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黄黄跨越太平洋 发表了帖子 2017-12-18
    收到被拒的邮件,我们完全懵了!为(去)什(你)么(X)?!仔细一读邮件,移民官解释说L先森的IT专业加分被取消了,因此分数达不到移民要求。为啥被取消呢,因为L先森是研究生攻读的IT专业,本科是非IT专业的,而热门专业加分仅适用于本科学历为热门专业的申请人。请自行想象当时我们脑子里奔腾而过的数万头草泥马。L先森的鸡血一下子汹涌起来,二话没说就给移民官回复过去:请摆出相关的规定、解释为何更高学历反而不被接受以及提供什么资料可让他们满意。如此与移民官扯皮扯了一个月,甚至还向上级移民局申诉,最终结果却仍是维持原判。即使我们如何的骂骂咧咧理直气壮,但移民局用一句“按规章办事”堵住了我们所有的不满,包括我们那530刀的申请费。本来饼子都妥妥的到嘴边了,猪八戒飞过来一把抢走塞嘴里,你说气人不气人?!可胳膊拧不过大腿,缺了这项加分,我们移民新西兰的通道算是塌方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发挥了惊人的自我安慰天赋,瞬间觉得北京也是很美好的,不就是空气差点学区房买不起工作忙点么,其实还不错(并没有)。但L先森并没放弃,他偶然在网友的帖子里看到“银蕨签证”这个新名词,才发现上帝似乎还给我们留了个通风口。新西兰银
    2202 2
  • 黄黄跨越太平洋 回复了帖子 2017-12-07
    感谢支持
    昨晚洗完澡从热气腾腾的浴室出来,慢悠悠晃到阳台,突然有感而发:“哟,空气挺好呢。”“天天不是都很好么。”我得到了一声嗤笑。抬头看看星空,以及在夜空中仍能清晰可见的云朵,觉得这种宁静和平淡,居然不知不觉中变得理所当然。其实回想起来,我们的移民之路开启得非常不靠谱。大约两年前,我还是一个在四大吃喝混死的“刺儿头”,每天或许都会吐槽压力太大的工作却又打心底有那么一丢丢喜欢极富挑战又充满乐趣的尽职调查项目,与加班做着殊死搏斗同时抓紧一切机会享受着无所事事的某个凌晨或傍晚,雾霾天气必然心生怨怼但365天仍然一颗红心向祖国。也许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觉得自己累得像狗周遭却充斥着比自己更优秀更努力的“别人家的孩子”,一方面觉得自己好像还算“中国优秀青年”到底有房有车有户口算是在北京扎了根了。出国移民的想法必然是有的,但那好比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那就是一个寻常的一日之内,寻常到我脑子里实在搜索不出来到底是几月几号。L先森中午吃盒饭的当口,偶然听见同事提起他移民新西兰的打算,便多嘴问了一句移民方式,接着就是同事不知疲倦的各种安利。至少在当时来看,该同事是做了详尽的攻略的
  • 黄黄跨越太平洋 回复了帖子 2017-12-07
    这个我刚刚发,感谢那么快留言,好开心呢
    昨晚洗完澡从热气腾腾的浴室出来,慢悠悠晃到阳台,突然有感而发:“哟,空气挺好呢。”“天天不是都很好么。”我得到了一声嗤笑。抬头看看星空,以及在夜空中仍能清晰可见的云朵,觉得这种宁静和平淡,居然不知不觉中变得理所当然。其实回想起来,我们的移民之路开启得非常不靠谱。大约两年前,我还是一个在四大吃喝混死的“刺儿头”,每天或许都会吐槽压力太大的工作却又打心底有那么一丢丢喜欢极富挑战又充满乐趣的尽职调查项目,与加班做着殊死搏斗同时抓紧一切机会享受着无所事事的某个凌晨或傍晚,雾霾天气必然心生怨怼但365天仍然一颗红心向祖国。也许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觉得自己累得像狗周遭却充斥着比自己更优秀更努力的“别人家的孩子”,一方面觉得自己好像还算“中国优秀青年”到底有房有车有户口算是在北京扎了根了。出国移民的想法必然是有的,但那好比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那就是一个寻常的一日之内,寻常到我脑子里实在搜索不出来到底是几月几号。L先森中午吃盒饭的当口,偶然听见同事提起他移民新西兰的打算,便多嘴问了一句移民方式,接着就是同事不知疲倦的各种安利。至少在当时来看,该同事是做了详尽的攻略的
