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5
    喲, 谢谢. 咱一起探讨【图片】
    如果问移民还有些什么额外好处, 那就是, 父母再也不用成天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了! 逃离了那种畸形攀比的环境, 孩子自由, 当妈的也放松了。曾几何时, 我们一直都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比吃饭, 比个儿高, 比弹钢琴,更比考试分数。 恐怕这是天下父母常做的事。我也不例外。 其实想想这样是好无聊的----一根神经永远牵在别人身上啊。 女儿说, 妈妈你真的需要彻底改, 你念叨一百遍都不能让我变成隔壁家的燕燕!是的, 确实不能。 从她哥哥开始就不能, 现在轮到她了也不能。 我早已发现, 凡是我们为孩子设定的路, 他们都没走; 凡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都做得很积极。 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 说明做父母的没有安全感, 也不能制造安全感, 是无计可施的下策。下策之下, 还有个更不妙的趋势,那就是,孩子的眼光只有隔壁家小宝, 孩子的主动性点点散尽, 孩子的成长走不出父母料想的模式。最终有谁更快乐,不得而知。我始终相信, 只要孩子品行端正, 遵从内心,天生我才必有用。华人家庭的攀比之风多多少少刮来了加拿大, 好在这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06-15
    我的天!
    新西兰冬季蔬菜的价钱:灯笼辣椒$2.99紐一个(约15元人民币一个)。黄瓜$3.79紐一条(约19元人民币一条)。西生菜$2.99紐一个(约15元人民币一个)。两个西红柿$3.23紐(约16元人民币)。不敢再拍下去了其实这里普通大众每小时较低人工才$15.75紐(78.75元人民币)。但租房价格也不便宜哦。
    龍婆活著 1648 9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06-15
    突然好想我爸爸
    一日为父,终身为父!祝老爸、弟弟和我自己,天下父亲,父亲节快乐!父母对我都很好。只是我太离经叛道,不同常人。不懂感受父母的爱,也不善于表达感谢父母的爱。出口就气得人半死。额,难为了我老爸啊!说声对不起!至于我嘛,不是一个好儿子,也不是一个好父亲。当年我当老爸的时候,还没长大,光顾公司少顾家,不懂怎么当老爸,当了个嫩爸。对儿子不够用心。而且方法不对。至今儿子依然恨我。至今我们只能当朋友。惭愧啊!只此自豪的是,让儿子超前。一岁就给他买三岁小孩玩的智力玩具。带他参与各种大场面,跟我一起接受高人熏陶。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人生应该不断学习,观自在。学习什么呢?首要个是要学习方向,知道自己的长短,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将要去哪里!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别人想要你成为的人。唯有如此,才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上面这个前提下,然后要学习方法。同样是一个目的地,走路和开车,或者坐飞机,效率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从来不限制我儿子,容许他犯错。关键在于总结。
    军中传奇 2969 9
  • AnnieLong 发表了帖子 2017-06-15
    没有一种成长不用经历疼痛— 1 —前几天公司需要拍摄一组宣传片,其中有个亲笔签名的近景拍摄镜头。pr小妹绕着公司跑了一大圈,虽然大家都很热心的想要帮忙,但听到具体要求后都对自己的字"不太放心"从而婉拒了她的邀请。嗯,这些人当中当然也包括我。但说实话,我当时的内心是崩溃的....小时候也被妈妈逼着学书法,但没过多久就在本姑娘太苦太累太枯燥的哀嚎声中"夭折"了。现在想想真是悔不当初。试想如果当时我能写出一手好字,或许在众多入职的新人当中就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个人现在流的泪,都是当时脑子里进的水啊。在这里可以用一个词解释——出席率。你必须走出去站在人群中,这样你被看见和看见别人的机会才能够增加,你才有可能至少做到首要步。而拥有这项才华,则是你迈进高质量社交圈的首要步。— 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还孩子一个美好童年的口号变成了很多年轻爸爸妈妈的育儿理念,觉得顺其自然,随着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快乐成长是种更加前卫和科学的理念。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当年被逼
    2187 0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06-15
    真的是一波三折啊,幸好最后护照找回来了。
    图片作者:Breather前两周,在收到新西兰移民局发出的AIP(Approval in Principle)信后,我第二天下午接女儿放学前就火急火燎地把护照送到了移民局的Drop off Box。作为“路痴”的我,走路、坐车完全靠手机上的谷歌导航。即使有谷歌导航,我有时还是难免走错路。然而,这一日之内,我的手机在半道没电了。虽然我已经去过移民局两次,但是,下了公交车,我还是华丽丽地迷路了。就像很多年前,我舅舅对对一次出远门的舅妈说的,“出门会讲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更何况我还是一枚会讲英语的女子?于是,我找了路边两个学生模样的华人男孩子问路。因为不确定他们会不会讲普通话,但是又觉得跟会讲普通话的人讲英语有点别扭,于是我上去就问他们会不会讲中文。大概因为这样的开场,两个男孩子把当成了一枚只会讲一两句英文、又在异国他乡迷路的中年妇女。其中一个男孩子用英语问我:你是讲粤语还是普通话?另一个男孩子干脆用普通话问我要去哪里。他俩帮我在谷歌地图上找到了怎么去移民局,告诉我一直往前走就是了。其中一个男孩子还热情地提出:还是我带你走过去吧。我一听,心想:我一定是被“误认为”了妈妈级的容易迷路的中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嗯, 不不仅在温哥华, 在海外的角角落落都有这样的同胞. 实在是汗颜!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很龌鹾的一面: 窝里斗, 暗箭伤人, 落井下石, 等等不一而足. 还因为, 我们的教育从不把行为品德放在学术分数之上. 如今和世界各国人民在一起, 才知人品方面咱是被甩了几个世纪之远【图片】
