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5-04
    【婆在新西兰】周五晚参加朋友的"星球大战"主题聚会。这电影N年了,但似乎代代都圈粉。
    1404 2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5-03
    【婆在新西兰】太阳下山,太快了!太快了!比群里秒抢红包的速度还快!下班一出公司门,就见到一条长长的金色倒影,可是等婆跑近举起手机时,已成过去式。金色的尾巴不见了
    1677 2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5-03
    【婆在新西兰】秋天苹果丰收。同事从家里採摘的苹果送婆品尝。办公室休息室也有一大箱苹果任吃任拿。楼下店里的同事还做了巧克力muffins拿到我们部门分享。忙碌了一日之内,但容易满足就酱紫幸福着……
    1825 2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5-02
    【婆在新西兰】现在是新西兰的秋天。每天下班回到家天已黑,或者打风下雨。一直没去后院......直到今天......不劳而获~嘻嘻
    1789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5-01
    现在都很快了, 次日或第三天吧。只不过不象国内那样, 买个鸡腿都要快递
    移民加拿大已经十多年了,刚来的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移民加拿大好不好?移民加拿大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这个答案就慢慢地自己显现出来。这十几年不是每年都会回国,每次回去两个月这样,所以其实现在对于国内我反而比较不了解,我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尽量客观讲讲我对于移民加拿大的这个选择有什么样的看法。1关于学习我会移民加拿大的契机大部分源自于我在加拿大的留学经历,所以想从学习方面先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这个人比较没心没肺,所以当初过来很快就适应了,没什么过渡阶段。而且我在国内学习不错,英语也是优势,来了这边学业上也没什么太大的压力。国内和加拿大的学习模式我都能适应,也都喜欢,我的留学经历总体来说算是挺顺利的。我是2000年来加拿大读的书,那时的留学生基本都是计算机、商业专业出身,而且那段时间的加拿大技术移民也需要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但是就现在来看,我认识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移民不多,一部分因为自身原因回国了,一部分移民加拿大但是却做了不相关的工作。当然,这没什么典型性,只是我个人周边的情况,只能做个参考。2关于医疗医疗基本是每个人一提及加拿大都会讲到的部分,不少想要移民加拿大的申请人都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5-01
    【婆在新西兰】今天下午渔船靠岸,上了一批新鱼。婆开心得像小燕子一样飞下楼,拍鱼认鱼聊鱼。生活就这么简单地过着,人也变得越来越没脑地傻乐着。嘻嘻
    1764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8-05-01
    [楼主按] 这是今天的华语新闻, 很有趣: 加拿大女孩在北京,追回老人拿走的野鸭蛋呵呵, 这个女孩很"拧"啊! 不过也正是因为她的拧巴, 硬是保住了鸭蛋不被”母子分离“!加拿大的环保教育确实是从幼儿园就开始, 爱护动物和保护自然也是孩子天生的本性。 为这个加拿大女孩点赞! 也希望以后这种”老人变坏“的情况不再发生。-----------------------------------------------------------------------------------------------加拿大女孩Simone在北京奥森公园发现有一位老人蹚水进入小岛,从草丛中捡起了几枚鸭蛋装在塑料袋带走。Simone请求朋友帮忙翻译,几次要求老人将野鸭蛋放回,均被拒绝。后来,在加拿大女孩的坚持下,两人将事情反映至公园管理处,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老人终于把野鸭蛋放回。加拿大女孩Simone劝老人放回野鸭蛋。加拿大姑娘Simone回忆,4月15日当天,她带着几个小朋友到奥森公园游玩,刚好看到一个老人穿着雨鞋蹚水进入小岛,拿了几枚野鸭蛋。“我不知道他拿了几个野鸭蛋
    3130 4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29
    【夫妻小感动】阴天,雨天,烦躁,沮丧,无目标,无成就感。......某龍默默地从装修杂物堆积的最里层,将某婆的画架搬到了厅堂。"亲爱的,你好久没画画了。"
    1751 2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27
    【婆在新西兰】自家产南瓜,真的好吃到冇得谈。有图有真相。最不可思议的是,连种子都是从天而降,冇施肥,冇灌溉,冇除草,真所谓不劳而获不是梦
    1148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27
    【婆在新西兰】意外惊喜!今年香蕉树又开花了。这意味着又有一串香蕉即将出生了。斐济果树上仍有许多果。每次大风吹过,就有一地的收获。今年的小桔子也意外地多。虽小但甜冇核。
    1388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27
    【婆在新西兰】是上班工作賺錢存錢养老?还是生儿育女防老?哈哈~猜猜婆会选啥?
