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三涵妈妈 回复了帖子 2018-01-03
    知音
    今天是2017年底31号周日,微信圈里传着各种祝福,只有那点名道姓的话语能让人感到温馨!在年末的收关一日之内,心里存有很多的感动。最直接的就是30号这一日之内参加了纽约地区藤校父母群的线下聚会。这次活动由左贞老师发起,安排。广泛征求意见收关定在了高大上的耶鲁大学的俱乐部。类似的活动我自己不但参加有时也会发起组织,可是这样的大手笔还是没做过。左老师并不住在纽约,而是需要坐50分钟的火车才到纽约。我在2013年就听说过左贞的大名,后来在一些微信群里见到她就加她好友,从她圈里的分享对她有了了解,三个优秀女儿的妈妈。一直有要见她的想法。这次活动我是冲她和纽约去的!见到她,有多年老友的感觉,她自我介绍时那句"因为有个能干的老公,让她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培养三个女儿"的话,使我心头一热。她给我的感觉就是那么的真实,大气!三个女儿那么的全面发展,除了天生的好基因,妈妈那种笃定的气质,平常的心态是不可缺少的土壤,凡是有幸和左老师接触的人,我想都会受益!由此我有感而发,在我的后半生更多结识这样的人,心地善良,真实,当然还要能够有效沟通。很庆幸自己的周围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心存感恩,自己很是得意有这么一大
    三涵妈妈 3165 11
  • 三涵妈妈 回复了帖子 2018-01-03
    新年快乐
    今天是2017年底31号周日,微信圈里传着各种祝福,只有那点名道姓的话语能让人感到温馨!在年末的收关一日之内,心里存有很多的感动。最直接的就是30号这一日之内参加了纽约地区藤校父母群的线下聚会。这次活动由左贞老师发起,安排。广泛征求意见收关定在了高大上的耶鲁大学的俱乐部。类似的活动我自己不但参加有时也会发起组织,可是这样的大手笔还是没做过。左老师并不住在纽约,而是需要坐50分钟的火车才到纽约。我在2013年就听说过左贞的大名,后来在一些微信群里见到她就加她好友,从她圈里的分享对她有了了解,三个优秀女儿的妈妈。一直有要见她的想法。这次活动我是冲她和纽约去的!见到她,有多年老友的感觉,她自我介绍时那句"因为有个能干的老公,让她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培养三个女儿"的话,使我心头一热。她给我的感觉就是那么的真实,大气!三个女儿那么的全面发展,除了天生的好基因,妈妈那种笃定的气质,平常的心态是不可缺少的土壤,凡是有幸和左老师接触的人,我想都会受益!由此我有感而发,在我的后半生更多结识这样的人,心地善良,真实,当然还要能够有效沟通。很庆幸自己的周围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心存感恩,自己很是得意有这么一大
    三涵妈妈 3165 11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8-01-02
    今天是新年,也是申请大学的截止日期。三个月的时间也够熬人的,不过终于过去了!从圣诞节到新年,一直都在过节。节日期间27日,普林斯顿的一个房子顺利过户!然后就是吃吃喝喝,在家里举办了两次聚会,都是几十年的老友家庭,彼此非常熟悉,孩子们长大以后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这次机会难得,小时候一起长大的,终于有了相见的机会。因为三儿假期要游泳训练,我们只能宅在家里,在微信群里看朋友去滑雪,去海边晒太阳。发誓明年一定去暖和的地方去过节!新年开始了,一般都要有一个新年resolution,根据自己的经验,这日子还得正常过,该干啥就干啥!好在2017有很多事情都要继续做,继续写博客,继续卖房子,继续分享育儿经验,继续帮助国内的小留学生。一想到能整合资深优秀妈妈们的资源,帮助更多年轻的妈妈们,就激动不已,相信2018是一个繁荣昌盛的一年!
