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5-15
    夫妻两的心态还好。 家有病孩不是罪过, 你们能挺过去已经很坚强了。 听说这类孩子等长大会好些的。 
    母亲节快乐,致敬伟大的中国母亲。------1.为儿子花光积蓄,移民加拿大我有一个儿子,他是“来自星星的孩子”——患有自闭症和严重的癫痫。为了治疗他的病情,我们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从一个小康之家直接跌入社会较低层。更令我难以接受的是,因为儿子的特殊,他经常被其他小孩子欺负,打他、耻笑他、把虫子和沙子塞进他的后背……而他完全没有还手能力,只会哭,每次看到他被欺负哭了,我也忍不住抱着他哭。因为替儿子打抱不平,我把所有的邻居都得罪了,他们都跟孩子说,见到我这个疯女人,要离远一点。可是,我不可能这样保护儿子一辈子,有一日之内我们老了、死了,留他一个人在世上,谁来保护他呢?政府对我们这样的家庭的关心和投入等于零,任我们自生自灭。万般无奈之下,我们选择了出国谋生。那一年,我们卖掉房子来到多伦多,后路已断,前途未卜,当时的心境,真的和赴死一样悲壮。死,太容易了。为了儿子,我必须拿出比去死要多千百倍的勇气。若不是早就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我真不知道该如何熬过后面艰难的移民生活。2.我必须找到工作这个家,在头一年差点就完了。那一年加拿大的工作真是难找啊,别说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就是去做“累脖工”都没
    Mr海 5774 2
  • 简洛梓 发表了帖子 2018-05-05
    编辑 |大饼、虎妞、包子、亮亮图片 |大饼、网络文章 |包子正文共:2447 字预计阅读时间: 7 分钟严格来说,这次算是我第三次写此类的文章了。很多朋友加上我的时候,他们处在一种迷茫的状态,想改变现状,但是却不知道要怎和踏出首要步。而来找我的人的人中,有一部份很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答案,他们应该要怎么做的答案。妹子小L, 加上我的时候说想咨询,于是给我留了这段话:“你的贴子真励志,看得我也想出国了。但是我现在不知道选什么方向,我在国内已经有一个硕士学历了,我再出去读一个硕士你认为好吗?如果我决定出国了,你觉得我去哪个国家好呢?英国还是新西兰还是澳洲?哪个专业比较适合我呢?”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翻白眼。。。请问我和你很熟吗?我在不了解你的前提下又是以什么立场来替你做这些人生的重要决定呢?亦或是说你希望找个人帮你做决定,万一以后结果不是好的,你可以有人责怪?不好意思这个锅我不背。于是在我委婉表达了我没办法给她建议之后,她就把我给删了。自从工党上台后,很多原本就在犹豫的朋友就更加犹豫了,担心自己付出了很多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夸张地说近期真的一直收到类
    2313 2
  • 三涵妈妈 回复了帖子 2018-05-05
    我们都是独立的妈妈!
    我们做父母的培养孩子都知道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能够在成年后独立生活,甚至自己撑起一片天,为亲人遮风避雨。那么作为父母,同样也要有独立的能力。年轻时独立的担当起养育儿女的责任,年老时不依赖儿女独立的生活。我家三个孩子在今年9月份以后,都汇集在波士顿。很多人建议我也搬到哪里去。我真心的认为,年富力强的我们,真没有必要追着孩子跑!为母则刚,这话是说当了母亲的人本领大涨,原来弱不惊风,生活能力不强的人,因为生儿育女,变得坚强能干,成为孩子的靠山,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安全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女人生孩子要有人伺候月子,当年我也觉得是理所应当的。生老大时是在北京,尽管三伏天里也要在床上呆一个月,而且不能开窗通风。那时我们住在顶层六楼,没有空调,我在一间小屋里吃喝一个月。现在想都不敢想。生老二时,在斯德哥尔摩,也是三伏天。因为我们的父母都是人到中年,各自有自己的事情,不能帮我做月子。我们一家四口也没问题,而且根本没有做月子一说,天天溜溜哒哒的进进出出。自己很是骄傲,能生就能养!生老三有了经验,更是不愿惊扰老辈人,一切自己打理。我想这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肯定建立了日子自己过的理念。如今我已经进入
    三涵妈妈 3638 8
  • 三涵妈妈 回复了帖子 2018-05-05
    有理想的人!
