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你移民的“隐性”成本和收益

来自: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0 0 2016-10-13

进了移民圈子, 当然首要话题就是: 移民国外到底好不好?


这个话题太大了, 全适用的上帝也不能替你解答. 以我自己移民加拿大多年的经历和感受, 应该说, 移民没有好坏, 只有得失. 在选择的关口, 你不能患得患失, 否则永远止步不前; 你也不能委曲求全, 否则以后怨气冲天; 你更不能苛求完美, 否则你会梦断彼岸. 最重要的是, 看清楚自己想追求什么.


关于移民的得失, 不妨让我们先看一段报道吧, 是几年前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沙莎写的一篇文章: "移民的隐性成本----某些东西的价值远超我们想象".


作者是从"一个北京的哥儿们最近开始琢磨移民的事情"开始的, 并引用了2007年伦敦大学经济学家Nattavudh Powdthavee运用British Household Panel Survey(英国家庭盘区调查)的调查结果,再结合经济学的定量分析得出----假如一个人从经常能见到家人和朋友的城市搬到另外一个不能常看见他们的城市,他需要每年多挣八万五千英镑来弥补由于远离这些人所失去的幸福; 稳定的亲朋关系可以助长个人的快乐情绪, 这甚至超过了移民带来小幅度工资上涨的快感......


而作者收关也强调: 话说回来,移民作为一项全方位的生存投资,有隐性成本,就必然有隐性收益,比如教育环境、医疗、居住环境、甚至同事关系,只是收益的多少因人而异。


那么, 你怎么看? 你关于移民的隐性成本和收益架在怎样的天平上?


就我个人而言, 我同意她说亲情友情的损失是移民的"隐性成本"这一概念, 也必须承认远离家人带来的亲情损失确实是移民国外的一种代价. 但不知那个八万英镑是怎么算出来的? 也许经济学家用的是"物性"概念----比如因老人不在身边而不得不花钱送孩子去托儿所, 或者说房子漏水了但又没什么亲戚朋友可以帮忙修理而必须雇人去做等等; 但也有可能用的是所谓幸福指数的精神概念---- 比如因亲友不在身边而孤独寂寞收关患上抑郁症, 又比如快乐无价, 再多的钱也不能换来家人团聚的美好等等.


这说明, 每个人看待得失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对幸福快乐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就认为孩子入托的教育结果肯定比自家老人溺爱着好, 房子请专业人员来修理也更加放心...... 我还认为, “父母在, 不远游”这类传统观念其实是误人子弟的幌子罢了…… 爱不爱家, 跟你是否留在身边没有直接关系; 奋不奋斗, 也跟你在哪个区域没有必要联系. 起决定因素的, 就是你总归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纵向比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横向比较身处的和远方的景况, 你的抉择之路会越来越明朗.


你如果问我为什么移民? Why not? 国外有保护得很好的自然环境, 有民主自由的社会制度, 有开放透明的媒体监督, 有诚信至上的社会文化, 有安全保障的福利制度, 有让孩子乐不思蜀的校园生活, 有不必谄媚而单靠奋斗就能实现自我的价值观, 有淡于攀比而享受自我的生活方式, 还有慈恩天下扶贫助弱的宗教信仰等等...... 为了这些, 还不值得移民吗?


但是, 如果有人说移民生活完美无缺, 那一定是吹嘘----因为移民海外者不可能真正摆脱纠缠心中的祖籍情结; 而说移民是遭罪, 那也是他自己没本事----脚踩一块地, 头顶一片天, 自信的人总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位.


所以, 移民与否就是正确衡量你自己的得与失, 找到你自己的心理倾斜度.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