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林徽因的侄女,
“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首领”之一
------
在纽约曼哈顿的华人博物馆里,有一面由许多铜片拼接而成的“移民墙”。
每一块铜片上,用中英文镌刻着姓氏、祖籍和移民美国的居住地。简单的几行字,蕴藏着一个个家族的奋斗史。
这面墙的设计者,是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华裔——林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年轻时的林璎
林璎在美国的名气,靠的是自己的才华。
21岁那年,她设计的“越战纪念碑”获得大奖。镌刻着57000多名阵亡美军姓名的黑色黄岗岩,成为了美国人的“哭墙”。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今,她已是美国最盛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获得了国家艺术奖章,被评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首领”。
有人说,她的天赋来源于家族,林家,就出过盛名的林徽因,这位在中国无人不知的大才女,正是林璎的姑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林徽因
林徽因的侄女为什么成了华裔?在移民墙的铜片上:福建——北平——上海——旧金山——纽约,这些地名背后,是一个大家族的移民故事。
2
母亲自杀,她带着10美金逃往美国
------
林璎的父亲林桓,是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1948年留学于美国华盛顿大学,从此留美任教。
林璎的母亲张朝晖,也是一位大才女,来自于上海的名医世家。
1949年解放军占领上海,林璎的外婆服毒自杀,母亲想要把毒药夺下来,却没有来得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母亲当时已经取得了美国史密斯学院的录取通知,立即决定离开上海。
她把护照,录取通知书和仅有的10元美金贴身藏好,先逃往香港,再转入美国。她那时也只有21岁,逃往伴随了她的青春,她不会想到,自己的女儿在21岁的时候,已经名扬美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美国,她遇见了林桓,两人一见钟情,婚后同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林桓是该校美术系主任,她则讲授亚洲文学。
1959年,林璎出生,从小聪慧过人,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她成为家族里继林徽因之后,又一位大才女。
或许是有着太过伤感的记忆,父母极少在林璎面前提起中国的事情,以至于她长大之后,都完全不知道自己有个姑丈叫梁思成,有个姑妈叫林徽因。直到后来别人告诉她,她才恍然大悟,自己在建筑和艺术上的天赋,有更深厚的传承。
泉下有知的林徽因,得知林璎的成就,一定会为这个名门望族感到欣慰。
3
三代人都是失败者的名门望族
-------
说林家是名门望族一点都不夸张,除了林徽因,还出过林长民、林觉民、林恒,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但这也是一个三代人都是失败者的家族。
我们从首要代——林璎的祖父林长民说起。
林长民是民国政府的元老,曾参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后来又多次参加制宪,为中国早日成为一个有宪法的国家而努力。不幸在军阀混战中遭流弹击中,享年50岁,逝世之日,未看到自己的理想成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林长民与女儿林徽因
第二代,先说林璎的叔叔林恒,是国军将士,国难之际放弃清华而报考军校,1941年成都双流空战,壮烈殉国。
牺牲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耀,后来家里人被他连累,因为收藏了蒋介石颁发给他的“中正剑”和奖章,遭到“革命小将”批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林恒
再说林璎的姑妈林徽因,抗战期间,随夫逃离北平,年幼的儿子问她为什么要逃,她说,不愿当亡国奴。
共和国成立后,她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成为当时高层的座上宾,但因为拆除北京城墙的事情,她成为了捣乱者。从争吵到哀告,最终在轰隆隆的推土机声中,气病交加,溘然长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北京古城
第三代,林璎的堂姐,林徽因的另一个侄女林冰。
论聪慧和天赋,林冰一点都不亚于林璎,被认为是家族中最像林徽因的,但成就却远远不如后者。
她没有林璎幸运,成长在动荡的年代,一次次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当林璎在美国家中安静地阅读时,年幼的林冰却只能和精神失常的母亲一起,期盼着关在牛棚里的父亲早日回家。
林家三代人,从首要代林长民立宪救国到第三代林冰艰难自保,人生的局面越来越小,能做的事情越来越有限。
林长民共生有四子,二子林恒殉国无后,其余都生儿育女,如今除了林冰还留在国内,其余全部移民出国。
这个曾经的名门望族,尽管三代人都遇到失败的结局,但还有林璎,在继续着家族的传奇。
林璎设计的移民墙,不止有林家的传奇,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是一个家族变迁,中国现代史,就是一部移民史。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林璎与赖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