    你知道90年代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模样呢?你见过爸妈最年轻最时髦的样子吗?你是否了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家庭印象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一个外国人的镜头,重返90年代!重新认识中国!1990年,一位来自荷兰的摄影师罗伯特·凡德·休斯特(Robert Van Der Hilst),受到法国版《Vogue》杂志邀约,来做一个上海专题摄影。那年5月,他带着一部尼康F 35毫米相机,几个不多的镜头,柯达克罗姆彩卷正片,抵达上海虹桥机场。在此之前,他从未踏足过亚洲。现在,他到了这座西方人眼中神话般的城市。到达上海24小时之内,他就爱上了她,他知道自己会不断回到这里。事实也的确如此。1990年至1993年间,他往返上海七次,为不同的杂志完成不同的拍摄任务。他镜头下的上海,市井沉浮,饮食男女,在90年代的日常世相中,绽露奇异的美。旧时幽深的弄堂是老上海人最熟悉的聚落大家都住这样的房子90年代的上海乍浦路,鼎盛时期有100多家饭店。大小酒席,夜夜良宵。那时候黄浦江对面的陆家嘴,没有东方明珠,没有环球金融中心,没有金茂大厦,也没有香格里拉。江边晨练的老人,在摄影师眼里很是稀奇人们聚集在人民广场上,晒晒太阳,跳跳舞
    小豹子 3075 4
  • 三涵妈妈 回复了帖子 2018-05-05
    谢谢分享,我也听说这个药。希望孩子们喝点咖啡就可以了。
    在中国家长的眼中,美国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人眼红,美国学生的快乐学习生活让人羡慕。因此,有多少家长想尽一切办法送孩子出国留学,又有多少家长憧憬着孩子在国外的美好未来!事实上,在美国高中里,孩子们追求高分、竞争知名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激烈程度是很多家长没有看到并难以想象的。而由此产生的压力正在诱使学生们走上了滥用处方兴奋剂的道路。 美国2018年新近纪录片《Take Your Pills》极富洞察力地真实地展现并剖析了在现在这样一个处处充满着压力,人人追求成功的超级竞争寰球里,较具代表性也是最为盛行的兴奋药品Adderall正在美国高中和大学散发着的“神奇力量”。 那到底什么是Adderall?它又为什么被称作“聪明药”?Adderall是一种用于治疗注意力缺乏多动症(ADHD) 的处方药,其主要成分为安非他命,可以帮助患有ADHD的孩子集中注意
    丁冰 2837 5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5-05
    当然是想吃啊。 所以才有点可恶吧
    [楼主按] 这是今天的华语新闻, 很有趣: 加拿大女孩在北京,追回老人拿走的野鸭蛋呵呵, 这个女孩很"拧"啊! 不过也正是因为她的拧巴, 硬是保住了鸭蛋不被”母子分离“!加拿大的环保教育确实是从幼儿园就开始, 爱护动物和保护自然也是孩子天生的本性。 为这个加拿大女孩点赞! 也希望以后这种”老人变坏“的情况不再发生。-----------------------------------------------------------------------------------------------加拿大女孩Simone在北京奥森公园发现有一位老人蹚水进入小岛,从草丛中捡起了几枚鸭蛋装在塑料袋带走。Simone请求朋友帮忙翻译,几次要求老人将野鸭蛋放回,均被拒绝。后来,在加拿大女孩的坚持下,两人将事情反映至公园管理处,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老人终于把野鸭蛋放回。加拿大女孩Simone劝老人放回野鸭蛋。加拿大姑娘Simone回忆,4月15日当天,她带着几个小朋友到奥森公园游玩,刚好看到一个老人穿着雨鞋蹚水进入小岛,拿了几枚野鸭蛋。“我不知道他拿了几个野鸭蛋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5-05
    呵呵执着
    [楼主按] 这是今天的华语新闻, 很有趣: 加拿大女孩在北京,追回老人拿走的野鸭蛋呵呵, 这个女孩很"拧"啊! 不过也正是因为她的拧巴, 硬是保住了鸭蛋不被”母子分离“!加拿大的环保教育确实是从幼儿园就开始, 爱护动物和保护自然也是孩子天生的本性。 为这个加拿大女孩点赞! 也希望以后这种”老人变坏“的情况不再发生。-----------------------------------------------------------------------------------------------加拿大女孩Simone在北京奥森公园发现有一位老人蹚水进入小岛,从草丛中捡起了几枚鸭蛋装在塑料袋带走。Simone请求朋友帮忙翻译,几次要求老人将野鸭蛋放回,均被拒绝。后来,在加拿大女孩的坚持下,两人将事情反映至公园管理处,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老人终于把野鸭蛋放回。加拿大女孩Simone劝老人放回野鸭蛋。加拿大姑娘Simone回忆,4月15日当天,她带着几个小朋友到奥森公园游玩,刚好看到一个老人穿着雨鞋蹚水进入小岛,拿了几枚野鸭蛋。“我不知道他拿了几个野鸭蛋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8-05-03
