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青春,陌生的国

来自:_catherine_ 0 0 2016-03-06

    很久没来“海那边”了,说好了登陆以后要来分享感受的,终于闲下来兑现承诺了。

    青春是什么?(评论征集答案)

    青春是摔得血肉模糊也从未后悔,是泪眼婆娑着终生难忘的感情,是说走就走的勇气,是每个初见的惊喜。

    梦想是什么?(评论征集答案,请大家配合我,带着这两个问题来看此文)

    梦想是明知道遍体鳞伤,爬着也要去的地方。

    移民签证没下来之前,丝毫不觉我会与这个国家有任何联系。移民签证到手,开始预谋这场旅行,想到接触这个国家的种种可能就会热血沸腾,一如追梦时的我。待到机票订好,我却犹豫了,临行前一个星期都在退缩,在心里找遍“要不算了吧”的种种安慰。害怕陌生的国,陌生的人,陌生的一切。是否对加国来说,我也一样是不速之客,不请自来。

    12小时的航程,就是我的一大软肋。长途飞行的痛苦随着时间成倍加剧,下了飞机又发现冒失的我不知什么时候把钱包丢了(万幸的是换的加币没有在里面)。办完landing手续,一个联系不多并不太熟的朋友来接的我,把我放在预先订好的家庭旅馆,一所空荡荡的旧别墅。饿了近15小时的我顾不上吃东西,顾不上洗澡,赶快联系家人帮我办理银行卡的挂失。一切都忙完以后脑袋发懵,这就到多伦多了?这里只有一个房间,一张床暂时属于我,出了门就完全不知道哪儿是哪儿。一夜无眠,木质墙板时常有水滴声,有楼上开门关门的摩擦声,这些声音更加重了我的不安全感。可能,天亮就好了......可是就算天亮了,我一样不知道该去哪儿,去找谁。

    熬到清晨,我穿好衣服在别墅附近走走,清早还泛着雾霾蓝的天色,对消除我的不安全感没有任何帮助。这边有两三个认识的朋友,但自己又不好意思给别人添麻烦,眼前的一切让我有点撑不住了。我联系家里人想要改签机票尽早回去,得到的结果是初五上班,今天还是除夕夜。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一个朋友给我打了电话,说好上午带我去办sin(工卡)。朋友在北京工作,也是利用过年回多伦多看太太孩子,能带我去办手续,我很感恩,也不愿耽误他太多时间。现在的我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来了多伦多更是如此,生怕自己的到来给别人造成不便,所以就一直没有主动联系这边仅有的几个朋友。但我不自觉地拿起了手机,服软了。

    fiona,是我以前集训时候认识的朋友,联系不多,甚至可以说不太熟悉,连聊天都没有过几次。也是因为要来加国联系才频繁了一些。她却很干脆,告诉我去他家没有问题,这几天都可以和他们一起。当时我真的很感动,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也许这个时候的一点一滴都会让人更加敏感吧!收拾好了东西,她和男朋友也正好来接我,接我到了他们家,我的心里有了着落。

    人和人之间是有一种微妙的感觉的。她男朋友去工作的时候,我们俩就在家里准备晚餐,两个对烹饪都不是很熟练的女孩闹出了很多笑话,甚至笑到肚子痛。闲时就聊聊天,越聊就越有聊。我们聊起以前打球时候的事,聊起大家都认识的朋友,又聊到这边的生活。我们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看待人生的态度也有很多共鸣,没想到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歪打正着的遇到了一个难得的好朋友。他们成功的解救了一个几乎要把加国当成“荒蛮之地”的visiter,逆转了我对加拿大的印象。我难忘的、不舍的加国之行,从这里才正式开始。

    他们带我去市中心看了多伦多电视塔CN TOWER,还赶上了安省的车展,生平首要次看全英文没有字幕的大片电影,尝尽了各种他们平时常去吃的餐馆。因地广人稀,我们一半时间是在公路上,四个人坐着Chen的两门跑车,跟着音乐唱着,被强烈的阳光晒着。沿途的风景谈不上美,但我深感享受,让我难得的放松。我像是逃开了国内的现实与严谨,在这样一个完全没有束缚的地方,和这样一群相处愉快的朋友,想笑多久就笑多久,想吐槽就吐槽,想幻想便幻想。我们说着向往着以后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不用工作不用负担,继续打球,继续沉醉。说着说着,*都沉默了。回不去的是昨天,是时间,是我们恋恋不舍一步三回眸的青春,是终日抱怨苦累却都想回去的体工队生活。