    温哥华刚刚过去的雨季对我来说格外不同,加拿大疲软的经济导致我所在的公司倒闭,而找到一个新工作也变得如此之难。我只好呆在家里,等待下一次机会。静下心来之后,移民加拿大后的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经历过的一些事,接触过的一些人都变得格外鲜明。既然无事,不如把这个经历写出来,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有些关于自己同胞的话,不吐不快。我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每天都到Burnaby图书馆学习。但是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便没法坚持下去了,因为实在没法适应如此嘈杂的环境,如果比我家里都吵闹的话,我又何必费力去那里学习。本来是一个公共的学习场所,却近乎成了一个娱乐场所,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但我同时又不无伤感的说,这种情况主要归咎于我的同胞——形形色色的华人。请注意,我用的词是“主要”,不是全部,我不敢确定这比例,但确实在80%以上。每天图书馆开门不久,一楼的报刊、杂志阅览区就变成了青年妇女看孩子的场所,不幸的是大部分还是华人。你也许会问,你怎么知道就不是日本人,韩国人。我只能说,更为不幸的是她们一般都说普通话或广东话。孩子吵闹声,训斥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有时候工作人员会出面劝说一下,但这无济于
    shermant 4429 5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够全面! 不过第一条, 联邦技术移民, 那个一年工作经验是要求加国本地的吗? 那很难啊.魁省确实享用了国家的政策偏倚, PEQ项目和魁投项目都是好时机. 
    1996年加拿大政府全面开放中国大陆的独立移民申请,2005年中国成为加拿大较大的国际移民来源国,一直到2012年;到了2013~2014年,中国从加拿大较大移民来源国的地位逐渐下滑,移民人数已降至第三名,少于印度和菲律宾。在2016年跌至第四名,被菲律宾、印度和叙利亚超越。但随着旅游、短期商务以及留学生的增加,未来有意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仍将持续上升。说到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咱们先聊一聊加拿大和近邻美国的区别。美国有50个州,加拿大有13个省。美国只有联邦政府掌握移民政策,各州是没有权利自订移民规则的。而加拿大则不同,除了加拿大政府移民局可以制定移民规则,各省也有相当大得自主移民权利,在中国就称为省提名。随着加拿大联邦移民政策对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省提名逐渐成为中国内地人士移民加拿大的主要渠道。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有些加拿大移民项目尽管依然存在,但通过率很低或者对中国籍申请人申请条件不利,这一种就不纳入视野了。今天我们就看看移民政策经常变化的加拿大在2017年有哪些渠道保持通畅。联邦技术类移民加拿大联邦技术类移民申请采用评分制,
    冬天子夜 3978 1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我们, 外籍华人, 已经申请了中国的十年多次往返签证. 解决了出入境问题, 这绿卡就不太必要了
    来自中国公安部的消息说,2017年6月16日起,对经批准取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签发2017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同时停止签发现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这个被俗称为“中国绿卡”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将拥有中国第二代身份证的功能。据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持有量不大、社会认知度不高,加之证件不具备机读功能,持证人在一些地方、领域和行业办理相关手续时不够便利,对证件不能自动读取识别、联网认证的反映较为突出。为此公安部进行改革,包括: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更名为“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强化身份认证功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参照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优化证件设计,统一技术标准,在证件中嵌入芯片存储证件签发管理信息,实现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识别核验。据悉新证件登记项目包括持证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有效期限、签发机关和证件号码等。持证人个人资料和证件签发管理信息同时存入芯片,可以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读取。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申请条件和渠道、审批程序和标准、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及证件有效期的规定和现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一致。据东方卫视报道,在上海新政策实施后,一位来自
    天也无忧 3477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防止跳楼, 哈哈开玩笑【图片】  因为是中央空调嘛, 保持室内恒温 || 回复:小边写字楼窗玻璃不设开关的原因是什么?