    2131 7
  • 三涵妈妈 回复了帖子 2018-01-01
    油烟别太大就行
    今天是2017年底31号周日,微信圈里传着各种祝福,只有那点名道姓的话语能让人感到温馨!在年末的收关一日之内,心里存有很多的感动。最直接的就是30号这一日之内参加了纽约地区藤校父母群的线下聚会。这次活动由左贞老师发起,安排。广泛征求意见收关定在了高大上的耶鲁大学的俱乐部。类似的活动我自己不但参加有时也会发起组织,可是这样的大手笔还是没做过。左老师并不住在纽约,而是需要坐50分钟的火车才到纽约。我在2013年就听说过左贞的大名,后来在一些微信群里见到她就加她好友,从她圈里的分享对她有了了解,三个优秀女儿的妈妈。一直有要见她的想法。这次活动我是冲她和纽约去的!见到她,有多年老友的感觉,她自我介绍时那句"因为有个能干的老公,让她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培养三个女儿"的话,使我心头一热。她给我的感觉就是那么的真实,大气!三个女儿那么的全面发展,除了天生的好基因,妈妈那种笃定的气质,平常的心态是不可缺少的土壤,凡是有幸和左老师接触的人,我想都会受益!由此我有感而发,在我的后半生更多结识这样的人,心地善良,真实,当然还要能够有效沟通。很庆幸自己的周围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心存感恩,自己很是得意有这么一大
    三涵妈妈 3165 11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8-01-01
    今天是2017年底31号周日,微信圈里传着各种祝福,只有那点名道姓的话语能让人感到温馨!在年末的收关一日之内,心里存有很多的感动。最直接的就是30号这一日之内参加了纽约地区藤校父母群的线下聚会。这次活动由左贞老师发起,安排。广泛征求意见收关定在了高大上的耶鲁大学的俱乐部。类似的活动我自己不但参加有时也会发起组织,可是这样的大手笔还是没做过。左老师并不住在纽约,而是需要坐50分钟的火车才到纽约。我在2013年就听说过左贞的大名,后来在一些微信群里见到她就加她好友,从她圈里的分享对她有了了解,三个优秀女儿的妈妈。一直有要见她的想法。这次活动我是冲她和纽约去的!见到她,有多年老友的感觉,她自我介绍时那句"因为有个能干的老公,让她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培养三个女儿"的话,使我心头一热。她给我的感觉就是那么的真实,大气!三个女儿那么的全面发展,除了天生的好基因,妈妈那种笃定的气质,平常的心态是不可缺少的土壤,凡是有幸和左老师接触的人,我想都会受益!由此我有感而发,在我的后半生更多结识这样的人,心地善良,真实,当然还要能够有效沟通。很庆幸自己的周围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心存感恩,自己很是得意有这么一大
    3165 11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9
    那只是形似, 要神似不容易
    【楼主按】这是我几年前写的文章, 如今孩子都大了, 可我还是重发此贴, 作为我们庆祝圣诞的仪式之一。 如果你们家的孩子也问起同样的问题, 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回答了。祝各位圣诞和新年快乐!--------------------------------------------------------------------------------------------圣诞老人是真的吗?每逢圣诞, 每逢孩子问起这个问题, 相信很多北美家庭都会想起多年前的那部经典电影:《圣诞老人存在吗?》(Is There a Santa Claus?)电影的制作灵感来自于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真实故事:1897年9月21日,家住纽约曼哈顿上城西侧,时年8岁的小女孩弗吉尼娅·欧汉伦问爸爸:圣诞老人是否真的存在?父亲告诉她:向《纽约太阳报》写信询问吧,你会得知真相的。于是弗吉尼娅写了一封短信,寄给报社。编辑弗朗西斯·彻奇收到来信后,决定用报纸的社评予以回复。彻奇曾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名战地记者,看到过很多血腥场面,并同时感到社会中普遍的绝望情绪。他希望利用回答这一孩子的简单提问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9
    是的, 百年经典
    【楼主按】这是我几年前写的文章, 如今孩子都大了, 可我还是重发此贴, 作为我们庆祝圣诞的仪式之一。 如果你们家的孩子也问起同样的问题, 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回答了。祝各位圣诞和新年快乐!--------------------------------------------------------------------------------------------圣诞老人是真的吗?每逢圣诞, 每逢孩子问起这个问题, 相信很多北美家庭都会想起多年前的那部经典电影:《圣诞老人存在吗?》(Is There a Santa Claus?)电影的制作灵感来自于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真实故事:1897年9月21日,家住纽约曼哈顿上城西侧,时年8岁的小女孩弗吉尼娅·欧汉伦问爸爸:圣诞老人是否真的存在?父亲告诉她:向《纽约太阳报》写信询问吧,你会得知真相的。于是弗吉尼娅写了一封短信,寄给报社。编辑弗朗西斯·彻奇收到来信后,决定用报纸的社评予以回复。彻奇曾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名战地记者,看到过很多血腥场面,并同时感到社会中普遍的绝望情绪。他希望利用回答这一孩子的简单提问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9