  • 黄黄跨越太平洋 发表了帖子 2017-12-07
    昨晚洗完澡从热气腾腾的浴室出来,慢悠悠晃到阳台,突然有感而发:“哟,空气挺好呢。”“天天不是都很好么。”我得到了一声嗤笑。抬头看看星空,以及在夜空中仍能清晰可见的云朵,觉得这种宁静和平淡,居然不知不觉中变得理所当然。其实回想起来,我们的移民之路开启得非常不靠谱。大约两年前,我还是一个在四大吃喝混死的“刺儿头”,每天或许都会吐槽压力太大的工作却又打心底有那么一丢丢喜欢极富挑战又充满乐趣的尽职调查项目,与加班做着殊死搏斗同时抓紧一切机会享受着无所事事的某个凌晨或傍晚,雾霾天气必然心生怨怼但365天仍然一颗红心向祖国。也许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觉得自己累得像狗周遭却充斥着比自己更优秀更努力的“别人家的孩子”,一方面觉得自己好像还算“中国优秀青年”到底有房有车有户口算是在北京扎了根了。出国移民的想法必然是有的,但那好比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那就是一个寻常的一日之内,寻常到我脑子里实在搜索不出来到底是几月几号。L先森中午吃盒饭的当口,偶然听见同事提起他移民新西兰的打算,便多嘴问了一句移民方式,接着就是同事不知疲倦的各种安利。至少在当时来看,该同事是做了详尽的攻略的
    3354 4
  • 黄黄跨越太平洋 回复了帖子 2017-12-05
    我们也是第一次围观,小朋友比较开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国人民包容国际元素的能力也得到稳步提升。咳咳,编不下去了,还是让新闻联播体一边去吧。其实我就是想说,人民群众为了找个借口剁手/哼吃海喝/聚众娱乐,都纷纷过起了洋人的“生蛋节”。实话说,写手黄在国内时一直对圣诞节不咋感冒,可入乡随俗嘛,今年赶上了奥克兰的圣诞游行,果断地拖家带口凑热闹去了。11月26日,阴。天公作美,要是遇上平时那艳阳高照天,估计要晒化一层脂肪!圣诞游行是下午1点正式开始,不过为了占据有利地形(我们中国人的小智慧),我们10点40就到了昆街(Queen Street,大家叫昆街,比较接地气嘛)。好嘛,还以为自己来得早呢,结果路边俨然已经摆得满满当当了!考虑到上厕所的问题,我们果断走到汉堡王(对,就是那个汉堡王)附近寻找坑位,好运气的抢到收关一块地盘(汉堡王门口早被占领了,我们还是在街对面找到的地方)。铺好自备的野餐垫,我们几个开始吃吃喝喝等着看表演了。12点半到1点,是预热表演。韩国的跆拳道队伍、泰国的“广场舞”团、中国留学生的cosplay秀(WTF!我也不知道为啥是这样的安排)、古罗马勇士的恐吓派对(一群大叔老不羞地穿着盔甲向路边吃瓜群众奔
  • 黄黄跨越太平洋 回复了帖子 2017-12-05
    感谢表扬!!!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国人民包容国际元素的能力也得到稳步提升。咳咳,编不下去了,还是让新闻联播体一边去吧。其实我就是想说,人民群众为了找个借口剁手/哼吃海喝/聚众娱乐,都纷纷过起了洋人的“生蛋节”。实话说,写手黄在国内时一直对圣诞节不咋感冒,可入乡随俗嘛,今年赶上了奥克兰的圣诞游行,果断地拖家带口凑热闹去了。11月26日,阴。天公作美,要是遇上平时那艳阳高照天,估计要晒化一层脂肪!圣诞游行是下午1点正式开始,不过为了占据有利地形(我们中国人的小智慧),我们10点40就到了昆街(Queen Street,大家叫昆街,比较接地气嘛)。好嘛,还以为自己来得早呢,结果路边俨然已经摆得满满当当了!考虑到上厕所的问题,我们果断走到汉堡王(对,就是那个汉堡王)附近寻找坑位,好运气的抢到收关一块地盘(汉堡王门口早被占领了,我们还是在街对面找到的地方)。铺好自备的野餐垫,我们几个开始吃吃喝喝等着看表演了。12点半到1点,是预热表演。韩国的跆拳道队伍、泰国的“广场舞”团、中国留学生的cosplay秀(WTF!我也不知道为啥是这样的安排)、古罗马勇士的恐吓派对(一群大叔老不羞地穿着盔甲向路边吃瓜群众奔
  • 黄黄跨越太平洋 回复了帖子 2017-12-05
    哈哈,谢谢夸奖!
