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认为,科技工作因其高度的创新性,因此科技工作者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科学家们改造了一种汽车装配线上常见的机器人,让它可以在化学实验室内工作。通过与机器学习算法相连,这种机器人可以使用和人类化学家一样的标准分析仪器,“相当于使研究人员而非仪器变得自动化”。同时,由于它和人类体积相当,可以在传统实验室内工作,而无须建立或改造新实验室。在提高一种聚合光催化剂性能的实验中,这款机器人在2~3天内便优化了反应条件,而人类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到。原因之一,就是这种机器人采取了激光扫描和触觉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定位,而不是视觉系统——不用“看”的机器人无须光亮,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光催化实验的效率。研究者认为,这个机器人将在传统实验室有更多应用。那么,人工智能会取代化学家吗?会取代科学家吗?本期,我们邀请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磊一起来谈谈这个话题。1.人工智能已成为科学家的好帮手侯增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简单地说,《自然》刊登的论文在技术方面有两个亮点。一
95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