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7
    呵呵, 对呀, 越是历史的传统的东西, 老外们越崇拜! 【图片】
    中国的新年马上就要来了, 同事问我怎么庆祝啊? 要不要再来一次中华文化课啊? 呵呵, 他们居然还记得, 记得上次在"亚裔文化月"那次教的一堂汉字书法课!五月是加拿大的"亚裔文化月"(Asian Heritage Culture Month), 公司每年都会庆祝, 以彰显这个主流机构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活动由各个族裔的员工举办, 鼓励其他员工参与. 已经举办的活动有菲律宾歌舞, 中华太极表演, 日本折纸艺术, 以及“亚洲之行”论坛等等. 鉴于近来老外们对汉字的着迷程度日益升温, 人事部建议我们几位大陆同事举办一堂汉字书法文化课----"Chinese Handwriting and Calligraphy", 以提高大家对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及书法文化的了解.行啊, 拿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说事儿, 那还不简单? 虽说练毛笔字已是属于尘封二三十年的记忆了, 但既然老外们跃跃欲试, 我们要捡起来还不驾轻就熟? ... 没问题! 我们几个商量,由我主持, 其他几位同胞(都是电脑部专才)分别负责下载软件,收集古籍字画,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7
    嗯, 这确实是考虑因素之一, 当然父母首先需要考虑自己的发展前景, 因为没钱也不行啊 
    新近报告又出来了, 有孩子和准备要孩子的家庭敬请关注.从报告可以看出, 美国和加拿大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支出几乎相等, 不到25万美元. 住房, 托儿费和意向中的私校, 是开支的高额部分. 但经济学家表示, 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并不一定是建立在巨额花费基础之上的, 一般的中低收入家庭都可以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怎么看?其实和中国相比, 25万美元即一百多万人民币, 这笔花费并不算太高. 关键是, 在国内, 花了这笔钱仍难以买到孩子的快乐和父母的舒心. 所以, 付出和结果的价值对比度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在加拿大,现在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在美国,联邦农业部每年都会出台一份报告,介绍那一年养孩子的平均成本有多高。以去年,美国一个普通中等收入家庭将一个孩子养到18岁需要花费23.36万美元。加拿大官方没有类似的报告,不过民间组织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1-17
    中国的新年马上就要来了, 同事问我怎么庆祝啊? 要不要再来一次中华文化课啊? 呵呵, 他们居然还记得, 记得上次在"亚裔文化月"那次教的一堂汉字书法课!五月是加拿大的"亚裔文化月"(Asian Heritage Culture Month), 公司每年都会庆祝, 以彰显这个主流机构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活动由各个族裔的员工举办, 鼓励其他员工参与. 已经举办的活动有菲律宾歌舞, 中华太极表演, 日本折纸艺术, 以及“亚洲之行”论坛等等. 鉴于近来老外们对汉字的着迷程度日益升温, 人事部建议我们几位大陆同事举办一堂汉字书法文化课----"Chinese Handwriting and Calligraphy", 以提高大家对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及书法文化的了解.行啊, 拿我们自己的母语文化说事儿, 那还不简单? 虽说练毛笔字已是属于尘封二三十年的记忆了, 但既然老外们跃跃欲试, 我们要捡起来还不驾轻就熟? ... 没问题! 我们几个商量,由我主持, 其他几位同胞(都是电脑部专才)分别负责下载软件,收集古籍字画,
    4461 1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6
    嗯, 这是肯定的【图片】
    新近报告又出来了, 有孩子和准备要孩子的家庭敬请关注.从报告可以看出, 美国和加拿大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支出几乎相等, 不到25万美元. 住房, 托儿费和意向中的私校, 是开支的高额部分. 但经济学家表示, 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并不一定是建立在巨额花费基础之上的, 一般的中低收入家庭都可以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怎么看?其实和中国相比, 25万美元即一百多万人民币, 这笔花费并不算太高. 关键是, 在国内, 花了这笔钱仍难以买到孩子的快乐和父母的舒心. 所以, 付出和结果的价值对比度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在加拿大,现在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在美国,联邦农业部每年都会出台一份报告,介绍那一年养孩子的平均成本有多高。以去年,美国一个普通中等收入家庭将一个孩子养到18岁需要花费23.36万美元。加拿大官方没有类似的报告,不过民间组织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6