    今儿写黄黄跟大家八卦八卦"大名鼎鼎"的老董一家。为啥说"大名鼎鼎"呢,因为老董不仅是一名复原军人,同时还是一个厨子(实际上他只是凭兴趣考了厨师执照,并未从事过这项工作)。大家可以想象,在异国他乡,有一个做得一手好菜还热情好客的朋友,是多么让人神往的事情。当然,今天的主题肯定不能是肤浅的"论如何迅速掌握中国八大菜系"(这个一点都不肤浅),写手黄是想分享一下老董夫妇这锅的毒鸡汤:一碗,为了孩子上学、两个不咋会英文的、30来岁的夫妇,远走新西兰的毒,鸡,汤。一般来说,我们这个年龄的老鸟儿想移民,大多因为孩子。不管是教育、自然环境、食品安全还是其他很多方面,总有一个可能戳中父母那颗玻璃心(我认识一家北京人,到新西兰的只此原因就是,北京雾霾)。老董夫妇的儿子L今年10岁,在国内读到四年级,非常聪明开朗。老董的老婆却说,L的性格太过活泼,纪律性不强(我默默地想到柠小檬),虽说成绩不错,但老师颇有微词。我猜测是他俩老被请到学校挨批,于是一咬牙一跺脚,"逃"到了新西兰:即使放弃了国内不错的工作,甚至变卖了一套房产,即使几乎
  • 黄黄跨越太平洋 发表了帖子 2017-12-05
    今儿写黄黄跟大家八卦八卦"大名鼎鼎"的老董一家。为啥说"大名鼎鼎"呢,因为老董不仅是一名复原军人,同时还是一个厨子(实际上他只是凭兴趣考了厨师执照,并未从事过这项工作)。大家可以想象,在异国他乡,有一个做得一手好菜还热情好客的朋友,是多么让人神往的事情。当然,今天的主题肯定不能是肤浅的"论如何迅速掌握中国八大菜系"(这个一点都不肤浅),写手黄是想分享一下老董夫妇这锅的毒鸡汤:一碗,为了孩子上学、两个不咋会英文的、30来岁的夫妇,远走新西兰的毒,鸡,汤。一般来说,我们这个年龄的老鸟儿想移民,大多因为孩子。不管是教育、自然环境、食品安全还是其他很多方面,总有一个可能戳中父母那颗玻璃心(我认识一家北京人,到新西兰的只此原因就是,北京雾霾)。老董夫妇的儿子L今年10岁,在国内读到四年级,非常聪明开朗。老董的老婆却说,L的性格太过活泼,纪律性不强(我默默地想到柠小檬),虽说成绩不错,但老师颇有微词。我猜测是他俩老被请到学校挨批,于是一咬牙一跺脚,"逃"到了新西兰:即使放弃了国内不错的工作,甚至变卖了一套房产,即使几乎
    2533 5
  • 黄黄跨越太平洋 发表了帖子 2017-12-0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国人民包容国际元素的能力也得到稳步提升。咳咳,编不下去了,还是让新闻联播体一边去吧。其实我就是想说,人民群众为了找个借口剁手/哼吃海喝/聚众娱乐,都纷纷过起了洋人的“生蛋节”。实话说,写手黄在国内时一直对圣诞节不咋感冒,可入乡随俗嘛,今年赶上了奥克兰的圣诞游行,果断地拖家带口凑热闹去了。11月26日,阴。天公作美,要是遇上平时那艳阳高照天,估计要晒化一层脂肪!圣诞游行是下午1点正式开始,不过为了占据有利地形(我们中国人的小智慧),我们10点40就到了昆街(Queen Street,大家叫昆街,比较接地气嘛)。好嘛,还以为自己来得早呢,结果路边俨然已经摆得满满当当了!考虑到上厕所的问题,我们果断走到汉堡王(对,就是那个汉堡王)附近寻找坑位,好运气的抢到收关一块地盘(汉堡王门口早被占领了,我们还是在街对面找到的地方)。铺好自备的野餐垫,我们几个开始吃吃喝喝等着看表演了。12点半到1点,是预热表演。韩国的跆拳道队伍、泰国的“广场舞”团、中国留学生的cosplay秀(WTF!我也不知道为啥是这样的安排)、古罗马勇士的恐吓派对(一群大叔老不羞地穿着盔甲向路边吃瓜群众奔
    2629 4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你答对了,呵呵!
    猪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动物。但这不妨碍他背后也有自己的故事。我在墨尔本读书时,曾参观了市区的移民博物馆。多年过去了,记忆逐渐模糊,但现场复原的狭窄的远洋船舱,早期移民的家当等却依稀记得。但有一个东西我却印象深刻,那就是博物馆有展示老鼠和蟑螂,并标注:它们也随着人类长途迁徙,作为移民来到了澳洲大陆。从那以后,我在澳洲和新西兰,看到各种动物时总会想:这个动物,它是原生的呢?还是移民来的?如果是后者,那么它是跟着人类来的?还是自己来的?这个问题的主角如果变成猪,我发现其实非常有趣。