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 有一半的制造企业会死亡 不想死 来看看董明珠怎么转型?

来自:Hmily 0 0 2017-09-25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对制造企业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未来十年将有一半制造企业死亡。


没办法,一个时代翻篇了。煤炭都涨了几倍了,卫生纸都变薄了,消费者还去日本买马桶盖,中国不可能回到血汗工厂时代。


制造企业坐立不安,格力也不例外。勇士不是不怕,而是能战胜害怕。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格力电器要寻求突破。去年8月份,格力电器拟发行股份作价180亿收购珠海银隆很高股权,跨界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仅仅过了两个月,该方案却被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否决。这对于倔强的董明珠是个打击。


故事没有结束。去年12月15日,董明珠个人联合王健林、刘强东等出资30亿,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


董明珠总归在干什么?她搭上了自己的人脉,实际上也搭上了自己的后半辈子。银隆,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变成了一家充满的秘密的企业。财经界一样八卦,很多人想探究出董明珠和银隆背后的秘密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董明珠答得很干脆,这是个好企业,他们不干,我干。当时她的嗓音低沉,估计前一日之内晚上睡眠也不好,脸上挂着毅然决然的神情。她以个人实际行动发出强烈信号:转型!


这是背水一战。不管想不想,这一战,都得打。


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普遍高于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武汉大学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平均薪资为635美元,而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为538美元,越南仅为206美元。东南亚廉价的劳动力已经具备非常的大吸引力,全球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不是中国。德勤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劳动力成本较10年前上涨了5倍,较20年前上涨了15倍。


薪资增速一直高于经济增长,考虑到货币贬值速度,工人也没从薪资增长中得到多少好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来源:武汉大学《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报告(2015-2016)》


逼死企业的还有税收,中国当前税负被称为“死亡税率”。


寰球银行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企业总税率为67.8%,比七国集团平均水平高20多个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2003年的15%上升到2015年的23%。


有部门说,税不高。但税收专家李炜光的调查显示,87%的企业家都认为中国的税收负担很重和较重,仅有8%的企业家认为税负可以接受,而认为税负较轻和很轻的企业家仅占1%。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挨过了成本上涨,交过了沉重税收,中国民营企业还要承高昂的融资成本。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支柱,民营企业贡献超过60%,但是融资占比仅为30%左右,多数廉价资金进入了效率低下的僵尸国企,急需资金民营企业根本享受不到央行洒下的甘露。剩余的资金也不安宁,吹大房地产市场泡沫,拉高全社会通胀,企业租金等成本随之大幅上涨。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制造业成本相当于美国95.5%,远高于印度、墨西哥、印尼等“竞争对手”,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制造业成本大幅飙升。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金融业的圣经电视剧《天道》里头,丁元英为了女朋友在王庙村扶贫,扶贫的办法是手工生产音箱壳,用王庙村最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污染当地的环境,每户产品层层销售。让农民自己堵住产品的质量漏洞,你要不合格,下家就不买你的产品。这就是血汗工厂啊,可那个时候那个环境,血汗工厂有市场。


现在已经不是丁元英那个时代了。青山绿水成为最重要的资产,王庙村正在一个个消失。


2015年底开始,中央环保督察巡视在河北试点开始,环保问责风暴在各地掀起并覆盖全国31个省份,已有超过1.5万人被问责。2017年来,环保督查力度加大,时任环保部长陈吉宁和3位副部长亲自带队,前后进行七轮环保督查。


最近一两个月,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更是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9月19日,环保部表态,北京、天津、唐山、太原、济南、郑州、开封等“2+26”城市要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作,涉及制药、农药、煤化工、橡胶制品、涂料、油墨、胶粘剂、染料、化学助剂、日用化工等化工行业,对上下游产业链均有波及。


这就像一把大筛子不停的筛,大企业、央企留下来了,本来就想靠血汗工厂赚点钱的民企给筛下来了。而且,这把筛子还在不停地筛。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宝宝不干了


逼迫之下,中国所有制造企业都在寻求转型,不只有格力,还有华为,2017年初,任正非表示,未来五年,华为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在研发、销服、供应等业务领域要率先实现ROADS体验(实时、按需服务、在线、自助、社交化连接)。转型有的主动,有的被动,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品牌的企业,早死早超生。


华为是转型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三次成功转型造就了如今的通信行业巨无霸。


原华为电信战略负责人孙建恒介绍,在华为初创期,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已经垄断了整个通讯市场,首要次战略转型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加强研发。1998年左右华为进行第二次战略转型,实施差异化全球竞争战略。华为第三次战略转型,是从单纯面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扩展至企业/行业客户,以及终端消费者,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业务,如手机等产品。


最重要的是,华为搭建了一个立体平台,产品经理、工程师、战略专家的平台,可以跟全球无缝对接。



转型并不容易,于是许多企业家知难而退,套一笔钱,安逸的养老。不转型必死,转型还有一线生机,生机也真的只有“一线”而已。


1984年,全国有70多个冰箱生产厂家,80多个洗衣机生产厂家,现在还剩几个?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手机行业也是如此。2005年,中国的手机品牌上百个,现在也没剩几个了。以这两个行业的数据来衡量,十年后制造企业倒闭一半还算保守估计。


现在没有任何特色、日子不好过的企业,离倒闭已经不远了;现在看上去还行的企业,十年后也不一定能存活,轰然倒下的恐龙屡见不鲜。不转型,不升级,企业就是把产品质量做到奢贵也一样会倒闭,诺基亚就是很好的案例,用手机砸核桃吃的无忧无虑时光早已不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