    我们做父母的培养孩子都知道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能够在成年后独立生活,甚至自己撑起一片天,为亲人遮风避雨。那么作为父母,同样也要有独立的能力。年轻时独立的担当起养育儿女的责任,年老时不依赖儿女独立的生活。我家三个孩子在今年9月份以后,都汇集在波士顿。很多人建议我也搬到哪里去。我真心的认为,年富力强的我们,真没有必要追着孩子跑!为母则刚,这话是说当了母亲的人本领大涨,原来弱不惊风,生活能力不强的人,因为生儿育女,变得坚强能干,成为孩子的靠山,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安全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女人生孩子要有人伺候月子,当年我也觉得是理所应当的。生老大时是在北京,尽管三伏天里也要在床上呆一个月,而且不能开窗通风。那时我们住在顶层六楼,没有空调,我在一间小屋里吃喝一个月。现在想都不敢想。生老二时,在斯德哥尔摩,也是三伏天。因为我们的父母都是人到中年,各自有自己的事情,不能帮我做月子。我们一家四口也没问题,而且根本没有做月子一说,天天溜溜哒哒的进进出出。自己很是骄傲,能生就能养!生老三有了经验,更是不愿惊扰老辈人,一切自己打理。我想这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肯定建立了日子自己过的理念。如今我已经进入
    3638 8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5-01
    现在都很快了, 次日或第三天吧。只不过不象国内那样, 买个鸡腿都要快递
    移民加拿大已经十多年了,刚来的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移民加拿大好不好?移民加拿大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这个答案就慢慢地自己显现出来。这十几年不是每年都会回国,每次回去两个月这样,所以其实现在对于国内我反而比较不了解,我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尽量客观讲讲我对于移民加拿大的这个选择有什么样的看法。1关于学习我会移民加拿大的契机大部分源自于我在加拿大的留学经历,所以想从学习方面先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这个人比较没心没肺,所以当初过来很快就适应了,没什么过渡阶段。而且我在国内学习不错,英语也是优势,来了这边学业上也没什么太大的压力。国内和加拿大的学习模式我都能适应,也都喜欢,我的留学经历总体来说算是挺顺利的。我是2000年来加拿大读的书,那时的留学生基本都是计算机、商业专业出身,而且那段时间的加拿大技术移民也需要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但是就现在来看,我认识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移民不多,一部分因为自身原因回国了,一部分移民加拿大但是却做了不相关的工作。当然,这没什么典型性,只是我个人周边的情况,只能做个参考。2关于医疗医疗基本是每个人一提及加拿大都会讲到的部分,不少想要移民加拿大的申请人都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8-05-01
    [楼主按] 这是今天的华语新闻, 很有趣: 加拿大女孩在北京,追回老人拿走的野鸭蛋呵呵, 这个女孩很"拧"啊! 不过也正是因为她的拧巴, 硬是保住了鸭蛋不被”母子分离“!加拿大的环保教育确实是从幼儿园就开始, 爱护动物和保护自然也是孩子天生的本性。 为这个加拿大女孩点赞! 也希望以后这种”老人变坏“的情况不再发生。-----------------------------------------------------------------------------------------------加拿大女孩Simone在北京奥森公园发现有一位老人蹚水进入小岛,从草丛中捡起了几枚鸭蛋装在塑料袋带走。Simone请求朋友帮忙翻译,几次要求老人将野鸭蛋放回,均被拒绝。后来,在加拿大女孩的坚持下,两人将事情反映至公园管理处,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老人终于把野鸭蛋放回。加拿大女孩Simone劝老人放回野鸭蛋。加拿大姑娘Simone回忆,4月15日当天,她带着几个小朋友到奥森公园游玩,刚好看到一个老人穿着雨鞋蹚水进入小岛,拿了几枚野鸭蛋。“我不知道他拿了几个野鸭蛋