英国Durham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组成的研究小组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在分析了超过1500头现代猪以及18头古代猪的DNA序列后。他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曾发表过一篇论文指出:亚洲和欧洲的家猪驯养历史存在明显的不同。“先前对欧洲家猪的研究表明,最初欧洲养的猪是从近东地区传入的,后来这个种类完全被欧洲本地野猪的后代所取代了。然而,虽然中国也出现了分布遍及全国的与早期家猪基因不同的野猪种类,但是这些野猪并没有被驯化成为家猪。最早的中国家猪和现在中国饲养的猪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说明在东亚这个地区猪和养猪的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炫耀
    作者:托尼我在国内的群并不多,回来新西兰发现群特别多。也许因为这里华人社群相对较小,微信群成为了一种彼此建立联系的主要工具。不过,这个年代,大家群太多,不置顶,大抵是看不过来的。我置顶的群一般有下面几个特点之一:人很少但都是很熟的朋友,或有一定活跃度有主题的群,或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群,或群主是个很特别的人。豌豆兰的群属于收关一个。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置顶她的群。群就是一个小社会,群主开群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法。曾有读者建议我建群,我犹豫了很久还是放弃了,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去做这事。为了做中秋的读者福利活动,我建了一个读者群,现在也就搁那放着。豌豆兰的群不错,体现出了一定管理水平:有福利(新人进群发红包,打广告的必须发红包),有管理(聊天谈话组织得体,管理也挺民主),主题突出(创业和移民话题)。但我到底移民已经7年了,所以对群里的话题并没有太多时间参与。我留在群里是因为豌豆兰是个特别的人。说是朋友,其实我们从未谋面。当然,在这个后微信时代,也属正常。我对她的印象是,她很忙,很能干,在北岛一个小镇经营着一家酒店。另外她和我一样来自湖北,但从深圳来的新西兰。她似乎在创业投资移民的圈子里颇有名气,很多人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炫耀
    作者:托尼我在国内的群并不多,回来新西兰发现群特别多。也许因为这里华人社群相对较小,微信群成为了一种彼此建立联系的主要工具。不过,这个年代,大家群太多,不置顶,大抵是看不过来的。我置顶的群一般有下面几个特点之一:人很少但都是很熟的朋友,或有一定活跃度有主题的群,或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群,或群主是个很特别的人。豌豆兰的群属于收关一个。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置顶她的群。群就是一个小社会,群主开群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法。曾有读者建议我建群,我犹豫了很久还是放弃了,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去做这事。为了做中秋的读者福利活动,我建了一个读者群,现在也就搁那放着。豌豆兰的群不错,体现出了一定管理水平:有福利(新人进群发红包,打广告的必须发红包),有管理(聊天谈话组织得体,管理也挺民主),主题突出(创业和移民话题)。但我到底移民已经7年了,所以对群里的话题并没有太多时间参与。我留在群里是因为豌豆兰是个特别的人。说是朋友,其实我们从未谋面。当然,在这个后微信时代,也属正常。我对她的印象是,她很忙,很能干,在北岛一个小镇经营着一家酒店。另外她和我一样来自湖北,但从深圳来的新西兰。她似乎在创业投资移民的圈子里颇有名气,很多人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是滴,人在面对选择时总是痛苦
