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10-29
    【婆在新西兰】在阴雨天的下午,与好友在家喝茶聊天笑餐饱,何尝不是人生的一件乐事呢。
    1701 3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10-28
    是啊,在兀兰区域图书馆里,一共四层,儿童阅读区就占了一层,觉得这里的孩子们好幸福呢!【图片】
    我老公在一九九六年六月时来新加坡工作,那时他只身在外,他说他一个人时在新加坡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公共图书馆。当时我还挺纳闷,图书馆?在国内时感觉去图书馆还是上大学时干的事吧!等我在一九九七年也来到新加坡后,我才明白新加坡有一个服务全社会老百姓的分布遍及全岛各市镇的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进入的完善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公众如果想要在图书馆借书,可以交十元新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把你的证件再扫描一下,你以后就可以拿着这个证件在图书馆的自动借阅机上借书了。每次可以借四本,最长借阅时间是二十一日之内。在一九九七年时,我们去的还是新加坡老国家图书馆,那个老国家图书馆还在福康宁山上,是一座红砖的二层楼,毗邻新加坡婚姻注册局。在二零零五年时,一座设计摩登时尚内部面积巨大而且非常现代化的新国家图书馆在维多利亚街上拔地而起,继而成为狮城的一座地标性建筑。 上面这三张照片摄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内有一些市镇的图书馆则设立在购物中心内,这样大家逛商店时也可以来图书馆
    Prisca1966 3979 25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10-28
    哈哈,发福了的查尔斯!【图片】
    在一九九七年四月我首要次来新加坡之前,我和大多数国人一样以为新加坡就是一个华人的社会,以为在这里讲中国话可以畅行无阻,认识中国字就可以走遍四方。等我来到这里后,起首注意到的是马来人,在来新加坡之前好像还从来没见过马来人。大夏天里,那些女人穿着长裙长衣,头上还要包着头巾,不热吗?而且长长的上衣,再搭上长长的裙子,怎么看也不美,呵呵!她们的长相也跟我们不大一样,他们是大眼,双眼皮,圆鼻子,厚嘴唇。问了老公,才知道他们是马来人,新加坡除华人之外的第二大族群,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后来发现一个被我们中国人普遍混淆的误区,就是以为马来人就是马来西亚人的简称,其实马来人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一带地区的原住民,是一个人种,而不是指马来西亚人。在新加坡,也能看到很多印度人,有很早就来此落地生根的新加坡印度裔人,也有很多从印度来这里工作的印度客工,新加坡的小印度,就是这些客工们周末聚集的地方,印度族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开始我以为新加坡人的构成就是以上三大种族了,后来才知道还有一种以前闻所未闻的欧亚人种,就是欧洲人和亚洲人的混血后代,不过这种欧亚人很少,我也就在外面见过几次,他们算是新加坡除华人,
    Prisca1966 1.6w 14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10-28
    如果说,美国什么都大,那么,婆就发现新西兰有两样东西比美国的大。一是新西兰的青葱,粗得象蒜葱一样。二是新西兰的苍蝇,大得象黄蜂一样。(詳情請看微信公众号:龍婆活著)【婆在新西兰】阳光灿烂的日子,约会新朋友叹咖啡。相互了解增进友情。跟有趣的人在一起,总有听不完的故事,并学到不少人生经验。今天有位Kiwi男士娇情失约,婆再次认识到,有些人真的不能做朋友,早断早解脱。感恩上帝一直在保佑着婆。
    2097 4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10-27
    【婆在新西兰】今天在艺术馆做义工遇到两位本地印刷艺术家。手把手教会了婆用胶片版印刷和金属版印刷。噹噹噹~ 画-刻-印,婆的首要张印画诞生了!欧耶~
    1903 3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10-26
    谢谢朋友一直以来的支持!【图片】 || 回复:chutiange经常看您的文章
