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9
    除了中间黄线区,还有一个国内没有而这里随处可见的设施——智能信号灯。小区大门位于一个死胡同里,胡同只有十几米长,两条车道。著名的Pathfinder路就在这里截止了。然而胡同口左右两边是钻石吧市是重要的一条街——钻石吧大道,它宽阔繁忙,高峰期甚至会堵车。胡同的前方正对着的就是Pathfinder路,通向孩子的学校和我常去的菜市场。刚开始不知道路口的信号灯是智能的,只是奇怪,为什么其它本个方向的车都一直在走,而我这个方向的绿灯,等了好几个回合,都没有亮,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经朋友指点才知道,我没有停在感应区里面,信号灯以为我这儿没有车,所以就不会给我绿灯。Oh,My God!这个感应器在哪儿呢?在哪儿呢?我特意找了找,在路口地上中间位置埋着一个红蓝各半的塑料装置,应该就是信号灯的感应器,每次停车不能太靠前也不能靠后,更不能离太远,否刚它就当作没有车需要通过了。有一次非高峰期的时候回家,走在钻石吧大道上,快到路口的时候,前面只有一辆车,它绿灯起步离开时,我差不多紧随其后。平时一向绿灯时间很长的这一方向,在我还没全部通过路口的时候,绿灯已经变成了黄灯,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刚好只够通过两辆车。那是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智能的存在,那一刻,被美国的科学技术和人性关怀震惊得立时精神抖擞。美国怎么就发达到这种匪夷所思的程度呢?这是我曾经有过的科学幻想,以为是只能是幻想而已,没想到美国人,可以让这样的想象成为可能,让高科技服务于人,让人生活得更简单更轻松更幸福。
    在美国,除了住在纽约和洛杉矶的downtown(住在downtown的都是年轻人或流浪汉),可以有选择地乘坐地铁、出租车或公交车,此外,不管亲是住在美国的乡村还是小城镇,如果没有汽车不会开车,可以这么说,亲连菜都买不回来,更别说上班上学、走亲访友、周边旅游了。所以,在美国,小朋友16岁就可以考取驾照,高中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多都是自己开车上学,学校硕大的停车场一大半是为学生准备的;所以,80多岁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出门,都是自己开车。别看他们走路颤微微的,开起车来,却个个经验丰富、速度飞快。开车,实在是美国生活必备的一个生活技能,不会开车就像没有腿一样。 我们一家刚到美国的时候,稍事安顿,便开始准备拿驾照。和国内一样,考试分笔试和路考两部分。加州的中国同胞众多,所以,这里的DMV(车管所的简称)都有中文的交规和中文的考题。在应试教育中一路闯关过来的我们,笔试部分完全不是问题。预约了考试时间之后,我只是在考前的那个晚上,点灯熬油地看了一遍交规,做了几套考题,that is it(就这样)! 第二天去考试,工作人员给我一枝
    攻克美利坚 6778 45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9
    楼主也不要太偏激了
    等了好几年才办成了移民,又下了挺大的决心,打算放下家里的生意,带孩子过来上学。前不久有朋友推荐这个帖子给我看,兴奋的心情顿时被破坏了,这个帖子说的是真的吗?要真是的话,那我放弃那么多来加拿大值得吗?尤其是对孩子,他在上海读的也是重点高中啊,要是来的真是一个人都又穷又懒,人都好逸恶劳的地方,他能学好吗?
