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5
    呵呵, 小遍最后的总结很有意思【图片】年轻人, 三十岁之前最好别被房子困着, 有点闲钱应该拿去走四方看世界
    房子已成人们生活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砝码,在年轻人的寰球里,房子更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20来岁的年轻人纷纷挤进买房队伍,不惜做“房奴”也要买套房子。在中国之外的国家,年轻人是否也同样背负着房产的枷锁呢?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年轻人房贷首付超低美国年轻人买房,都是找银行贷款。所以,信用分数和收入很重要。美国人的信用分数是从首要张信用卡开始算的,你的任何贷款(包括学贷、车贷等),都和这个分数紧密相关。总的来说,信用分数越高,贷款利息越低。2008年次贷危机前,美国年轻人买房需要付的首付超低,甚至有零首付的现象。银行贷款批得也容易。现在银行谨慎多了,首付也提高了,一般为5%-20%。虽然买房并不难,但35岁以下的美国人中,房屋拥有者所占比例并不高。美国年轻人经济独立,没有来自父母的资助,同时也不怎么存钱。因为要还各种贷款,加上近几年经济发展缓慢,很多美国年轻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结余。那些能存下钱的人,也不一定就这么早想买房安家。再加上投资种类繁多,买房容易养房难,还是租房各种省事。种种原因,造成了美国年轻人买房的比率较低。澳洲:买房压力
    莫莫莫舒 3792 4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5
    第5那个, 国内孩子的行为在国外孩子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两种社会, 两种教育, 两种结果, 这就是移民与否的差别. 
    1、有一次去上海一所公立小学应聘教师,面试讲课,我在五年级的教师办公室备课。有一个数学老师,挺年轻的,让全班题目做错了的人来办公室做作业。办公室有五六张学生桌子,没椅子,孩子们跪在地上写作业。那场景让我想到了十五年前,我没做完家庭作业,班主任也是这样让我跪在地上写。那时候年纪小,不觉得羞辱,反而觉得偶尔不坐在凳子上写作业挺好玩的。那天,我看着那群孩子,有男有女,他们也没觉得不妥,乖乖地跪在地上写。那个数学老师抽空还看看学生做对了没,看见错了的就使劲地捏孩子的脸说:”你爸妈把你养大这么大,你是吃屎长大的吗?三加二等于三,小学一年级的题目都不会算。我让你三加二等于二,三加二等于二。“说着抓起孩子的作业本抽他。有一个孩子知识真的没掌握好,一节课了,题目都没做完,那个老师当着学生的面对其它老师说:”我觉得****(那个学生的名字)托错了胎,他不应该投到人胎,他应该投到猪胎,猪都比他聪明。“其它老师都被这个老师的幽默逗笑了。还有老师也说到自己班上蠢笨的学生。我也被逗笑了。真的挺好笑的。面试完,我出了学校,我都不敢相信这里是2015年的上海。我真的害怕以后我的孩子因为不够聪明而失去基本的尊严。我更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5
    写得非常好! 赞! 呵呵, 只要把国名换成加拿大, 其他所有文字皆不必改. 可见那是几乎所有欧美国家的社会精髓. 