    哦, 没有, 和所有家庭一样啦  
    新近报告又出来了, 有孩子和准备要孩子的家庭敬请关注.从报告可以看出, 美国和加拿大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支出几乎相等, 不到25万美元. 住房, 托儿费和意向中的私校, 是开支的高额部分. 但经济学家表示, 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并不一定是建立在巨额花费基础之上的, 一般的中低收入家庭都可以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怎么看?其实和中国相比, 25万美元即一百多万人民币, 这笔花费并不算太高. 关键是, 在国内, 花了这笔钱仍难以买到孩子的快乐和父母的舒心. 所以, 付出和结果的价值对比度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在加拿大,现在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在美国,联邦农业部每年都会出台一份报告,介绍那一年养孩子的平均成本有多高。以去年,美国一个普通中等收入家庭将一个孩子养到18岁需要花费23.36万美元。加拿大官方没有类似的报告,不过民间组织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6
    嘻嘻, 我觉得跟国内相比不算贵也【图片】
    新近报告又出来了, 有孩子和准备要孩子的家庭敬请关注.从报告可以看出, 美国和加拿大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支出几乎相等, 不到25万美元. 住房, 托儿费和意向中的私校, 是开支的高额部分. 但经济学家表示, 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并不一定是建立在巨额花费基础之上的, 一般的中低收入家庭都可以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怎么看?其实和中国相比, 25万美元即一百多万人民币, 这笔花费并不算太高. 关键是, 在国内, 花了这笔钱仍难以买到孩子的快乐和父母的舒心. 所以, 付出和结果的价值对比度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在加拿大,现在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在美国,联邦农业部每年都会出台一份报告,介绍那一年养孩子的平均成本有多高。以去年,美国一个普通中等收入家庭将一个孩子养到18岁需要花费23.36万美元。加拿大官方没有类似的报告,不过民间组织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6
    下一代教成什么样, 关键还是看家庭教育, 看父母
    新年来了,节庆之余,生活仍要继续。我们还是谈移民,谈教育,谈一切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吧。记得北美文学城上有篇署名廖女士的文章引来热烈讨论. 文章大意是, 跟母亲关系一向很好的乖乖女某一日之内突然大骂母亲"You are a bitch!(母狗, 婊子)", 还是在母亲为女儿及其男友新买的晚礼服买单之后的几分钟, 于是母亲痛感失爱, 决定离开美国回归中国, 可收关又柔肠寸段地打回原形, 因为她离不开女儿这个一生的寄托. 那句震惊四座的骂语确实是让所有读者愤然, 大家在为廖女士不怕家丑外扬的诚恳倾诉唏嘘之余, 也几乎一致认为那个女儿确实没教好, 那位母亲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是几近失败.我首先认为女儿生长的那个家庭环境近乎于畸形----很多读者都问到"她爸爸在哪里?" "那是单亲家庭吗?" 可不是, 父亲居然会因小小事情而掌掴三岁的幼女! 不是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吗? 那种"情人"关系所包含的是多么深厚的父爱! 只可惜那一巴掌不仅打掉了父亲的爱, 还播下了女儿仇恨的种子----十五年间从不喊"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1-14