    3130 4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8-04-29
    “适合自己的就是很好的”。现在人们越来越推崇这句话,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有时还真不容易看清楚,只有那些走过来的,智慧型的,不随大流跟风的人才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当然,这个适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经验的增长不断的调整。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经历配偶的选择,因为基数大,选择的条件也是五花八门。理智型的男女就会选择门当户对,投脾气,三观吻合,合适的配偶。还有一些人就想着有钱,帅,漂亮,追求自己所没有的,希望另一半填补自己的空缺。还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自己的配偶不适合了,就要离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衣物,食物和居住的房屋,相对容易,因为这是单向选择,而且还容易更换,可是职业和学校以及配偶这些双向选择就需要很多的周折。五一之前,升大学的孩子们就要选择自己的要去的学校了,没选择的倒容易了,可是那些手里握有好几个相差不下的学校,就给自己出了个难题,顾虑重重,其实既然不相上下,就应该随缘了。不计较得失,喜欢哪个就选哪个,如果都喜欢就扔硬币!我原来对合适的学校没有太多的想法,觉得好学校,排名高的就是合适的。通过我家三儿的选择,还有这些年听到的,看到的我有了新的想法。比如说,有的孩子在哈佛混不
    4664 4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4-26
    呵呵专家来了! 谢谢大伟!
    在跟很多朋友们聊移民时,发现大家在最开始走上移民这条路时会有诸多误区,不光在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在思维层面会走弯路。所以今天大伟就来说说,下了决心移民后几件关键的事情。01移民是一场长期的战斗移民可能是我们这辈子做的较大的一个决定,而这个最重要的决定也必然要耗费最长的时间。以大伟为例,从最开始动了移民心思,研究美国,研究澳洲,最终转到加拿大并申请成功,总共过程耗费了4年之久。这期间自然是走了许多弯路,因为移民信息的不对称,也很难找到懂行的朋友商量,所以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收关在看到加拿大技术移民的曙光后,准备雅思和各种材料,等待机遇,也长达两年。移民真的是个复杂透顶的事情,四个主流的移民国家 -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总共加起来有上百个移民项目,每个项目对申请人的要求都不一样。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海外申请者最开始都不符合要求,英语、学历、资产、职业等等等等。很多朋友在看了一圈发现没有符合要求的项目时,往往会感到灰心,有的甚至干脆暂时放弃,而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那个想要放飞的梦想依然会不时的出现在心头。所以别怕过程漫长,别怕条件不够。只有选择好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为之有针对性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4-25
    华人青年从加拿大转战欧洲又从那里带回妻儿, 这样的人生很壮观啊! 为英雄点赞【图片】