    移民来到澳洲快三年了,我越来越感觉到这里的政府才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而且服务到了奢贵!说句实话,三年了,我没赚什么钱,但我从来没遇到过一件让我窝心的事,也没遇到过一个让我难堪过的人,更别说骂人、打架、偷盗等犯罪了(我不是说澳洲没有犯罪)。咱们在国内拼命赚钱为了什么?老婆,孩子,父母,大家的健康。真正为了满足自己私有欲望的人很少。但到了澳洲,我发现这些东西政府都已经替我做好了,我需要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就行了。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我没有动力了。医疗全部免费,孩子上学全部免费,上大学可以贷款,找到工资在一定数额以上的工作以后才用还贷款。生孩子国家奖励3000元,孩子每月的补贴够付我的600平米房子的租金,或少加一点就可以付购房贷款了。老婆每月领到的养育孩子的补贴和孩子拿到的差不多,而我因为有一个5岁以下的孩子,政府给我很大的税收补助,将近五分之四不用交纳。我家的后门从来不锁,任何人都可以从后门进到我家里,当然就可以拿走任何东西,但从来没有。你的钱包丢了,就会有人打电话给你(如果他能找到你的电话的话),你会发现里面的硬币还在里面。无论多么拥挤的场合,从来不会有人碰到你,更不会挤你(观看寰球杯比赛
    Psunshine 4186 6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5
    还是看看那个15%的房产税收新政实施后的市场变化吧 
    据加拿大央行新近汇率,1加元仅可兑换72.89美分。加元兑人民币也惨不忍睹,已跌至1加元仅可兑换5.0251元人民币。这比5月2日晨间开盘时又跌了一丢丢,加元兑人民币汇率再上周跌至5.09,如今已跌到5.02,让人不得不担心,加元兑人民币是要跌入4时代的节奏.......加元持续在低水平,促使更多中国资金投入到加拿大的商业楼市!据BMO Capital Markets首席经济学家波特(Douglas Porter)指出,流向全球商业楼市的中国资金中,投入加拿大的比例,去年忽然暴涨10倍。中国资金转移方向已有显著改变,加拿大2015年占中国资金在中国境外收购商业楼市投资比例的1%,去年,这个数字已经增涨到10%。由于加元长期低迷,令许多商业地产较美国大城市地产的价格,更有吸引力,也提供更多投资升值的空间。不管是加拿大的商业楼市,或是住宅楼市均吸引大量中国资金,而中国资金对加拿大楼市投资兴趣仍在增加当中。Colliers International的新近地产报告也显示,2016年中国买家在加拿大境内的商业地产交易金额高达34.04亿美元,金额较2015年增加43%。有专家预计,在未来加元汇
    Vancouver1973 1980 5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5
    嘻嘻, 乐意分享【图片】
    有个house, 自然是要种树的. 加拿大人对于园艺的热爱和研究让我非常佩服. 我这个曾经种什么都夭折的摧花手, 到了加拿大, 居然成了被朋友称赞的园艺好手, 有小小得意噢.讲园艺就离不开讲房子, 那我就说两句相关的. 在多伦多市内, 房子一般都有几十年之久, 有的甚至有上百年. 一般来讲, 老一点的房子多半都有很大的庭院, 估计是以前的城市人口没那么多, 在做城市规划和建筑许可的时候配备的人均用地面积很大(所以那种房子的占有地是很值钱的).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外迁, 多伦多及周边地区新建的房子在庭院面积上已经是大大减少了, 为保证房屋的高大宽阔, 庭院面积自然是要缩小. 但不管怎样, 买个house就会有前后院, 就会有高层公寓不可比拟的优势----种树.所以我很喜欢折腾我那块小地方, 除了不懂种菜, 什么花和树都想种. 在加拿大种树也很方便, 园艺中心有专门的树苗区, 一般都种在很大的陶盆里, 客户看中了买单就搬上车. 买花的车很好是要有天窗的, 要不就是农夫专用的皮卡车. 买的够多的话, 园艺中心可以送货上门, 甚至帮忙挖洞种下, 当然那一切都是需要付费嘀.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5
    可惜那两棵巨大的枫树不是我家的【图片】  是朋友家的, 房子很老, 但院子大得惊人, 那树也至少有五六十年了! 
    有个house, 自然是要种树的. 加拿大人对于园艺的热爱和研究让我非常佩服. 我这个曾经种什么都夭折的摧花手, 到了加拿大, 居然成了被朋友称赞的园艺好手, 有小小得意噢.讲园艺就离不开讲房子, 那我就说两句相关的. 在多伦多市内, 房子一般都有几十年之久, 有的甚至有上百年. 一般来讲, 老一点的房子多半都有很大的庭院, 估计是以前的城市人口没那么多, 在做城市规划和建筑许可的时候配备的人均用地面积很大(所以那种房子的占有地是很值钱的).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外迁, 多伦多及周边地区新建的房子在庭院面积上已经是大大减少了, 为保证房屋的高大宽阔, 庭院面积自然是要缩小. 但不管怎样, 买个house就会有前后院, 就会有高层公寓不可比拟的优势----种树.所以我很喜欢折腾我那块小地方, 除了不懂种菜, 什么花和树都想种. 在加拿大种树也很方便, 园艺中心有专门的树苗区, 一般都种在很大的陶盆里, 客户看中了买单就搬上车. 买花的车很好是要有天窗的, 要不就是农夫专用的皮卡车. 买的够多的话, 园艺中心可以送货上门, 甚至帮忙挖洞种下, 当然那一切都是需要付费嘀.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5
    嗯, 我这儿也有好多松鼠, 总是把花球刨出来吃, 急死人啊!
