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卢阿姨 2015-09-16  
        那个星期六,我的女儿、女婿、我们老两口、小外孙,参观了费城的独立厅、自由钟。 参观前,我们做了些功课。知道了参观独立厅和自由钟是免费的,也知道了参观独立宫必须先到Visitor Center领取参观的门票。据说,下午去晚了,不一定能领得上票。  我们到Visitor Center已是10点半,领的是下午1点45分参观独立厅的票。  参观自由钟不要票,但得排长队才能进去。参观独立厅和自由钟都要进行安检。  先去参观自由钟,这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钟。自由钟是美国自由精神的象征,它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自由钟是1752年宾州建州50周时,在英国伦敦浇铸成后运到费城的,试敲时就破裂了。一年后重铸,总算成功。1835年庆祝华盛顿生日时,又被几个孩子敲出了一尺长的裂痕。十年后在同样的活动中,它被敲了几个小时,出现了我们在下图能看到的著名的锯齿状裂缝。  参观自由钟后,我们在独立厅后面的独立公园休息。中午十二点,当钟声敲响十二声时,我们见到从独立厅大门里走出一队身穿古装的人,其中一人在独立厅院子里宣读独立宣言,旁边一位女士(好像)在做哑语翻译,时不时下面的人欢声雷动。现场在再现300年前宣读独立宣言的一幕。下午1点45分我们进入独立厅参观。由专业解说员带领大家参观、解说。这里是美国的诞生地。《独立宣言》在这里通过,联合宪章(或联邦宪法)也是在这里讨论、起草并通过的。
  • 卢阿姨 2015-09-15  
        7月4日是美国的国庆节,全国放假一天。晚上很多地方都会放烟花。  离我们家不远处,也在大学城内,九点开始放烟花。我们全家六点就来到离放烟花不远处的草地上。草地上各家各户都铺上毯子,席地而坐。绝大部分都是家长带了孩子一起来观看。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    只见警车、救护车也都来了,待用。草地四周是一个个的摊位,有买点心、饮料、冷饮的,有买各种各样小商品的,还有做广告的。有一处还给我的孙子和外孙分别发了美国国旗。  有一家好几口全身穿了胸口带星条国旗的体恤衫,有的孩子头戴星条国旗的帽子,有的孩子头戴自由女神的头盔,一个老汉左右两颊画了两面国旗。  放烟花前,有音乐会。原以为音乐会是一场一场的节目。没想到美国的音乐会是几个歌手在台上自拉自唱。我没有音乐细胞,不会欣赏这样的音乐会。  快九点,草地上坐满了人,估计得有几千。在美国,难得见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  烟花很好看,尤其快到结束的时候,一个个烟花连续发放,交叠在一起,煞是好看,赢得一阵阵喝彩。烟花大概放了不到半小时。  烟花发放结束,人先走,车后走,美国始终是车让人的。等我们把车从停车场开出来,路上已只见车,不见了人影。很多警察在路旁维持。车流井井有序。  回家躺在床上已十一点,还能听到远处零星的烟花声。
  • 卢阿姨 2015-09-14  
        我刚去美国时,我在大西洋海滩,见一个白人妈妈,带着一个长着东方人脸型和肤色的女孩,小女孩在沙滩边兴高采烈地荡秋千,他的妈妈帮她推秋千,使人感觉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好融洽。    我的女儿告诉我,很多美国家庭喜欢领养中国孩子和越南孩子,尤其喜欢领养中国孩子。当然领养孩子,是要到中国办理正规的手续的。美国妈妈对领养的孩子都很好,而且也不忌讳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  在一个高速公路旁的麦当劳里,我们见一对白人夫妇,带着二个约4、5岁的黑人女孩在吃西餐。一会儿,这二个黑人小女孩欢笑着地去旁边玩滑滑梯。我觉得这又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    我的儿媳告诉我,这大概是寄养的孩子。大家都知道,美国是孩子们的天堂。美国政府和美国人容不得虐待孩子。如果发现孩子遭受暴力或虐待什么的,政府会取消父母的抚养权。把孩子收去,交给政府觉得合适的家庭抚养,政府再给这个抚养的家庭补助。  当然,这三个孩子具体是什么情况不得而知。但在美国还真能经常看到领养的孩子。因为根据肤色,孩子的祖籍是刻在脸上的。
