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允许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但绝不允许对于职场规则的亵渎。
华为的一个新员工,北大应届毕业,刚到华为时,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
原本以为自己独到的见地能够打动大boss,但结果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职场不是肥皂剧,别把自己当主角,想靠一封万言书就引起老板的重视、得到领导给予的额外机会,我们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运气的。
没有脚踏实地实践的人,如果给了他发言的机会,往往会坑了一个管理者。
新人没做过管理,也没有身临其境体验过企业的核心运营方式,所以也就不懂企业管理的那些规则和套路,他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重视这种“万言书”就等于把管理者带到坑里。
每个人的位置会决定这个人的视野,从新员工的角度永远无法全盘看待企业的问题。
他们对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管理策略一无所知,但就是觉得自己能力出众、鹤立鸡群、分分钟KO公司老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
无论能力强不强、培养价值大不大,这种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开除了也不冤。
公司培养你,辞退你,从来都不是看能力。
能不能做,是能力问题;肯不肯做,是态度问题。
很多人自恃能力出众,不肯做能做的事情,天天想着自己还不能做的事,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
这位北大高材生,荒废该做的事情,去想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忽视基础岗位的价值。
这样太过急功近利的做法,遭到收关的辞退,其实也都是情理之中。
人永远都渴求晋升,就算任正非换了副“求贤若渴”的面孔,重用了这位高材生,他也会抛下手头的事情,去想一些自己管不了的事情。
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培养,态度可以改变,但价值观总是如同刻了模子一样,除了回炉重造就改变不了了。
在职场的江湖上不同于重视学业成绩和学生表现能力的大学,有能力的你是桀骜不驯还是顺应潮流,这取决于你对规则的理解和敬意。
有哪些默认的职场规则是名校毕业生们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从团队角度,尊敬和服从上级
这也是职场最基础的规则,之所以会有上下级,是为了保证团队工作的开展。
上级掌握了一定的资源和权力,考虑问题是从团队角度而可能难以兼顾到个体。
尊敬和服从上级是确保团队完成目标的重要条件。
员工如果不站在团队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找上级的麻烦甚至恃才傲物,很难生存,更奢谈走得好走得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主动和上级沟通工作进度
这跟在学校里很不一样,老师布置作业或是论文,学生在完成后上交。
在职场上一定要及时汇报每个阶段的方向和进度。
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你的工作还没有让别人看到显著成绩,这时不要和你的上级距离太远,要创造条件去沟通,让他知道你的进度、计划和要取得的成绩。
有时上级会安排临时性工作给你,这些工作可能非常紧急,上级会要求随时反馈完成期限,这也是让上级增进对你信任度的机会。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听老板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有一次公司送货发生了车祸,导致货物大量破损,经销商拒绝接货。为避免更多损失,老板立即反馈给负责该市场的业务代表。
他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公司很看重他并让他亲自参与这次事件的处理,并随时保持跟进联系。
但老板一直等到夜里十点也没有消息,打电话居然关机了。收关送货司机只得把产品又拉回了工厂,公司为此多付出了上万元的损失。
等到第二天联系上他时,他居然说和朋友去喝酒给忘了。从此,老板对他的工作能力与态度充满了质疑。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把事做好的同时把人做好
从刚进入职场开始,就要把塑造自己的品牌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来做。而把事做好是基本的,同时也要把人做好。
把人做好更是一个人品牌塑造的重要条件,你在职场上的声誉会决定职场的长度和宽度。
你的人品是需要大家通过与你共事看出来的,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要在单位内还要在行业内、在业界树立你良好形象。
当然这里说的好人不是指长袖善舞、八面玲珑,而是人一定要学会承担责任,不去做有害他人和团队利益的事情。
出活,端正工作态度,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总有一日之内就算你不写出一份万言书,也会有领导重视你的意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刚毕业的新人的确需要指导,但止于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和工作思维层面的传授。
如果他出去办事还问你要路线、做个Word要你教排版、寄个文件要你叫快递,恭喜你,你成功地招了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爷。
职场新人,更应该主动一点,多思考一点,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这样才能获得更多地指导、快速成长。
否则,无论你是985还是211学校毕业,短短10天就会被无情的辞退。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
“处在二十几岁的好处同时也是坏处就在于:你所做的每个决定都将改变你的余生。”
愿加入职场的新人们,无论什么学校毕业,有没有骄傲的底气,都请踏实一些、主动一些,不要在原地踏步,别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把企业当成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