    海那边社区有个达人专栏,驻足着十几位海外华人,他们移民海外多年,对海外了如指掌。想知道这些专栏作者吗?也许你有兴趣了解他们移民后的状态。今天我们首先介绍新加坡移民Prisca1966。海叔说昵称Prisca1966,新加坡移民,海那边社区的专栏作者。她是曾经的建筑师,现在的全职太太,爱旅行、爱时尚,能写会画。Prisca一家生活在新加坡十多年了,很享受那里的生活。成为社区专栏作者后,她分享了许多移民后的故事,关于她生活的点滴。当然也少不了夸赞新加坡,因为新加坡确实好。喜欢新加坡 因为它值得(一)环境和交通也许新加坡没有风吹草动日落而息的安宁生活,但是高楼大厦并不影响它的生活环境。由于新加坡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加上高额的驾车成本,所以新加坡空气还很好。Prisca是环保人士,没有买车,日常代步也就是公交和地铁。当然,也因为新加坡有秩的交通,就算是早高峰你也完全不会有人山人海的拥挤感。“要有座位得靠运气了”(二)住房与租房“居者有其屋”,除了完善的交通体系,新加坡的住房体系也非常完善。在新加坡老百姓一般住在两大类型的住房:政府组屋(80%)和私人住宅。&
    3246 16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10-26
    【婆在新西兰】今天首要次在新西蘭做Cervical Smear检查。是诊所通知做的。很方便。接待-登记-护士-检查。从进诊所到出诊所不用15分钟搞掂。接待员记得我名字。护士很友善。由于是首要次在新西蘭做此检查,所以明年仍需做一次。若无大碍,之后就每三年一次。免費。不知从何时起,‘穆斯林’成了贬义词,还有标志性的装扮。当时真的有点担心他们到底想干什么?(详情请看微信公众号:龍婆活著)【婆在新西兰】3个星期后的今天,床头柜被搬家公司修补后送回。一副苍伤的样子。哎~能说什么呢?!沒任何公文道歉。也不觉得他们有任何欠意。这就是新西兰大型搬家公司Conroy Removals的服务态度。被搬运工恐吓侮辱仍是婆的恶梦。
    2703 2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10-25
    谢谢海那边!谢谢你们在人海茫茫的互联网上独具慧眼地发现了我,给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展示新加坡的平台!也非常感谢你们会想到要写我——一个平凡的热爱生活的Prisca!
    海那边社区有个达人专栏,驻足着十几位海外华人,他们移民海外多年,对海外了如指掌。想知道这些专栏作者吗?也许你有兴趣了解他们移民后的状态。今天我们首先介绍新加坡移民Prisca1966。海叔说昵称Prisca1966,新加坡移民,海那边社区的专栏作者。她是曾经的建筑师,现在的全职太太,爱旅行、爱时尚,能写会画。Prisca一家生活在新加坡十多年了,很享受那里的生活。成为社区专栏作者后,她分享了许多移民后的故事,关于她生活的点滴。当然也少不了夸赞新加坡,因为新加坡确实好。喜欢新加坡 因为它值得(一)环境和交通也许新加坡没有风吹草动日落而息的安宁生活,但是高楼大厦并不影响它的生活环境。由于新加坡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加上高额的驾车成本,所以新加坡空气还很好。Prisca是环保人士,没有买车,日常代步也就是公交和地铁。当然,也因为新加坡有秩的交通,就算是早高峰你也完全不会有人山人海的拥挤感。“要有座位得靠运气了”(二)住房与租房“居者有其屋”,除了完善的交通体系,新加坡的住房体系也非常完善。在新加坡老百姓一般住在两大类型的住房:政府组屋(80%)和私人住宅。&
    3246 16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10-25
    经常会收到一些婆粉的邮件。内容大致是:我现在在国内的生活就象一滩死水,很想换一种思维和生活方式。但我学历不高,英文不好,也没经济基础,请问象我这种条件的人如何能实现出国梦?有捷径吗?出国梦。捷径。有梦想就有奋斗的目标。但寰球上真有‘捷径’吗?在此,龙婆只想分享一段移民新西兰之后的亲身经历,希望婆粉们能从中找到所需的‘捷径’。首先提一下,龙婆在加拿大的8年是最艰苦的,为生存而拼搏的奋斗期。而在美国的8年是婆最逍遥自在的,边享受生活边尝试不同网络机遇的探索期。当搬到新西兰之后,一切又得重新开始,重新思考,重新将自己定位。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如何去得到?新西兰的内皮尔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旅游和养老之城。搬到此地之后,唤醒了婆曾为生存而掐熄的艺术火柴枝。十几年的海外拼搏,感谢老公恐龙的支持。拥有了目前可选择的权利:继续做坐家煮妇,或找自己喜欢做的事。喜欢艺术,但零基础,怎么办?博友推荐微信上的网络课程,提供并满足了龙婆这种国外乡下人学习的需求和欲望。是的,婆爱上了篆书,喜欢上了彩铅。并谨记释玄老师的教诲:写不好,画不好,不是你没天赋,而是你没练够。几个月来无间断的坚持,曾收到不少中国友人的不解
    5272 15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10-25
    哈哈!谢谢朋友!