  • 卢阿姨 2015-09-12  
    回复:此人不可查    美国教师节最流行的礼物不是家长和孩子亲手做的吗?————————————————————————美国的教师节是什么时候,我不太清楚。也没有听我的女儿说起过。我的外孙所在的幼儿园,倒的确是经常让孩子画图或做劳作,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到了节日,我的外孙所在的幼儿园会让家长,做一些手工品,用以装饰教室等等,我的女儿不管有多忙,她都会非常认真的去做这些手工品。可是,到了圣诞节,家长们会给老师送礼,这种礼真正是属于“礼轻情意重”的那种。记得那一年,有个家长提议大家凑起来一起送礼,表示对老师的感谢。每人给每个老师送10美元的礼。我的外孙的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是白人,只有我外孙是亚洲人。每年过中秋节,我的女儿会买了月饼,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让他们品尝,并告诉他们,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家家团圆吃月饼、赏月。每年过春节,我的女儿会给每个小朋友送一个红包,红包里放着1美元的压岁钱。告诉小朋友们,今天是“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美国的圣诞节。按中国的习惯,过春节,家长会给孩子送压岁钱,以祝孩子岁岁平安。
  • 卢阿姨 2015-09-11  
      现在国内再次强调老师不准收礼,真是太好了。  记得我的孙子在国内上托儿所时,托儿所也明文规定老师不可以收礼。可我告诉我的儿媳,必须要给老师送礼,儿媳不信,没有送礼。就因为我们没有送礼,我的孙子被老师穿足了小鞋。还好他很快就要从幼儿园升向托儿所,我们赶快托人给他换了个幼儿园。很多家长也纷纷离开了这个幼儿园。幼儿园领导还很纳闷地说,怎么走了那么多人。   美国幼儿园也送礼,目的只是为了表示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   我的外孙所在的幼儿园,家长们在圣诞节都纷纷给老师送礼和贺卡。一年就送这么一次,大家都送,明的。我的女儿属于利送得比较多的,给每个老师送15美元,给幼儿园园长送20美元。   
  • 卢阿姨 2015-09-10  
    谢谢上面的网友们的祝福、支持!    在美国很难买到木头的床垫。  即使小宝宝也得睡在席梦思上。我真担心小宝宝脊椎让席梦思睡弯了。我的女儿说,美国人一生一世都睡席梦思,也没见哪个美国人弯腰驼背的。我们的儿科医生说,只要商店里买的,有商标的婴儿床席梦思床垫,宝宝都可以睡。  入乡随俗,那大家都睡席梦思吧!谁知一个月下来,我的腰开始提抗议,开始酸起来,老人的腰就是难侍候。无奈,我们去建材市场买木板自己动手做木头床板吧。  建材超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闻的气味。大人倒还没什么,不一会儿宝宝已鼻涕眼泪的了,赶快把宝宝抱到超市门口通风的地方。  我们看中了一种木板,长度和床正好合适,也很宽,很厚,标价超便宜。问正在上货的服务员,也说就是这个价。女婿和女儿高高兴兴地拿了几块木板推去付款。  收银员一输入电脑,说不对呀,电脑里的价要贵好多呀。咦!奇怪了,明明货架上标的就是这个价!收银员把主管的叫来。主管了解了情况,原来这个便宜价是他们促销时的价,现在已恢复原价了,只是货架上的标价忘了改了。但主管还是果断决定,既然是超市标价错价了,用户是没过错的,那就按标错的低的价卖给用户。    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  美国的天永远是那么的高,美国的天永远是那么的蓝。而今天从蓝蓝的天上掉下来个馅儿饼被我们接住了,好开心呀!