    要保持纯真, 得需要成人的配合【图片】
    【楼主按】这是我几年前写的文章, 如今孩子都大了, 可我还是重发此贴, 作为我们庆祝圣诞的仪式之一。 如果你们家的孩子也问起同样的问题, 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回答了。祝各位圣诞和新年快乐!--------------------------------------------------------------------------------------------圣诞老人是真的吗?每逢圣诞, 每逢孩子问起这个问题, 相信很多北美家庭都会想起多年前的那部经典电影:《圣诞老人存在吗?》(Is There a Santa Claus?)电影的制作灵感来自于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真实故事:1897年9月21日,家住纽约曼哈顿上城西侧,时年8岁的小女孩弗吉尼娅·欧汉伦问爸爸:圣诞老人是否真的存在?父亲告诉她:向《纽约太阳报》写信询问吧,你会得知真相的。于是弗吉尼娅写了一封短信,寄给报社。编辑弗朗西斯·彻奇收到来信后,决定用报纸的社评予以回复。彻奇曾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名战地记者,看到过很多血腥场面,并同时感到社会中普遍的绝望情绪。他希望利用回答这一孩子的简单提问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9
    你的理解是对的!【图片】
    【楼主按】这是我几年前写的文章, 如今孩子都大了, 可我还是重发此贴, 作为我们庆祝圣诞的仪式之一。 如果你们家的孩子也问起同样的问题, 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回答了。祝各位圣诞和新年快乐!--------------------------------------------------------------------------------------------圣诞老人是真的吗?每逢圣诞, 每逢孩子问起这个问题, 相信很多北美家庭都会想起多年前的那部经典电影:《圣诞老人存在吗?》(Is There a Santa Claus?)电影的制作灵感来自于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真实故事:1897年9月21日,家住纽约曼哈顿上城西侧,时年8岁的小女孩弗吉尼娅·欧汉伦问爸爸:圣诞老人是否真的存在?父亲告诉她:向《纽约太阳报》写信询问吧,你会得知真相的。于是弗吉尼娅写了一封短信,寄给报社。编辑弗朗西斯·彻奇收到来信后,决定用报纸的社评予以回复。彻奇曾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名战地记者,看到过很多血腥场面,并同时感到社会中普遍的绝望情绪。他希望利用回答这一孩子的简单提问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8
    呵呵, 你期待什么样的评论? 这是很典型的新移民生活啊!
    2013年,我32岁,大儿子2岁,小儿子还未出生。我和很多家长一样,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考虑他们的教育问题;我又和很多家长不一样,我没有为了孩子的教育买天价学区房,而是全家移民加拿大。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觉得国内的基础教育比较好,学习抓得比较紧,所以他们会让孩子在国内先接受基础教育,等到高等教育的时候再去国外留学。可是我觉得,国内教育是神经紧绷的,早早就把孩子的潜力挖掘了;而国外的教育之所以发达,是有他的道理的,由简到难的教育体制,可以不断挖掘孩子的潜力。孩子的童年,能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长大后则可以厚积薄发。因此,我早早地就让孩子们接受西方教育。我和爱人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教育发达的移民国家中选择,我们把自身条件评估了一下,无论从教育环境、生活环境还是移民门槛上,加拿大是最适合我们的。加拿大提倡快乐教育,留给孩子们自己玩儿的时间非常充足。家庭作业随着年级增加而增多,我大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每天的家庭作业大约5分钟,等他上二年级了,家庭作业增加到10分钟,三年级则为15分钟,依次递增。学校针对华人孩子,有相应的英语提升计划,我的儿子才来加拿大一年多,简单的英语交流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并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8
    加拿大的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 义工是成长过程中的必备经历。 赞!
