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那些被迫送回大凉山的格斗孤儿,如果在美国,他们的命运绝不会是这样的无奈”
“在充满网络圣母的中国,《摔跤吧,爸爸》那种传奇故事似乎很难上演”
这个经“热心媒体”曝光,网友促成的“拯救孩子于水火之中”的故事的背后,孤儿可能要回归他们一开始就拼命要逃离的窘迫生活。
在《局面》栏目的镜头中,格斗教练临别时说:“孩子们,欢迎常回家看看”。
其实他们知道,自己再也回不来了,用格斗改变命运的梦想破灭了。
其实,跨越阶层,不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不是容易的事。
与此对照,美国一些不甘于贫困的“格斗少年”与“运动少年”,把握了机会,成功翻身。
不管“格斗孤儿们”多强烈地坚持“我不走,我要呆在这里”,不管被家人强迫按手印时哭得多厉害,不管现场工作人员几次质问“你们征求娃娃的意愿了么”,他们都被送回去了。
一位被采访的少年说过:比在铁笼里倒下、拍垫子(认输)更让自己难过的,是又得回到曾信誓旦旦要走出的家乡,那是贫困、毒品、艾滋病、孤儿等问题盘根错节的大凉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些原本上不起学,“家里什么都没有”,每日三餐是洋芋的孩子,到了恩波格斗俱乐部顿顿有牛肉、鸡蛋,有的还首要次坐飞机,首要次去动物园,首要次吃西餐。
这难得的生活在部分热心媒体“用心加工”的报道中,在部分网友泛滥的“爱心”中被打断。
他们说:这项运动残忍血腥,让小孩子去练就是没人性!
他们说:如果不是被逼迫,谁愿意去练这个!”
他们说:你看还带他们参加商业表演,下面一群人叫好,老板是拿他们当童工赚钱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收关,孩子们回去了。
可是,对这群孤儿来说,他们有些人连汉语都不会,十几岁开始学拼音,被俱乐部教练送去几所学校都被“退”了回来。当他们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了义务教育,果真会比现在好吗?
持续跟进这一事件的资深媒体人王志安说:
这些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少年,遭遇了那么多不幸,生活刚见到一点曙光,希望又再次破灭。
孤儿们原本的梦想是:出拳打倒原先的生活与阶层——打UFC,拿金腰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梨视频)
UFC,即,终点格斗头名赛,是目前寰球上最有名和规模最庞大的职业综合格斗赛事。它之于综合格斗的地位,相当于甚至高于NBA之于篮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 UFC.com)
其实,不少人对于UFC的印象还停留在八角铁笼中血腥残忍的搏斗,可是这项竞技运动却以极强的可观性和刺激感在全寰球大受欢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 UFC.com)
在国内,也有不少优秀的选手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艰苦训练,才有实力打进UFC赛场。
比如,1988年出生于新疆的李景亮,2007年,学习散打和MMA综合格斗,并成为职业综合格斗运动员。
2014年1月24日,李景亮签约UFC,成为继张铁泉和居马别克后,第三个直接签约UFC的中国选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为UFC中国选手李景亮)
这些选手大多出身贫寒,与大凉山孤儿一样从小选择了运动作为自己的梦想,在圆梦的路上也收获许多。
美国版的“格斗少年”们
那么,在美国呢?
这类运动只有贫困的孩子才会练吗?
并不是。综合格斗在美国社会也像从前的橄榄球、高尔夫球一样,渐渐成为一项“贵族运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 martialartsandfitness)
近年来,在美国儿童综合格斗(Children's MMA )火速兴起,估计目前有超过300万的儿童参与。
许多训练中心一节课开价动辄就将近120美元,价格不菲,可是家长们还会报几十堂课的训练计划,带着孩子们在空闲时间去这些训练中心进行训练,有些孩子甚至从不到5岁就开始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 dailymail)
当然,儿童练这样有危险和暴力的运动,在美国也频繁引起争议,但有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武术,会帮助小孩子培养自律,公平竞争的思想,同时又强身健体,一举两得。
尤其是家长的鼓励,是儿童综合格斗迅速兴起的主要原因。有些家长百分百爱自己的孩子,但也希望孩子能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 martialartsandfitness)
况且,竞争始终都在。
就算现在倡导的是“公平社会”,但对于孩子教育资源的争夺,什么时候消停过?
对于美国人也一样,做父母的,想培养孩子成才不是也跟八角笼的搏斗差不多?