    然而,只是恋恋不舍,却再不会躲在梦里不出来。很多朋友,依旧奋斗在赛场前线,尽管身体机能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减退,尽管越来越不清楚自己打下去的意义,尽管对自己的前途越来越没方向感,他们仍然在坚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该走的路,这路,都是自己选的。以前觉得自己好懊悔,看着很多同届的朋友在寰球比赛上,在直播录像里,在领奖台上,心里总还是带一些失落。但现在不会了,大家只是选择的路不同,我想要的不再是一时的光环,而是一整个充满着各样滋味的寰球。就像加拿大之行,我很庆幸自己踏上了征程,而不是从首都机场打车返程。如若不是,这段精彩的故事将不会在我的剧本里出现。这就是我想说的青春热血,血肉模糊都不带后悔的。

    就在刚才,我握着方向盘,思考着这篇文章的后续。不禁感慨:从稚嫩到成熟,是一个不断让总结成立,又不断把它推翻的过程。当我们把应该推翻的理念都推翻了,重新组成的样子,才是一个自成一体的,不会轻易动摇的自己。

    说远了,思绪回到加国。十五天时间,我在这里和朋友们玩的不亦乐乎。其实也并没有去很远很繁华的地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没有想着找工作,没有为了留下而绞尽脑汁,没有困惑自己能在这个国家做什么用来维持生计,有选择权的明明是我,并不是这个国家。除了碰到一群有着共同感触的朋友,这里好像真的没有让我心动的理由。我不喜欢这里,不打算做这里的一员,却有着这里居民的身份,想想也觉得挺奇妙的。Chen问我:“我们的出现有没有给加拿大加分?”我耍贫:“勉强及格。”其实我心里知道,就算是勉强及格,这六十分也全部是他们。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了感情,这个地方会一下变得干涸枯竭,就像那晚在家庭旅馆。有了感情,有了朋友,这个地方才有了价值,有了留恋。

    相信很多人对于PR card的诱惑来自于类似小孩牛奶金,国家福利好,资源丰富,空气好,医疗机构完善,养老无忧,还有子女教育等等。我并不否认这些,但移民这么大的事情,怎能靠这些声音就决定了呢?这里面每一条,都不能用几个字一概而论,都要仔细去了解,比如国家福利好,怎么好?资源丰富,对我这么一个渺小的个体有什么关系?空气好,我们拥有好的空气就能过活吗?子女压力小,压力小对孩子就真的是好事吗?

    每个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但也有不好的一面,如果对自己负责,就应该身临其境自己去感受。推翻一些,再成立一些,结合自身状况,重新得到结论。这个结论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才是不盲目的。有多少盲目听信了这些好的部分,就拖家带口,卖掉房子,辞了工作,斩钉截铁的来到这里?一生活就是几十年。我们都已不再年轻,不再有那么多可以后悔的机会,不再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失去。这次我也遇到了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抱怨“你说那会儿我跟着**来这里干什么,打工到现在,也许这辈子都这样过了”“那会儿我在国内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前途有生活质量,偏偏执意到这里来,一个大男人只能天天接送孩子...”还有的男人在国内工作,女人带着孩子住在别墅里,男人每年回来这里的天数寥寥无几,难以想象住在曾向往的大house,有地下室,有车库,甚至有泳池,且不用工作,得到的这些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从而滋生了很多海外代购,为的可能并不是生活开销。

    这里的职业确实不分高低贵贱,但这是在歪果仁的理念里。作为一个被中国教育影响了几十年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曾经得到过成就感的技术控,你真的能说服自己,只为了留在一个别人口中很好的国家吗?生活是自己的,每一日之内经历什么,看到什么,喜欢什么,不关乎别人,完完全全是自己的事情。至于别人口中的“加拿大不比中国好多了”“多少人想去还去不成呢”“明星的身份,领导的孩子,都在加拿大啊”......一句话,你行你上。我不会因为你随口的理解,就决定了我的人生。

    在此之前,我悲观,在国内这几年让我变成了悲观主义者。中国人喜好面子,很多人喜欢在交谈中夸大自己的能力,并不考虑为说出的话负什么责任,贫富的差距造成人们思维敏感保守。以至于前些年我的欧化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生活频频失望。来过加拿大,使我的心态又积极了起来,顾虑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多了。别人的关注,或是看低,在这个国度一点也不重要。无所谓旁人的眼光,才能找到生活的本质。说白了就是,自己开心就好。

    旅行的目的除了让心灵在路上,还有就是,尝试其他的生活方式。简简单单,做自己的事,照顾爱自己的人。朋友呢,无所谓距离多远,重要的是彼此懂得,彼此认可。加拿大是我的幸运,虽然和他的相处有些慢热,我喜欢这里,喜欢他带给我的一切。已经混熟的朋友,下次我会赖着他们,厚着脸皮求包养。人生没有确实,说不定什么时候我又出现在这里,像一个名副其实的加拿大人一样,但绝不会是以谋生的方式。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