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马上迎来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各位宝爸宝妈们是否已经拿好小本本、坐在电视机前准备把今年亮相3·15的假冒伪劣产品通通记入黑名单呢?在此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往届3·15曝光的那些母婴产品及消费陷阱吧!
1
海淘“坑”多引关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6年央视315晚会发布了海淘权威报告,总计抽样654批,检出不合格217批,不合格率为33%。
其中,进口玩具存在小零件容易导致儿童窒息等问题,涉及品牌包括:little tikes(小泰克)等。进口儿童服装不合格29批,存在服装绳带配件容易导致儿童窒息等问题。涉及品牌包括:allo&lugh(阿路和如)等。
2
法系萌派婴幼儿牙胶内部发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网红婴儿牙胶“苏菲小鹿”在妈妈圈中火的不得了,50多年长盛不衰,有超过5千万的宝宝使用过了。美国的一儿科口腔医生Dana Chianese无意中剪开了使用中的“苏菲小鹿”,发现牙胶内部长满了黑色的霉菌,照片不忍直视。
一时间引起了网络上众多家长的声讨。该公司却在facebook上回应,把问题归咎为消费者没有按照产品的说明来清洗,造成了消费者们更加强烈的质疑。
3
国际名气大童装上黑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5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抽检进口服装23818批,不合格品牌包括H&M、GAP、CAVALLI、OLD NAVY、FOREVER 21、ARMANI、ZARA、american apparel、DOLCE&GABBANA、芒果等。
不合格原因涉及色牢度、PH值、甲醛、偶氮等不符合要求。父母要警惕,PH值不合格容易对儿童皮肤产生刺激,进而引发皮肤疾病。
4
洗发水、爽身粉被曝致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国际知名洗护品牌强生在我国一直拥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其标志性产品被揭发含致癌物,公司表示会逐步停用,后经调查发现,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内地及香港出售的该品牌洗发水仍含有致癌物质。
随后其品牌爽身粉又被爆致人患癌死亡,更是被判支付受害者4.7亿人民币的赔偿款,成为美国首次判决公司需要为爽身粉产品支付损失的案例。
5
奶粉中突然出现活体虫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被曝光对象是寰球排名前四的专业乳品企业,成都一位宝妈早上给4岁的孩子冲奶粉时发现奶粉罐中有东西在蠕动,仔细一看*是一条白色虫子,惊吓之余更多的是愤怒,该网友希望该乳品企业给予解释。
记者从该网友发布的照片上看到,出现虫子的奶粉是荷兰制造的某知名品牌的三段奶粉。该企业更是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因虫子事件被媒体7次曝光。
6
婴幼儿鱼肝油有害健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央视“3·15”晚会曝光不良企业套用标准生产鱼肝油,做成针对婴幼儿的普通食品销售,并指出“鱼肝油不是补品而是药多吃有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周日也紧急发文,整顿儿童鱼肝油生产和销售,鱼肝油行业面临信任危机。
7
医疗垃圾变玩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针对儿童领域的曝光主要集中在儿童玩具方面,指出不少儿童玩具生产厂的原料来源地是垃圾场!产地广东的许多玩具原料是垃圾。
“三无玩具”基本由垃圾场最差的烂料制作而成,有些原材料还包括废弃的医疗垃圾回收后生产三无玩具,另外,甲醛料因结实耐用被产商采用,导致不少玩具表面附有大量甲醛。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8
塑料吸管危害幼儿智力发育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江苏省质监局发布了对塑料吸管的监督抽查(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不合格率为23%,迁移性金属离子问题发现率为91%,塑化剂问题发现率为42%,荧光物质检出率39%,苏州星巴克、永和豆浆等知名连锁餐饮品牌所用吸管也存在多项指标不合格情况。
专家表示如果长期接触使用吸管溶出的重金属,特别是孕妇、幼儿、少儿人群更加容易导致重金属元素蓄积引起的神经系统发育和智力发育危害。
回顾了之前几年3·15晚会关于母婴产品的一些“黑历史”,今年的3.15又会爆出哪些惊人的内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