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有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逻辑:
吃穿跟差的比,学习跟好的比;
自己跟差的比,让孩子跟好的比;
自己背后说亲戚坏话,让孩子在亲戚面前有礼貌别给自己丢人;
自己没做过首要,逼着孩子拿首要;
自己这辈子没有多大成就,让孩子给自己争口气;
自己对孩子的侮辱从不记得,孩子做过的错事记忆犹新……
他们最喜欢说的话就是:
"我经常打你、骂你笨、逼你学琴、烧你的课外书、当众嘲讽你给你一巴掌,我做这些还是为了你好!”
父母总是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来替我们安排人生。
如同《巨婴国》中讲到,父母将“我必须全能或完美”的婴儿式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变成“你必须全能或完美”。而实现这一切的方式却是打骂等原始手段。
现在都要进入太空时代了,然而还有不少父母的育儿观念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他们那些神逻辑,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遇事喜欢推卸责任,从不反省自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很多不成器的父母都陷入了这样的逻辑怪圈:
孩子成绩差,就怪学校不够好、师资力量不够强,于是便转学换个学校,上辅导班换个老师;
孩子变成网瘾少年,就怪网络游戏,但就算没有游戏,也还是会有新的东西来代替。
这些不成器的父母都有一种神逻辑,觉得不幸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些不成器的父母都有一种谜之自信,我很负责任,我的孩子很听话。
但是他们一遇到事情,就喜欢推卸责任,从不反省自己。
克鲁普斯卡娅有一句说得好:“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不管你过得好不好,
但我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没被父母催过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很多父母都有这种神逻辑:“不结婚老了以后就会老无所依。”
每年都关于催婚的新闻都层出不穷,此前有一则新闻称,河北一名女子被母亲逼婚,无奈之下报了警,在民警的劝说下,母亲才作罢。
更有小伙子为避免被春节相亲,租女友回家过年,只为陪爸妈吃顿舒心的饭。
《中国逼婚现状报告指出》指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青年压力较大,被逼婚率高达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赶上了独生子女政策。于是,父母开始担心你从小孤苦伶仃,长大无依无靠,老年孤家寡人,死后孤魂野鬼。
你努力寻求精神上的独立,但这些在父母眼里都不重要,他们关心的是,你毕业之前确实不准早恋,但你很好一毕业就给他们生个二胎。
他们用“为你好”的神逻辑,将你视为和别人家孩子攀比的工具。
我有一个学姐大学毕业后打算出国继续深造,父母哭天喊地,上纲上线地不准她继续读书,因为害怕我学姐毕业了嫁不出去。
"我不管你过得好不好,但我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奇葩说》中有一期的辩论话题是: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按钮吗?一键定制之后,孩子就可以拥有高学历、高颜值、高智商,爱情事业双丰收,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极峰……
但,什么是完美?
黄执中在节目中说:“那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永远都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
是自己做自己的主角。我可以不够美丽、不够聪明、不够优秀,但这就是我啊,是每一个经过自主选择后的我。
刘若英也在书中写到,每一个人都有他选择生活的方式,只要你觉得这样自在,就完美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你都是我生的,
你的手机我还不能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一个黑色幽默段子:“女人是男人身体里的一根肋骨,你跟你的肋骨讲隐私?”,当时听完虎躯一震,觉得这样的强盗逻辑*似曾相识:
"你都是我肚子里掉下来的肉,你手机我还不能看了?”
知乎上一个网友评论这种现象说:“他们讲得过你的时候和你‘讲道理’,讲不过你的时候和你‘讲伦理’。”
此前有这样一则新闻让不少人震惊:
父母不放心暑假孩子独自在家,就装个摄像头好随时监控孩子是否安全、是否在做作业、是否一直在打游戏。
一位来自上海的陆女士称“孩子马上要升初三了,买个摄像头可以看到书房的全部,主要是为了吓吓孩子,让他明白家长在他头顶上盯着一举一动。”
之前有一个直播平台把全国各地很多学生的课堂和宿舍都搬上了直播间,他们用“见证孩子的点滴”的口号,把孩子的隐私公之于众。
采访后一位老师才知道,原来这些摄像头是学校家长要求装的,并称直播的方式“非常实用,非常好!”、“正好看看孩子在学校有没有好好学习”。
这些父母控制欲极强,对孩子生活任何琐事都要发表意见,巴不得孩子这辈子都生活在他们的监视下。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让孩子生活在没有隐私的寰球,就像成长在没有自由的集中营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把很好的都给你,
砸锅卖铁也在为你铺好路。”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生活中,很多父母最喜欢说的就是“我砸锅卖铁供你上学……..”他们这句话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感觉要是读不好书就对不起所有人。
他们喜欢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绑架在孩子身上,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必须去实现。
反正我都很好的给你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
这种道德绑架,时常压得子女喘不过气来。
很多孩子因为努力后成绩还是不好而愧疚自杀,很多孩子因为努力追不上父母的欲望,收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父母盲目砸的这些钱,以为是在给孩子铺前行的路,但其实是埋在成长路上的坑。
这些坑里面,装着儿女对于自由的渴望,装着他们或多或少对被设置人生的不满,装着生活随时会被推翻的风险。
甘肃临夏昔日高考状元成毒枭,弃医从商贩毒经商,入狱10年后出狱重操旧业;
高考状元因相貌自卑杀人;
北大学生弑母案触目惊心……
这些新闻里的人大多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困,父母一辈子都在攒钱供他们上学;有的智商超群,却没有用在正途上。
狄更斯说过:“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很多父母都认为这是一个拼钱、拼权力、拼资源的寰球,于是不断地将自己所拥有很好的东西全部给孩子,以为这样就大功告成。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应该是制造一个父母想象中的完美人,而是要帮助孩子实现自我塑造过程。
没有自我的人生,只是傀儡,再多的金钱也会被挥霍,再大的权力也终会被滥用,再丰富的资源也无济于事。
电影《垫底辣妹》之所以令人热泪盈眶,不仅是因为“梦想成真”的故事,更因为女主工藤在学习上自暴自弃被教师请家长时,妈妈所说的这一番话:
“我想让孩子们能做让他们喜欢的事情,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就算与全寰球为敌,我一定会在她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