    在一九九七年四月我首要次来新加坡之前,我和大多数国人一样以为新加坡就是一个华人的社会,以为在这里讲中国话可以畅行无阻,认识中国字就可以走遍四方。等我来到这里后,起首注意到的是马来人,在来新加坡之前好像还从来没见过马来人。大夏天里,那些女人穿着长裙长衣,头上还要包着头巾,不热吗?而且长长的上衣,再搭上长长的裙子,怎么看也不美,呵呵!她们的长相也跟我们不大一样,他们是大眼,双眼皮,圆鼻子,厚嘴唇。问了老公,才知道他们是马来人,新加坡除华人之外的第二大族群,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后来发现一个被我们中国人普遍混淆的误区,就是以为马来人就是马来西亚人的简称,其实马来人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一带地区的原住民,是一个人种,而不是指马来西亚人。在新加坡,也能看到很多印度人,有很早就来此落地生根的新加坡印度裔人,也有很多从印度来这里工作的印度客工,新加坡的小印度,就是这些客工们周末聚集的地方,印度族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开始我以为新加坡人的构成就是以上三大种族了,后来才知道还有一种以前闻所未闻的欧亚人种,就是欧洲人和亚洲人的混血后代,不过这种欧亚人很少,我也就在外面见过几次,他们算是新加坡除华人,
    Prisca1966 1.6w 14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10-25
    呵呵,无语!【图片】
    我老公在一九九六年六月时来新加坡工作,那时他只身在外,他说他一个人时在新加坡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公共图书馆。当时我还挺纳闷,图书馆?在国内时感觉去图书馆还是上大学时干的事吧!等我在一九九七年也来到新加坡后,我才明白新加坡有一个服务全社会老百姓的分布遍及全岛各市镇的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进入的完善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公众如果想要在图书馆借书,可以交十元新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把你的证件再扫描一下,你以后就可以拿着这个证件在图书馆的自动借阅机上借书了。每次可以借四本,最长借阅时间是二十一日之内。在一九九七年时,我们去的还是新加坡老国家图书馆,那个老国家图书馆还在福康宁山上,是一座红砖的二层楼,毗邻新加坡婚姻注册局。在二零零五年时,一座设计摩登时尚内部面积巨大而且非常现代化的新国家图书馆在维多利亚街上拔地而起,继而成为狮城的一座地标性建筑。 上面这三张照片摄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内有一些市镇的图书馆则设立在购物中心内,这样大家逛商店时也可以来图书馆
    Prisca1966 3979 25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10-25
    那是当然的!【图片】 || 回复:命起涟漪自己买房最好
    我们在2012年7月时在位于新加坡兀兰的儿子就读的星烁初级学院旁买了一间公寓后,就决定把位于市区的另一间公寓出租了,那间公寓在地铁和购物中心旁,交通生活非常便利,也就很容易出租,我们从2012年8月出租至今,换了三次房客,其中房子的空置时间都不超过一个月。我们这三拨房客都是日本人,我们不是跟他们个人签合同,而是跟他们的日本公司签合同,新加坡有不少这样的外国公司,这些外国公司中由本国外派到新加坡的一些高管或高级技术人员都是由公司为他们负责租房,这些海外公司的高层人士也成为新加坡高昂的私人住宅出租市场的主要客户。在我们首要次出租我们的公寓时,中介要求我们在交房前彻底打扫房子,将全部窗帘拆下清洗,还要擦玻璃,将所有电器保持在良好可使用状态,房客还提出一些更换家电家具的要求,我们都一一满足,然后交房那天由双方中介一一检查登记家电家具数目详情,双方认可后签字交房。2014年2月第二次换房客时我们不在新加坡,所有事项都是中介代我们办理的,最近的第三次交接是在2015年11月,我们回到了阔别三年的这个家,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这个家出租三年了好像没什么变化,前面要搬走的日本房客的公司找来了专业清洁公司把