    “寰球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寰球太辽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传统,沉淀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付小费在美国被认为理所当然,在中国却可以给,也可以不给;摸小孩的头部在国内会让人觉得这个小孩挺可爱,在泰国却触犯了禁忌。客居异乡,人生地不熟,可能语言也不通,风俗习惯和国内也存在诸多差异。在海外,你最不习惯的是什么?赶紧互动起来,避免以后出国的同胞“入坑”……还能一起来吐槽呢~回帖格式:在 (国家/城市),我最不习惯的是 。
    小边 4256 75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哎呀妈~我也晕了
    在去美国读研究生之前,我想大部分国人和我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人性化的,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还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中国人到了美国就可以称王称霸;在好多人眼中,我们这些赴美留学的孩子就是在国外轻轻松松的玩几年,然后混个海归就万事大吉。可是真的到了这里以后,发现以前的感觉是完全不对的,美国学生的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美国的大学教育也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我原以为大学里的作业是可以不做的在我的观念里,到大学,作业是可做可不做的,或者说,不会的可以不做,老师不收,只要期末考试考好了就行。我刚开始也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留的作业,不过因为是首要周,我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还是把作业都做完了。这一做就做到了半夜两点多,我想着以后再不能这么折磨自己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就真的把作业收了......后来我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按照对错打分,得出成绩,收关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总成绩。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题你要是不会做,不写或者写错了,你就不得分,收关就会影响你的总成绩。在美国,老师每周都会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妖姐姐登场~哈哈,非常期待
    【华人说海外】是海那边移民社区联合海那边官方微信群共同举办的在线分享活动,邀请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嘉宾分享教育、房产、生活、移民经历等一手海外资讯。活动分为语音分享和互动问答两个环节,覆盖数千名用户,是您了解真实海外生活的不二之选。如您有意成为我们的分享嘉宾,在海那边微信群分享真实海外生活,请添加微信xiaona-hnb报名,课后将会获得200元答谢红包哦。本期嘉宾:嘉宾介绍:莉莉,热情的北京姑娘,与美国老公在夏威夷购房定居,并开设公司。关于美国购房细节,她有深刻见解。活动时间:北京时间 6月16日 周五 14:00分享内容1、初登美国,如何选择购房地区?刚到美国肯定两眼一摸黑,完全不知道东南西北。我建议想买房的人至少租房一年半年,搞清楚你想住哪里,要买多大的房子,能承受多高的房价,然后再下手。先想清楚想住在什么区域,预计花多少钱买一套房子。找一个非常靠谱的房地产中介来选择。2、美国房产物业管理与中国相比有何不同?中国是一次投资后,物业管理费相对较低,而美国的管理费用挺高。美国房产的物业管理费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你的房子在什么位置,这个楼是什么年代修建的,这个楼都有什么设
    小边 4369 13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果然冬天菜价贵啊,但是也忒吓人,19元一根黄瓜,15块一个灯笼辣椒~
    新西兰冬季蔬菜的价钱:灯笼辣椒$2.99紐一个(约15元人民币一个)。黄瓜$3.79紐一条(约19元人民币一条)。西生菜$2.99紐一个(约15元人民币一个)。两个西红柿$3.23紐(约16元人民币)。不敢再拍下去了其实这里普通大众每小时较低人工才$15.75紐(78.75元人民币)。但租房价格也不便宜哦。
    龍婆活著 1648 9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花园打理得很好啊,特别精致,羡慕羡慕~
    今年5月份,再次登陆新西兰,由于自己的房子要到7月底才交割,所以需要在外租住两个月的时间,上次来新西兰的时候,在Airbnb上预订了Wendy家,环境很不错,自然想到再次入住。和Wendy就这次长租的价格达成了协议后,飞机一落地,就直奔Wendy家了。Wendy是个70岁的退休老教师,英国人,2003年左右嫁到了新西兰,现在一个人住在Cashmere山脚下的一处宅子里,陪伴她的是一只名叫Millie的小泰迪狗,Millie最喜欢的就是坐在窗边的沙发上,向外眺望,如果有别家的狗路过,就会狂吠一番,一直到看不见。Wendy老太太退休后,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每周会帮助一些孤寡老人,请他们到家里吃早餐,喝茶聊天;还积极参与癌症公益事业、自杀人群的心理帮助,生活过得很充实。Wendy家有三个卧室,自己用了一间,另外两间放在airbnb上出租,贴补家用的同时,还能认识很多不同国家的人,了解各种文化,也是乐在其中。Wendy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房间布置的非常温馨,典型的英式家居风格,布艺沙发、碎花窗帘、木质地板,进来就有家的感觉。Wendy也是个心灵手巧的人,缝纫编织样样精通,沙发上的靠垫、墙上的挂毯,