    新近报告又出来了, 有孩子和准备要孩子的家庭敬请关注.从报告可以看出, 美国和加拿大在抚养孩子方面的支出几乎相等, 不到25万美元. 住房, 托儿费和意向中的私校, 是开支的高额部分. 但经济学家表示, 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并不一定是建立在巨额花费基础之上的, 一般的中低收入家庭都可以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怎么看?其实和中国相比, 25万美元即一百多万人民币, 这笔花费并不算太高. 关键是, 在国内, 花了这笔钱仍难以买到孩子的快乐和父母的舒心. 所以, 付出和结果的价值对比度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在加拿大,现在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钱?在美国,联邦农业部每年都会出台一份报告,介绍那一年养孩子的平均成本有多高。以去年,美国一个普通中等收入家庭将一个孩子养到18岁需要花费23.36万美元。加拿大官方没有类似的报告,不过民间组织
    4217 8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3
    此言极是啊【图片】
    如果不是移民加拿大, 我们不可能接触到这种家庭. 但现在, 既来之则安之, 关键是对孩子有正确的引导就好. 三年前, 女儿音音交了个新朋友KATIE, 是放学后跟她同去一个HOME DAYCARE(家庭托儿所)的白人小女孩. KATIE比音音大一岁, 上一年级, 而KATIE的弟弟跟音音同年, 是她在幼儿园大班的同学, 也就是说, 音音夹在两兄妹之间, 跟他俩都是好朋友. 老太太MYRNA开的家庭托儿所里就这三个孩子, 关系自然是亲密无间, 尤其是两个小女孩, 几天下来就结成了很铁的玩伴, 还相约周末到彼此的家里玩.有一日之内音音告诉我:"妈妈, KATIE说她有两个妈妈. 她还说两个妈妈比一个妈妈好!" 我听了本能地意识到什么, 但不好对音音说, 后来有个机会证实了我的想法: KATIE姐弟俩生活在一个同性恋家庭.学校开放日那天, 我见过KATIE的两个妈妈. 因为孩子的关系, 我们自然成了朋友. 老实讲, 她们两个都是典型的白人美女, 还是"含金量"颇高的优质美女----两人都在IB
  • 小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1-13
    关于商业管理经历1)企业主(business owner):必须证明申请人作为企业主,积极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且企业持续向客户提供服务或产品。同时,申请人还要能够承担企业的资本投资回报风险。2)企业高管(Senior Management Experience):申请人必须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主要业务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且申请人的职位需要负责主要业务的发展战略决策,且在过去五年里必须有三年以上的高管工作经验。申请人以企业高管的工作经历来做申请的,需要证明自己在企业中的重大决策角色,工作内容包括以下至少两项:·分配·生产/运营/项目管理·采购·销售·市场·财务·会计·人力资源·调查和发展·信息技术管理·质量管理除此之外,申请者还需要证明其薪资水平符合所在国家正常的高管薪资水平,需要提供相关支持文件。提供以下材料的复印件:个人简历,总结了个人商业经历、工作经历和教育背景;过去两年的所有商业银行结单。提供以下材料的复印件:企业营业执照或企业注册证明;企业、组织的相关文章或备忘录;税务登记;过去两年的财务报表(由有资格的专业会计师提供)。PNP-B项目只接受企
    3463 0
  • 小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1-13
    2008年以前,每年10,000个签证配额仅仅吸引不足一千个申请人。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资产,美国政府推出了“区域中心移民方案”(RegionalCenterPilotProgram)政策,来鼓励海外投资者申请EB-5取得美国绿卡。区域中心实际上是美国人建造的一个统一经营专门提供给投资移民申请人投资的一个商业中心,这样的商业中心为特定的地理区域吸引国外资金,需要得到美国移民局的批准。区域中心为EB-5投资移民申请提供了许多的优惠政策。目前这是较流行的投资移民模式。区域中心移民方案有如下的优势:绝大部分的区域中心通过申请,获得了50万美元的投资门槛,大大降低投资风险。选择区域中心进行投资移民,移民局并不要求投资者直接参与日常的企业管理,这是区域中心投资模式与其他投资模式较大的区别之一,投资者仅仅投钱即可。当然,投资者也不会被要求必须居住在区域中心或附近。因此投资者不必为EB-5的企业管理实务所累,可以放心管理自己的其他事业或者念书,省去后顾之忧。区域中心移民方案还有一大优势,就是移民局在几年后考察EB-5申请人的投资效果以决定是否对其发放永久绿卡的
    2449 0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1-13
    如果不是移民加拿大, 我们不可能接触到这种家庭. 但现在, 既来之则安之, 关键是对孩子有正确的引导就好. 三年前, 女儿音音交了个新朋友KATIE, 是放学后跟她同去一个HOME DAYCARE(家庭托儿所)的白人小女孩. KATIE比音音大一岁, 上一年级, 而KATIE的弟弟跟音音同年, 是她在幼儿园大班的同学, 也就是说, 音音夹在两兄妹之间, 跟他俩都是好朋友. 老太太MYRNA开的家庭托儿所里就这三个孩子, 关系自然是亲密无间, 尤其是两个小女孩, 几天下来就结成了很铁的玩伴, 还相约周末到彼此的家里玩.有一日之内音音告诉我:"妈妈, KATIE说她有两个妈妈. 她还说两个妈妈比一个妈妈好!" 我听了本能地意识到什么, 但不好对音音说, 后来有个机会证实了我的想法: KATIE姐弟俩生活在一个同性恋家庭.学校开放日那天, 我见过KATIE的两个妈妈. 因为孩子的关系, 我们自然成了朋友. 老实讲, 她们两个都是典型的白人美女, 还是"含金量"颇高的优质美女----两人都在IB
