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高中生学习和生活是什么样子的?那里的学生也像国内的学生一样努力学习吗?高中留学加拿大是个怎么样的感受呢?下面三个正在加拿大读书的留学生从各自的生活体验着笔,讲述真实的加拿大高中留学生活。
在加拿大高中感受的“自由”
作为一名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公园高中读书的高中生,我谈谈自己的观察与想法。
我相信许多国内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在加拿大上学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而加拿大学生从表面上看也是十分自由的。比如,在一次科学课上,一名同学问老师:“我能边听音乐边做题吗?”,而老师的回复是“当然,只要你不打扰别人就可以。”可能这对于当地学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这确实让我吃了一惊。
我估计这种对话很难在国内的课堂听到。可是呢,这种所谓的“自由”并不代表能为所欲为。反而,这意味着学生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去主动自学。同时,由于加拿大学生的期末成绩不仅仅包括期末考试,平时的考试和作业,甚至学生的出勤率都在成绩中占比较大,可见这里的每一次小测验都十分重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加拿大的高中生,也包括我,在每天放学后,都会在自学上花费很多时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加拿大,小测试是非常频繁的,学生的每门课至少每周有一到两次小测试,所需的时间也不长,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
除了小测试,单元测试也在学生总成绩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般每个月会有一次检测。在刚来到加拿大一个月的时候,我完成了在加拿大的首要次单元测试。那是一次生物考试,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知识、应用、表达和思考。知识部分就是最基础的一些知识点,主要是选择和填空题。应用部分包括较多的表格和图表。表达与思考部分占比重较大,包括很多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看法。
因为当时我刚来加拿大,在语言方面还不是很适应,所以老师先给了我一张写着考试可能会用到的专业术语的纸。说实话,对于一个英语非母语的人来讲,记住那些专业术语的拼写简直是天方夜谭。测试中也有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所以老师允许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有一些额外的时间,去充分理解题目。
我在安省读高中的感受
我的高中在加拿大渥太华。安省的高中是从Gr9到Gr12,每学年两个学期,每学期四门课,因此一个学期里每天上的课都是一样的。早上9点上课,下午3点15放学,每节课75分钟,加上1小时的午饭时间和课与课之间5分的间隔。
刚来的小伙伴都有交不到好朋友的一段艰难期,我是通过音乐认识的朋友们。因为选了音乐课,所以我也参加了学校的乐队(我吹单簧管),这给了一个交朋友的地方。后来又通过在中午打篮球,我勉强有了三四个好朋友和三四个一般朋友。现在上完十年级后,我已经有了十五六个朋友和七八个比较要好的,而且各个国家和种族的人都有!十一年级我准备再把我的朋友圈扩大一点,争取不再内向。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你想要交朋友,你一定要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他这个人怎么样,是不是你喜欢的类型。加拿大不像中国,你可以选择整天关着门读死书。如果你没有朋友,在学校里没人会喜欢你,包括老师,因为他们认为你这个人不会与别人相处。如果你的学习又很好,那么"Nerd(书呆子)"的大帽子就会被当之无愧地扣在你的头上了。还有就是不要只交中国朋友,什么种族的人都要交。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你的英语水平,也可以帮助你去融入到加拿大的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去。
安省高中(其他省应该差不多)有三个毕业条件:
1. 修满30个学分
2. 收集40小时的社区义工服务
3. Pass安省的literacy test
首先说说这30个学分,它分18个必修学分和12个选修学分。这18个必修学分为:
Gr9:英语、数学、科学、法语、地理、体育、艺术类、
Gr10:英语、数学、科学、历史、civics/careers(各0.5credit)
Gr11:英语、数学
Gr12:英语
以上的都是你在各个年级必须选的课,但是,这只是15个学分,还有三个补充要求:
1. 在英语、或法语、或其他语言、或社会科学类、或Canadian and world studies类、或guidance and career education类、或cooperative education中再取得一个学分。
2. 在健康体育类、或艺术类、或business studies类、或法语、或cooperative education中再取得一个学分。