    高乐高峰 2696 11
  • AnnieLong 发表了帖子 2017-06-14
    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1 —广义上,教养亦是修养。那么,什么是教养?我想下图这位用手给妈妈当枕头的小男孩,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图片里的小男孩先是自觉给带宝宝的阿姨让座,之后他妈妈说觉得有些累想休息,小男孩就过来用手为妈妈垫着,还主动帮妈妈背包。——一个在成都地铁2号线上发生的真实故事。这则新闻我随手转给了我们公司市场部的小哥哥,他看后不禁泪流满面的感慨道:太懂事了,这个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儿子吧!看着我那只会打首领荣耀的儿子,真想上去就是一巴掌。这张暖心的照片同样感动了不少网友,大家纷纷表示“这孩子哪家的?我给我未来的女儿预订了”。在现如今熊孩子横行的情况下,这个暖心的小男孩可以说是混世大魔王中的一股清流。但实际上教育好了哪有什么熊孩子?教养跟年纪无关。从照片中来看,孩子不过5、6岁,年纪并不大。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能力,这个懂事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富有教养的父母。在家里,爸爸肯定也这么对妈妈的,妈妈也肯定是这样善待家里年迈的母亲的,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心里一定充满爱和暖心。真正的的修养跟教养,是好好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2 —像上面
    2197 2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啊哈哈~婆终于更新拍卖行文章啦,等了好久嘻嘻,虽然暂时没能到新西兰去,但是能跟着婆一起体验下新西兰的拍卖行也是极好的。顺便说一句,蓝色布艺小凳子我也想要,哈哈哈
    移民新西兰之前,对拍卖行的印象只停留在电影电视上的那些镜头。而那些镜头里的画面都是一些高大上有钱人玩的游戏。什么几个万的古董呀!几个亿的名画呀!......这些天文数字听着都吓人,根本就不是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玩得起的游戏。以至于每次步行经过内皮尔市中心的拍卖行,婆只是养养眼,欣赏一下古董, Window Shopping 就过了。在美国和加拿大居住时,只知道各种二手店和折扣店很盛行,但从没听说过在拍卖行买二手货。但自从定居新西兰之后,就听说在这什么东西都可拍卖竞投。许多房子也是以拍卖竞投的形式成交的,价高者得。在拍卖行的橱窗里虽然曾看中一些古董家具,但由于脑海里留存的那些电影电视里拍卖行‘高大上’的镜头,还是让婆却步了。直到有天在朋友的新居作客,朋友指着那一件件婆喜欢的Art Deco特色古董家具和装饰品,告知都是从拍卖行买的,而且价钱也很平民化。这时,婆心动了。加上热心的朋友愿教婆实地操作,如何竞投到价廉物美的古董,使得婆跃跃欲试。就约了周三早上10点拍卖行见。不深入不知道,原来拍卖行的入口处在另一条街上。每周三上午9点至下午2点为普通古董和旧物的竞投时间。每几个月才会有一次贵重古董或
    龍婆活著 2400 8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6-14
    如果问移民还有些什么额外好处, 那就是, 父母再也不用成天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了! 逃离了那种畸形攀比的环境, 孩子自由, 当妈的也放松了。曾几何时, 我们一直都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比吃饭, 比个儿高, 比弹钢琴,更比考试分数。 恐怕这是天下父母常做的事。我也不例外。 其实想想这样是好无聊的----一根神经永远牵在别人身上啊。 女儿说, 妈妈你真的需要彻底改, 你念叨一百遍都不能让我变成隔壁家的燕燕!是的, 确实不能。 从她哥哥开始就不能, 现在轮到她了也不能。 我早已发现, 凡是我们为孩子设定的路, 他们都没走; 凡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都做得很积极。 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 说明做父母的没有安全感, 也不能制造安全感, 是无计可施的下策。下策之下, 还有个更不妙的趋势,那就是,孩子的眼光只有隔壁家小宝, 孩子的主动性点点散尽, 孩子的成长走不出父母料想的模式。最终有谁更快乐,不得而知。我始终相信, 只要孩子品行端正, 遵从内心,天生我才必有用。华人家庭的攀比之风多多少少刮来了加拿大, 好在这
    2704 1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我到美国和加拿大, 最不适应的一点就是, 公司写字楼的窗玻璃是不设开关的, 说是长期保持室内恒温. 可惜了这么新鲜的空气! 好在住宅是不一样的, 窗户的开关设备还有很多选择. 