    如果说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华工以血汗为后来的加拿大华人开辟了道路,那么二战华裔老兵则是以他们的牺牲和抗争为后来者争得平等的公民身份。正是在这些从战场归来的老兵的呼吁和压力之下,加拿大政府在1947年废除排华法,华人从此有了投票、选择职业、自由迁徙和担保家人来加拿大团聚等权利。二战之初,加拿大实行志愿兵役制。华人尽管可以报名参军,但是不能进入海军和空军。后来战事紧张,加拿大立法征兵,一开始也并不包括华人。1944年,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特别军事行动急需华裔军人,请求加拿大支援,加拿大军队才彻底向华人打开了大门。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中加拿大军队中有600多名华裔军人。还有一些华人加入了英国军队。加拿大政府老兵事务部的“英雄回忆”栏目记载了21位华裔老兵的口述回忆。下面是其中三人的故事。黄国雄(John Ko Bong)黄国雄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徒,因此四个儿子的英文名来自《新约》四福音书:John,Matthew,Mark和Luke,还有一个女儿名叫玛丽。加拿大开始征兵后,五个子女先后入伍。黄国雄和另外12名华裔军人被派往香港,参加一项代号“遗忘”的军事行动。这样十几个人深入敌后,基本上没有生还的可
    Mr海 2788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8-04-24
    [楼主按] 今天的重磅新闻:全民医保还不够,加拿大要实现全民药保呵呵, 听上去有点too good to be true。 不知这个可能性总归有多大, 但估计实现的时间至少要个三五年? 药物花销确实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笔开支, 尤其对于慢性病者更是一个负担, 如果加拿大能在医保之后再来个药保, 那真是天大的好事! 但美梦往往不能成真, 至少不那么容易成真是吧?钱从哪里来? 政府怎么用? 作为选民, 我们就拭目以待。加拿大的社会福利一直是吸引移民的重要因素,不少人戏称加拿大为“大家拿”,特别是全民医保,令不少人羡慕不已。然而,对很多加拿大人来说,这项“全民医保”福利却是个“假象”,因为尽管看病不用掏钱,但却由于药品价格过高而无法负担。统计显示,每10名加拿大患者中,就有1人由于药价太高买不起而被迫停药。而最近,这样的局面将有望打破。因为加拿大政府正在致力于将全民医保扩大为全民药保。一百多种药被列入清单在经过了两年的调研和咨询后,一个由加拿大各党议员组成的众议院健康委员会本周提交了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众议院健康委员会建议加拿大实行涵盖全体国民、单一支付的药品保险,以便让
    2927 0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4-24
    呵呵有趣的思考。 不过有个关键问题有待澄清:” 每天不用工作“, 是说有钱到不必上班了? 还是没法找到喜爱的工作? 这两者相差太大了。 如果是前者, 那他是处在了财务自由后的超脱阶段, 能选择养花也能选择做老总, 甚至还可以继续做生意等, 总之他有了别人没有的自由权, 是从生存到了生活的阶段, 不存在不甘心的说法。如果是后者, 当然就是失落了, 从呼风唤雨的霸气角色变成伺候花草的闲置人员,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 说甘心是骗人的。 文中其他的例子, 各有各的好坏, 如果真的是目前情况下自己能做的事, 又是值得做的事(比如更能赚钱), 也行啊。 最终目的无非是一个: 实现财务自由, 然后做内心最最想做的事!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国内年薪百万的老总移民加拿大后的生活。他每天不用工作,平时剪草坪,下下厨房,接送孩子,晚上给孩子讲故事。文章的收关好像这位老总和目前的生活达成了某种和解,但让人感觉到其实他内心会有多么的不甘。当一个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大主体部分的工作事业被抽掉后,还剩下什么?工作事业,财富,权力定义了一个人是否成功。但这些没有了之后呢,还会用什么来定义我们?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我和孩子讲了这个故事,问他怎么看。(我忘记他怎么说的了)不知道是与我接触的人群有关还是怎么回事,我看到有很多华人在加拿大做一些房屋中介,留学中介之类的工作。以前我接触一位陪读妈妈,读完语言学校申请大学,后来帮学校翻译网站,帮助学校招生。那时我心里在想:她自己想做的事是什么?她为她自己做了什么?“她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其实,这句话也是在问我自己的。换成我,我会怎么样?会比他们做的好吗?是什么让一个人走的更远?外在的拉力,生活的现实所迫和发自内心真正想做的事,在自我和现实,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平衡?