    Prisca1966 8509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10-25
    哈哈,谢谢,在新加坡十几年了,而且我本来就是一个喜欢观察学习的人!【图片】
    在一九九七年四月我首要次来新加坡之前,我和大多数国人一样以为新加坡就是一个华人的社会,以为在这里讲中国话可以畅行无阻,认识中国字就可以走遍四方。等我来到这里后,起首注意到的是马来人,在来新加坡之前好像还从来没见过马来人。大夏天里,那些女人穿着长裙长衣,头上还要包着头巾,不热吗?而且长长的上衣,再搭上长长的裙子,怎么看也不美,呵呵!她们的长相也跟我们不大一样,他们是大眼,双眼皮,圆鼻子,厚嘴唇。问了老公,才知道他们是马来人,新加坡除华人之外的第二大族群,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后来发现一个被我们中国人普遍混淆的误区,就是以为马来人就是马来西亚人的简称,其实马来人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一带地区的原住民,是一个人种,而不是指马来西亚人。在新加坡,也能看到很多印度人,有很早就来此落地生根的新加坡印度裔人,也有很多从印度来这里工作的印度客工,新加坡的小印度,就是这些客工们周末聚集的地方,印度族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开始我以为新加坡人的构成就是以上三大种族了,后来才知道还有一种以前闻所未闻的欧亚人种,就是欧洲人和亚洲人的混血后代,不过这种欧亚人很少,我也就在外面见过几次,他们算是新加坡除华人,
    Prisca1966 1.6w 14
  • Prisca1966 发表了帖子 2016-10-25
    在一九九七年四月我首要次来新加坡之前,我和大多数国人一样以为新加坡就是一个华人的社会,以为在这里讲中国话可以畅行无阻,认识中国字就可以走遍四方。等我来到这里后,起首注意到的是马来人,在来新加坡之前好像还从来没见过马来人。大夏天里,那些女人穿着长裙长衣,头上还要包着头巾,不热吗?而且长长的上衣,再搭上长长的裙子,怎么看也不美,呵呵!她们的长相也跟我们不大一样,他们是大眼,双眼皮,圆鼻子,厚嘴唇。问了老公,才知道他们是马来人,新加坡除华人之外的第二大族群,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后来发现一个被我们中国人普遍混淆的误区,就是以为马来人就是马来西亚人的简称,其实马来人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一带地区的原住民,是一个人种,而不是指马来西亚人。在新加坡,也能看到很多印度人,有很早就来此落地生根的新加坡印度裔人,也有很多从印度来这里工作的印度客工,新加坡的小印度,就是这些客工们周末聚集的地方,印度族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开始我以为新加坡人的构成就是以上三大种族了,后来才知道还有一种以前闻所未闻的欧亚人种,就是欧洲人和亚洲人的混血后代,不过这种欧亚人很少,我也就在外面见过几次,他们算是新加坡除华人,
    1.6w 14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10-25
    写字作画可驱散灵魂中的黑暗。人的性格就是通过一件件事历练出来的。哈哈~婆在人生的 To Do List 上又实现了一个DREAM!(详情可关注微信公众号:龍婆活著)
    1910 5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10-24
    在新加坡就两套,自己住一套,租出去一套!【图片】
    我们在2012年7月时在位于新加坡兀兰的儿子就读的星烁初级学院旁买了一间公寓后,就决定把位于市区的另一间公寓出租了,那间公寓在地铁和购物中心旁,交通生活非常便利,也就很容易出租,我们从2012年8月出租至今,换了三次房客,其中房子的空置时间都不超过一个月。我们这三拨房客都是日本人,我们不是跟他们个人签合同,而是跟他们的日本公司签合同,新加坡有不少这样的外国公司,这些外国公司中由本国外派到新加坡的一些高管或高级技术人员都是由公司为他们负责租房,这些海外公司的高层人士也成为新加坡高昂的私人住宅出租市场的主要客户。在我们首要次出租我们的公寓时,中介要求我们在交房前彻底打扫房子,将全部窗帘拆下清洗,还要擦玻璃,将所有电器保持在良好可使用状态,房客还提出一些更换家电家具的要求,我们都一一满足,然后交房那天由双方中介一一检查登记家电家具数目详情,双方认可后签字交房。2014年2月第二次换房客时我们不在新加坡,所有事项都是中介代我们办理的,最近的第三次交接是在2015年11月,我们回到了阔别三年的这个家,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这个家出租三年了好像没什么变化,前面要搬走的日本房客的公司找来了专业清洁公司把