  • 卢阿姨 2015-09-09  
       在我们第一次去美国期间,有一次,我的女儿要到波士顿去参加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发言,女儿的大部分费用学校报销。的确,大学老师应该经常参加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信息、动态。  来到波士顿,我们抽空去参观哈佛大学,瞻仰哈佛塑像。在哈佛塑像前照相的游人不断,据说摸过塑像的鞋尖就很有可能上哈佛读书,塑像的左鞋尖已经被仰慕者摸得金光闪闪。我举着小外孙,让小外孙的手模着塑像的鞋尖,我多么希望这里是我的孙辈的求学殿堂。我们正在照相,一对美国夫妇大声祝愿:baby上哈佛念书!baby上哈佛念书!(好善良好热情的美国夫妇,谢谢!)  下面是我和我的外孙的照片,可惜照片没有照好,哈佛老前辈的头像没有照上【图片】。
  • 卢阿姨 2015-09-07  
        记得十几年前,我的儿子考上了国内的重点大学。儿子的大学入学通知书规定,新生报到家长不要送。我觉得应该按入学通知书规定办事。不料儿子回来时告诉我,报到那天只有他没有家长送。  一直以为美国的青年很独立,新生报到家长不会送。没想到,开学前几天,却看到很多新生也有家长送,很多还是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全家出动送。      开学的第三天,在校园里见有募捐的。几个同学站在一人高的气球旁作宣传,有人募捐了,募捐者就在气球上签上名。至于募捐的去向,因语言不通,不得而知。
  • 卢阿姨 2015-09-06  
    有一天傍晚6点多,女儿急匆匆的从楼上跑下来,说是楼上的空调不通电了。不一会儿,家里的灯也灭了,家里停电了。我看看对面办公楼,有电。我去后院看看东面邻居家有没有电,也没有电。又转到前门,看看西面邻居家有没有电。猛抬头,只见前面高高的电线杆顶端,一个盒子里上头和下头二把火烧得正旺。吓得我惊叫女儿快出来。女儿出来一看也吓了一大跳,赶紧报警911。这时,西面几家邻居也都出来了。似乎他们也在打电话。一会儿,911警车来了。警察把道路封住不让通车了。这时,警察对着我哇哇大叫,隔壁的隔壁那个老教授也帮着警察对我叫。我搞不明白他们在叫什么。女儿听见了,出来告诉我:他们说,危险(因为我抱着宝宝)!让我进家里去。一会儿救火车也来了,救护车也来了。天已经黑了,警察、消防员、邻居,大家都眼睁睁的看着旺旺的二把火。都在等供电局来解决问题,谁也不敢擅动。电线杆顶端的盒子里,上面的那把火已自灭,下面的那把火已烧出盒子,沿着电线还在烧,真揪心!供电局修理车来了,救火车、救护车就撤离了。听供电局人说,如果盒子有配件,要修4个小时,如果没有配件,修理时间无法预料。东面邻居白人老教授和西面邻居白人老太太,受不了没有空调的夜晚,租住旅馆去了。我们回家在家黑着灯等。十点多,随着隔壁大学生们的欢呼声,通电了。一切回复正常!