为了孩子上名校,疯狂排队捐钱给学校盖楼;在补习班找名师给孩子补课,一门花了几十万;为了孩子有好的气质,雇人从孩子出生就训练行为礼仪……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YouTube)
这些跟“野蛮暴力”的格斗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换个战场,激烈程度却丝毫不减。
在阶级逐渐固化的今天,尤其在美国,贫困孩子实现“美国梦”的途径越来越少,寒门再难出贵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 icphusa.org)
如今美国贫困家庭的孩子与富有家庭的孩子的生活情况与几十年前十分不同。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工人阶级的崩溃,新的上层阶级的兴起,整个美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正如我们曾报道过的美国最穷的州,密西西比州,一条街的生活环境却有天壤之别。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 southerneducation.org)
一边是豪宅游艇,另一边甚至连饭都吃不起。
富有家庭有更多的资源去教育子女,除了给他们衣食无忧的成长空间,还注重人格形成和素质教育。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dailymail)
而贫困家庭的小孩大部分在暴力犯罪、食物不足的生活环境里长大,自然也没渠道去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dailymail)
而这,只会是个恶性循环。
想象一下,你身边一起听课的同学是被其他学校赶出来的“不良”学生,有些是进过监狱被放出来的少年犯,有些人上着学就消失了,有些人据说死在昨晚巷口的枪战中……以上不是电影中的情节,这就是芝加哥南部公立学校的事实。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YouTube)
而美国公立学校的资金来源,多依靠社区税收及政府拨款,如果社区长期贫穷则无法资助公立学校,而政府拨款经常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平等的分配教育基金,那么这个社区的教育水平就会持续下降,收关这些贫困社区的孩子们可能就无学可上。
但富有家庭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所上的私立学校,多是由私人出资建立的教育机构,资金自由,教育水平高,各位家长也愿意捐助学校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源,因此学校和家长都能得到双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众所周知,教育与收入有很大的关联,但如今的教育却不只是靠学校教育。就算是工薪阶层和上流阶层的孩子成长方式也愈加不同。
新西兰漫画家Toby Morris曾出版过一部专栏漫画《一盘之间的贫富差距》,其中也反映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残酷事实。
贫困家庭无法帮助孩子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课外项目资源,这可能导致孩子们在未来无法与不同收入阶级的同龄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竞争,这一点将继续影响他们自己的下一代。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nccp.org)
社会学家安妮特拉罗(Annette Lareau)在她的出版书籍《不平等的童年:阶层,种族和家庭生活》(Unequal Childhoods: Class, Race and Family Life)中提到一个观点,上流阶层的家长们,他们想要通过密切的监督和有组织的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技能,教导他们质疑权威人物,进出精英学府。
而工薪阶层的父母则认为孩子会自然地成长,他们给孩子更多独立自主权和玩乐时间。他们教育孩子要听话,要尊重大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Popular Education 2017)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会帮助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的童年,工薪阶层的孩子更快乐自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更亲近。而富有家庭的孩子可能习惯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教育,更加成熟,更早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
但他们长大之后,更多收入顶层家庭的孩子会追随父母的步伐,上名牌大学,不用为了生活发愁,甚至拿着父母的支持资金实现自己的创意和梦想。
而工薪阶层的孩子即使从大学毕业,往往也需要奋斗,更努力创造比父母更好的生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huffpost.com)
尽管很多人觉得,美国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孩子自由成长,大多数美国父母并不太在意孩子的分数。
但事实是,对富有家庭来说,有近40%的父母认为成绩重要,大学学历很必要。贫困家庭就更多了,有超过50%的父母认为,孩子取得大学学历对于他们的未来非常重要。
可是,即便是同样重视,根据研究发现,在高低收入家庭之间,2001年出生的孩子们的成绩差距比25年前出生的孩子扩大了30%到40%!
残酷的是——这场关于未来的战争,可能在下一代出生之前就已经定下结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Pinterest)
不过,这可不意味着,贫困的阶层就全都认命了。
美国政府针对儿童的公共教育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渐渐对于缩小教育资源差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就是,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这个美国的公立学校改革项目可谓是美国贫穷家庭孩子扭转人生的救星。
1993年,两名年轻的美国教师Mike Feinberg和Dave Levin因不满当时落后的美国公立学校系统,决定创立专门服务贫困学生的公立学校——KIPP。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Pinterest)
看看KIPP的管理制度和校规,中国的小伙伴们可能会觉得十分熟悉:
学生享受义务教育不交学费;学生一整天都呆在学校,从早上7点25分到下午4点30分,放学写两个小时作业,周六还要上半天课;学校爱让学生跟着老师喊各种励志口号,制定自己的梦想大学目标;还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比如说,走姿坐姿、上厕所之后要洗手等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kippneworleans.org)
有人说,这所学校深得中国学校应试教育真传。
然而他们也会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礼仪,最特殊的是,他不需要通过考试选拔学生,而是通过抽签抽取贫困地区的学生。
这对那些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人生翻盘的机会。
因为——KIPP的大学升学率超过80%。而要知道,美国贫困家庭没有上KIPP的孩子,能考上大学的只有8%!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kippmetroatlanta.org)
可是,这些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就能一跃成为“寒门的贵子”吗?