    Prisca1966 8509 51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10-24
    这人的素质差得还真不是十年八年就能追上来的。
    我老公在一九九六年六月时来新加坡工作,那时他只身在外,他说他一个人时在新加坡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公共图书馆。当时我还挺纳闷,图书馆?在国内时感觉去图书馆还是上大学时干的事吧!等我在一九九七年也来到新加坡后,我才明白新加坡有一个服务全社会老百姓的分布遍及全岛各市镇的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进入的完善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公众如果想要在图书馆借书,可以交十元新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把你的证件再扫描一下,你以后就可以拿着这个证件在图书馆的自动借阅机上借书了。每次可以借四本,最长借阅时间是二十一日之内。在一九九七年时,我们去的还是新加坡老国家图书馆,那个老国家图书馆还在福康宁山上,是一座红砖的二层楼,毗邻新加坡婚姻注册局。在二零零五年时,一座设计摩登时尚内部面积巨大而且非常现代化的新国家图书馆在维多利亚街上拔地而起,继而成为狮城的一座地标性建筑。 上面这三张照片摄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内有一些市镇的图书馆则设立在购物中心内,这样大家逛商店时也可以来图书馆
    Prisca1966 3979 25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10-24
    【婆在新西兰】高速5个小时,每小时100公里,终于从大都市奥克兰安全回到小城内皮尔。干净,宁静,我爱我家。哈哈~今天是新西兰的劳动节假日。婆继续享受不劳动的日子?
    1588 2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10-22
    【婆在新西兰】乡下人进城感染"潮气":哇~Newmarket好多中国餐廳好多美食呀!哇~奧克蘭大学好多建筑可作速写材料呀!哇~地铁好方便呀!哇~晚餐好丰富呀!可是,有户邻居酒乐狂欢到凌晨四點,真心受不了。哎~还是乡下夜静能安眠。
    1631 3
  • Prisca1966 回复了帖子 2016-10-21
    图书馆馆所在的购物中心里都有食阁,饿了就出来吃个东西,很方便的!我们兀兰这个图书馆里一楼还有一些茶点咖啡卖呢!
    我老公在一九九六年六月时来新加坡工作,那时他只身在外,他说他一个人时在新加坡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公共图书馆。当时我还挺纳闷,图书馆?在国内时感觉去图书馆还是上大学时干的事吧!等我在一九九七年也来到新加坡后,我才明白新加坡有一个服务全社会老百姓的分布遍及全岛各市镇的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进入的完善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公众如果想要在图书馆借书,可以交十元新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把你的证件再扫描一下,你以后就可以拿着这个证件在图书馆的自动借阅机上借书了。每次可以借四本,最长借阅时间是二十一日之内。在一九九七年时,我们去的还是新加坡老国家图书馆,那个老国家图书馆还在福康宁山上,是一座红砖的二层楼,毗邻新加坡婚姻注册局。在二零零五年时,一座设计摩登时尚内部面积巨大而且非常现代化的新国家图书馆在维多利亚街上拔地而起,继而成为狮城的一座地标性建筑。 上面这三张照片摄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内有一些市镇的图书馆则设立在购物中心内,这样大家逛商店时也可以来图书馆
    Prisca1966 3979 25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