    加拿大的高中生按规定要做40个小时的义工,否则学分再高也难以升大学。今年暑假,高二的俺家小子便开始了他的这一义务劳动生涯。远在放暑假之前,他便要开始寻找申请义工的地方,我们提议有个较简单快捷的去处,那就是他妈所供职的“加拿大血液中心”(CBS)。没想到处于青春叛逆期、不屑与父母同行的这顽主,这回倒是不介意进入自己母亲的单位同工,或许是对医类行业有点兴趣的缘故吧。于是让他从官网上去申请。其实八年前我女儿也是在CBS完成的这一服务要求,现在也全力支持弟弟步其后尘,大谈当年的那些美好记忆。不久儿子收到了回复邮件,让去面试,他兴奋不已,这对于小小少年来说是鲜见的。不巧当天妻子在别处诊所上班,不能与他同行,便由我送到中心。他自个进去找志愿部门,参加面试。到底是头一遭“走向社会”,当爷娘的算是“扶上马送一程”吧。傍中午时分儿子打来了电话,告诉说是被录用了,接着就进行岗位培训。培训整整一日之内,黄昏才自个回来。他十分兴奋,眉飞色舞地讲述着今日事的全过程。真没想到找个义务工都如此的正规,令俺不由联想到了大部分的新移民抵达加拿大时,因为没有尤为重要的“加国工作经验”,找工作时四处
    小雨林 2154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8
    写得挺朴实的。 留学生孩子也成长得不错嘛!【图片】
    2001年,去的是渥太华的一所寄宿学校,那年我只有16岁。学校里大陆、香港、台湾的同学都有,还有韩国日本以及非洲国家来的。当时虽然在国内从三年级就开始读英语,来了之后才发现国内读的全都没用。我知道只此学英语的办法就是和老外沟通。我就开始和他们聊天交谈,一开始我说错的地方他们会觉得好笑,也经常和我开开玩笑,比如和我说FAG是COOL的意思。我当然也会害羞,但是就一起打打闹闹一笑而过。过了没几个星期他们开始帮我矫正英语,帮我介绍加拿大各种各样的特色,带我去超市,教我如何坐公车,给我介绍冰球、滑雪板,带我一起去买东西逛商场。没几个月我很好的朋友是三个黑人,两个是从非洲来的另一个是马来西亚后裔,我们几乎天天一起打篮球周末去学校附近的超市买炸鸡翅。首要年在这里过得很开心,并没有遇到像很多人所说的被排斥的那些情况。一个学期以后我的英语基本上没有问题了,出去办理任何事情都可以自己解决,办SIN和美国签证,为了搬家一个人到purelator寄行李箱,自己到银行开账户等等。02年年初父母离婚了,我心里很难过。因为学费太贵了后来转学到阿尔伯特省的一个小镇上。学校是基督教
    小雨林 1771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8
    “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中产更惨” 好精辟啊!
    01中产变中惨深圳某科技公司的程序员跳楼事件,近来引发广泛讨论。对于很多进入职场十年以上的人士来说,都不约而同感到了一种焦虑。这位自杀的程序员,据说导火索是因为公司裁员,而自杀者和大多数职场人士一样具有“三中”的特征:人到中年、阶层中产、中等收入。如果说,一位非常普通的“三中”人士都具有因职场挫败而跌落人生谷底的风险,那么推而广之,我们这个社会上又会有多少中产可能会以类似的方式结束一生呢?十年前,小日子还算过得比较滋润的中产,现在却是普遍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既有财务上的,也有事业上和家庭上的问题。总之,中产变中惨,这已是大势所趋。当看到深圳那位程序员的悲剧在朋友圈不断发酵,此刻,笔者只想再次提醒各位“被中产”的人士:中产是一艘“贼船”,你千万别上。02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中产更惨前段时间流行一篇文章,叫做:“所谓中产,就是内心戏太多了”。这篇文字说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所谓的中产阶层普遍在进行一种“自我催眠”,陶醉在自我创造出的中产幻觉之中却无视即将到来的生活危机。这帮“中产人士”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我感觉挺良好,由于有一点闲钱和闲时间,中产们开始用一种比较廉价的方法模仿起了富裕阶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8
    写得精炼但够深刻。 青年人佛系了, 中老年反而在朝气化, 这世界怎么了? 