    有个house, 自然是要种树的. 加拿大人对于园艺的热爱和研究让我非常佩服. 我这个曾经种什么都夭折的摧花手, 到了加拿大, 居然成了被朋友称赞的园艺好手, 有小小得意噢.讲园艺就离不开讲房子, 那我就说两句相关的. 在多伦多市内, 房子一般都有几十年之久, 有的甚至有上百年. 一般来讲, 老一点的房子多半都有很大的庭院, 估计是以前的城市人口没那么多, 在做城市规划和建筑许可的时候配备的人均用地面积很大(所以那种房子的占有地是很值钱的).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外迁, 多伦多及周边地区新建的房子在庭院面积上已经是大大减少了, 为保证房屋的高大宽阔, 庭院面积自然是要缩小. 但不管怎样, 买个house就会有前后院, 就会有高层公寓不可比拟的优势----种树.所以我很喜欢折腾我那块小地方, 除了不懂种菜, 什么花和树都想种. 在加拿大种树也很方便, 园艺中心有专门的树苗区, 一般都种在很大的陶盆里, 客户看中了买单就搬上车. 买花的车很好是要有天窗的, 要不就是农夫专用的皮卡车. 买的够多的话, 园艺中心可以送货上门, 甚至帮忙挖洞种下, 当然那一切都是需要付费嘀.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5-05
    有个house, 自然是要种树的. 加拿大人对于园艺的热爱和研究让我非常佩服. 我这个曾经种什么都夭折的摧花手, 到了加拿大, 居然成了被朋友称赞的园艺好手, 有小小得意噢.讲园艺就离不开讲房子, 那我就说两句相关的. 在多伦多市内, 房子一般都有几十年之久, 有的甚至有上百年. 一般来讲, 老一点的房子多半都有很大的庭院, 估计是以前的城市人口没那么多, 在做城市规划和建筑许可的时候配备的人均用地面积很大(所以那种房子的占有地是很值钱的).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外迁, 多伦多及周边地区新建的房子在庭院面积上已经是大大减少了, 为保证房屋的高大宽阔, 庭院面积自然是要缩小. 但不管怎样, 买个house就会有前后院, 就会有高层公寓不可比拟的优势----种树.所以我很喜欢折腾我那块小地方, 除了不懂种菜, 什么花和树都想种. 在加拿大种树也很方便, 园艺中心有专门的树苗区, 一般都种在很大的陶盆里, 客户看中了买单就搬上车. 买花的车很好是要有天窗的, 要不就是农夫专用的皮卡车. 买的够多的话, 园艺中心可以送货上门, 甚至帮忙挖洞种下, 当然那一切都是需要付费嘀.
    1.6w 15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4
    呵呵, 好玩. 作者最后道明了嘛: 已然皆我, 喜欢哪个? ... 还是看个人吧. 不过, 下一代的孩子, 哪怕是讲英文, 也阻隔不了家庭亲情啊, 为什么会有隔阂? 