    客舍青青 1737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4-21
    一针见血!【图片】
    1中国老人英国当清洁工退休金13000------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天津一位老人多年以前来到英国打工,从事最苦最累的垃圾清洁工工作。在英国工作了13年后,他到了退休年龄,按照规定,他每个月可以从英国政府那里领取的养老金和退休金共计1450英镑,相当于13000人民币。这位老人在英国的这十几年,做过几次手术,一分钱都没有花,因为英国是全民免费医疗,不但公民免费,只要你有工作签证,也可以享受。退休后,老人在英国也没闲着,推了个小车在伦敦街头卖煎饼果子和糖葫芦,没有警察和城管来驱赶他,伦敦游客很多,老人的生意也不错,基本上每个月的退休金都可以存着,用做生意的钱就足够支持开销了。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老人受到的三个方面尊重。对一个拿着工作签证的外国人士,发放足够保障生活的退休金,这是对人基本生存权利的尊重。免费的公立医疗,这是对人基本健康权利的尊重。给予小商贩足够的自由空间,这是对人基本商业权利的尊重。西方社会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多次思想启蒙和复兴,越来越把个体的人当成社会最宝贵的财富,从小镇到城市在到国家,都是由一个个自由的个体组成的社会形态,这样的社会,才会对不管身处什么阶层的民众,
    Mr海 2.2w 4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4-21
    这种结局, 子女肯定有责任; 而如果摊上这样的子女, 那就不要跟他们同住, 尽早回到自己在中国的家。 中国老人习惯了带大儿子带孙子, 应该问问, 老人为什么没有自我? 又凭什么剥夺老人的自我? 
    如今,越来越多扎根海外的华人选择将中国的老人接到自己身边生活,但扑面而来的是文化差异、语言壁垒、经济压力以及家庭纠纷。一些华裔老人感叹到:“儿女很近,幸福很远。”据了解,很多华人担保父母移民到海外是为了照顾小孩。但一旦孩子长大或不需要照顾的时候,一些华裔老人常会感到空虚寂寞。加之,海外紧张的工作节奏使得华人子女无暇陪伴父母。许多华裔老人只能过着“白天看中文电视,晚上看子女忙碌”的生活。这个孤寂的群体,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不同的异乡漂泊之路。入“发财团” 有时捡破烂 已年过八旬的华人李老太家住纽约法拉盛,她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和老伴儿一起去赌场吃顿免费午餐,顺便赚点小钱,然后再搭乘“发财团巴士”回法拉盛。不少华裔老人在美国捡拾可回收的瓶罐“发财团”已成为华裔老人的“另类美国生活”。原来,美国不少赌场为开发客源、增加人气,通过华人旅行社专门招揽华裔客人。为吸引这些年长者,赌场不仅提供接送服务,还提供免费饮料及午餐,并且提供赌资。虽然要忍受往返两三个小时的舟车劳顿,还要花好几
    flyman 5950 5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4-21
    PEI 的省提名计划最实用
    联邦技术类移民加拿大联邦技术类移民申请采用评分制,通过对申请人的年龄、教育程度、专业类别、工作经历、语言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分,以确定申请人是否具备加拿大技术移民的资格。该项目名额充沛,无紧缺职业列表限制,一人成功,全家移民。获得永居后无工作要求,无加拿大境内居住地限制,目前采用EE快速通道筛选系统,审理快速,周期最快8个月登陆加拿大。想要取得技术移民的成功,得到一个加拿大工作机会是必要的前提,否则哪怕你再优秀也很难得到足够的打分。联邦家庭团聚类移民:有直系亲属是加拿大公民的,可以申请团聚移民。1、担保配偶、未独立子女移民这是优良先的团聚级别,此类移民想要成功,最重要的是,须证明夫妻/同居配偶关系的真实性,假如移民官怀疑申请人与担保人的婚姻/同居关系是为了使申请人获得加拿大身份,移民申请将被拒绝;申请万一被拒绝,担保人可以向上诉庭申请上诉,由上诉庭作出裁决;2、担保父母、祖父母移民魁省投资移民魁省投资移民较高限额为全球1900名,其中分配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名额为1330个,超出上述限额提交的申请将被退回。要求申请人:1. 拥有不少于200万加币的净资产;2. 最近5年中