    作者:托尼我在国内的群并不多,回来新西兰发现群特别多。也许因为这里华人社群相对较小,微信群成为了一种彼此建立联系的主要工具。不过,这个年代,大家群太多,不置顶,大抵是看不过来的。我置顶的群一般有下面几个特点之一:人很少但都是很熟的朋友,或有一定活跃度有主题的群,或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群,或群主是个很特别的人。豌豆兰的群属于收关一个。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置顶她的群。群就是一个小社会,群主开群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法。曾有读者建议我建群,我犹豫了很久还是放弃了,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去做这事。为了做中秋的读者福利活动,我建了一个读者群,现在也就搁那放着。豌豆兰的群不错,体现出了一定管理水平:有福利(新人进群发红包,打广告的必须发红包),有管理(聊天谈话组织得体,管理也挺民主),主题突出(创业和移民话题)。但我到底移民已经7年了,所以对群里的话题并没有太多时间参与。我留在群里是因为豌豆兰是个特别的人。说是朋友,其实我们从未谋面。当然,在这个后微信时代,也属正常。我对她的印象是,她很忙,很能干,在北岛一个小镇经营着一家酒店。另外她和我一样来自湖北,但从深圳来的新西兰。她似乎在创业投资移民的圈子里颇有名气,很多人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看每个人选择了
    作者:托尼我在国内的群并不多,回来新西兰发现群特别多。也许因为这里华人社群相对较小,微信群成为了一种彼此建立联系的主要工具。不过,这个年代,大家群太多,不置顶,大抵是看不过来的。我置顶的群一般有下面几个特点之一:人很少但都是很熟的朋友,或有一定活跃度有主题的群,或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群,或群主是个很特别的人。豌豆兰的群属于收关一个。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置顶她的群。群就是一个小社会,群主开群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法。曾有读者建议我建群,我犹豫了很久还是放弃了,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去做这事。为了做中秋的读者福利活动,我建了一个读者群,现在也就搁那放着。豌豆兰的群不错,体现出了一定管理水平:有福利(新人进群发红包,打广告的必须发红包),有管理(聊天谈话组织得体,管理也挺民主),主题突出(创业和移民话题)。但我到底移民已经7年了,所以对群里的话题并没有太多时间参与。我留在群里是因为豌豆兰是个特别的人。说是朋友,其实我们从未谋面。当然,在这个后微信时代,也属正常。我对她的印象是,她很忙,很能干,在北岛一个小镇经营着一家酒店。另外她和我一样来自湖北,但从深圳来的新西兰。她似乎在创业投资移民的圈子里颇有名气,很多人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谢谢,欢迎关注我的公号《我的新西兰》哦,呵呵,更多内容没有传过来
    作者:托尼我在国内的群并不多,回来新西兰发现群特别多。也许因为这里华人社群相对较小,微信群成为了一种彼此建立联系的主要工具。不过,这个年代,大家群太多,不置顶,大抵是看不过来的。我置顶的群一般有下面几个特点之一:人很少但都是很熟的朋友,或有一定活跃度有主题的群,或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群,或群主是个很特别的人。豌豆兰的群属于收关一个。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置顶她的群。群就是一个小社会,群主开群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法。曾有读者建议我建群,我犹豫了很久还是放弃了,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去做这事。为了做中秋的读者福利活动,我建了一个读者群,现在也就搁那放着。豌豆兰的群不错,体现出了一定管理水平:有福利(新人进群发红包,打广告的必须发红包),有管理(聊天谈话组织得体,管理也挺民主),主题突出(创业和移民话题)。但我到底移民已经7年了,所以对群里的话题并没有太多时间参与。我留在群里是因为豌豆兰是个特别的人。说是朋友,其实我们从未谋面。当然,在这个后微信时代,也属正常。我对她的印象是,她很忙,很能干,在北岛一个小镇经营着一家酒店。另外她和我一样来自湖北,但从深圳来的新西兰。她似乎在创业投资移民的圈子里颇有名气,很多人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我哪里忧伤了,我只是笑里含着泪花