    很多时差党常问自己:为了生存和生活,是把自己完全“洗白”变成一个开口wuts up闭嘴awesome的香蕉人,还是保持本土风格,任凭外国文化风吹雨打依然当一枚抬头挺胸的 F.O.B.?当然,这是两个特别。某富美刚来加多伦多没多久,就制定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线:只date老外;只和英语是母语的人交朋友(也就难免努力而决绝地与同背景留学党保持礼貌的距离);参加枫叶国本地人占多数的社团和协会;只用Facebook和Twitter,不看微信微博;聚餐避开Chinatown;不去华人的桑拿房洗澡;看美剧,刷gym,读Financial Times;旅游一定要去海滩晒一身华丽的古铜色;网购只去老外的网站(与淘宝天猫绝缘);她只有在和父母一周一次的报平安电话粥中才蓦然想起,自己好像是来自东方古国某二线城市的小家碧玉……但结果是这样的:她成功拿到名校学位;一口 0 accent的流利英语;各大豪华品牌的名儿说得特别溜;还会了点儿法文;去500强公司实习,表现出众,被留下Full-time;老外的office politics玩得转,逢年过节花心思给同事上司送点小礼物;不出几年进了mid-ma
    莫莫莫舒 2105 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4
    呵呵, 文化冲撞! 移民们都知道, 这种情形, 已经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文化差异了. 所以父母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融入【图片】
    华人妈妈移民到加拿大后,相当于从一种文化转换到另一种文化中生活,比起生于此地长于此地的华人下一代,她们少了孩子们的游刃有余,多了一份在新文化里的不断摸索。日常生活中,随着子女的长大,很多华人移民家庭常见的生活状态是,大人对孩子讲中文,孩子以英文回答,双方已经习以为常。你说你的中文 他们说他们的英文华人妈妈渐渐发现孩子们口中的英文词汇越来越多,而且这些词汇还不是你原来学过的那些英文词。有时你听着他们说出一连串英文,却满头雾水,只好要求他们用中文再说一遍,好让你搞明白什么意思。有时你说的稍微复杂的中文词汇他们也听不懂,只好用英文再解释一下。但有时实在没心情解释,比如你心中充满怒火,劈头盖脸指责他们犯的错误时(当然使用的是中文),他们会突然一脸无辜地问,“你说的某某词是什么意思?”有时你满怀信心地给她纠正一个词汇说法、一个短语写法,人家说现在大家都这么说、这么写。可能是网络时代了,跟中文一样,出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网络用语。有时你对他们谈论男孩女孩的用词感觉很吃惊,不是“你长大后想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我们原来都跟闺蜜讨论过这个问题,女儿向好朋友问的是“你长大后想找个什么肤色的男朋友?”也难
    风雨大王 2290 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4
    是的, 非常理解. 孩子长大, 总有一天要放手的, 空巢之痛也只能慢慢愈合吧. 尽量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生活目标, 那样你的老年生活就会充实一些, 也让孩子少担心一些. 【图片】
    中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移民毫无疑问成为了更多人开启新生活的一把全适用钥匙。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也成为众多华人同胞的热议话题,困扰着无数的海外华人们。当前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八十年代出生人口比九十年代多30%到40%,90后数量呈断崖式减少。中国是寰球上只此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养老负担重,抚养系数大的问题扑面而来,特别是对于海外华人们,在追寻海外生活的同时如何权衡赡养父母的问题,深受社会关注。作为孩子,你是如何解决父母的养老问题的呢?作为父母,如果年老了,子女移民在外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呢?在国外,老人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你对此的看法是什么呢?赶紧回帖留言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吧,在帮助更多的华人同胞解开养老问题困扰的同时,也为自己和他人营造更幸福的晚年生活。(建议回帖不少于100字哦,以便大家更详细的了解您的想法和经历。)
    小边 3783 1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4
    抱歉才看到留言. 你指全家开销? 如果算上房子开销(租房或供楼), 四五千刀吧. 
    我在上一个帖子里提到了关于移民的底线问题,就有网友说想了解一下加拿大生活的各类成本。都说移民就是为了孩子,那我们就从幼儿教育的花费说起吧。严格讲, 加拿大的幼儿教育分两部分, 一是零至四岁的日托教育(Daycare), 半天或全天式都有, 费用昂贵; 一是四至六岁的附属于小学内的幼儿园学龄前教育(Kindergarden/Preschool), 属十二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 三点放学以后的课后日托班(After School Program) 也是要花钱的. 母亲生下孩子, 如果你愿意, 一般婴儿四个月左右就可以入托了. 日托中心有公办也有私立的, 但都要收费, 大概在每月$800-$1600刀之间(低收入家庭可申请政府补贴). 国外的人工很贵, 象这种照顾婴幼儿的细致又责任性强的工作更是酬劳很高. 日托的老师要有ECE执照, 即Early Child Education(儿童早期教育), 我们俗称高级保姆. 日托中心在安全保障及服务质量等方面都被政府监管, 父母基本可以放心----当然时常也有新闻报道说某某日托中心的老师虐待儿童, 但总体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YEAH, 终于出炉了! 欢迎TONY! 期待你的分享!【图片】
    【华人说海外】是海那边移民社区联合海那边官方微信群共同举办的在线分享活动,邀请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嘉宾分享教育、房产、生活、移民经历等一手海外资讯。活动分为语音分享和互动问答两个环节,覆盖数千名用户,是您了解真实海外生活的不二之选。如您有意成为我们的分享嘉宾,在海那边微信群分享真实海外生活,请添加微信xiaona-hnb报名,课后将会获得200元答谢红包哦。本期嘉宾:嘉宾介绍:唐耀宇工程公司系统专家&房地产中介。曾于特区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任职,现居卡尔加里,对当地的工作市场和房地产形势有全面的把握。活动时间:北京时间5月8日星期一 11:00以下是本次华人说海外分享活动的内容和问答。1、您是什么时候移民加拿大的?通过什么方式移民?请您大概讲一下整个移民经历。我是2001年通过技术移民方式落地加拿大的。具体经历如下:· 2000年5月开始准备资料· 7月初投档香港·&
    小边 7045 14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我不太明白, 为什么富人出国了也会是洗盘子开卡车的结局. 虽然不缺钱, 但如果希望再次就业, 以前所学的专业完全没用? 或者, 哪怕投资开个便利店或咖啡店之类的都可以啊. 
