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11
    呵呵, 魁省的风景很好看, 魁省的风情也最独特
    北京的雾霾又来了,今冬开始的格外的早,而大家似乎也早已适应有霾的冬天,谈笑间一带而过。昨天聊起时,在上海工作过的同事坚称北京的霾比上海严重,让大家颇为不爽,但又肯定了北京的大医院也确实多,好吧,医院都是建在最需要的地方,作为霾都人,总算有一点值得欣慰。只可惜街上的银杏叶都还没变黄,就已掩映在雾气腾腾中了。大概是因为前一阵已经开始给孩子申请国外的学校,预计一年以后可以去那边上学的缘故,这次面对雾霾,心情比较淡定,不着急忙慌的找口罩,也不那么在意学校在雾霾天还让小朋友们上体育课,觉得反正就这几个月吃霾的日子了,以后都可以远离,不再那么计较。人就是这样,同样的情景,因为心态的不同,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反应。其实对于离开北京,离开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故土,一直是很纠结的。我和老公都是老北京,连上大学都不过是离家几公里外,过着周末回家,平时课少也回家的日子,人生的半径就是在方圆几公里的地方转圈。仔细想想,尽管年近四十,但确实没经历过什么算得上的挑战和选择。不像身边的外地精英同事们,从小就练就一身Muscle,出了县城出省城,出了省城又杀进京,对迎接挑战融入新环境并不陌生,也不畏惧。既然已经决定带孩子出国
    半亩阳光 2039 1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11
    天啊, 人家老外六七十岁都不认老呢, 国内这四五十岁就自认老年了?【图片】
    中国正在急速步入“老年人社会”。因为《老年日报》刚刚宣布:70后也属于老年人了。还是一群向往自由的老年人。看到这新闻,意味深长地看了同事几眼。70后,年纪较大的今年47,最小的38,理论上来说还属于年富力强的中年,可怎么就被冠上“老年”了呢?想也不奇怪,因为80后都以是中年心态,养家糊口,90后都开始自称大叔沉迷于“首领农药”等游戏里不可自拔。70后成为“老年人”也是情理之中可以理解。事实上,中国很多70后还真把自己当老年人了。01生得早就是好因为70后有钱啊!都三四十岁的人了,“向往自由”不会再是年轻时候那样无立锥之地还向往诗和远方,70后的向往自由,很多都是“饱暖思那啥”。有房有车,生活富足了,人就自然追求精神层面的。我算了下,同事里头,还是70后最有钱,倒不是收入高,而是一项重要的东西:房子买得早。朋友们看到这一定会说,“你怎么又谈房子了。”这不废话嘛,你个小普通人人生在世,较大件的东西:妻子、房子、孩子。妻子是你自己选的,别人帮不上忙,孩子是你们自己造的,跟别人半毛钱关系没有。只有房子,别人可以指手画脚一下。我那70后同事啊,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闲着无事聊天,他说:“我们当年一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11
    机遇在东方, 这是肯定的; 但享受在西方, 这也是肯定的。 看你求什么, 才选什么。 
    读到一篇网上热文,《我的前半生拼命移民北美,后半生却拼命想回中国》,里面提到“前半生,一朝绿卡,五年忐忑,终换国籍,欢欣雀跃。后半生,一成外籍,数回国门,是为发展,基于国情。”忽然感触良多,这种感触充斥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你在温哥华总有漂着的感觉 我在华人超市大肆中国风购物那天周末又去华人超市购物,结账时听到收银员和一个认识的顾客简单聊天,提到某种食材怎样怎样做,才能做出家乡风味的菜肴,结束对话时这位女收银员说,“我在温哥华,怎么总有种漂着的感觉?”那位顾客安慰,“没关系,没关系,时间长了就好了。”笔者忍不住心理嘀咕,“真的么?时间长了就好了?”这话是很多老移民经常对不适应环境的新移民说的,笔者自己也向初来乍到者说过,似乎是历尽异国他乡的酸甜苦辣,才获得的真知灼见,不过有时却无法成功劝慰自己。当和国内的父母视频聊天时,看到屋内熟悉又陌生的摆设,很想象原来未移民前,放学、下班回家,坐在饭桌前和家人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也很想躺倒在铺着熟悉床单的床上看看书、听听音乐,随口回应着老爸老妈在旁边的唠叨。多么简单的事情,却有多久没有做过?如果那种在温哥华漂着的感觉,时间长了就好了,我也不至于都