    190后的佛系寰球观是日本低欲望社会的中国特色------“佛系”,是现在正流行的一个词,还不清楚含义的朋友,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那就是——奋斗无意义,反正买不起。这种价值观,是对长期高物价低薪资的一种消极抵抗。90后们,从小在相对优裕的物质条件下长大,没几个吃过生活的苦,等到他们工作赚钱后,发现房子买不起,大城市生活不起,即便自己好好工作,也只能勉强应付生活的压力,所以干脆什么都无所谓了,不要房、不要车、不要对象、不结婚,一个个都成了佛,无欲无求。中国90后的佛系,其实是日本低欲望社会的中国特色版本。在日本房地产破灭之前,年轻人一个个都是朝气蓬勃,看那个时候的日本电影、动漫,都能感受到这样的气息。但在日本“失去的20年”消磨中,年轻人没有上一代人那样的奋斗者气质了,一个个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没有欲望。他们出生在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刻,却眼看着父母的财产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昨天还是能够买下美国的日本人,今天就成为破产跳楼的失败者。这种幻灭,让这一代日本年轻人再没有努力的动劲。他们不敢买房、不敢贷款、不敢拥有家庭、负担责任,他们主动砍掉自己的欲望,只为不重蹈父辈的悲剧。2忽悠不动了这也
    Mr海 8218 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7
    恩, 就是为了孩子守住一个童话!【图片】
    【楼主按】这是我几年前写的文章, 如今孩子都大了, 可我还是重发此贴, 作为我们庆祝圣诞的仪式之一。 如果你们家的孩子也问起同样的问题, 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回答了。祝各位圣诞和新年快乐!--------------------------------------------------------------------------------------------圣诞老人是真的吗?每逢圣诞, 每逢孩子问起这个问题, 相信很多北美家庭都会想起多年前的那部经典电影:《圣诞老人存在吗?》(Is There a Santa Claus?)电影的制作灵感来自于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真实故事:1897年9月21日,家住纽约曼哈顿上城西侧,时年8岁的小女孩弗吉尼娅·欧汉伦问爸爸:圣诞老人是否真的存在?父亲告诉她:向《纽约太阳报》写信询问吧,你会得知真相的。于是弗吉尼娅写了一封短信,寄给报社。编辑弗朗西斯·彻奇收到来信后,决定用报纸的社评予以回复。彻奇曾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名战地记者,看到过很多血腥场面,并同时感到社会中普遍的绝望情绪。他希望利用回答这一孩子的简单提问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12-27
    【楼主按】这是我几年前写的文章, 如今孩子都大了, 可我还是重发此贴, 作为我们庆祝圣诞的仪式之一。 如果你们家的孩子也问起同样的问题, 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回答了。祝各位圣诞和新年快乐!--------------------------------------------------------------------------------------------圣诞老人是真的吗?每逢圣诞, 每逢孩子问起这个问题, 相信很多北美家庭都会想起多年前的那部经典电影:《圣诞老人存在吗?》(Is There a Santa Claus?)电影的制作灵感来自于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真实故事:1897年9月21日,家住纽约曼哈顿上城西侧,时年8岁的小女孩弗吉尼娅·欧汉伦问爸爸:圣诞老人是否真的存在?父亲告诉她:向《纽约太阳报》写信询问吧,你会得知真相的。于是弗吉尼娅写了一封短信,寄给报社。编辑弗朗西斯·彻奇收到来信后,决定用报纸的社评予以回复。彻奇曾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名战地记者,看到过很多血腥场面,并同时感到社会中普遍的绝望情绪。他希望利用回答这一孩子的简单提问
    2159 11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2
    哇, 大伟, 欢迎王者归来!【图片】
