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报告称移民子女成绩好,原因并不是因为智商

来自:Mr海 0 0 2018-04-16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最近澳洲除了一份本国中学生学业报告。报告显示,移民家庭的孩子成绩平均要好于当地人。


其实,澳洲报告得出的这个结果并不稀奇,就在2017年,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对移民教育的审查发现,来自菲律宾、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澳洲土生学生更有可能达到基线学术水平。 基线学术水平即学生在15岁时展示出的在科学、阅读和数学方面的技能。而2016年全澳英语与数学统考(NAPLAN)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点。


家中不讲英语的学生其拼写、语法、作文和算术等测试成绩反倒比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高一些。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各地就开始了相关研究以寻找答案。为何移民学生在其定居新国家、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学习成绩反而压过当地学生?


无关智商


少数族裔学生的刻板形象可以追溯到1966年的美国报告,该报告发现亚裔美国人在智商和基本成就上达到或超过了美国白人。 80和90年代的研究结果类似。


答案并非“移民更聪明”那么简单。 1991年,美国情报研究员James Flynn重新分析了亚裔美国人的智商研究报告,得出结论:其智商与北美人的智商大致相等。


同样,我们对中国和越南澳洲小学生的研究发现,尽管其数学成绩高于澳洲本地学生,但二者智商相同。


据报,亚裔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澳洲学生多,这是其数学好的一个理由,但不是全部理由。追求好的教育从而取得好职业对移民家庭至关重要,才是问题的关键。亚裔学生求学求职的目标远远高于当地学生。


移民效应


研究揭示,亚裔子女折射了其父母的愿望,或可称之为移民效应。移民子女大多渴望上大学。移民们在寻找故国中缺少的机会,其终点目标是提升社会地位。


研究者认为,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学而优则仕”,较少受到其他领域对移民的种族歧视。


对于大多数明显不同于当地人的移民来说尤其如此,例如拿印度、中国和菲律宾的移民对比英国、苏格兰或新西兰白人。 距DECD报告,后者比澳洲本地学生的成绩还差。


但并非每个国家的社会体系都能提供教育机会,这可能是留学国家目的地很重要的原因。国家之间的差异也可能是文化与教育互动推动人才流动的结果。 其中包括儒家文化和东亚文化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努力学习、期望上大学,因而引起老师对他们的重视,或许也不无作用。但对于那些出生于本地的移民家庭子女来说,强调教育到底是不是优势则具有争议,因这些移民家庭子女的境况和其父母不同,没有经历过在人地两生的国家举步维艰的状况。


本地人怎么想?


这并不意味着本地出生的澳洲人就不重视教育。 研究表明,他们可能不会像一些移民父母那样高度重视教育。因为担心对青少年期望值过高可能导致其精神健康问题,澳洲家长才认为:孩子每天快快乐乐以及能自由选择职业,比追求好分数、社会地位高的好职业更为重要。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