    Mr海 3570 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4-21
    这类文章看过很多了,但还是很有感触, 多说几句。 希望作者现在的工作境况好一些了。 一直憋屈着也不是理想状态, 毕竟是受过教育的人才。 移民来加后被浪费的现象确实是让人心痛, 除了祝福, 还希望作者不要放弃而继续在专业工作上寻找机会。 其他的, 作者写得都很让人认同。 出国了, 你真的不能用过去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一切, 因为两地实在太不相同了! 最后想说, 生存问题其实并不是我们移民的目的, 生活得自由和快乐才是。 所以,希望作者更好!“没想到爹妈以前平时是如此牵挂我们的生存问题,现在才知道我们让他们一百个放心了。一时竟觉得这也是向爹妈尽孝的方式 -----让他们不用为我们家担心了。”  
    折腾了快两年。终于出国了,举目无亲。租间房间住下来。找了一家工厂,做流水线工人。终于有了基本稳定的收入,叫妻子孩子来加拿大,重新租大些的地方搬去住。最早两年,以前做白领的影子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而加拿大的白领专业工作又没有这么好找,不是不承认工作经历,就是遇到说听不懂我的英语。听说早几年来就好了,那时候很需要IT人才,再新的移民也不会嫌弃听不懂他的英语。我时常懊丧的捶桌子,觉得这样做蓝领什么时候是个头。但是我也知道我不想再回到国内那种环境中去。因为我在国内所担忧的,已经在准备出国的时候就想清楚了。这期间,加拿大一位华人请我业余为他做一个小项目,和另一位华人博士合作。那位博士也是中国大陆来的,在加拿大读了很多年书,后来找了一家IT公司工作,前一阵刚刚被裁掉。我想,我现在这份工作虽然是蓝领,但不大容易被裁,我全家的稳定生活需要它。当然了,我这样想可能也是带有自我安慰成分,因为我本来就还没找到白领工作呢。就这样,我不断的衡量着现实,认清了我这份蓝领工作的意义。我妈则给我打电话来,问起我妻子是否工作。我和妻子决定,我工作,她在家带孩子。如果她去工作,孩子就得去托儿所。算来算去,除了要多交税以外,
    无名草 3005 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4-21
    职业不分贵贱, 只是社会分工不同, 我们华人要摈弃阶层思想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采积分制的加拿大移民制度对低技能移民有诸多限制,加上本土人口老化,缺工问题有恶化之势。加拿大亚伯达省卡加利市的猪农雷伊.普莱斯近来心情忧喜参半,喜的是过去几年来亚洲需求稳定增加,忧的是想扩产却找不到劳工。《工商时报》报道,雷伊说,“由于本土人力老化,加上加拿大对低技能移民又有诸多的限制,我们总是有人力短缺的问题。我们有专家与工程师等专业人才,但找不到想要投入肉品加工产业的劳工。”美国特朗普政府亟欲改革美国的移民制度,并以加拿大为标杆,因为加国的非法移民比率极少,其制度的设计主要为鼓励高学历、有工作经验与具英语能力的外国移民。特朗普今年初发表国情咨文时指出,“现在应该进行改革朝加拿大积分制的方向修法,让有专业技能、想要工作并对我国社会做出贡献的外国人,成为美国的合法公民。”但看在企业雇主与经济学家的眼里,加拿大这一套制度同时也是造成加国蓝领工人或低技能工作严重缺工的关键。根据官方资料,加拿大2017年第3季的职缺总数高达46.8万人,较2016年同期跳增15%,人力需求较大的产业分别来自于运输、制造与食品服务业。加拿大的移民制度采积分制,每年大约批准30万个新移民,这套制度的支持者认为其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