    回顾移民加拿大的12年经历,尽管甘苦自知,但黄林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为了孩子嘛!”“再不出去就晚了”2008年时,韩磊还是个“坚定不移派”。大专毕业的他经营着一家科技公司,买房买车,手头还有大量存款。人到中年,生活安稳,韩磊较大的希望就是小孩长大成才。虽然,朋友圈子里有人选择了“走出去”,但韩磊却是连国门都没出过。“别人家的孩子”改变了他的态度。一次,韩磊到朋友家玩,朋友此前已经移民加拿大,小孩也在那边念书。他惊奇地发现,朋友小孩会在自己进门时打招呼叫人,说话时也彬彬有礼。而出国念书前,这个孩子并不怎么叫人。进一步了解,韩磊得知这个孩子自己还制定了计划,每天玩耍和学习都有安排,不需要监督,会自己主动去完成。韩磊清楚记得,这孩子出国前成绩还不如自己的孩子。询问中,朋友将孩子的变化归功于加拿大的优质教育。“再不出去,时间就晚了。”危机感瞬间占据头脑,韩磊觉得不能等了,必须送孩子出国念书。韩磊说,他担忧成绩中等的孩子会在高考里毁掉。在以成绩说话的高考中,每年只有极少比例的高中生能进入“985”或者“211”工程高校。通过咨询,韩磊决心选择了加拿大的投资移民项目。按照韩磊的打算,等到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呵呵是的, 没炒楼的会从地图上消失. 不过多伦多的地产热不会象温哥华那么迅速降温, 毕竟外国买家只占一小部分. 
    4月21日,安省在黄金马掌地区开始执行15%非居民投机税。去年8月,BC省出台针对大温哥华地区的15%外国买家税。到现在,多伦多和温哥华两地的市场影响到底如何?多伦多楼市有所降温小编认识的多位地产经纪都说,新政之后,投资性买家有观望趋势,不过刚性需求的买家还是该买就买。所以总体来说,抢房的人不会像前两个月那么疯狂了。小编一位朋友,就是在新政出台后的几天,在密西沙加买到了合适的独立屋,lot很大,只有两个人抢offer,86万多就买下了,这要是在3月肯定要抢到100万以上。苏富比国际房地产加拿大首席执行官Brad Henderson表示,虽然安大略省的税收政策并没有像温哥华那样产生同样的冲击,但无疑会使一些买家和卖家有所改变。"简直就像是水龙头里的水突然关上了。"多伦多的一名地产经纪Louise Sabino这样描述自由党政府针对多伦多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以后的现状。一些经纪已经开始告诫客户们,准备好这个完全不同于之前的那个过热的市场,因为很多卖家已经适应了这么多个月来的热度。热门区域楼市依然火爆MLS系统数据显示,在大多伦多热门的E09和Markham地区,即使在4
    风雨大王 2068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他们忘了, 损失的并没有250万, 其中绝大部分要还给银行. 在这种时候, 夫妻同心, 处之淡然才是关键. 最后因此而离婚, 说明以后也可能会因其他的物质纠纷而离, 感情如一纸之脆弱, 那还不如趁早? 另外, 就算人家赚了250万, 也买不到你在温哥华的种种生活. 何必执拗于后悔莫及. 