    “寰球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寰球太辽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传统,沉淀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付小费在美国被认为理所当然,在中国却可以给,也可以不给;摸小孩的头部在国内会让人觉得这个小孩挺可爱,在泰国却触犯了禁忌。客居异乡,人生地不熟,可能语言也不通,风俗习惯和国内也存在诸多差异。在海外,你最不习惯的是什么?赶紧互动起来,避免以后出国的同胞“入坑”……还能一起来吐槽呢~回帖格式:在 (国家/城市),我最不习惯的是 。
    小边 4256 75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3
    不能只想着好处, 也要想想双籍带来的负面因素, 比如出了事两头都不理你, 麻烦大
    终于等到了!中国2017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即将启用!并且,这个“中国绿卡”将拥有中国第二代身份证的功能!困扰海外移民已久的国籍问题终于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手里握着枫叶卡,还要不要入加拿大籍?这几乎是每一个加拿大移民都会面临的问题。想入籍的,理由很多:枫叶卡的延期要求严格,五年内要在加拿大住满两年才能保有身份,万一想要回国发展,就会是个大麻烦;如果不入籍,在加拿大犯一点小错都有可能会被遣送回国,遇上事了,公务员警察往往是“帮籍不帮理”,太没有安全感;去欧洲各国旅游方便了,签证费就省下一大笔。但不想入籍的,原因则更多,大多集中在“回中国太不方便”上:有华人移民说:“我怀孕的时候查过政策,中国公民的外籍孩子入学和国内孩子同等对待。想着我留着中国籍,方便孩子以后回国内上学,基础教育还是中国好。”“朋友6、7年前入籍加拿大,谁知后来,国内知名大企业提供给他一份高薪、上升空间又很大的工作,但是每年必须离境延期中国签证让他烦不胜烦,用他的话说,有事没事的得定期去趟香港或回趟加拿大。如果现在让他重新选择,他肯定是保
    贝雷帽 4015 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3
    呵呵, 多伦多昨天前天就热死人, 31度, 车子在停车场里放了几小时就变成33度. 短衣短裙还是要的, 有两三个月的夏天啊
    移民加拿大后,以下这些东西可能今生再也不会用到了。空气净化器:这个东西真的北方家庭必备,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要不买一个感觉特对不起孩子。有一段时期小米的空气净化器火到加价一倍,以至于大伟后来狠了狠心买了个IQair,后来每次换芯的时候都心疼好久。家里的空气不知道清新了没,不过看着孩子在卧室睡熟的脸,心里觉得至少为了孩子做了些什么。到了加拿大这个东西真心用不到了,想买都买不到,大多数城市全年平均pm 2.5都在5以下,要这玩意做什么。大伟可不想当马里兰大学的小妹,这里先表个态!我怀念北京的空气,和空气净化器夜里发出的白噪音......口罩:口罩,谁家不是一打一打的。知道带了也不会使空气变好,但主要是体现出自己热爱生活,呼唤健康的价值观。各种颜色的,材质的,花花绿绿图案的,戴着还挺好看。另外戴着口罩出门总有种安全感,即使做点什么坏事,人家也认不出你的脸。在加拿大再没见过口罩这东西了,一两次在人多的地方看到,可能是感冒了或者是真的坏人吧。空调:这个占据着苏宁、国美重要展示位置的家电,来了加拿大再没见过。不光商场里没有,公寓楼办公楼里外都没见过。你要是指着一个空调柜机告诉加拿大小孩说这是冰箱,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06-13
    you are handsome!
    “寰球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寰球太辽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传统,沉淀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付小费在美国被认为理所当然,在中国却可以给,也可以不给;摸小孩的头部在国内会让人觉得这个小孩挺可爱,在泰国却触犯了禁忌。客居异乡,人生地不熟,可能语言也不通,风俗习惯和国内也存在诸多差异。在海外,你最不习惯的是什么?赶紧互动起来,避免以后出国的同胞“入坑”……还能一起来吐槽呢~回帖格式:在 (国家/城市),我最不习惯的是 。
    小边 4256 75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