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收入”(Basic Income Guarantee)是安省今年提出的超级福利,具体做法是每月向公民发钱,把全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到温饱线以上。尽管有很多人反对,但安省已经准备在明年的4月份开始进行试点。
明年的4月开始进行试点
安省政府已经开始征询民意,咨询所涉及的问题包括谁将有资格领取“基本收入”、应设定何种较低收入标准以及设定哪些标准。省府计划在2017年4月之前保证试点实验计划就绪。
省长韦恩任命前参议员西格尔(Hugh Segal)对相关方案进行研究,后者将提出有关建议,包括哪些人适合参与试验项目,该项目怎样进行,如何进行管理及评估等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西格尔是“基本收入”的坚定支持者,他建议,将个人每月较低收入定为1,320元,残障人士可再获得500元,以此取代安省就业(Ontario Works)与安省残障支援计划(Ontario Disability Support Program)。
他说,该实验计划应该探讨相关人士的健康状况、他们作出的生活与职业选择、教育状况、工作行为,以及食物保障的变化,对其居住安排的影响等。
西格尔说,指导原则应当是,参加实验计划的人士,情况不会更糟,而且是自愿参加。
每年花费或达千亿,加税无可避免
加拿大另类政策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Policy Alternatives)10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给这个美好的设想浇下一盆冷水——要想有效实行“基本收入”,加拿大人要先面对难以承受的加税负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项福利计划旨在消除贫穷,但可能在短短一年消耗490亿到1770亿加元!这钱从哪来?可想而知,安省政府又要加税了,而且是呈双位数增长,才能填补这一巨大的漏洞。
如果取消现在所有福利,把钱集中投入到“基本收入”,即每人发钱,也将面临一大难题——富人也会得到一笔钱,而这笔钱原本可能给穷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此举反而会增加全国的贫困率。
高级经济学家David Macdonald表示,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会给社会造成不小的困难,政府也没必要花费10年时间来测试这项福利的效果。“基本福利将会非常昂贵,尤其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也许会得不偿失。”
相反,报告还分析了加拿大现行的福利制度,比如说牛奶金和退休金计划,可以令713,000加拿大人脱离贫困。
发钱到底怎么发?
“发钱”看似简单,但怎么发,已经是加拿大政府讨论了很长时间的议题。总体来说,“基本收入”有两种办法比较可行,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大家所理解的“无条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简称UBI),另一种是比较特殊的“负所得税”(Negative Income Tax)。这两者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尽管他们的实行方式和导致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无条件基本收入”体系下,每一位成年人将每月从政府处获得一定数额的支票,无论他/她有无工作、收入多少。这种方法的支持率很高,但质疑声也不小。反对者认为,人人都有钱,那么亿万富翁也有咯,高收入者相当于拿这部分钱抵消了收入税,具体实施起来还是觉得有失公平。
而“负所得税”的概念,西方国家已经提出很多年。它的做法是,划一道较低收入的分割线,收入低于这条线的国民可以享受“负所得税”,不仅不用缴税,反而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一笔钱;挣得越少,拿的钱就越多。
它的好处就是,成本不像“无条件基本收入”那么高昂,但最致命的缺点就是“低效”。比如,有人失业了,收入跌到了标准线以下,但是在来年的报税季到来之前,他/她是没法从政府处得到任何帮助的。
安省政府在预算案中正式提出“基本收入”之后,学者们讨论最多的是“较低收入标准”——与“负所得税”不同的是,收入低于标准的省民将直接从政府处获得支票,以帮助他们达到较低生活保障线。
无论以哪种方式来实行,“基本收入”所带来的变革都是不容小觑的。
不少专家对加拿大现行的福利制度一直颇有微辞,他们认为这些福利并没有带领人们走出贫困,反而将他们牢牢绑在贫困线上。比如,很多人不愿意接手低收入的工作,因为那意味着失去很多福利,得不偿失,还不如做个无业游民更容易填饱肚子。而“基本收入”的概念则可以在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还鼓励就业——有了温饱的保证,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寻找工作赚取更多钱,就算暂时找不到工作,也不至于立刻落入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