    网中人 3026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11
    不奇怪, 跟很多新移民一样的感受【图片】
    来到加拿大已有一个多月了,对这里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好多人问我,“怎么样啊?还适应么?好不好啊?”之类的问题。其实我想说的是,刚来肯定有点不习惯,但不是不适应。就像我说的,到底这是两个不同的寰球,一个很精彩,一个很自然;一个收入悬殊,一个差距不大;一个生活比较复杂,一个生存非常简单;一个很温暖,一个很和谐……因为一个是家,一个是新寰球。渐渐的,我从家走来,喜欢了这个寰球。首先我想说怎么叫不习惯,比如我刚来这里,过马路就不习惯。来之前早有耳闻,发达国家的交通非常有秩序,尤其是欧美国家,所以我改掉了国内遗留下来的习惯,即使没有车,遇到红灯我也会停下。但是不习惯的是,如果有的路口没有交通灯,我还是打算给汽车让路——因为在国内习惯了,你不让路就是对生命的挑战。但是到了加拿大我才发现,这里的车都是让人的,可能后面已经有一排的车都停下了!首要个司机用手示意我先行,我才恍然大悟:不能耽搁了,再这样谦让可能会导致交通堵塞,人没过去,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为你停下!人文方面,加拿大就像个联合国,什么人种都有,但又不像美国,不同的种族,都过一样的生活,好像一个寰球大熔炉。加拿大是提倡保持各自民族的习惯,鼓励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10
    是的, 出国后会面临更多的选择, 也更自由些
    几天前转发了一本地华语媒体新闻: “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即将占领加拿大!“ 说的是加拿大政府于11月1日宣布新的移民配额 ---- 未来三年计划接收100万新移民! 这一消息迅速被华人媒体奔走相告, 似乎那一百万就是专为中国人而开的特别通道 …… 没想到贴子引来了热烈讨论。 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收紧移民政策的当口, 加拿大政府加大力度欢迎移民, 确实是起到了很强的吸睛效果。 中国是加拿大移民的较大来源国之一, 无论是已经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还是想移民加拿大的人,都对此表现出极大关注 …… 有趣的是, 一片欢呼声中, 很快有人质疑: 中国人都快要占领加拿大了? 那还辛苦移民去那儿干什么? 一个“中国化”的加拿大, 还是加拿大吗? 那还有西方的味道吗? “占领“? 印度移民比华人多吧? 在语言上有没有“占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10
    如果你英语不成问题, 没必要找华人抱团啊, 但如果你想寻求同胞同族的亲切感, 那就找华人
    几天前转发了一本地华语媒体新闻: “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即将占领加拿大!“ 说的是加拿大政府于11月1日宣布新的移民配额 ---- 未来三年计划接收100万新移民! 这一消息迅速被华人媒体奔走相告, 似乎那一百万就是专为中国人而开的特别通道 …… 没想到贴子引来了热烈讨论。 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收紧移民政策的当口, 加拿大政府加大力度欢迎移民, 确实是起到了很强的吸睛效果。 中国是加拿大移民的较大来源国之一, 无论是已经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还是想移民加拿大的人,都对此表现出极大关注 …… 有趣的是, 一片欢呼声中, 很快有人质疑: 中国人都快要占领加拿大了? 那还辛苦移民去那儿干什么? 一个“中国化”的加拿大, 还是加拿大吗? 那还有西方的味道吗? “占领“? 印度移民比华人多吧? 在语言上有没有“占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10
    当然是的!