    风中浮叶 2666 19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9
    忙了好几天,周末有空了继续来写写【图片】
    在美国,除了住在纽约和洛杉矶的downtown(住在downtown的都是年轻人或流浪汉),可以有选择地乘坐地铁、出租车或公交车,此外,不管亲是住在美国的乡村还是小城镇,如果没有汽车不会开车,可以这么说,亲连菜都买不回来,更别说上班上学、走亲访友、周边旅游了。所以,在美国,小朋友16岁就可以考取驾照,高中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多都是自己开车上学,学校硕大的停车场一大半是为学生准备的;所以,80多岁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出门,都是自己开车。别看他们走路颤微微的,开起车来,却个个经验丰富、速度飞快。开车,实在是美国生活必备的一个生活技能,不会开车就像没有腿一样。 我们一家刚到美国的时候,稍事安顿,便开始准备拿驾照。和国内一样,考试分笔试和路考两部分。加州的中国同胞众多,所以,这里的DMV(车管所的简称)都有中文的交规和中文的考题。在应试教育中一路闯关过来的我们,笔试部分完全不是问题。预约了考试时间之后,我只是在考前的那个晚上,点灯熬油地看了一遍交规,做了几套考题,that is it(就这样)! 第二天去考试,工作人员给我一枝
    攻克美利坚 6778 45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6
    走着走着,上面的小松鼠就跳出来了。【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周五老公说周六去奥地利,于是跟着两家人一块就出发了。去潘村啊,很大的折扣店,居然什么攻略也没有做,想买什么也没有想清楚。于是,收获不多。那地方也太太大了。沿途的蓝天白天,风车,向日葵,大片的空地。不可否认,深圳也有这种蓝天白云,我从6岁开始在深圳长大,肯定知道。但是,很少这么干净,纯粹,频率也没有这么高啊。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6
    上些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周五老公说周六去奥地利,于是跟着两家人一块就出发了。去潘村啊,很大的折扣店,居然什么攻略也没有做,想买什么也没有想清楚。于是,收获不多。那地方也太太大了。沿途的蓝天白天,风车,向日葵,大片的空地。不可否认,深圳也有这种蓝天白云,我从6岁开始在深圳长大,肯定知道。但是,很少这么干净,纯粹,频率也没有这么高啊。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6
       回答楼上。   不知道你有没有请教练哈。我的感觉,我们开车都应该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要给考官留下好的印象,让 他们认为你谨慎、判断准确、对行人特别礼让,不会带来交通隐患,通过的概率就会很高。  经验谈不上,有几个容易疏忽的事情是:1、变道的时候,不论左右都要转头看盲区,转头幅度要大,让考官明显感觉到;2、路上限速是不停变化的,要注意。千万不要超速,也不能太慢。我几乎是看着里程表考试的。3、看到行人过马路,最好等他们走上对面人行道再起动走人。  请教练讲一讲还是很有必要的。祝你好运!
    在美国,除了住在纽约和洛杉矶的downtown(住在downtown的都是年轻人或流浪汉),可以有选择地乘坐地铁、出租车或公交车,此外,不管亲是住在美国的乡村还是小城镇,如果没有汽车不会开车,可以这么说,亲连菜都买不回来,更别说上班上学、走亲访友、周边旅游了。所以,在美国,小朋友16岁就可以考取驾照,高中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多都是自己开车上学,学校硕大的停车场一大半是为学生准备的;所以,80多岁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出门,都是自己开车。别看他们走路颤微微的,开起车来,却个个经验丰富、速度飞快。开车,实在是美国生活必备的一个生活技能,不会开车就像没有腿一样。 我们一家刚到美国的时候,稍事安顿,便开始准备拿驾照。和国内一样,考试分笔试和路考两部分。加州的中国同胞众多,所以,这里的DMV(车管所的简称)都有中文的交规和中文的考题。在应试教育中一路闯关过来的我们,笔试部分完全不是问题。预约了考试时间之后,我只是在考前的那个晚上,点灯熬油地看了一遍交规,做了几套考题,that is it(就这样)! 第二天去考试,工作人员给我一枝
    攻克美利坚 6778 45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6
    都是为了安全第一
