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9-09-1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9-09-1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9-09-11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19-09-10
    六、杜甫湖湘诗赏析 元人方回论及杜甫晚期诗,认为:“大抵老杜集,成都时诗胜似关辅时,夔州时诗胜似成都时,而湖南时诗又胜似夔州时。一节高一节,愈老愈剥落也。”可见湖南诗为杜甫的创作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下面赏析五首杜甫湖湘诗,分别是:《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燕子来舟中作》、《清明二首》和《发潭州》。 1.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
    1288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19-09-09
    五、若干问题浅议(续上集) (三)杜甫死因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尽管宦海沉浮、颠沛一生,但却始终保持着年轻时的狂傲。他用诗歌去呐喊国运与民生,赢得了万世称颂。那么,杜甫总归是怎么死的?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说法,而且各执一词,发人深思。 1、溺死说 据唐代学者李观的《杜拾遗补遗》记载:“江水暴涨,(杜甫)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于何处。”他认为杜甫是饮酒过度,酒醉之后被江水淹没而死,死后尸首也不知漂流到何处。李观的这种说法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赞同,并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无稽之谈。但也有人就李观的这一说法展开了想象,如果说杜甫是落水而死,李白是因为捞月而死,屈原是因为投江而死,由此可见正好是“三贤同归一水”了,看来想要把大诗人的结局想象的更为浪漫一些。 2、自沉于水而死 &nbs
    1758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19-09-09
    诺贝尔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在一次接受日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寰球应该在排除不遵守国际法的“流氓国家”美国的前提下前进。 斯蒂格利茨认为,以安全保障为由对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因为,如果以安全保障为名,食品等几乎所有产品都可以成为对象。开启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成为制裁对象的中国在美国钢铁进口中占比很小。这不是安全保障问题,而是贸易法的滥用。应该有人在美国国内起诉特朗普此举违法。之所以尚未这么做,是因为美国企业畏惧政府,对于民主主义来说这不是好事。 特朗普政府认为中国强行要求外国企业进行技术转移,而中国则主张这是对华投资的条件,是WTO规则所允许的。发展中国家对外国企业表示,不应该只利用资源和人力资源,也应该协助开发,这是可以理解的。 后来,斯蒂格利茨在纽约接受彭博今日采访时说,只要特朗普总统不承认中国有发展本国经济的权利,中美之间就不可能达成有意义的贸易协定。尽
    1185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19-09-08
    五、若干问题浅议 (一)杜甫行踪中的地名问题 据一些学者考证,杜甫离开长沙后的行踪,一般认为是乘船出发,途径凿石浦、津口、空灵岸、花石戍、晚洲等地后方到衡州(注:见仇兆鳌《杜诗详注》第1966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这几个地名中,凿石浦名见于《湖南通志·地理志》,津口据前《志》认为即是渌口,渌口镇为今株洲县人民政府驻地;空灵岸据《水经注》载,“湘水又北,迳建宁县(故城在湘潭县北),有空泠峡,惊浪雷奔,浚同三峡”,故空灵岸当在渌口以南不远的地方。“空灵岸”、“空灵岑”与“空泠峡”也许不是一回事。这几个地名没什么问题,存在问题的地名是花石戍,今湘潭县南离衡山不远处有花石镇,花石镇以南不远处有衡山县的望峰乡(峰当指南岳的某座高峰如祝融峰等)。值得考证的是,花石镇与《宿花石戍》有无关系?望峰乡与《望岳》有无关系?如果有关系,杜甫是不是在某地舍舟登陆,离开湘江到了不滨临湘江的花石呢?这些问题不解决,杜甫到空泠峡后的行踪就无从推定。 &nb
    1510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19-09-08
    老天乐变, 冬去晴阳炫。 又识人间春风面,彩鸟啄花小院。莫道皓首他乡,窃喜田邑风光。含咏遣词寻乐,弄草种菜穷忙。注:悉尼的九月,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人们又要开始忙活小家后院里那几分自留地了。
    1115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9-09-08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9-09-08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19-09-07
    楚韵汉诗诵千秋,南瀛盛会竞风流。群贤毕至传雅乐,高手相逢动艳讴。学术经纶展佳作,才情词翰计良谋。一朝研讨联山海,集纳精华惠九州。
    1342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9-09-07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19-09-07
    研究生教育需求的前瞻因此,我的建议并非是头痛医头的对症下药,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都基于我不大相信行政主导,而更信任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期发展和实际存在的市场。许多学者都批评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我理解他们批评的实际是变相的买卖文凭,大肆办班挣钱这类对于大学来说近乎饮鸩止渴或杀鸡取卵的行为。这不是市场化,而是市场化不够的表现。而且不要以为不讲市场化就没有教育市场了。教育市场一直都隐性存在的,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教育需求——即使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想一想1977年恢复高考时,为什么考分较高文科学生更多选择了中文、哲学和历史,其次是经济,却很少有人选择法律。并不是那代人对文学历史哲学特别爱好,而是因为即使在文革期间这三个学科的某些知识也似乎比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有用,文革造成的收益想象实际上塑造了那一代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而到80年代中期,尽管还没有提市场经济,文学就失去轰动效应,经济、法律、管理、金融等专业就开始大行其道了,尽管这时大学生就业仍然是国家包分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教育的市场,需求和供给问题也没消失。据此,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数量的增减,就必须放在社会需求的