    几天前转发了一本地华语媒体新闻: “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即将占领加拿大!“ 说的是加拿大政府于11月1日宣布新的移民配额 ---- 未来三年计划接收100万新移民! 这一消息迅速被华人媒体奔走相告, 似乎那一百万就是专为中国人而开的特别通道 …… 没想到贴子引来了热烈讨论。 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收紧移民政策的当口, 加拿大政府加大力度欢迎移民, 确实是起到了很强的吸睛效果。 中国是加拿大移民的较大来源国之一, 无论是已经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还是想移民加拿大的人,都对此表现出极大关注 …… 有趣的是, 一片欢呼声中, 很快有人质疑: 中国人都快要占领加拿大了? 那还辛苦移民去那儿干什么? 一个“中国化”的加拿大, 还是加拿大吗? 那还有西方的味道吗? “占领“? 印度移民比华人多吧? 在语言上有没有“占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10
    我还是选择后者【图片】
    几天前转发了一本地华语媒体新闻: “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即将占领加拿大!“ 说的是加拿大政府于11月1日宣布新的移民配额 ---- 未来三年计划接收100万新移民! 这一消息迅速被华人媒体奔走相告, 似乎那一百万就是专为中国人而开的特别通道 …… 没想到贴子引来了热烈讨论。 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收紧移民政策的当口, 加拿大政府加大力度欢迎移民, 确实是起到了很强的吸睛效果。 中国是加拿大移民的较大来源国之一, 无论是已经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还是想移民加拿大的人,都对此表现出极大关注 …… 有趣的是, 一片欢呼声中, 很快有人质疑: 中国人都快要占领加拿大了? 那还辛苦移民去那儿干什么? 一个“中国化”的加拿大, 还是加拿大吗? 那还有西方的味道吗? “占领“? 印度移民比华人多吧? 在语言上有没有“占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10
    楼上评论热烈啊。 一言蔽之, 留学是否值得, 还要看毕业后的人生走向, 包括职场发展, 价值观念以及人生格局的变化等
    留学到底值不值?留学到底值不值?这个话题自带周期性,隔段时间就会被吵起来,除了因为出国的高成本与回国收入的差距的问题,留学生频繁出现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问题也助推了这个话题的热度。其实留学到底值不值,是只能自身来评判,每个人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是南辕北辙的。其次,只站在经济角度来考量这个问题似乎有所偏颇,宝贵的人生经历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更何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留学对于大部分家庭早已不是倾家荡产的付出。收关,准留学生们与其思考值不值这个问题,不如找准自己的目标,提早做好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大格局、大胸怀,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见多识广。到与我们教育理念方式不同、治理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的国家学习生活几年,会让我们发现寰球是如此不同,想做井底之蛙是很困难的,这就是古话说的见世面。胸怀寰球时,我们对于各种判断以及人生定位就完全不同了,而这些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对于多数中国独生子女来说,留学还多了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历练。把孩子送出国,父母的手再长,也难以呵护,对于多数孩子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锻炼、难得的历练。这也是很多留学生父母较高兴的地方:感觉孩子留学归来,像换了一个人。将来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10
    ”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可以唱在加拿大了。。。人手不够确实是事实, 但这种农活是季节性的, 所以申请人要提供能在其他季节也有工作的可能性
