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首富们倍感焦虑的一年,财富涨幅注定开始从极峰走向回落,暴富的潮水逐渐消退。
发“国运财”的最富有一代整体形象正在变得支离破碎。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旁观了中国政治、经济的大变迁。
与此同时,最节俭的一代人也开始谢幕,残忍的是,能花钱的新生代将面临工资越来越难涨的局面,中国很好赚钱的时代正在远去。
时代,已然生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历史的大环境
在苏东解体之后,全球化风起云涌,中国很好地利用了这个二战以来,对大国而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迅速崛起为全球重要力量。
中国民众也在短期内基本摆脱贫困,积累了惊人财富。当下,在中国涌现了一大群千亿富豪。
世易时移,随着中国政治、社会、经济的三重变迁,最富裕的这代中国人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
在未来中国,再度狂风骤雨般书写财富神话的机会,如过江之鲫般涌现的土豪群体已是过往,轻易实现人生小目标者可能逐渐寥若晨星。
2、历史的爆发
个人财富的积累取决于国家经济的兴衰,在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令人眩目。
回顾1997年东亚危机至今的20年,中国经济体量大涨:1997年之时中国GDP仅为7.85万亿元,当时人民币汇率为8.28,折合约9500亿美元,人均仅774美元。
这大致仅和目前的乌干达等非洲贫困国家差不多,离当下的越南、印度都差得远。
到了2016年,中国GDP已比1997年增长了近10倍,折合约为11万亿美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体量和日、德、英三国的总和相当。
中国富裕群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而涌现,人类也随着中国迈入现代化、城市化国家而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绩单。
过去20年,扣除掉中国的脱贫人口,地球的贫困人口变得不是不少,而是更多。
请不要忘记,在1997年,中国虽然在当时是一个充满蓬勃活力之地,但其经济实力,仍然仅可归属为全球倒数的低收入国家。
在未来,我们已不能指望中国重新复制爆发式经济增长。
3、暴富产业的消亡
回顾1997年,中国还不存在市场化的房地产行业,私家车对绝大多数国人而言还是个豪华的梦想。
20年间,从攫取矿业等资源,到房地产开发等人脉和资金密集行业,再到IT和互联网等科技英雄时代,挖矿的、盖房的、用网络开全球地摊货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今,投资回报率在中国迅速走低。
2012年之前,中国投资回报率ROE估计在12%-18%之间。
而当下扣除金融业之外,中国实体经济的ROE约为7%。中国进入了低利率时期的优质资产荒困境。
在未来,人们很难指望中国还会涌现凭胆气耍流氓拉关系就能搞定的暴利行业。
4、无望的高薪
从工薪族的角度看,1997年城镇职工大约7亿人,当年工资总额9602亿元,折合年工资收入仅为1380元,月薪也就120元。
到2016年估计城镇职工约7.9亿人,工资总额达12万亿,折合年和月工资分别为1.5万和1250元。
上述数据可能和普通民众的直观感受不一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尽管如此,从不太靠谱的数据看,20年中国经济增长10倍,职工工资也增长了10多倍。
其实当下普通工薪族月薪在3-5千,京沪等一线城市中位数月薪大约为1万元。
在未来,中国人口红利的远去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得收入增长必然随着经济成长回落的大势而不再汹涌。
5、房产决定贫富差距
中国人资产配置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银行储蓄之外,中外房地产、股票、理财、艺术品等纷至沓来。
在各种资产价格膨胀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楼市市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97年,中国还无所谓房地产市场,2000年前后,京沪市区的商品房价也就在每平米四五千,现在则动辄10万。
一线城市房价足足涨了15-20倍,全国房价的普遍涨幅也不会少于10倍。
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
很可能不是工资收入差异造成的,而是是否买房置业拉开了贫富差异。你若在一线城市有两三套房,基本就迈入千万富翁俱乐部。
当中国的房价等资产价格到了今天的高位,在未来,中国资产价格很可能不是令人艳羡的,而可能是蕴含风险甚至陷阱的。
6、教育资源的不平均
当下中国的富裕人群,按照1997年之前大学毕业算起,大致是40向上的年龄,更年轻的富豪群体暂时还不是主流。
很幸运的是,彼时在中国的中学和高等教育还是非常便宜和高效的,贫苦子弟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多多。
而当下,中国教育不公现象似乎正在萌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重点中学的入门竞争,国际学校的遍地开花,高考招生的奇特录取线。
漂洋过海的中国学子,使得从教育层面开始,社会阶层的纵向流动已很不顺畅。
中国人传统上爱储蓄,1997年,中国城乡居民的储蓄仅为4.6万亿元,这在当时相当于城镇职工3年多的工资。
2016年底估计居民储蓄已接近60万亿元,大约相当于城镇职工5年的工资。
7、结语
如果考虑到房产,除储蓄之外的金融动产,那么中国人在过去20年积累下来的财富更为庞大。
考虑到庞大财富的积累早于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门槛,这个财富存量总体上是依赖节俭和储蓄而成。
但总体上中国家庭部门的储蓄率已在下滑之中。
舒适的成长环境带来更强安全感、更强依赖心的新生代,他们花钱多过挣钱,追新逐异多过勤俭节约。
在未来,中国人不太可能重复过去20年的高储蓄,甚至已积累的庞大财富都有可能被逐渐消耗。
老龄化和新生代共同催生日益临近的坐吃山空。
中国120万人拥有中国家庭部门全部可投资金融资产的37%。贫富鸿沟触目惊心。
在未来,随着政府推动社会公平进程,食利阶层难以长袖善舞。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过去20年,人类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全球化时期,中国抓住了改革开放的良机。
回顾20年世事变迁,很可能最富有的一代中国人在逐渐远去,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旁观他们。
深刻的时代烙印,和并不足以驾驭庞大财富的有限心智,使得这一代富裕阶层可以得到普罗大众的羡慕,但难以得到公众的追随和认同。
最富裕一代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支离破碎,光怪陆离,他们拥有庞大的财富,但不太可能赢得同样巨大的尊重。
如果王健林或者马云老去,远去,会有人为此唏嘘吗?
我认为,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