    12月10日上午,程序员欧建新新从中兴通讯的大楼顶上一跃而下,留下四位老人和9岁的儿子、2岁的女儿,结束了年仅42岁的生命。欧建新的妻子丁某回忆说:“接到电话,说我老公跳楼了,我急忙打车赶到现场,看见我家老公瘫倒在中兴研发大楼办公楼的台阶上。周边到处都是血,我瞬间瘫坐在地上。”不久前,作为中兴研发负责人的欧某,刚被领导谈话,公司大规模裁员,要求他主动离职,并回收股权。他跳楼当天上午9点接到公司电话,让他去一趟,他出门前对妻子说的收关一句话是:“领导要我去公司”,“我们公司有内部矛盾,我很可能成为牺牲品”。3个小时后,欧某新从研发中心大楼一跃而下。欧某新出生湖南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本科考入北航,硕士南开,在华为工作8年,又在中兴担任研发负责人6年。他的前半生,是典型的寒门子弟通过自己的勤奋,成为中产阶级,改变贫穷命运的故事。如果不是这场死亡,他可能和千千万万个人到中年,事业小有成就的男人一样,过着表面上妻贤子孝的幸福生活。9岁的儿子哭着打电话给妈妈,”爸爸是个骗子,说好了要出去玩的“。”以后,没有人教儿子数学和英语,没有人给女儿讲故事,没有人和我说哈,发微信也没有人再回复“,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1
    呵呵, 有人来替我当妈就最好了【图片】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辅导孩子写作业”是种怎样的体验的话题,引发妈妈们的各种吐槽!看看这些妈妈说的,笑中带泪啊!辅导孩子,一方面需要有耐心,另一方面也需要有这个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拥有这样的能力的。辅导功课需要帮助的不光是孩子孩子做作业家里有没有人督促和辅导,成绩大不一样。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有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能力。魁北克省公益组织Alloprof因此推出了一个新的服务项目:帮助那些辅导孩子有困难、或者督促孩子做作业不得法的父母。周一到周四的下午5点到晚上8点,为孩子的作业头痛的家长们可以打电话或在该组织的Facebook网页上发私信。让家长们头痛的问题不仅是作业本身。一位母亲的问题是:我的14岁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我该怎么帮助他?这个公益组织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就是“喂,老师”。顾名思义,它原本是一个向孩子提供作业辅导的组织,其热线电话服务十分受欢迎。该组织负责人Sandrine Faust说,有时打电话来的是父母。他们总是因为占用了孩子们的辅导时间而不好意思。该组织因此推出专门面向父母的热线服务。将有四十多名老师和教育学专家参加这个项目。Desjardins银行的基金会将在今后三
  • 三涵妈妈 回复了帖子 2017-12-20
    好看!都好看!
    在探秘娘惹系列一、二中带大家走进了真实的娘惹人家和新加坡侨生博物馆,还给大家秀了一把缤纷艳丽的娘惹装,在系列之三中我再带大家去逛逛新加坡较大的土生华人聚居区——如切,去看看最原汁原味的土生华人民居、店屋和老街区。这篇文章也曾被新加坡的知名中文媒体《南洋视界》发表。————————————————如切是位于新加坡东部靠近东海岸的一个独具风貌的地区,2011年成为首先国家遗产保护区。如切的路名来源于一百多年前的本地富商周如切,他在年轻时只身来到南洋打拼,经营种植园并在加东一带买下大片土地建造房屋,卖给当时富裕的土生华人和其他移民后裔,用现代的语言来讲他就是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商,也由此如切成了新加坡当时数一数二的富人区。提到土生华人,在这里要给大家做一个科普,土生华人指的是远至十五世纪从中国飘洋过海来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带的华人与当地马来人或其他民族通婚所生的后代,生下的男孩叫峇峇,女孩叫娘惹。正如他们的身份一样,土生华人的文化与生活习俗也是交融多样又别具一格的,他们所独有的娘惹文化也是一种不同于华族文化和马来文化的独特文化。他们的服饰很独特,女人穿着唯美惊艳的娘惹装和做工考究的珠
    Prisca1966 3317 16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12-20
    也未必吧, 那里的工作机会也不少的。 可能主要还是因为法语社会, 限制了很多东西
    [楼主按] 今天的华语新闻:成千上万的人离开魁省 他们搬去哪里了? 这个题目有点吓人, 不过文章本身还好, 说的是人们因各种原因离开魁省, 但后来也可能又回流。加拿大是没有户籍限制的国家。 移民之后, 如果是省提名移民项目的, 只要在落脚地呆够了要求的时间, 是可以自由迁移到其他省市的。 虽然魁省并不乐意你离她而去, 但也不能限制你作为公民的自由。从我个人的角度讲, 我非常喜欢魁省的历史文化氛围和蒙特利尔这个“小巴黎”的时尚感, 但是, 只可惜那是个法语地区 ---- 语言之下必有文化差异, 而相比之下, 英语语系到底是我们更熟悉的; 既然已辛苦飘洋过海了, 自然倾向于一个更容易拿捏的环境, 所以只好忍痛割爱, 舍文化氛围而追逐经济至上。不过目前的魁省移民政策确实是加拿大诸省中最诱人的, 所以, 不妨先试试这个敲门砖。 没准一试就喜欢上了呢! 魁省现在的华人数量也很大, 华人生活方便程度也直逼安省了, 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青菜萝卜, 各有所爱。 哪个地方更适合你, 还是自己最清楚。-----------------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