    1442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9-09-07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9-09-06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19-09-06
    四、杜甫湖湘诗的主要内容 (续上集) 3. 记录了唐代长沙的独特风貌 杜甫漂泊湖南,在长沙呆了近10个月,期间留下了数十首不朽诗作,部分诗作为后人记录下了唐代长沙的独特风貌,使人读来倍感亲切。 他在岳阳楼写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盛名诗句,然后行船入湘江,来到已属潭州北界的乔口。这里距长沙约60里。杜甫赋诗《入乔口》,结尾是一声嗟叹:“凄恻近长沙”,这位饱尝颠仆流离、孤独老病之苦的诗人,是怀着凄凉哀伤的情感进入长沙的。因随着舟行湘江,目睹朝辉夕阴,山市晴岚,他又以素有的才情诗兴吟咏起长沙的民俗风情和自然界的无穷美景:“两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在诗人的笔下,那盈盈一江春水,灿灿两岸春光,构成了令人陶醉的景致。舟过湘夫人祠(屈原在《九歌》中吟唱过的),咏罢那里的汀树渚濒,杜甫又忍不住回眸赞一声:“湖
    1542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19-09-06
    来点实在且可行的反对诉诸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彻底整顿”的方式来压缩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不意味我主张维护现状,或拒绝教育行政部门的一切行政措施。我只是说,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过了宏图大志,大刀阔斧的创业时期,需要更为精细审慎的雕刻和打磨。我在这里提出三项具体措施。具体并不意味着就事论事,缺乏一般性思路和方向。恰恰相反,我力求从具体中展示一种思路,反映我对中国研究生教育更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我的追求方向。(1)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明令禁止各高校从非科研学术机构招收在职博士生。有关的弊端已经有很多分析讨论,我只简单再说几句。这样做不大可能因此造成人才的遗漏。因为只要不在科研教学结构,在职博士生,无论在官场还是在商场,都不大可能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研究真正的学术问题,招收这类在职博士生从一开始就注定没有什么从事学术科研的前景。我不否认其中某些人对学术科研有一定兴趣,但这种偏好不必须在博士学习中满足,他完全可以自我提高或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博士教育既非业余爱好也非继续教育。此外,他既然不愿意放弃现有工作来攻读博士,也足以表明他/她的学术偏好还不够强,上或不上博士对他的满足都增
    1536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9-06
    在美国东北部住了近20年,首要次到距离只有五小时车程的Luray 去看自然奇观。 这是摘自百科全书的记载: Luray Caverns,原名Luray Cave,是美国弗吉尼亚州Luray以西的一个洞穴,自1878年发现以来吸引了许多游客。洞穴系统分布着诸如柱子,泥流,钟乳石,石笋等大厅。还有flowstone和镜像池。 这些洞穴中最为盛名的是大型Stalacpipe,可以演奏音乐。 记得大学毕业那年,班里组织去北京房山的云水洞去看天然溶洞。洞里潮湿,昏暗,路面非常滑,只有一些象形的钟乳石有彩色灯光照射。记得最清楚的是老头看瓜。其它的景象都不记得了。还有就是记住了我一路上死死的抓住植物老师的手臂,因为我在黑暗中根本看不清路。我们经常开玩笑,不知道一个40多岁的男老师被一个20岁的女大学生死死抓住一小时是什么感觉。 Luray的溶岩洞,修得非常适合老人小孩参观,甚至轮椅都可以出入。地面是砖砌的,温度在华氏60左右。整个过程需要1小
    2579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19-09-05
    四、杜甫湖湘诗的主要内容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展现出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中后期许多诗作,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体现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杜甫在湖南流寓期间,穷困潦倒、疾苦交加,其创作的90多首诗歌内容因此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暮年的遭遇和情感,湖湘人文风情与地理风景,安史乱后的朝政和民生以及内心的苦楚与情怀,是这个时期诗歌的主要内容。 1. 反映暮年的遭遇和情感 杜甫在出川转道湖北时,遭遇了冷淡、意外与洪水。在湖北江陵,邀杜甫出川的兄弟杜位不热情接待,地方行政长官卫伯玉不热心帮忙,其他的亲友只是聚会喝酒游玩。公安的情况也跟江陵差不多。 漂泊
    1533 0
  • 水畔网行 发表了帖子 2019-09-05
    数量的问题?研究生教育扩张,从社会角度来看,有收益,但也要坚持从这个角度,考察这个收益的成本或代价。不能“一好遮百丑”。最明显的问题是,由于相当数量不打算也没能力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进入了研究生群体,这使资源本来就紧缺的高校和教师无法集中资源培养真正有能力、有潜力而且有意愿从事教学科研的研究生,并因此不利于对于中国研究生教育和科教兴国具有决定性和指标意义的知名人才培养。这是我最担心的。还有一些高校或其中某些学科(特别是一些广义的文科)放松甚至可能是没有标准,招收了一些缺乏基本学术资质的官员、商人或其他人士读研、读博士,成了变相的买卖文凭,败坏了学风,败坏了教育。目前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批评意见,大多集中在这两方面。我都同意。但从社会角度来看,问题更大,更多。问题之一是社会资源浪费。研究生数量剧增,不打算或没能力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进入了研究生群体,他们耗费数年时间学习自己不感兴趣或强迫自己感兴趣或是伪装感兴趣的知识或技能,加上他们为考研支付的时间和精力(有的连考多年),这是相当大的社会成本;不仅他们本人或家庭为此支付了时间、精力和金钱,还有社会失去的他们
    1551 2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