  • 卢阿姨 2015-09-05  
    下面的照片是我的女儿他们学校的校园一角。大家可以看到,远处密密麻麻的是,在课间从这个教室匆匆去另一个教室,【图片】上下一节课的学生的身影。
  • 卢阿姨 2015-09-04  
    下面的照片是我的女儿,租住的学校房子的一楼的照片。厅的方向是东西向的。西面的楼梯正对着我家的大门口,楼梯的下面做成了储藏室。楼梯一楼的西侧,也就是说,一进大门的右侧是一间书房。大门和书房在照片上都看不见。照片上能看到二个厅。里面那个厅的左侧,即照片上左侧那个墙壁南面是卫生间。顺着里面那个厅的门,再往南是厨房兼饭厅,整个厨房兼饭厅从东到西长度比厅还长,厨房的中间的南面还有一个大约3平方的储藏室,厨房的东侧再往南有一个约4平方的过道,再往南就是通向后院的大门。厨房西侧的北面有通向地下室的楼梯。我的女儿经常指着家里的四壁和我们说:什么叫家徒四壁,这就是家徒四壁。寄人篱下是没有必要买家具的。【图片】
  • 卢阿姨 2015-09-03  
    在国内待了不到半年,我们又第二次去了美国。那时,我的女儿还租住在学校的那所独立别墅里,在我们的住处不远处,就是美丽的校园。外孙已一岁多,已学会了走路。每天早晚各一次,我推着童车,让小外孙或坐车或牵着我的手,祖孙俩漫步在大学校园里。校园里绿树成荫,有不少还是百年老树。到处是草坪,好喜欢闻那青草味。校园里充满青春的气息。我喜欢看椅子上、台阶上拿着笔记本在用功的学子。喜欢看跑步锻炼身体年轻的身影。喜欢看课间迅速移动的年轻的人流。校园里没有大声喧哗。情侣们也没有特别亲昵的动作。校园里不允许开汽车,汽车只能停在付费的停车场。学生们校园内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滑板。自行车一般都是变速的。我感觉滑滑板有点危险:见到过一个男同学滑滑板摔倒在地,我过去问他要不要什么帮助,对方告诉我,他听不懂中国话,大概这是个韩国人。我的小外孙对几处喷泉情有独钟,他欢喜我抱着他的大腿,他伸手去喷泉的水池里玩水。在校园里,在川流不息的人流旁边,几只鸽子在悠闲地觅食。漫步在大学校园里真是惬意!
  • 卢阿姨 2015-09-02  
    回复:爱丽丝 : 好可惜。不过阿姨想得好周到,可以用这种方法消除签证官的疑虑,又学到了。-----------爱丽丝 ,你提醒了我,我赶快去我的移动硬盘里找,找存放我今年美国签证文件的文件夹。哈哈,还真找到一张我和我的母亲的照片,【图片】这张照片也是我今年签证时用的,是我和母亲玩麻将牌拾对子的照片。我的母亲虽已九十多岁,可她的黑头发比我的黑头发多。
  • 卢阿姨 2015-09-01  
    为了报答网友们对我的厚爱,我刚才把我在2012年7月,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海滩公园的游泳录像,发到了优酷网上。网址:http://i.youku.com/u/UMzE5NzcxMDI3Mg==几点说明:1、这是我第一次,大概也是最后一次在大西洋的海湾里游泳。2、我的游泳水平很低,游泳姿势很难看,不好意思。3、那天游泳时,风平浪静。不远处,有孩子们划着船在嬉戏。我呢,只敢在离海滩很近的地方游,我的女儿就站在海滩上给我拍的录像。4、那年我回国后,央视12台《夕阳红》节目电话采访后,放映时用的照片,就是我在这个录像里抓捕的一个镜头。
  • 卢阿姨 2015-09-01  
    谢谢啊!