    在美国,除了住在纽约和洛杉矶的downtown(住在downtown的都是年轻人或流浪汉),可以有选择地乘坐地铁、出租车或公交车,此外,不管亲是住在美国的乡村还是小城镇,如果没有汽车不会开车,可以这么说,亲连菜都买不回来,更别说上班上学、走亲访友、周边旅游了。所以,在美国,小朋友16岁就可以考取驾照,高中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多都是自己开车上学,学校硕大的停车场一大半是为学生准备的;所以,80多岁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出门,都是自己开车。别看他们走路颤微微的,开起车来,却个个经验丰富、速度飞快。开车,实在是美国生活必备的一个生活技能,不会开车就像没有腿一样。 我们一家刚到美国的时候,稍事安顿,便开始准备拿驾照。和国内一样,考试分笔试和路考两部分。加州的中国同胞众多,所以,这里的DMV(车管所的简称)都有中文的交规和中文的考题。在应试教育中一路闯关过来的我们,笔试部分完全不是问题。预约了考试时间之后,我只是在考前的那个晚上,点灯熬油地看了一遍交规,做了几套考题,that is it(就这样)! 第二天去考试,工作人员给我一枝
    攻克美利坚 6778 45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6
       美国领土广阔,人口密度不那么大,许多中小城市的道路都很宽阔。在繁华的街区的道路中间,会看到用醒目的一实一虚两条黄线,标出来一块区域,叫做“中间左转道”。这样的道路两边通常是大型的PLAZA,PLAZA里面有商业中心、娱乐服务或各色餐馆,来往进出的车会很多。中间左转道,顾名思义,是设在道路中间的用来给左转车辆提供方便的道路。  当你行进在道路上,想进入左边的PLAZA时,不需要到路口调头,不需要妨碍别人,只要进入这个黄线区等候,等候对面没有车辆通过,确认安全后,打左转灯转弯进入PLAZA就可以了。是不是很NICE很人性的设计?大着胆子尝试着走了几次,发现没什么难度就放心了。但是,突然有一次马上又迷惑了。我刚进入中间左转道,对面也进来一辆车,和我几乎面对面,这是怎么个情况呢?我当时就有点晕,我想一定有一个人走错了,是谁?是他还是我?回来又翻了翻交规才知道,其实,我俩都没错,中间黄线区是允许两个方向的车使用的。没有次序规定,谁的道路安全谁先左拐。我给自己又上了一课。
    在美国,除了住在纽约和洛杉矶的downtown(住在downtown的都是年轻人或流浪汉),可以有选择地乘坐地铁、出租车或公交车,此外,不管亲是住在美国的乡村还是小城镇,如果没有汽车不会开车,可以这么说,亲连菜都买不回来,更别说上班上学、走亲访友、周边旅游了。所以,在美国,小朋友16岁就可以考取驾照,高中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多都是自己开车上学,学校硕大的停车场一大半是为学生准备的;所以,80多岁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出门,都是自己开车。别看他们走路颤微微的,开起车来,却个个经验丰富、速度飞快。开车,实在是美国生活必备的一个生活技能,不会开车就像没有腿一样。 我们一家刚到美国的时候,稍事安顿,便开始准备拿驾照。和国内一样,考试分笔试和路考两部分。加州的中国同胞众多,所以,这里的DMV(车管所的简称)都有中文的交规和中文的考题。在应试教育中一路闯关过来的我们,笔试部分完全不是问题。预约了考试时间之后,我只是在考前的那个晚上,点灯熬油地看了一遍交规,做了几套考题,that is it(就这样)! 第二天去考试,工作人员给我一枝
    攻克美利坚 6778 45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6
       拿到驾照便合法地开车上路了,之前的几个月里,惶恐时时都在,因为总是不时地冒出新的问题。最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STOP标志。在美国,很多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常常会立一个写着STOP的红色标牌。看到这个标牌,汽车必须要停下来。记住,是停下来,而不是减速。停车后,左看3秒、右看3秒、再左看3秒,确认安全后才开始继续行驶。 这样的路口很多,没有信号灯、没有摄像探头,当然 更没有警察,全靠每个人的自觉。往往这样的路口行人很少、汽车也很少,起初经过的时候,我一边停车一边疑问:“到底有没有这个必要啊?”时间久了就能体会到,这样的规定,虽然有些麻烦,但是可以把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低,直到零。  习惯了STOP停车,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路口四个方向都有来车,该怎么办,究竟谁先走呢? 你能想象一下初来乍到者的心情吗?