    1450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27
    【婆在新西兰】一周的裝修暂告一段落。乱到象被龙卷风吹过一样。灰尘过敏,气味刺鼻,不停打噴嚏流眼淚。今天公众假期闷夫妻在家收拾了一日之内。累到不想说话。享受現在干净宁静舒適的家。三周后再战
    1659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27
    【婆在新西兰】今天在市中心较大的教堂參加了同事的葬禮。大约五百至六百人挤滿了教堂里里外外。三十二岁走得太匆忙。三次觸及淚點。一个半小時的天主教仪式,在追思和庆生中渡過。相比中式葬禮,西式葬禮比較轻松。特別是Sarah Mclachlan的那首Angel
    1449 0
  • Mia快跑啊 回复了帖子 2018-04-26
    美国奥兰多~关注一下
    想要移民风景怡人的地方,很好宜居,有什么好的推荐?
    156****6202 2360 3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26
    【婆在新西兰】中午象往常一樣坐在水边午餐,一群海鸥从头皮上掠过。一阵屎臭味扑面而來。检查大褛,兩处中流弹,但也沒那么臭呀?!猛一回头,一辆豬车牛车还是馬车经过,留香一條街。NND~买六合彩去......
    2178 0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4-26
    呵呵专家来了! 谢谢大伟!
    在跟很多朋友们聊移民时,发现大家在最开始走上移民这条路时会有诸多误区,不光在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在思维层面会走弯路。所以今天大伟就来说说,下了决心移民后几件关键的事情。01移民是一场长期的战斗移民可能是我们这辈子做的较大的一个决定,而这个最重要的决定也必然要耗费最长的时间。以大伟为例,从最开始动了移民心思,研究美国,研究澳洲,最终转到加拿大并申请成功,总共过程耗费了4年之久。这期间自然是走了许多弯路,因为移民信息的不对称,也很难找到懂行的朋友商量,所以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收关在看到加拿大技术移民的曙光后,准备雅思和各种材料,等待机遇,也长达两年。移民真的是个复杂透顶的事情,四个主流的移民国家 -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总共加起来有上百个移民项目,每个项目对申请人的要求都不一样。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海外申请者最开始都不符合要求,英语、学历、资产、职业等等等等。很多朋友在看了一圈发现没有符合要求的项目时,往往会感到灰心,有的甚至干脆暂时放弃,而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那个想要放飞的梦想依然会不时的出现在心头。所以别怕过程漫长,别怕条件不够。只有选择好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为之有针对性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4-25
    华人青年从加拿大转战欧洲又从那里带回妻儿, 这样的人生很壮观啊! 为英雄点赞【图片】
    如果说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华工以血汗为后来的加拿大华人开辟了道路,那么二战华裔老兵则是以他们的牺牲和抗争为后来者争得平等的公民身份。正是在这些从战场归来的老兵的呼吁和压力之下,加拿大政府在1947年废除排华法,华人从此有了投票、选择职业、自由迁徙和担保家人来加拿大团聚等权利。二战之初,加拿大实行志愿兵役制。华人尽管可以报名参军,但是不能进入海军和空军。后来战事紧张,加拿大立法征兵,一开始也并不包括华人。1944年,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特别军事行动急需华裔军人,请求加拿大支援,加拿大军队才彻底向华人打开了大门。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中加拿大军队中有600多名华裔军人。还有一些华人加入了英国军队。加拿大政府老兵事务部的“英雄回忆”栏目记载了21位华裔老兵的口述回忆。下面是其中三人的故事。黄国雄(John Ko Bong)黄国雄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徒,因此四个儿子的英文名来自《新约》四福音书:John,Matthew,Mark和Luke,还有一个女儿名叫玛丽。加拿大开始征兵后,五个子女先后入伍。黄国雄和另外12名华裔军人被派往香港,参加一项代号“遗忘”的军事行动。这样十几个人深入敌后,基本上没有生还的可
