给中国学生树立了榜样;而他们多元的知识储备,又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动力。
要以三侨生报考,要证明身份,需提供以下文件:
(1)《居民户口簿》中明确注明是归侨及其子女关系的或本人是归侨青年的,可凭“居民户口簿”直接到户籍所在地的市或受委托的县侨务办公室(外事侨务局)办理(查验原件,相应复印件存档)。
(2)《居民户口簿》中无明确注明是归侨青年、归侨子女的,办证时须提交本人或父(母)一方所在单位、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确认本人是归侨或父(母)是归侨及其子女关系的证明,并附上以上之一的材料(复印件存档)。
(3)人事档案中有关归侨方面的内容:国外出生证(经公证部门公证)、回国护照(经公证部门公证)、侨情普查材料等,也应出具。
(4)属华侨在国内的子女的,须提交的材料包括:华侨在所在国定居的身份证复印件(经公证部门公证);国内监护人所在单位、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证处出具的华侨子女关系证明。
(5)属归侨、华侨的义养子女,除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外,还须提交县(区)以上公证机关出具的抚养公证书。
孩子是外籍,父母为外籍或中国籍
如果孩子是外国国籍,则无法被定义为“三侨生”。这些孩子在国内就学的情况比较复杂,以下分开说明。
大学
有外国国籍的海外华人华侨子女不能参加高考。高考只针对中国籍考生。如果希望上中国大学,需要按照外籍学生的要求申请并接受考核。这点其实对华人孩子非常有利,比起千百万人过独木桥的高考,这种办法看上去更加简单。
清华大学网站近来公布了一则利好消息:只要你持有外国国籍,且满足大学相关申请资格,便可以申请清华大学,这意味着这所寰球名校对海外华人砍掉了高考笔试环节,外籍华人可直接申请入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项政策也就代表了即便你出生在中国,只要之后拿到外国国籍,也可以享受这种优待。为此,网络上还出现了一则段子:早移早拿卡,解放高中生,杀个回马枪,轻松上名校!
段子虽粗却理不粗,以往中国高校录取本科国际学生采取的多是笔试+面试的形式。而清华大学却打破常规,为外籍学生亮起了一盏绿灯。这种做法很有可能受到其他高校的效仿。
又及,如果你是外籍华人,清华大学还将撤除语言考试这道门槛。原来,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只要经过清华大学认定,就可以免去中文考试!这给华人家长的启示在于:要从幼儿教育抓起,不断给自己孩子灌输中国语言文化。
2. 中小学、学前教育
对于有外国国籍的子女,在中国理论上有两种类型的学校可以就读。一种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国际学校”,另外一种就是上普通学校。
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必须是由外国机构或外籍人士在中国境内开办的,采用国外的教育体制。国际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还是取决于父母的国籍和孩子的国籍。原则上只能招收外国籍的学生和有永居身份的中国籍人士的子女。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比如在北京,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北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外籍子女学校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合法居留的外籍人员的子女。
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学校可适当招收在京合法居留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居民子女、在境外依法定居的中国公民的子女以及符合相关规定的引进人才子女。不得招收在中国境内定居的中国公民的子女。
上海市教委规定,除持有外国护照,通过合法渠道来沪工作并取得《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的外籍人员随行子女外,还可招收:
持有中国护照、全家人均获国外永久居留权、现在沪工作的中国公民子女,其在境外连续生活、学习满2年。
持有中国护照、现在沪工作的中国公民子女在境外出生,持有海外合法出生证。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那些“海外生子”的宝宝们,中国政府仍承认他们的中国国籍,他们的父母也无外国国籍或永居身份,在国内是不能上“国际学校”的。
普通学校
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获得接受外国学生资格的普通中小学可接受适龄外国学生入校学习。现在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扩大,海外移民人数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可以接受外籍学生。北京在2004年就已经将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对在京常住外籍人员子女开放,外籍人员只要持《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直接到居住地附近的幼儿园、中小学联系入园、校就读。之前这些学生要像没有学区内户口的学生一样缴纳借读费,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取消了这一规定,外籍学生基本上享有与本地学生一样的待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另外一点对海外华人的利好消息是,在普通中学就读的外籍子女,在考试成绩上还可获得一定的优待。比如北京市规定,如果在北京普通高中就读的外籍子女,需获得《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的,须参加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其成绩评定标准另行确定。一般对这部分考生的成绩评定较为简单。
不论你是已经入籍还是永居身份,也不论你的孩子国籍如何,总有一条在中国求学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