担心自己出错,担心给老外留下不遵守规则的印象,担心给国家抹黑,即使这样的小事,也使我们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的顺序,常常要等人家都走了,或者有人挥手示意,我们才敢走,小心翼翼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后来终于弄明白了。路口的顺序很简单,谁先到谁先走,完全是公平的,无论顺时针还是反时针。如今,遇到STOP标志,再也不心慌,我像个本地人一样,瞬间搞清楚自己的次序,轮到自己马上麻利地走人。美国人头脑简单、性格奔放,他们开车的动作通常都干净利落。犹豫不绝的车手,十之八九都是新居民,老外通常也很宽容,不会按喇叭或者有不耐烦的表情。  我一直觉得STOP 标志是美国道路交通当中最科学的一项,猜测发明它的人一定是个伟大的了不起的大人物。STOP标志的作用还有很多,如果某些路口红绿灯突然发生故障,那么就视同看到了STOP标志,所有方向的车辆会有次序地一次走一排,轮流经过路口,绝不会出现国内那种互不相让挤作一团的状况。而且,美国的十字路口都没有交警,这样有次序的车流运动,完全是人们自觉的行动。有幸经历过几次这样的路口,每次都要为人家的文明程度感慨万千。在中国,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做到这样自发自愿地,在无人监督的状态下,有秩序地移动呢?我觉得这是个漫长的进化的过程,到底有多漫长,我不知道。  除了红绿灯突然发生故障的路口,当每次红灯右转弯时,也视同一个STOP标志,必须停车观察路况,确认安全才可以前行。  我太喜欢这个发明了,我也希望国内开始推广,把事故率降到最低。
    在美国,除了住在纽约和洛杉矶的downtown(住在downtown的都是年轻人或流浪汉),可以有选择地乘坐地铁、出租车或公交车,此外,不管亲是住在美国的乡村还是小城镇,如果没有汽车不会开车,可以这么说,亲连菜都买不回来,更别说上班上学、走亲访友、周边旅游了。所以,在美国,小朋友16岁就可以考取驾照,高中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多都是自己开车上学,学校硕大的停车场一大半是为学生准备的;所以,80多岁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出门,都是自己开车。别看他们走路颤微微的,开起车来,却个个经验丰富、速度飞快。开车,实在是美国生活必备的一个生活技能,不会开车就像没有腿一样。 我们一家刚到美国的时候,稍事安顿,便开始准备拿驾照。和国内一样,考试分笔试和路考两部分。加州的中国同胞众多,所以,这里的DMV(车管所的简称)都有中文的交规和中文的考题。在应试教育中一路闯关过来的我们,笔试部分完全不是问题。预约了考试时间之后,我只是在考前的那个晚上,点灯熬油地看了一遍交规,做了几套考题,that is it(就这样)! 第二天去考试,工作人员给我一枝
    攻克美利坚 6778 45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6
    中国护照在加州可以开车。但是,有时间限制,我听说最多只能开一个月。
    在美国,除了住在纽约和洛杉矶的downtown(住在downtown的都是年轻人或流浪汉),可以有选择地乘坐地铁、出租车或公交车,此外,不管亲是住在美国的乡村还是小城镇,如果没有汽车不会开车,可以这么说,亲连菜都买不回来,更别说上班上学、走亲访友、周边旅游了。所以,在美国,小朋友16岁就可以考取驾照,高中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多都是自己开车上学,学校硕大的停车场一大半是为学生准备的;所以,80多岁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出门,都是自己开车。别看他们走路颤微微的,开起车来,却个个经验丰富、速度飞快。开车,实在是美国生活必备的一个生活技能,不会开车就像没有腿一样。 我们一家刚到美国的时候,稍事安顿,便开始准备拿驾照。和国内一样,考试分笔试和路考两部分。加州的中国同胞众多,所以,这里的DMV(车管所的简称)都有中文的交规和中文的考题。在应试教育中一路闯关过来的我们,笔试部分完全不是问题。预约了考试时间之后,我只是在考前的那个晚上,点灯熬油地看了一遍交规,做了几套考题,that is it(就这样)! 第二天去考试,工作人员给我一枝
    攻克美利坚 6778 45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6
    是的【图片】