    俏俏是我来温哥华后结识的首要个好友,同龄、同行、同门(都是南开校友),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娃也差不多大。认识她是在家门口的超市,当时打算给家里老人买一种保健品,正用翻译软件查药瓶上那些晦涩难懂的单词,我是个小语种学生,小学就读的是外国语学校,刚巧我们那届招收日语班,我稀里糊涂就被命运之神推了进去,然后一路下来直到高考都是日语,ABC是我进了大学后才开始认识的,还不是自己主动去学的,而是为了毕业拿学位,不得不应付大英四级考试,硬着头皮念的,水平至今跟白痴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各位看官,自行脑补一下,我这样的人来了加拿大,内心该有多崩溃!至于为什么还要来,以后我会另文详述,只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此处省略一万字……好像扯远了,我想说的就是在我抓耳挠腮的时候,一个温和普通话女声在我耳畔响起:“需要帮忙吗?要不要我帮你看下说明。”一抬头,看到个斯文俊俏的女子,正对我微微笑,就是俏俏。此后一个小时内,我们俩火速打成一片,尤其在发现彼此若干相似、若干巧合、且居然都是南开同届校友时,那可真是相见恨晚,妥妥地成了异国他乡好闺蜜。俏俏是英语专业,又比我早来两年,并且也是在家带娃不工作,所以相当一段时间都是我的
    清风梦蝶 3219 7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思维, 说通俗一点, 就是眼光, 也是"人穷不能志短". 
    最近,“阶层固化”一词特别火。很多人都在感叹:阶层上升通道的大门即将关闭。其实,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有阶层固化。但无论阶层怎么固化,总有5%的穷人可以突围而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导致的穷人思维。01我家楼上一哥们特别好玩,他最近读了热门文章《阶层上升通道的大门即将关闭》后,便经常开长辈们玩笑。爷爷来玩,他就怼爷爷:“你当年干嘛去了?咋不参加红军?要是你当年参军,我家至于这样吗?”爸爸来玩,他就怼爸爸:“你当年干嘛去了?咋不下海创业呢?”要是当年你下海,我家至于这样吗?”前几天,我在电梯里碰到他,他感叹:“现在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了。”寒门难以出贵子,这倒是事实。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云杉做过统计:80年代,北大学生三成出自寒门。90年代,寒门比例开始逐渐下滑。2000年后,寒门比例仅占一成多。BBC纪录片《人生七年》证实了这一现象,他们用49年跟踪了一群不同阶层的孩子,收关揭露了一个残酷事实:穷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02为什么穷人无法摆脱贫穷呢?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都没有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直到十年前,美
    呆呆bella 5198 6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嗯, 所言极是. 华人爱孩子的方式很不一样, 若把握不好一个度, 那就有可能伤害孩子.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出现的“中国式吼叫”。文章用了很多数据来分析这种吼叫的地域之差,年龄之异,角色之分,以及学历之别,用事实告诉我们:吼叫是一种放肆,但是爱的教育需要克制。是的, 克制, 包括我自己在内, 最难以做到的就是克制。 相比之下, 那也是西方父母们比我们做得好的关键点. 那他们为什么很少怒吼? 为什么不会抓狂? 难道他们天生温柔没脾气? 难道他们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沮丧? 难道西方的孩子从来不会犯错误?肯定不是! 我觉得, 至少有两点是东西方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不同。首要, 就象西方的民主监督制度是为制约人性本能的自私贪婪一样, 你不能回避它, 而是 必须承认它, 正视它, 才能有效地去制止它。 为人父母者, 谁都知道会有愤怒抓狂的时刻, 更有愤怒时打骂孩子而伤及孩子的严重后果, 于是便有了防止虐待孩子的法律法规。 一代传一代, 社会文化的引导以及原生家庭的教育影响都让父母们知道, 你再气愤再窝火也得要克制! 因为吼叫就是语言恐吓, 打人就是暴力行为, 邻居会报警, 警察会上门来, 家庭有可能妻离子散... 长期以来的法制教育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老实讲, 我很少想到养老的问题, 不过现在既然问起, 我也就好好想了一番. 为保证信息正确, 我趁午餐时间跟我们HR部门的同事聊了一下, 主要是问关于我们养老金来源于几个方面. 她本人已经六十岁了, 接近退休, 所以她的例子可以是很好的证明. 