其实,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就算考上大学,家境原因也要申请助学贷款。
然而毕业之后,他们也许并不能马上找到一份工作拿到与他们期望相符的薪水,还清贷款。在他们纠结生计的同时,富有家庭的孩子们可能早已拿着父母给的初创资金去创业了。
以美国现在缓慢的阶级流动速度,也许经过两三代人,幸运且努力的话,这个贫困的家族会逐渐变成工薪阶级或中产阶级,但却不太可能再向上攀爬。
几年前,网上讨论为何不废除高考制度,其实每种公众教育制度都会有利有弊。
在中国社会现阶段阶级流动性比较大的当下,统一高考制度是维持社会不断发展的一大重要体制。
因为大家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拔标准相同,才会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多机会。
高考,也许是只此一次让所有阶层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搜狐)
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富有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出国外或者进入精英学校学习,但普通收入家庭的孩子,还可以靠学习成绩进入国内外的名牌大学接受更高的教育。
而美国,似乎没有这样一条起跑线。
面对阶级与教育资源壁垒,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选择走运动员这条独木桥。
其中,确实有成功流动上去的人。
比如,很多NBA球员的出身都不是富贵之家,不少人甚至有着悲惨的童年,逃离贫困甚至成了他们打球的主要动力。
nbamixes网站曾盘点了十位出身贫苦的球星。其中,阿伦·艾弗森的童年是颠沛流离。
1975年,15岁的母亲安·艾弗森入选教会高中女篮,但在例行体检时被告知她怀孕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儿时的艾弗森
阿伦·艾弗森出生后,安带着他在暴力、毒品随处可见的布鲁顿生活三年,后来,他们搬到光天化日之下就能见到毒品交易和枪战的纽斯特。
没电、没水、没吃的,下水管经常破裂弄得满屋脏水,两个妹妹整天穿着套鞋。
9岁起开始练篮球的艾弗森,后来成为他的高中橄榄球和篮球队的确实核心,尽管有入狱经历,后来他就读于乔治城大学,在NBA成就了自己的一段传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另一位球员,拜伦·戴维斯,被外祖父和外祖母养育成人。有传言说,戴维斯的父母陷入毒瘾不能自拔,经常出现在戒毒所中。
他们居住的环境也比较复杂,经常有黑帮出没。外祖母对戴维斯的要求很严格,一旦不听话,就禁止他打篮球,扮演母亲和导师的角色,指引他走向正确的道路。
外祖母也始终坚信优质的教育很重要,而这应该排在朋友和篮球之前。
于是,小学毕业后,练就出色的控球技术的他,得到一所私立中学的奖学金,坚持对篮球的热爱, 并被各大名校追逐,最终入读UCLA,也走进NBA,风云赛场。
这些都是走了不一样的道路,圆了运动梦想改写命运,实现阶层流动的人物。
对他们的选择,可以说是当时环境下最合适的选择。而周围环境对“打篮球改变命运”的做法,也保持尊重的态度。
可是,在四川大凉山“格斗孤儿”这件事上,多的是“用心良苦”的媒体。
被媒体采访的少年小伍也说:
“我就说错那一句话,他们就给放出来。后面说干爹对我们很好,他们都剪了。有些人把干爹说得很坏似的,我好讨厌他们。”
也多的是“悲天悯人”,却站着说话不腰疼、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圣母”。
带跑舆论的媒体与不明情况就胡乱“呼吁”的“圣母”,干预了这群孩子的人生。
对这次改变,没人敢保证他们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走出大凉山;没人敢断定,通往UFC的漫长征途被堵死后,他们有更好的出路……
好跟坏都要放在个体身上才有意义,说“何不食肉糜”的人,是不负责任的指手画脚。旁观者没权利替孩子做出自以为正确的选择!
在“如何看待四川大凉山’格斗孤儿’事件?”的知乎评论上,知乎网友车库里的屠龙者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也许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结局。
写在收关:
其实,格斗,作为梦想没有错。
走出大凉山,孩子们自己去争取之前接触不到的资源没有错。
孩子们愿意吃苦受累,去改变自己的阶层与生活没有错。
如今回去大凉山,也许被迫回到贫寒窘迫的环境,致力于成为“寒门贵子”。
也许每个人对“寒门贵子”的理解有所不同,可是,我真心希望,就算你在贫寒中,依旧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的品格。
还有,格斗梦碎了的孩子,你千万别认命。
我们都别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