    作者:托尼我在国内的群并不多,回来新西兰发现群特别多。也许因为这里华人社群相对较小,微信群成为了一种彼此建立联系的主要工具。不过,这个年代,大家群太多,不置顶,大抵是看不过来的。我置顶的群一般有下面几个特点之一:人很少但都是很熟的朋友,或有一定活跃度有主题的群,或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群,或群主是个很特别的人。豌豆兰的群属于收关一个。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置顶她的群。群就是一个小社会,群主开群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法。曾有读者建议我建群,我犹豫了很久还是放弃了,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去做这事。为了做中秋的读者福利活动,我建了一个读者群,现在也就搁那放着。豌豆兰的群不错,体现出了一定管理水平:有福利(新人进群发红包,打广告的必须发红包),有管理(聊天谈话组织得体,管理也挺民主),主题突出(创业和移民话题)。但我到底移民已经7年了,所以对群里的话题并没有太多时间参与。我留在群里是因为豌豆兰是个特别的人。说是朋友,其实我们从未谋面。当然,在这个后微信时代,也属正常。我对她的印象是,她很忙,很能干,在北岛一个小镇经营着一家酒店。另外她和我一样来自湖北,但从深圳来的新西兰。她似乎在创业投资移民的圈子里颇有名气,很多人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答对了
    作者:托尼环保部上周的一则通知,新西兰的盛名步道之一,汤加里罗步行穿越(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将从10月21日开始临时取消自驾游。也许对很多中国游客来说,这个景点颇为陌生。虽然,新西兰的步道寰球闻名,但步道的主要游客还是本地人和欧美日游客居多。上图是编辑托尼 2017 年在国家公园拍照留影。在公园附近驱车,较大的体会就是那种莽荒大地的感觉,就是那种你一眼望去没有人的感觉,似乎这里千百年来未被打扰过。事实上,我后来才知道,确实这个公园和我的直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这条步道位于新西兰的北岛中部偏南,在盛名的萤火虫洞继续往南165公里,距离霍比特郡往南有219公里,距离大洋洲较大的陶波湖往西103公里。为啥这个步道要取消自驾呢?先得从这个公园说起。1一个伟大的毛利头领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其实名声显赫,它分别被联合国在1990年和1993年授予了寰球自然遗产和寰球文化遗产,属于寰球仅有的28个双料寰球遗产。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是1887年的10月建立的,距今已经有130年历史。事实上,它是新西兰的第1个国家公园,也是寰球上第4个国家公园。这个国家公园还享有一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法制国家靠法制,人治国家靠禁忌