    2832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这确实是每个人都在考虑的大问题. 很遗憾我没招儿, 但移民中介可能会帮到你, 可以咨询一下海那边自己的顾问看看【图片】
    我们移民加拿大已经十多年了, 生活早已本土化. 所以, 关于移民的话题, 我一时不知从哪说起. 后来想想, 干脆就聊聊加拿大社会面面观吧, 让想移民的朋友们, 隔海观望, 以定虚实. 如果问, 寰球上哪个地方最能满足我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梦想? 加拿大必是很好的选择之一.房价.大家都很关心, 国外的房子贵吗? 嗯是的, 多伦多挺贵的, 独立屋(国内称别墅)都是百万以上, 这些年随着大量移民和留学生的涌入, 房价还一直在疯涨.不过, 自问一下, 你所在城市的房价不贵吗? 是不是都贵到了以单个平方米论万金的地步? 国外的房地产市场还算理性成熟, 没有太多象国内那样的人为因素干扰, 更没有因户口问题而导致的城乡差别和城市人口爆炸. 北上广深等地的楼盘动辙三五百万, 有的更是畸形地高到了千万. 也就是说, 卖掉一套单元的价钱, 在多伦多就能买个很不错的公寓, 或能为买独立屋付个充实的首期再留些余钱支撑奋斗的日子.(网图)柴米油盐 . 在多伦多, 华人生活相当方便, 超市和餐馆遍地开花, 要象国内那样吃香的喝辣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老妈先后四次来加拿大
  • 小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1-12
    移民课堂是海那边社区联合海那边官方微信群共同举办的,为解决用户移民问题,普及移民知识而专门设立的公益活动,海那边倾力邀请资深行业专家、移民律师、移民规划师等,集中为用户提供免费咨询加拿大曼省商业移民的管理经验也占据了一定的重要性,它具体是怎样的?海那边移民规划师Elaine带你了解加拿大曼省商业移民管理经验的那些事。(点击以下超链接)本期内容:曼省商业移民管理经验的那些事——————我是美丽的分割线——————规划师在线交流时间:01月12 日 15:00开始(北京时间)TIPS:在本帖回复的问题将持续获得解答。
    2370 1
  • 小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1-12
    移民课堂是海那边社区联合海那边官方微信群共同举办的,为解决用户移民问题,普及移民知识而专门设立的公益活动,海那边倾力邀请资深行业专家、移民律师、移民规划师等,集中为用户提供免费咨询。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资产,美国政府推出了“区域中心移民方案”政策,来鼓励海外投资者申请EB-5取得美国绿卡。目前这是较流行的投资移民模式。那么区域中心移民方案具备哪些优势?海那边移民专家COCO 来告诉你。(点击以下超链接)本期内容:区域中心移民方案具备哪些优势——————我是美丽的分割线——————规划师在线交流时间:01 月12日 16:00开始(北京时间)TIPS:在本帖回复的问题将持续获得解答。
    1769 1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是. 缺少的东西只有等他们自己成了父母之后才有所顿悟, 于是会换种方式教育下一代...
    新年来了,节庆之余,生活仍要继续。我们还是谈移民,谈教育,谈一切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吧。记得北美文学城上有篇署名廖女士的文章引来热烈讨论. 文章大意是, 跟母亲关系一向很好的乖乖女某一日之内突然大骂母亲"You are a bitch!(母狗, 婊子)", 还是在母亲为女儿及其男友新买的晚礼服买单之后的几分钟, 于是母亲痛感失爱, 决定离开美国回归中国, 可收关又柔肠寸段地打回原形, 因为她离不开女儿这个一生的寄托. 那句震惊四座的骂语确实是让所有读者愤然, 大家在为廖女士不怕家丑外扬的诚恳倾诉唏嘘之余, 也几乎一致认为那个女儿确实没教好, 那位母亲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是几近失败.我首先认为女儿生长的那个家庭环境近乎于畸形----很多读者都问到"她爸爸在哪里?" "那是单亲家庭吗?" 可不是, 父亲居然会因小小事情而掌掴三岁的幼女! 不是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吗? 那种"情人"关系所包含的是多么深厚的父爱! 只可惜那一巴掌不仅打掉了父亲的爱, 还播下了女儿仇恨的种子----十五年间从不喊"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2
    那是. 与时俱进, 在哪里都一样【图片】