3. 在11或12年纪科学类、或technological education类、或法语类、或电脑类或cooperative education再拿一个学分。
紧接着又是一大批注释:
1. 最多只能有3个ESL或ELD学分能被算进4个英语必修学分内,也就是说不管你英语水平如何,12年纪你必须上普通的英语课才能毕业。
2. 在以上3个补充要求中都有法语,但最多只能有2个法语学分能被算入其内,而且首要个法语学分必须被算入首要个要求,另一个学分可以选择被算入第二或第三个要求。
3. 在以上3个补充要求中也都有cooperative education,但最多只能有2个cooperative education学分算入必修学分内。
一旦你把上面我的长篇大论理解清楚了,剩下的12个选修学分就简单多了。学生每年级最多可以选八门课,4乘8=32,所以你可以在11或12年纪有2个spare。当然也可以不选spare,这个依你的个人情况来定。
再接着说高中的另外两个毕业条件。40小时的义工听起来很多,但是你也有4年的时间来完成。而且想找义工干非常容易。学校的Student Service就会有许多的义工信息。建议做义工找容易的或与你的爱好或理想相关的。这样不仅做起来动力更大,对你以后申请大学和奖学金也有一定的帮助。很多人在完成40小时后还会接着干(劳动模范啊)这样不仅帮助申请大学,也可以积累一下你在社会上的工作经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至于literacy test(OSSLT),我建议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它的要求是pass了就行,而且成绩不会被算进你的平均分内。这个考试十年级做,我在9年纪英语得了85分,十年级OSSLT考了接近满分,很容易,而且英语不好的中国学生也不必担心,因为10年纪没过可以接着考,再考一次估计就肯定能过了。
从不知所措到有条不紊
我在加拿大位于多伦多附近一个叫Cambridge 的小城读高中的2年,比我以前人生中任何一个时期都要精彩和难忘。 起初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打理,加上紧张的学习和外界带来的压力,每天过得都很紧张。首先,每个星期学校大大小小的 assignments, projects, quiz和tests是必不可少的。开始的时候,完成这些任务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也是加拿大教育和国内不同的地方,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其次,是生活上许多琐事,做饭,买菜,洗衣服,这些以前不用自己去考虑的事情,现在都要亲力亲为。最沉重的就是精神上的压力。这种压力是从你一登陆就有的,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它来自於异国的环境、家人的期盼和自己的孤独无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也曾感到恐慌和畏惧,甚至想过回国。面对新环境给自己带来的各种压力,我不断地鼓励自己:不能退缩,要坚持,自己选择的路是正确的,就一定要走到底,否则永远是失败者。我开始学会坚强的面对困难。我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使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慢慢成长起来,懂得了如何高效率地完成每一日之内的任务。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很少会遇到熟悉的人,加上语言的不熟练,怎样才能融入到这个城市中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要自信,要有胆量。当你迷路的时候,可以不停的问路人;当你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的时候,要敢于向对方请教。中国人一向很爱面子,在国内学英语时,都不好意思张口说,到了加拿大,要改变过去的那些习惯,对自己不知道、不明白的事情,要多问,多请教,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记得刚来的时候,我对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留言很恐惧,现在已经驾轻就熟了,任何事情都是在日积月累的锻炼中提高的。
我的日常生活是这样安排的:作业一般都争取在学校完成。放学之后,用30分钟到1个小时去买食品。回家后,听电话留言,打一些电话,查看邮件,付帐单。现在又在申请大学,经常要和不同的学校保持联系。处理完这些个人事物后,我会用3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做运动。房东家有一个较大的后院,可以在那里跳绳或跑步,然后就可以休息一下了,之后可以做美食犒劳自己。
晚上的时间最有利用价值,也最有弹性。完成作业后,可以读读英文小说,看看英文电视,或者和同学打电话,练练英文,也可以在网上写写文章,和父母聊聊天。有时也会和同学出去吃饭,坐在一起,聊聊学校和生活中的趣事,每次大家在一起时就好像一家人一样。
我相信大部分留学生的生活都是忙忙碌碌,充满色彩和激情,当适应后慢慢开始融入和成长,就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