    作者:托尼环保部上周的一则通知,新西兰的盛名步道之一,汤加里罗步行穿越(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将从10月21日开始临时取消自驾游。也许对很多中国游客来说,这个景点颇为陌生。虽然,新西兰的步道寰球闻名,但步道的主要游客还是本地人和欧美日游客居多。上图是编辑托尼 2017 年在国家公园拍照留影。在公园附近驱车,较大的体会就是那种莽荒大地的感觉,就是那种你一眼望去没有人的感觉,似乎这里千百年来未被打扰过。事实上,我后来才知道,确实这个公园和我的直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这条步道位于新西兰的北岛中部偏南,在盛名的萤火虫洞继续往南165公里,距离霍比特郡往南有219公里,距离大洋洲较大的陶波湖往西103公里。为啥这个步道要取消自驾呢?先得从这个公园说起。1一个伟大的毛利头领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其实名声显赫,它分别被联合国在1990年和1993年授予了寰球自然遗产和寰球文化遗产,属于寰球仅有的28个双料寰球遗产。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是1887年的10月建立的,距今已经有130年历史。事实上,它是新西兰的第1个国家公园,也是寰球上第4个国家公园。这个国家公园还享有一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回复了帖子 2017-11-28
    法制国家靠法制,人治国家靠禁忌
    作者:托尼环保部上周的一则通知,新西兰的盛名步道之一,汤加里罗步行穿越(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将从10月21日开始临时取消自驾游。也许对很多中国游客来说,这个景点颇为陌生。虽然,新西兰的步道寰球闻名,但步道的主要游客还是本地人和欧美日游客居多。上图是编辑托尼 2017 年在国家公园拍照留影。在公园附近驱车,较大的体会就是那种莽荒大地的感觉,就是那种你一眼望去没有人的感觉,似乎这里千百年来未被打扰过。事实上,我后来才知道,确实这个公园和我的直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这条步道位于新西兰的北岛中部偏南,在盛名的萤火虫洞继续往南165公里,距离霍比特郡往南有219公里,距离大洋洲较大的陶波湖往西103公里。为啥这个步道要取消自驾呢?先得从这个公园说起。1一个伟大的毛利头领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其实名声显赫,它分别被联合国在1990年和1993年授予了寰球自然遗产和寰球文化遗产,属于寰球仅有的28个双料寰球遗产。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是1887年的10月建立的,距今已经有130年历史。事实上,它是新西兰的第1个国家公园,也是寰球上第4个国家公园。这个国家公园还享有一
  • 托尼*我的新西兰 发表了帖子 2017-11-26
    作者:托尼我在国内的群并不多,回来新西兰发现群特别多。也许因为这里华人社群相对较小,微信群成为了一种彼此建立联系的主要工具。不过,这个年代,大家群太多,不置顶,大抵是看不过来的。我置顶的群一般有下面几个特点之一:人很少但都是很熟的朋友,或有一定活跃度有主题的群,或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群,或群主是个很特别的人。豌豆兰的群属于收关一个。我并不是一开始就置顶她的群。群就是一个小社会,群主开群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法。曾有读者建议我建群,我犹豫了很久还是放弃了,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去做这事。为了做中秋的读者福利活动,我建了一个读者群,现在也就搁那放着。豌豆兰的群不错,体现出了一定管理水平:有福利(新人进群发红包,打广告的必须发红包),有管理(聊天谈话组织得体,管理也挺民主),主题突出(创业和移民话题)。但我到底移民已经7年了,所以对群里的话题并没有太多时间参与。我留在群里是因为豌豆兰是个特别的人。说是朋友,其实我们从未谋面。当然,在这个后微信时代,也属正常。我对她的印象是,她很忙,很能干,在北岛一个小镇经营着一家酒店。另外她和我一样来自湖北,但从深圳来的新西兰。她似乎在创业投资移民的圈子里颇有名气,很多人
    2890 14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