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飞行了十四个小时, 终于跨越太平洋和北极圈, 把我们从中国送回了加拿大, 暑假的回国之旅结束了。
移民加拿大十多年, 我基本保持了两三年回国一趟的频率, 以避免和国内飞速发展的脱节。今年是老妈八十大寿, 便趁暑假带上小女从多伦多飞抵上海, 开始了我们三周的回国之旅。
归去来兮, 总有诸多感慨。虽不惊艳, 但也不平静。故乡就是故乡, 哪怕游遍五湖四海, 故乡的亲情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替代。无论是白天车水马龙的街市, 还是静夜辗转难眠的窗前, 那些往日生活的记忆, 都会带着某种灵气飘进我的思绪。是的, 我已离开, 之于故乡, 我基本上就是个局外人了, 这么想偶尔会有些失落。 还好, 我的亲人, 朋友, 同学都在这里, 都还是那么鲜活的印象, 那么真诚坦荡的情怀, 那么亲切爽朗的笑声。 是啊, 哪怕我离开了, 那又怎样? 这依然是我的故土, 我依然会为这里的人和事梦魂牵绕, 此后的余生也依然会常回家看看。 移民, 不是放逐, 最多是为了某种人生而走得远一点罢了, 而故乡, 永远在那里。
国内的发展之快已经毋庸置疑了。 极为方便的微信支付和快递等服务显然已超越了欧美国家, 并在国内的巨大市场拥有不可撼动的商业地位。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惊天的速度进行着, 动车高铁磁浮等交通工具一种比一种快捷...... 中国人曾经梦想的“赶英超美”似乎已在弹指之间就要实现, 物质的丰裕和购买力的强大看来已成为中国人的标签...... 这一切的一切, 都在彰显着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的巨变。
只是, 巨变之下必有痛, 发展之快必有价。 这些痛, 也许我们这些从外面回来的”局外人“看得更清楚些吧。
世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完美之地, 欧美不是, 中国也不是。 社会变革所面临的问题, 欧美国家在以前的工业发展时期也经历过,也曾为救治种种社会问题而付出了沉重代价, 而今天的中国, 顶着物质繁华光芒的中国, 也到了需要慢慢调整和反思的时候了 ---- 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矛盾, 工业开发和环境污染的矛盾,科技创新和思想束缚的矛盾, 中国特色和国际惯例的矛盾, 无限商机和社会诚信的矛盾, 高新硬件和低劣软件的矛盾, 上有政策和下有对策的矛盾等等, 无一不在影响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民生的幸福指数。 我们为中国的巨变而自豪, 也为她的不断完善而祈祷 ---- 到底, 故乡越变越好, 受益的还是包括我们的亲人在内的那片土地上的子民。
跨越大洋两边看, 感触一定是很多的, 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这次就说说我切身感受的几个思虑吧。
首当其冲让人沮丧的, 是国内对于寰球网络媒体的管控。Google,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Gmail等网络工具统统都不能用! 在国外时每日必看的各大新闻网站, 一回国就打不开了! 在上海浦东等国际机场, WiFi不是随手可得的免费上网, 而是需要所谓的实名制, 让那些天外飞来的刚落地的外国友人们傻眼了!打开手机看文章, 一旦有敏感话题立刻被删, 而占据各大头版头条的歌颂性新闻实在是索然无味......
不太相信, 也不愿接受这是今天的中国: 一个经济发展的巨人, 却犹如思想意识上的裹脚小媳妇, 矛盾之中, 与外界的沟通隔着一堵闭关锁国的壁垒。 政府犹如一个控制欲极强的父母, 切断了孩子与外界的简便联系, 以便孩子能更温顺地言听计从; 久而久之, 孩子也就习惯了, 顺从了, 而且还觉得这样挺好! 君不见, 中国有几亿用户的微博微信淘宝天猫, 中国内需强大而不需要国际市场的参与, 咱们老百姓自豪着满足着呢! 殊不知, 国内电商的发达只是商业层面上的运作, 根本不能替代思想意识的开放, 普世价值的普及, 以及新闻媒体的自由。 也正因为电商经济的发达, 咱们国家才更应该昂首挺胸光明正大地开放一切啊 ---- 俺有本事俺怕谁?对吧? 相反, 遮遮掩掩, 欲盖弥彰, 这实在与经济腾飞的大国姿态不符啊!