    移民家庭里, 一般都是男人做主申请人,要么凭一技之长开前路,要么手持资金闯天下,于是女人则成了嫁鸡随鸡的角色,对未来有些胆怯,有些迷茫,可能也有些向往但仍不太确定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其实,女性朋友们大可放心,移民登陆后,都是女人更能适应新环境,也更容易喜欢国外的新生活;而在移民后回流的家庭中,也多半都是男人想走而女人想留----原因很简单,国外除了不会奇迹致富,其他什么都好,尤其是对女人和孩子很好!可以说,混在国外,女不输男。欧美国家是孩子的天堂,这已不用累述,但同样也是女人的乐土你们知道吗?这和女权运动无关,不是说女人们个个都要变成女金刚,而是因为欧美社会的历史文化使然----它保护女性,尊重女性,鼓励女性追求自我而不仅仅做男人背后的女人。我先用一个故事来介绍一下加拿大在对待女性方面的人性化制度和温情环境吧。故事的女主人你们可能都熟悉,她是加拿大盛名歌手Justin Bieber(人称熊孩子比伯)的母亲。知道吗,他母亲曾是一个众人眼中的“问题少女”----十七岁时因早恋而怀孕,因怀孕而辍学,收关被父母赶出家门。大着肚子的她只好住进了当地的妇女儿童庇护所(安省的伦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11
    普世价值,最好是自己亲身去体验,咱一句也不多说
    新年来了,节庆之余,生活仍要继续。我们还是谈移民,谈教育,谈一切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吧。记得北美文学城上有篇署名廖女士的文章引来热烈讨论. 文章大意是, 跟母亲关系一向很好的乖乖女某一日之内突然大骂母亲"You are a bitch!(母狗, 婊子)", 还是在母亲为女儿及其男友新买的晚礼服买单之后的几分钟, 于是母亲痛感失爱, 决定离开美国回归中国, 可收关又柔肠寸段地打回原形, 因为她离不开女儿这个一生的寄托. 那句震惊四座的骂语确实是让所有读者愤然, 大家在为廖女士不怕家丑外扬的诚恳倾诉唏嘘之余, 也几乎一致认为那个女儿确实没教好, 那位母亲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是几近失败.我首先认为女儿生长的那个家庭环境近乎于畸形----很多读者都问到"她爸爸在哪里?" "那是单亲家庭吗?" 可不是, 父亲居然会因小小事情而掌掴三岁的幼女! 不是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吗? 那种"情人"关系所包含的是多么深厚的父爱! 只可惜那一巴掌不仅打掉了父亲的爱, 还播下了女儿仇恨的种子----十五年间从不喊"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1-09
    呵呵, 那就好. 祝你移民之路顺利! 【图片】
    移民家庭里, 一般都是男人做主申请人,要么凭一技之长开前路,要么手持资金闯天下,于是女人则成了嫁鸡随鸡的角色,对未来有些胆怯,有些迷茫,可能也有些向往但仍不太确定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其实,女性朋友们大可放心,移民登陆后,都是女人更能适应新环境,也更容易喜欢国外的新生活;而在移民后回流的家庭中,也多半都是男人想走而女人想留----原因很简单,国外除了不会奇迹致富,其他什么都好,尤其是对女人和孩子很好!可以说,混在国外,女不输男。欧美国家是孩子的天堂,这已不用累述,但同样也是女人的乐土你们知道吗?这和女权运动无关,不是说女人们个个都要变成女金刚,而是因为欧美社会的历史文化使然----它保护女性,尊重女性,鼓励女性追求自我而不仅仅做男人背后的女人。我先用一个故事来介绍一下加拿大在对待女性方面的人性化制度和温情环境吧。故事的女主人你们可能都熟悉,她是加拿大盛名歌手Justin Bieber(人称熊孩子比伯)的母亲。知道吗,他母亲曾是一个众人眼中的“问题少女”----十七岁时因早恋而怀孕,因怀孕而辍学,收关被父母赶出家门。大着肚子的她只好住进了当地的妇女儿童庇护所(安省的伦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1-09
    移民家庭里, 一般都是男人做主申请人,要么凭一技之长开前路,要么手持资金闯天下,于是女人则成了嫁鸡随鸡的角色,对未来有些胆怯,有些迷茫,可能也有些向往但仍不太确定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其实,女性朋友们大可放心,移民登陆后,都是女人更能适应新环境,也更容易喜欢国外的新生活;而在移民后回流的家庭中,也多半都是男人想走而女人想留----原因很简单,国外除了不会奇迹致富,其他什么都好,尤其是对女人和孩子很好!可以说,混在国外,女不输男。欧美国家是孩子的天堂,这已不用累述,但同样也是女人的乐土你们知道吗?这和女权运动无关,不是说女人们个个都要变成女金刚,而是因为欧美社会的历史文化使然----它保护女性,尊重女性,鼓励女性追求自我而不仅仅做男人背后的女人。我先用一个故事来介绍一下加拿大在对待女性方面的人性化制度和温情环境吧。故事的女主人你们可能都熟悉,她是加拿大盛名歌手Justin Bieber(人称熊孩子比伯)的母亲。知道吗,他母亲曾是一个众人眼中的“问题少女”----十七岁时因早恋而怀孕,因怀孕而辍学,收关被父母赶出家门。大着肚子的她只好住进了当地的妇女儿童庇护所(安省的伦
    3710 4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