    根据加拿大媒体报道,近日,加拿大蘑菇协会向联邦政府正式提交了报告,要求给予愿意来加拿大种蘑菇,采蘑菇的人以永久居民身份的奖励,吸引更多人。加拿大拥有全寰球面积较大的耕地,农业非常发达,蘑菇产业每年产值高达10亿美金。加拿大的蘑菇种植业中,大部分的产品都出口到国外。较大的两个出口国是美国和日本。仅在去年,加拿大就向美国出口了价值近两亿美元的蘑菇。5年间,加拿大销售的鲜蘑量增长了35 %以上,价格约上涨59%。然而这份看上去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却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的技术,无法通过机器来收割蘑菇,还只能依靠人手一朵一朵采摘,耗费的人力巨大。而且采蘑菇枯燥艰苦的工作环境,娇生惯养的加拿大孩子没几个愿意来干的,这也成为了人手大量稀缺的主要原因。加拿大蘑菇种植协会希望联邦政府留出870个永久居民身份,给愿意来的移民,以吸引劳动者。协会总裁George Graham表示:“本国的蘑菇农场提供位于郊区的全年工作,而且有得到支持优质生活的工资,我们欢迎这些技术工人到加拿大,他们可以选择在此生活、购买住所和开展生活。”除了采蘑菇,根据CBC八月份的报道,加拿大魁北克省苹果农场的场主们发愁了:"外来劳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09
    估计政府福利保障也是一个让他们不焦虑的原因之一吧 || 回复:枫林鸟*加拿大版主是的, 这方面老外们真是超脱, 所以过得也自在
    几天前转发了一本地华语媒体新闻: “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即将占领加拿大!“ 说的是加拿大政府于11月1日宣布新的移民配额 ---- 未来三年计划接收100万新移民! 这一消息迅速被华人媒体奔走相告, 似乎那一百万就是专为中国人而开的特别通道 …… 没想到贴子引来了热烈讨论。 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收紧移民政策的当口, 加拿大政府加大力度欢迎移民, 确实是起到了很强的吸睛效果。 中国是加拿大移民的较大来源国之一, 无论是已经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还是想移民加拿大的人,都对此表现出极大关注 …… 有趣的是, 一片欢呼声中, 很快有人质疑: 中国人都快要占领加拿大了? 那还辛苦移民去那儿干什么? 一个“中国化”的加拿大, 还是加拿大吗? 那还有西方的味道吗? “占领“? 印度移民比华人多吧? 在语言上有没有“占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09
    是的, 这方面老外们真是超脱, 所以过得也自在【图片】
    几天前转发了一本地华语媒体新闻: “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即将占领加拿大!“ 说的是加拿大政府于11月1日宣布新的移民配额 ---- 未来三年计划接收100万新移民! 这一消息迅速被华人媒体奔走相告, 似乎那一百万就是专为中国人而开的特别通道 …… 没想到贴子引来了热烈讨论。 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收紧移民政策的当口, 加拿大政府加大力度欢迎移民, 确实是起到了很强的吸睛效果。 中国是加拿大移民的较大来源国之一, 无论是已经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还是想移民加拿大的人,都对此表现出极大关注 …… 有趣的是, 一片欢呼声中, 很快有人质疑: 中国人都快要占领加拿大了? 那还辛苦移民去那儿干什么? 一个“中国化”的加拿大, 还是加拿大吗? 那还有西方的味道吗? “占领“? 印度移民比华人多吧? 在语言上有没有“占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09
    在乎那些冻土区域干什么? 适合居住的地方大着呢, 再来多中国几个省都可以
    几天前转发了一本地华语媒体新闻: “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即将占领加拿大!“ 说的是加拿大政府于11月1日宣布新的移民配额 ---- 未来三年计划接收100万新移民! 这一消息迅速被华人媒体奔走相告, 似乎那一百万就是专为中国人而开的特别通道 …… 没想到贴子引来了热烈讨论。 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收紧移民政策的当口, 加拿大政府加大力度欢迎移民, 确实是起到了很强的吸睛效果。 中国是加拿大移民的较大来源国之一, 无论是已经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还是想移民加拿大的人,都对此表现出极大关注 …… 有趣的是, 一片欢呼声中, 很快有人质疑: 中国人都快要占领加拿大了? 那还辛苦移民去那儿干什么? 一个“中国化”的加拿大, 还是加拿大吗? 那还有西方的味道吗? “占领“? 印度移民比华人多吧? 在语言上有没有“占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09
    所言极是
