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做了一遍天朝高考英语题之后,感觉像日了狗一样

来自:水晶加冰 0 0 2017-06-08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个留学党都有一段关于出国考试的血泪史,从雅思托福到 SAT、ACT 、GRE等等。


我们经历了手捧红宝书、背到眼发黑,挑灯战题海、腰酸腿抽筋的切肤之痛,还要忍受一些作弊丑闻对我们整个中国留学生团体抹黑带来的“心灵伤害”。


比如,曾有多事之秋,继托福作弊、 SAT作弊事件取消成绩之后,雅思和 SSAT又来继续给我们添堵。


想想也是心酸,美国的“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 ” 就如同被供奉的豪华品,相比之下我天朝的各路考试、证书就像被贴上了 “中国制造”的标签,显得土土的。




然而,歪果仁眼中的中国英语考试又是怎样的呢?


于是本着强烈的好奇心、借着同学做 project的东风,我给20个美国大一新生做了十五道高考英语中经常出现的单项选择题,询问了他们对中国英语单项选择题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的感受,顺便聊了聊他们眼中的 SAT—美国版的“高考”。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十五道题其实挺容易的,因为在高考中出现频率高,所以这些题是属于常见的语法题,不是试卷中为了区分考生成绩的难题,凭我天朝从娃娃抓起的英语教育全拿满分轻松得很。美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大家一致认为这些高考题“so easy”!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那么这些美国大学生们是不是都做对了呢?


万万没想到的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并没有!


20个人中只有12个人全做对了,满分率仅仅 60%。其余八个人无一例外的栽在了第9题和12题—关于介词选择和时态选择的两道语法题。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就是这两道题,别问我正确答案是什么……)


仔细想想,这八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一致栽在同样的两道题上也是有道理的。


像我们中国学生,自小在学校翻来覆去地背介词搭配和时态语法,我们的英语学习很大部分是基于标准考试和正规的学校教育,而不少美国人对英语语法的认识都是基于日常话语的使用。


日常交流中的英语口语对语法并没有严格的要求,简单能懂就好。


尤其是年轻一代美国人,大家习惯使用facebook、instagram等网络社交媒体,或者用手机短信、即时信息这类电子工具相互联系,追求的就是打字方便、信息简短、传达迅速,所以经常使用缩写、短语、符号代替完整的句子,而介词这类有没有都不大影响别人理解的单词就经常被牺牲了,久而久之不少人已经忘记介词的正确用法了。


另外,现在的大家所处的网络时代又是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可能一分钟的时间里你刚刚读到的新闻就已经过期或者像Facebook上你可以看到大家叽叽喳喳在争论同一件事,然后分分钟大家转移到另外的话题上了。在这样“转瞬即逝”的空间里,我们背来背去的过去完成时这样的复杂时态有多少用武之地?


至少在我看到的美国人写作中,what I did和what I am doing这样的简单时态就很够用了,很少有人会细想这个地方我是不是要用个更复杂点的完成时更合适。


如果你非要他们改过来,估计他们还会在心里画圈圈:what's the point?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收关大家根据自己的做题感受,他们开始评估这些题目考的语言知识分别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多大用。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人对高考英语评价相当之高啊。不少人为我天朝英语高考题“ strongly useful”!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所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英语高考真是太合理了 …………. 吗?

我觉得不一定。

实际上大家认为高考英语题靠谱的最主要原因很简单:题目容易,我全都会。反过来,如果这道题连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都觉得难,那它就不靠谱。

还有人很体贴地补充说:“虽然这些题我觉得很容易,但我是native speaker啊,这些题对non-native speaker来说会挺难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考试真靠谱,因为我全知道!)

听起来似乎很有些道理。不过这也反映了美国社会中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镜面思维。


不少美国人在试图解释不熟悉的文化或社会问题时会习惯性地“设身处地”,这种设身处地不是把自己放在别人的社会或文化中去看问题,而是把别人拉到自己熟悉的社会或文化环境里,收关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的是一个熟悉的自己。


就像这些解读中国英语高考的美国学生们,他们参照的是美国的外语学习经验与制度。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美国外语教育其实并不怎么受重视,有些人中学选修了外语然而到了大学也还是只能磕磕巴巴打个招呼寒暄两句就说不下去了,于是他们眼中远在中国的高中生作为non-native speaker,英语水平也该差不多在打招呼这个级别。


除此之外,他们对中国高考到底是什么也没有特别的兴趣,就把他当成了某项语言测试的一部分。


为了考试封锁交通、全民让道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从未听闻有一本畅销全国被称为“备考领军之作,集学考之精粹,成名世之奇书”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如果他们在高考的动力下做一套5·3,就该了解到中国学生英语的实力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相比之下,大家对SAT的评价简单而粗暴:stupid and pointless(愚蠢无用)。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扼杀了个性,而且完全不能体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能力。美国学生的抱怨并不令人意外,对个性的追求从来都是美国文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不过在跟他们聊了之后会发现,他们眼中那些重要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不是指除了英语阅读或写作以外的其他学科方面的能力,例如数学、生物或化学,而是指的例如社交能力、领导能力、行动力这类能够在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益”的。这种观点其实挺实用性的,但确实也激励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魅力的塑造。


不过,虽然SAT作为一种选拔手段还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到底美国申请大学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看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考试的一些缺陷;而且在美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标准和体制,大家在考试与选拔方式上有不同的选择,所以很多人对SAT的不满是对“标准化”这个概念的不满。


我想他们要是知道高考分数对大部分考生来说是决定他们上大学的只此指标,那这题再容易,他们也确实不会说“strongly useful”,相反他们会非常抵触。


收关,当我抱着一叠试卷走出教室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连考试都是别人家的好。但其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自己在考试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就算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人跨越国界去考试,每一种考试都还是植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来自不同文化的考生面对的挑战也不相同。

那么“公平”呢?

保证了不作弊的公平环境而得到的考试结果就是公平的吗?

糟糕,我比哈佛那谁谁谁还聪明但就是背不住英语单词怎么办?唉,要是能像那谁谁谁去美国实战几个月就好了......



收关,一起来感受一下这15道送分题,可以在评论区写出你的答案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