    在美国,除了住在纽约和洛杉矶的downtown(住在downtown的都是年轻人或流浪汉),可以有选择地乘坐地铁、出租车或公交车,此外,不管亲是住在美国的乡村还是小城镇,如果没有汽车不会开车,可以这么说,亲连菜都买不回来,更别说上班上学、走亲访友、周边旅游了。所以,在美国,小朋友16岁就可以考取驾照,高中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多都是自己开车上学,学校硕大的停车场一大半是为学生准备的;所以,80多岁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出门,都是自己开车。别看他们走路颤微微的,开起车来,却个个经验丰富、速度飞快。开车,实在是美国生活必备的一个生活技能,不会开车就像没有腿一样。 我们一家刚到美国的时候,稍事安顿,便开始准备拿驾照。和国内一样,考试分笔试和路考两部分。加州的中国同胞众多,所以,这里的DMV(车管所的简称)都有中文的交规和中文的考题。在应试教育中一路闯关过来的我们,笔试部分完全不是问题。预约了考试时间之后,我只是在考前的那个晚上,点灯熬油地看了一遍交规,做了几套考题,that is it(就这样)! 第二天去考试,工作人员给我一枝
    攻克美利坚 6778 45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6
       接下来预约路考时间。没想到也太紧凑了,直接给我们排到了第二天。天哪,那时的我,自家的新车连方向盘都没有摸过一次,一直在孩子爸手里过瘾。因为我考试时间在前,孩子爸在后,孩子爸开恩让我当天下午先练他后练。而且,他还透了口风出来,“你第一次没通过也没关系,可以考第二次,我应该一次就能通过”。孩子爸的朋友Troy是个奇才,会英语、记忆力好,有条理,能抓到重点。他给我们做的路考模拟,我考完后才发现,整个顺序、过程和要求,和考官给我们的实地路考是一模一样的。他的教练水平毫无悬念地完胜洛杉矶一小时$80的华人教练。   第二天,我俩幸运地都通过了路考。这在当时,以家庭为单位的新移民考生里,我们是唯一一家同一天两个人都通过的。他们大部分都请了专职教练,大部分都要考两次以上,大部分都用了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我们只用了两天。这事的确让我们狠狠地骄傲自满了一阵子,即使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十分开心。偶尔地,我们也会从感谢Troy,转到对自我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的肯定上,继续骄傲自满。
    在美国,除了住在纽约和洛杉矶的downtown(住在downtown的都是年轻人或流浪汉),可以有选择地乘坐地铁、出租车或公交车,此外,不管亲是住在美国的乡村还是小城镇,如果没有汽车不会开车,可以这么说,亲连菜都买不回来,更别说上班上学、走亲访友、周边旅游了。所以,在美国,小朋友16岁就可以考取驾照,高中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多都是自己开车上学,学校硕大的停车场一大半是为学生准备的;所以,80多岁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出门,都是自己开车。别看他们走路颤微微的,开起车来,却个个经验丰富、速度飞快。开车,实在是美国生活必备的一个生活技能,不会开车就像没有腿一样。 我们一家刚到美国的时候,稍事安顿,便开始准备拿驾照。和国内一样,考试分笔试和路考两部分。加州的中国同胞众多,所以,这里的DMV(车管所的简称)都有中文的交规和中文的考题。在应试教育中一路闯关过来的我们,笔试部分完全不是问题。预约了考试时间之后,我只是在考前的那个晚上,点灯熬油地看了一遍交规,做了几套考题,that is it(就这样)! 第二天去考试,工作人员给我一枝
    攻克美利坚 6778 45
  • 攻克美利坚 发表了帖子 2015-09-16
    在美国,除了住在纽约和洛杉矶的downtown(住在downtown的都是年轻人或流浪汉),可以有选择地乘坐地铁、出租车或公交车,此外,不管亲是住在美国的乡村还是小城镇,如果没有汽车不会开车,可以这么说,亲连菜都买不回来,更别说上班上学、走亲访友、周边旅游了。所以,在美国,小朋友16岁就可以考取驾照,高中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多都是自己开车上学,学校硕大的停车场一大半是为学生准备的;所以,80多岁的老先生和老太太出门,都是自己开车。别看他们走路颤微微的,开起车来,却个个经验丰富、速度飞快。开车,实在是美国生活必备的一个生活技能,不会开车就像没有腿一样。 我们一家刚到美国的时候,稍事安顿,便开始准备拿驾照。和国内一样,考试分笔试和路考两部分。加州的中国同胞众多,所以,这里的DMV(车管所的简称)都有中文的交规和中文的考题。在应试教育中一路闯关过来的我们,笔试部分完全不是问题。预约了考试时间之后,我只是在考前的那个晚上,点灯熬油地看了一遍交规,做了几套考题,that is it(就这样)! 第二天去考试,工作人员给我一枝
    6778 45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6
    有没有人赞同的呀?