    几天前转发了一本地华语媒体新闻: “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即将占领加拿大!“ 说的是加拿大政府于11月1日宣布新的移民配额 ---- 未来三年计划接收100万新移民! 这一消息迅速被华人媒体奔走相告, 似乎那一百万就是专为中国人而开的特别通道 …… 没想到贴子引来了热烈讨论。 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收紧移民政策的当口, 加拿大政府加大力度欢迎移民, 确实是起到了很强的吸睛效果。 中国是加拿大移民的较大来源国之一, 无论是已经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还是想移民加拿大的人,都对此表现出极大关注 …… 有趣的是, 一片欢呼声中, 很快有人质疑: 中国人都快要占领加拿大了? 那还辛苦移民去那儿干什么? 一个“中国化”的加拿大, 还是加拿大吗? 那还有西方的味道吗? “占领“? 印度移民比华人多吧? 在语言上有没有“占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1-09
    澳洲感觉像孤岛, 加拿大的人气旺得多!【图片】
    几天前转发了一本地华语媒体新闻: “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即将占领加拿大!“ 说的是加拿大政府于11月1日宣布新的移民配额 ---- 未来三年计划接收100万新移民! 这一消息迅速被华人媒体奔走相告, 似乎那一百万就是专为中国人而开的特别通道 …… 没想到贴子引来了热烈讨论。 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收紧移民政策的当口, 加拿大政府加大力度欢迎移民, 确实是起到了很强的吸睛效果。 中国是加拿大移民的较大来源国之一, 无论是已经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还是想移民加拿大的人,都对此表现出极大关注 …… 有趣的是, 一片欢呼声中, 很快有人质疑: 中国人都快要占领加拿大了? 那还辛苦移民去那儿干什么? 一个“中国化”的加拿大, 还是加拿大吗? 那还有西方的味道吗? “占领“? 印度移民比华人多吧? 在语言上有没有“占
  • AnnieLong 发表了帖子 2017-11-09
    导语:每次看到我那些还在读小学的小外甥、小侄女们每周要去上的各种补习班,都会感慨现在的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真的太拼命了。用我舅舅总结的话来说,别的孩子都在上,你不去上就觉得亏了,而且往往是越有钱越厉害的人越拼。因为他周围都是这样的人,深知实现精神自由的前提是财务自由和迁徙自由;越不上进的人越懒,因为当一个井底之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差不多,就觉得日子过的蛮好的。所以,这个寰球的真相,有时候蛮残酷却也蛮励志的:无论中外,无论什么时代,原来那么多比你有钱的人,都还比你努力啊。星二代的富养教育上个月底,王诗龄生日再次刷屏。生日宴会半个娱乐圈露了脸儿,她清脆的牛津腔让大家看清什么才是星二代的富养。一年足够买栋别墅的生活费,到底花到哪里去了?曾有某节目组进行过粗略的统计,李湘一家每个月光吃就要花7万元,全部花销加起来则是65万!李湘也曾爆料:王诗龄一年的生活费够买一栋别墅!这不是传统意义的挥金如土,而是教育资源的不惜重金。晒一晒王诗龄的“补习”资源,简直普通大众们让人咂舌。王诗龄微博晒出学习滑冰的照片由寰球奥运会头名专业运动员陈露亲自指导在钢琴家李云迪的新年音乐会上王诗龄与其合奏《小星
    2254 0
  • AnnieLong 发表了帖子 2017-11-09
    导语:我突然发现我身边的朋友很多都是80后,跟他们聊天,大部分人都在感慨当初的人生选择,总以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奋斗。可是十年前选择逃避的问题,十年后只会更加汹涌而来。1每当经过繁华的闹市区,看着一栋栋平地而起的奇特高耸写字楼,脑海中便无法遏制地在拼命还原小时候记忆里的场景——曾几何时,这里有一座知名品牌牙膏厂,效益一度好到爆棚;是啊,那块地段原本有一家很大的棉纺厂,自产自销;嗯,那里似乎是一家研究院......还有还有,最让我记忆深刻的那家超市,每年酷热炎夏的晚饭过后都会跟奶奶去那吹吹空调,逛逛零食区;记忆里这些曾经顶着耀眼光环的稳定之所,是多少人耗尽前半生去奋斗、托付了青春和汗水的地方。如今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清一色青灰而高耸的写字楼,面无表情地矗立在城市的中央,望着熙熙攘攘奔波忙碌的人群。喧嚣的人才市场里,无数年轻而焦急的面孔在这里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遇和挑战,没有人会听到被时间倾吞、被风口吹散的哭声。在一个又一个时间岔路口上,生活也总是惊人相似地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悲欢离合。2一生把自己培养成“公司螺丝钉”的职场人小西是一名80后,十多年前毕业于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的哲学系,硕士研
    2764 0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11-09
    so funny, so cool.