    Mr海 2788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8-04-24
    [楼主按] 今天的重磅新闻:全民医保还不够,加拿大要实现全民药保呵呵, 听上去有点too good to be true。 不知这个可能性总归有多大, 但估计实现的时间至少要个三五年? 药物花销确实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笔开支, 尤其对于慢性病者更是一个负担, 如果加拿大能在医保之后再来个药保, 那真是天大的好事! 但美梦往往不能成真, 至少不那么容易成真是吧?钱从哪里来? 政府怎么用? 作为选民, 我们就拭目以待。加拿大的社会福利一直是吸引移民的重要因素,不少人戏称加拿大为“大家拿”,特别是全民医保,令不少人羡慕不已。然而,对很多加拿大人来说,这项“全民医保”福利却是个“假象”,因为尽管看病不用掏钱,但却由于药品价格过高而无法负担。统计显示,每10名加拿大患者中,就有1人由于药价太高买不起而被迫停药。而最近,这样的局面将有望打破。因为加拿大政府正在致力于将全民医保扩大为全民药保。一百多种药被列入清单在经过了两年的调研和咨询后,一个由加拿大各党议员组成的众议院健康委员会本周提交了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众议院健康委员会建议加拿大实行涵盖全体国民、单一支付的药品保险,以便让
    2927 0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8-04-24
    呵呵有趣的思考。 不过有个关键问题有待澄清:” 每天不用工作“, 是说有钱到不必上班了? 还是没法找到喜爱的工作? 这两者相差太大了。 如果是前者, 那他是处在了财务自由后的超脱阶段, 能选择养花也能选择做老总, 甚至还可以继续做生意等, 总之他有了别人没有的自由权, 是从生存到了生活的阶段, 不存在不甘心的说法。如果是后者, 当然就是失落了, 从呼风唤雨的霸气角色变成伺候花草的闲置人员,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 说甘心是骗人的。 文中其他的例子, 各有各的好坏, 如果真的是目前情况下自己能做的事, 又是值得做的事(比如更能赚钱), 也行啊。 最终目的无非是一个: 实现财务自由, 然后做内心最最想做的事!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国内年薪百万的老总移民加拿大后的生活。他每天不用工作,平时剪草坪,下下厨房,接送孩子,晚上给孩子讲故事。文章的收关好像这位老总和目前的生活达成了某种和解,但让人感觉到其实他内心会有多么的不甘。当一个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大主体部分的工作事业被抽掉后,还剩下什么?工作事业,财富,权力定义了一个人是否成功。但这些没有了之后呢,还会用什么来定义我们?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我和孩子讲了这个故事,问他怎么看。(我忘记他怎么说的了)不知道是与我接触的人群有关还是怎么回事,我看到有很多华人在加拿大做一些房屋中介,留学中介之类的工作。以前我接触一位陪读妈妈,读完语言学校申请大学,后来帮学校翻译网站,帮助学校招生。那时我心里在想:她自己想做的事是什么?她为她自己做了什么?“她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其实,这句话也是在问我自己的。换成我,我会怎么样?会比他们做的好吗?是什么让一个人走的更远?外在的拉力,生活的现实所迫和发自内心真正想做的事,在自我和现实,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平衡?
    客舍青青 1737 2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8-04-21
    【婆在新西兰】昨天中午用手机随手拍的这张照片,居然被我们霍克斯湾的摄影群选为Facebook 的群封面。I feel honored
    1812 0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