    回国的时候,国内有朋友问我,去北美生活,作为中国人的我的生活改变有多大?和老外有什么不同?我随便总结了一些,在这儿就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吧,大家也不要一下子表示赞同或者不赞同,且先听我说说看。1.中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时,是去吃(下馆子);北美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时,是去喝(泡酒吧)。2.极少的中国人喜欢暴露在太阳下晒的,海边大概不是理想的旅游去处;北美人爱死了晒太阳,太阳越烈越好,晒的面积越大越好,穿的越少越好。海边自然是北美人夏天度假的最理想选择。3.中国人在北美的生活很忙、很单调,难进主流;北美的主流人群,生活也很忙、也很单调。爱动的年轻人空闲时不是去酒吧,就是去健身房。不爱动的呆在家看电视。每周同样的时间看同样的电视节目,只要那个节目(show)不被取消,就看一辈子。4.中国人拍马屁、送礼是背着其它人偷偷地送给领导;北美人是当着其它同事的面大大方方地拍、明着送。5.在工作上出了错,中国人喜欢找理由为自己辩解;北美人喜欢立即说是自己的错,请求原谅。(也很容易得到上级原谅)6. 中国人在公司里和同事、上级有分歧,时常闷在心里;北美人是一定要去和你说个清楚的。7.上班族的中国人虽然看上去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9-11
    又开学了,小朋友们都回国了……
    暑期美国行--所见、所闻、所想去美国旅游,了解那边的社会风土人情,一直是我多年的心愿,终于在去年暑期得以实现。7月上旬从香港出发,8月中旬回来,前后一个多月,虽然旅途有点劳累,但整个行程如同梦幻般的精彩。回来至今,但美国之行的点点滴滴的情景仍常常会在我脑海浮现。回来后有不少朋友打电话向我咨询美国行的情况,有的甚至建议我写个所谓的攻略。攻略谈不上,心得体会倒是有一些。这个帖子,更多的是一种记录,给自己以后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攻克美利坚 2976 31
  • 攻克美利坚 发表了帖子 2015-08-18
    回国的时候,国内有朋友问我,去北美生活,作为中国人的我的生活改变有多大?和老外有什么不同?我随便总结了一些,在这儿就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吧,大家也不要一下子表示赞同或者不赞同,且先听我说说看。1.中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时,是去吃(下馆子);北美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时,是去喝(泡酒吧)。2.极少的中国人喜欢暴露在太阳下晒的,海边大概不是理想的旅游去处;北美人爱死了晒太阳,太阳越烈越好,晒的面积越大越好,穿的越少越好。海边自然是北美人夏天度假的最理想选择。3.中国人在北美的生活很忙、很单调,难进主流;北美的主流人群,生活也很忙、也很单调。爱动的年轻人空闲时不是去酒吧,就是去健身房。不爱动的呆在家看电视。每周同样的时间看同样的电视节目,只要那个节目(show)不被取消,就看一辈子。4.中国人拍马屁、送礼是背着其它人偷偷地送给领导;北美人是当着其它同事的面大大方方地拍、明着送。5.在工作上出了错,中国人喜欢找理由为自己辩解;北美人喜欢立即说是自己的错,请求原谅。(也很容易得到上级原谅)6. 中国人在公司里和同事、上级有分歧,时常闷在心里;北美人是一定要去和你说个清楚的。7.上班族的中国人虽然看上去
    2268 1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8-11
    组织者本身负有最大的责任
    下面要说得事情看得本mm眼珠子都瞎掉了,说得是一个旅行团去美国旅行吧,不好好愉快地玩耍,在大巴上玩起了抢座,抢座不打紧,怎样也不能打人阿。美国大肌肉警察一来,这还得了,把整车得人得都铐了去。。。有人报警后来了八辆警车,“不管男女被扭着胳膊直接扣上”。八辆警车啊!这回丢人也丢的挺大阵势的。在国内待惯了,可别以为人家美国的警察是吃素的,分分钟动真格。有网友说:“在美国,打架不是开玩笑的,法律不是说说的。”
    麦兜WM 5466 11
  • 攻克美利坚 提了问题 2015-07-28
    0
  • 攻克美利坚 回答了问题 2015-06-15
    0