    听众对于讲段子的反应有几种。首要种就是一听到:各位听众,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段子,就已经忍不住哈哈大笑,停不下来。第二种是说完了,马上同步高潮。而我讲段子都很冷。段子讲完了,别人过了几天才能反应过来。哈哈哈哈!我的水平确实有待提高。我从来就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段子就更加不用提了。我当兵那几年,就只憋出了两个段子。首要次,是在新兵训练营的时候。那时候,大家都住集体营房。晚上闲着没事都围坐一起讲笑话。轮到我了。躲不过去,那就硬着头皮讲一个吧。新兵营,手机电脑必须上交,我们对外联系又回到了鸿雁传书,用笔纸写信的年代。我说,One day, I wrote to my Chinese friend and told him. The American are so funny. They fxck all the time, and shit everywhere! (某天我写信给我的中国朋友,说,美国人很有趣的啦,他们经常吵泥嘛,随地大小便!) 于是大家都哈哈哈哈!后来分配到基地了,偶然会有士官跟我开玩笑,说:SPC WU, are you spy?你猜我怎么回答?我说:Am I handso
    军中传奇 2256 16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7-11-09
    同意楼上的说法,加拿大还是太冷了。有个朋友同时拿到澳洲和加拿大的PR,然而她毅然决然选择了澳洲,原因就是加拿大太冷了。哈哈
    几天前转发了一本地华语媒体新闻: “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即将占领加拿大!“ 说的是加拿大政府于11月1日宣布新的移民配额 ---- 未来三年计划接收100万新移民! 这一消息迅速被华人媒体奔走相告, 似乎那一百万就是专为中国人而开的特别通道 …… 没想到贴子引来了热烈讨论。 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收紧移民政策的当口, 加拿大政府加大力度欢迎移民, 确实是起到了很强的吸睛效果。 中国是加拿大移民的较大来源国之一, 无论是已经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还是想移民加拿大的人,都对此表现出极大关注 …… 有趣的是, 一片欢呼声中, 很快有人质疑: 中国人都快要占领加拿大了? 那还辛苦移民去那儿干什么? 一个“中国化”的加拿大, 还是加拿大吗? 那还有西方的味道吗? “占领“? 印度移民比华人多吧? 在语言上有没有“占
  • 吴彦祖 回复了帖子 2017-11-09
    出国留学更多还是一种文化体验吧,社会观念
    留学到底值不值?留学到底值不值?这个话题自带周期性,隔段时间就会被吵起来,除了因为出国的高成本与回国收入的差距的问题,留学生频繁出现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问题也助推了这个话题的热度。其实留学到底值不值,是只能自身来评判,每个人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是南辕北辙的。其次,只站在经济角度来考量这个问题似乎有所偏颇,宝贵的人生经历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更何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留学对于大部分家庭早已不是倾家荡产的付出。收关,准留学生们与其思考值不值这个问题,不如找准自己的目标,提早做好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大格局、大胸怀,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见多识广。到与我们教育理念方式不同、治理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的国家学习生活几年,会让我们发现寰球是如此不同,想做井底之蛙是很困难的,这就是古话说的见世面。胸怀寰球时,我们对于各种判断以及人生定位就完全不同了,而这些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对于多数中国独生子女来说,留学还多了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历练。把孩子送出国,父母的手再长,也难以呵护,对于多数孩子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锻炼、难得的历练。这也是很多留学生父母较高兴的地方:感觉孩子留学归来,像换了一个人。将来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