    我第一次去美国回国后,想不到,我竞受到媒体的关注。在参加了江西卫视的“深度观测”节目后,上海《新闻晨报》的记者和摄影师到我家对我采访,《新闻晨报》以整幅版面介绍了我的情况,并附有我的全身照。大家知道,《新闻晨报》的发行量是很大的。紧接着,《环球时报》英文版也邀请我去他们报社接受采访。我的已加入加拿大籍的大学同学,他们两口子在国际机场上看到了报道我的《环球时报》英文版,因为上面有我的半身照,他们一眼就认出了我。我在第二次去美国回国后,我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12频道,《夕阳红》节目的电话采访,节目中,还有我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国家公园的,大西洋的一个海湾中游泳的照片。记得那天是著名节目主持人王筱磊主持的节目。其实,我也没有太多值得媒体报道的情况,大概主要是因为我这么大的一把年纪,去美国能很快入乡随俗,能很快适应中外文化差异对我的冲击。媒体把我作为老年人出国去帮助子女,出国游的缩影。反过来,我倒觉得媒体对我的报道,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宽容。
    卢阿姨 3.5w 213
  • 卢阿姨 2015-08-31  
    我第一次去美国回国后,想不到,我竞受到媒体的关注。在参加了江西卫视的“深度观测”节目后,上海《新闻晨报》的记者和摄影师到我家对我采访,《新闻晨报》以整幅版面介绍了我的情况,并附有我的全身照。大家知道,《新闻晨报》的发行量是很大的。紧接着,《环球时报》英文版也邀请我去他们报社接受采访。我的已加入加拿大籍的大学同学,他们两口子在国际机场上看到了报道我的《环球时报》英文版,因为上面有我的半身照,他们一眼就认出了我。我在第二次去美国回国后,我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12频道,《夕阳红》节目的电话采访,节目中,还有我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国家公园的,大西洋的一个海湾中游泳的照片。记得那天是著名节目主持人王筱磊主持的节目。其实,我也没有太多值得媒体报道的情况,大概主要是因为我这么大的一把年纪,去美国能很快入乡随俗,能很快适应中外文化差异对我的冲击。媒体把我作为老年人出国去帮助子女,出国游的缩影。反过来,我倒觉得媒体对我的报道,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宽容。
  • 卢阿姨 2015-08-31  
    回复 爱丽丝 ————————————对不起呀爱丽丝,本来我想上传我和我母亲一起吃饭的生活照。那张生活照是今年3月份拍的,是我签证时备用的照片。我签证时,为了表示我在国内,有一个九十几岁的老母亲要照顾,证明我不会滞留在美国不回来了,所以把它当作了我签证的备用材料准备着,后来这个照片没有用到,没有给签证官看。再后来,我拿回家压在餐桌的玻璃下面。刚才,我拿出来准备用这照片翻拍后上传,可是发现照片已污染,已不适合上传。真是对不起呀,下次我拍了后再补上。
  • 卢阿姨 2015-08-31  
    谢谢,我的母亲现在身体情况还很不错,相信她会长命百岁,更希望她在百岁的时候,生活质量很好。等一会儿,我把我和我母亲的近照上传。
    回国了,但接下来我还会继续到美国去。只是回国后,在国内待的时间不能太少了,否则,下次在美国通关时,美国海关认为我把美国当成自己的家,被他们认为我有移民倾向就麻烦了。我打算在国内待半年再去美国。在国内的半年里,我的主要任务是检查身体,配一些必要的药和照顾老娘。我在美国没有买医疗保险,我在美国可千万不要生病。能预见到的病我一定要在国内修理好了。另外,我有高血压这种终身服药的病,所以在国内期间,配的药,除了在国内期间每天吃以外,还要配在美国期间吃的药。我在国内的另外一个任务,是照顾我那九十多岁的老娘。我的兄弟姐妹比较多,我在美国期间,老娘由他们照顾。我回了国,照顾老娘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好在老娘身体还很健康,思维清晰,每天下午还能搓搓麻将打发时间,我们照顾的工作量也不太大。 
    卢阿姨 3.5w 213
  • 卢阿姨 2015-08-30  
    回复snowman:是人,总会老的。但能像阿姨一样豁达,老有所为,对上对下尽心尽力。太敬佩了------------- 谢谢赞扬!我的先生说我“好为人师”。我喜欢把我知道的东西说出来,教给别人,然后我继续去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我的优点,也是我的缺点。
  • 卢阿姨 2015-08-30  
    不好意思,我把个人信息屏蔽了。
    照片左侧那一页,美领馆给我的签证期限是:17MAY2013  15MAY2014,也就是说,我在2013年的5月17日,至2014年的5月1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我都可以踏上美国国土。照片右侧那一页,美国海关官员给我盖的章上表示,我是2013年7月(JUL)8日进入美国国土的。我是:B2类型,(允许我在美国待6个月)。【图片】
    卢阿姨 3.5w 213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