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我们新年的"财文化"

来自: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0 0 2017-01-26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要过年了! 今年是加拿大议会通过春节动议后的首要个春节, 大多伦多地区不少商场超市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春节期间更是会举办各种贺春活动. 特别感谢华人国会议员谭耕先生在国会的动议, 兴许哪天华人的春节还能成为加拿大的公众假期呢!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今年的年三十正好在周末. 除了邀朋友来家聚会包饺子之外, 我准备带女儿去各种有新年气氛的地方逛逛, 就为让她浸染中国春节的喜庆文化. 不过今早出门的时候, 小妞就问我了:"妈咪, 我同学都知道中国新年是会有'红包'的. 今年你会给我吗?"


哇噻小妞, 还真成小财迷了? 


嗯, 记得每年过年期间, 常带女儿去中国人集中的地方. 久而久之, 小妞也知道了, 大红烫金就是中国年的颜色, "恭喜发财"就是中国年的主题, 多拿红包就是中国年的乐趣...... 由于所到之处所见所闻全都是关于财, 财, 财, 小妞忍不住问:"为什么中国人过年总是讲money, money, money?"


呵呵, 还真是呢. 看看这些招牌对联吧: "恭喜发财", "财源广进", "招财进宝", "财运亨通"....... 再看看, 中国人拜的是财神爷, 抱的是"招财猫", 种的是发财树, 唱的是"财神到"...... 

是啊,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 成了财迷又有何不妥? 


只是, 我心里是隐约有些不安的. 当一个民族一味地强调物质财富而忽略其他精神上信仰上的追求, 那会是怎样一个社会? 想起我一些白人同事在模仿我们"恭喜发财"的拱手作揖模样后, 较爱调侃的一句就是:"中国人凡事都讲"money and lucky", 叫那些没钱又没运的人怎么过年啊!"

确实, 咱们过新年还真没有象人家过圣诞那样, 除了彼此祝福之外, 还以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穷苦一些的人们尽可能地获取快乐. 每到圣诞前夕, 社会上到处都开设Food Bank(食物银行)或Toy Drive(玩具摊), 让食不裹腹的人有饭可吃,  让买不起圣诞礼物的家庭有玩具送孩子......   "圣诞老人"的精神化身就是分享和给予----社会上男女老少人人都有捐钱捐物的习惯, 有扶贫助弱的意识, 有平等博爱的信仰, 有我好也要你好的心态. 我觉得这才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氛围. 比起永无止境的财富渴求, 那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满足感不是来得更开心更幸福吗? 


所以, 一直以来我都淡化孩子拿红包的意识. 我不希望他们喊一声发财致富的口号就轻易得到超出预想的钱财, 更不希望和其他孩子比谁谁谁得到的红包多. 轻而易举地不劳而获小金山, 难道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准则和期望吗? 


有时候, 传统的东西未必就是精华. 如今时代变了, 富裕的中国人更需要想想, 一味求财的幸福指数总归有多高? 过于浓厚的财迷文化是不是应该有所摈弃了?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