她说她工作了一辈子, 不用担心老了之后没人管. There are basically three types of sources you might have for retirement income: 1. A pension you receive from an employer, if available2. Modest retirement benefits provided to you by the government3. Your own savings that you accumulate over time具体翻译如下:第一, 你工作的单位为你购买的养老金. 这叫 Canada Pension Plan. 一般来讲, 大的公司机构都会为员工购买此类保险, 做法是直接从工资里扣3%以上, 然后公司匹配3%或更多, 员工就等于存了6%有多. 公司效益越好可能会买得越多, 有的甚至不用从员工工资里扣, 直接由公司送上5%或8%. 这也是为什么你一定要有一份工作, 而且是好公司的好福利工作! 有些公司可能薪水不算高, 但福利很好, 其中一部分就是指养老保险买得多, 比如政府, 或学校. 第二, 对于六十五岁以上的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 政府会发放基本的退休金.  大概每人每月五六百刀. 夫妻俩人合共就有一千二左右. 但这是属于贫困线的收入, 所以英文用词是"Modest".第三, 自己额外花钱购买的养老保险, 叫RRSP. 市场上有很多基金公司或银行都提供这类保险服务, 政府也鼓励纳税人多多购买, 并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即花来购买这种RRSP的钱是可以算作家庭支出的成本来抵税的. 每年报完税之后, 你下一年可拥有的RRSP免税额度也会发放给你. 总的来说, 加拿大是福利国家, 扶贫助弱是她的国策, 不会让公民饿死. 但是, 大家也可以看得出, 多劳动还是有多收入的, 工作和不工作还是有巨大差别的. 反正, 一个人从25岁大学毕业走向社会, 到65岁从职场退休, 四十年的工作积累和合法纳税可以让你老有所保, 也不必靠养儿来防老. 
    中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移民毫无疑问成为了更多人开启新生活的一把全适用钥匙。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也成为众多华人同胞的热议话题,困扰着无数的海外华人们。当前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八十年代出生人口比九十年代多30%到40%,90后数量呈断崖式减少。中国是寰球上只此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养老负担重,抚养系数大的问题扑面而来,特别是对于海外华人们,在追寻海外生活的同时如何权衡赡养父母的问题,深受社会关注。作为孩子,你是如何解决父母的养老问题的呢?作为父母,如果年老了,子女移民在外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呢?在国外,老人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你对此的看法是什么呢?赶紧回帖留言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吧,在帮助更多的华人同胞解开养老问题困扰的同时,也为自己和他人营造更幸福的晚年生活。(建议回帖不少于100字哦,以便大家更详细的了解您的想法和经历。)
    小边 3783 1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03
    嗯, 首先要父母自己能静下心来, 才能具备讲道理的资格【图片】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出现的“中国式吼叫”。文章用了很多数据来分析这种吼叫的地域之差,年龄之异,角色之分,以及学历之别,用事实告诉我们:吼叫是一种放肆,但是爱的教育需要克制。是的, 克制, 包括我自己在内, 最难以做到的就是克制。 相比之下, 那也是西方父母们比我们做得好的关键点. 那他们为什么很少怒吼? 为什么不会抓狂? 难道他们天生温柔没脾气? 难道他们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沮丧? 难道西方的孩子从来不会犯错误?肯定不是! 我觉得, 至少有两点是东西方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不同。首要, 就象西方的民主监督制度是为制约人性本能的自私贪婪一样, 你不能回避它, 而是 必须承认它, 正视它, 才能有效地去制止它。 为人父母者, 谁都知道会有愤怒抓狂的时刻, 更有愤怒时打骂孩子而伤及孩子的严重后果, 于是便有了防止虐待孩子的法律法规。 一代传一代, 社会文化的引导以及原生家庭的教育影响都让父母们知道, 你再气愤再窝火也得要克制! 因为吼叫就是语言恐吓, 打人就是暴力行为, 邻居会报警, 警察会上门来, 家庭有可能妻离子散... 长期以来的法制教育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