  • 攻克美利坚 回复了帖子 2015-06-08
    前两天看罗辑思维,说到美国农民种地,到底该种什么,不是整天研究全世界天气,市场等等复杂的因素。其实就是看一眼农产品期货的指数。因为一些指标是浓缩了所有经济信息,以及市场各方博弈后最后的结论。那在投资移民中,这个指数就是私募基金借给项目方的利率。利率低则商业风险低,利率高则商业风险高。利率是区域中心和项目方博弈后最终的产物。那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项目资金比例。上篇说到,项目方出资比例越高越好。相应的,项目方出资比例越高,EB-5贷款利率就会越低。如果发现这两个数字背离,比如项目方出资比例高于30%的地产项目,EB-5利率还是高达6%以上,说明项目方出资是虚高的,或者存在其他风险。综上所述:我们列出几种出资比例分析下第一种情况最理想的出资比例是项目方自己掏70%,eb-5出30%。EB-5为第一顺位。因为EB-5出资30%左右是可以只用花费型就业机会就可以满足的。但我们知道,这种项目估计是不会存在的。项目方不可能出资那么多。所以这种出资比例只存在于理想状态下。第二种种情况项目方出资30%,EB-5出资30%,银行出资40%,银行为第一顺位。那么我们引入银行做第一顺位,感觉会增加我们的商业风险。但同时银行会系统评估项目,如果银行以正常的利率(不高于7%,目前美国一般建筑贷款的利率在5%左右)发放这个贷款,我们也能从银行的评估结果和利率中侧面的了解项目的风险高低。两项对冲,其实增加的商业风险是有限的。这种项目还是可以只用花费型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所以我们移民风险是没有增加的。第三种情况,项目方出资30%,EB-5出资70%。EB-5以等同于银行的利率(就是说,如果项目方不跟EB-5借款而跟银行借款的利率)借给项目方,并获得第一顺位债权。这种情况相较于第二商业风险基本差不多。而移民风险大幅上升,因为EB-5出资比例高了,投资总额相同的项目,要比第二种情况所需就业机会高出1倍。这种项目一般会用花费+运营来计算就业机会。运营收经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有不确定性。因此移民风险大幅上升。其实,这种出资比例也很少存在。为什么?因为之前我们说过项目方出资比例在30%以上,就可以全部使用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比EB-5好用不是一点两点。不用等待漫长的募集期。那么就会出现第四种情况第四种情况 项目方出资比例不足30%,或者有其他的BUG无法用银行贷款满足剩余投资,EB-5提供剩余全部或部分投资。这种情况出资比例有以下几种1 项目方资20%左右 EB-5 20% 银行60%  2 项目方出资20%左右 EB-5 出资80% 那得好好研究怎么产生就业机会3 项目方出资小于15%。基本这类项目我就不往下看了。
    好久没写东西了,实在是没时间。最近跟好久没见的朋友几次交流有些感触,写下来跟大家分享下。EB-5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深不可测,越看越不懂。我跟很多朋友常说这是看待问题没有从一个合适的角度,所以就会出现问题。其实首先要把EB-5看作一个商业投资,先不要想移民的事。然后看项目值不值得你投资。如果大家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那就有了投资的大方向。1,首先选择一个自己了解的行业,或者容易了解的行业。 2,选择信任的合作者 3,选择一个你!自!己!认为有好的商业前景的项目。这是选择项目的大方向。有了这个大方向,我们再去从细节上比较项目。说到投资这个词,我们就会想到风险这个词。那我们就从EB-5风险方面去审视项目的细节。1. 移民风险大家都知道,EB5有两个主要的步骤 526和829.526的时候我们要告诉移民局我将要怎么做和如何产生就业机会。区域中心项目方材料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商业计划(我要做什么),经济学报告(如何产生就业机会)。其中经济学报告会用到一些计算就业的模型,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花费型和运营型。目前几乎所有的项目都会用到花费型就业机会。这些项目中部分项目会用到花费和运营两种模型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