第二个强烈感受就是, 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好处太多太多了, 不知是国家政策不到位, 还是国人实在热衷于眼前的物质收益, 反正整个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渴求不强烈, 或者根本不渴求。 这一点很让人忧患。
问问任何一个村庄, 若把青山绿水换成工厂大厦, 把人间奇景开发成旅游热点, 估计全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拍手称快, 因为那意味着唾手可得的金钱! 但他们不去想(或者也由不得他们去想而是村官做主了吧), 代价就是自己的生态环境被破坏, 更无法留给后代一个良性循环的美丽家园。 在一个个城市之间的路途中, 或前往各种旅游点的小路上, 随处可见急功近利开发后没人整治的垃圾遍地的破败农村, 满目苍夷----哪怕前方就是诱人的沙滩或山间瀑布。说实话, 为什么说欧美国家美如童话呢? 就是因为他们不断在制约城市的过度膨胀, 限制楼层往高里长, 保护历史景点不被践踏等等, 真恨不能把整个国家都变成个原生态的大乡村; 而中国, 却一直大力鼓吹农村城市化, 乡村工业化, 唯恐经济发展的势头还不够强壮, 挣钱的机会还不够多......
回到高楼大厦的城市, 情况也不容乐观----填湖建楼, 绿地面积越来越小; 开山扩城, 植被屡屡被破坏; 而且, 没有垃圾分类, 何来回收和再利用? 连孩子都会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可就是没人把它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处 ---- 瓶瓶罐罐和纸盒纸袋和菜叶果皮共扔一处, 我看着都心疼。 家庭如此, 学校如此, 公共场合也如此。其实, 和中国相比, 加拿大拥有更广阔的土地和更稀少的人口, 完全有资格”挥霍“她所拥有的自然资源, 但她没有 ---- 单说说加拿大的木材资源吧, 她丰富到以后N代人都不用担心短缺的那一日之内, 可加拿大人还是很节约, 很多纸张的生产都是取材于可回收物品, 学校的教科书都是本年级用完了再传给下一个年级, 各大公司企业在购买办公用具时也首先考虑产品的环保性和可回收性......
国家的GDP够高, 但那是用资源过分消耗换来的。 健康可持续的生存资源越来越少, 难道大家不care吗?
收关, 说说国人的价值观。 屡次回国, 我发现自己离人家所崇尚的东西越来越远 ---- 国人的金钱价值观领先全球, 而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却是低到了尘埃。
回国期间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 职场白骨精唐晶本是我喜欢的角色, 可后来的人设简直是越变越邪 ---- 位高权重, 呼风唤雨, 是一众小白领羡慕景仰的楷模; 可是却没人质疑, 她凭什么可以公报私仇(对凌玲), 可以暗箭伤人(对薇薇安), 甚至还能从自己男友手中抢走客户。 说白了, 她是跨越了很多底线, 而那在西方职场是违规违法的, 也是为西方社会所不容的。 可编剧没有任何鞭挞此类做法的意思, 相反, 还不断标示她的名车靓宅, 她的时尚穿着 , 她的大权在握 ---- 让所有白领金领们看清楚, 想要高人一等, 必得跨越底线; 想要成功上位, 必得掰倒敌人。 剧中还写了几位职场中的单亲妈妈, 也是清一色地工于心计, 搬弄是非。 她们也许”可怜“, 但也极为可恨, 踩着别人上位, 不择手段, 不知那样的母亲能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这类价值观我非常不齿, 可遗憾的是它在国内非常普遍, 还特别被认同效仿。 真不知是悲是喜。
不过, 说到精神追求, 我倒是理解国内的同胞们。 中国人生活压力太大, 已不能再勉强他们去超然物外地附庸风雅了 ---- 供楼的压力, 职场升迁的压力, 孩子升学的压力, 出国留学的压力, 看病缺乏医保的压力, 办事要送红包的压力等等, 无一不在折磨着每一个苦苦奋斗的人。 如果加班是常态, 你哪有时间阅读长篇名著? 如果地铁上人头涌涌, 你何以能气定神闲地思考人生? 如果学区房是必需, 你怎么可能不奔波劳碌? 眼看着趋炎附势者一路得势, 你又怎能傲骨铮铮遗世独立? 你好心扶起摔跤的老人却反被诬陷有利可图, 那以后还怎会有仁慈博爱之心? ...... 虽说精神境界取决于心态健康, 但那也是和生活境况息息相关的 ---- 难得一块净土, 如何谋求心气高远? 而在那环境中还能保持宁静致远精神丰富的人, 就已是非常超脱的高人了!
...... ......
感触还有很多, 无法逐一深聊, 以后再说吧。 是的, 世上没有完美之地, 国内国外, 犹如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我选择了移民, 等于拥有了两个与我相关的国度, 我会一直牵挂彼此。
结束休假回到加拿大后, 有好几天, 梦里都是回国时的各种情景。 抬头看天, 其实那是同一个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