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6
    那你就是乖乖女了! 【图片】
    如果问移民还有些什么额外好处, 那就是, 父母再也不用成天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了! 逃离了那种畸形攀比的环境, 孩子自由, 当妈的也放松了。曾几何时, 我们一直都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比吃饭, 比个儿高, 比弹钢琴,更比考试分数。 恐怕这是天下父母常做的事。我也不例外。 其实想想这样是好无聊的----一根神经永远牵在别人身上啊。 女儿说, 妈妈你真的需要彻底改, 你念叨一百遍都不能让我变成隔壁家的燕燕!是的, 确实不能。 从她哥哥开始就不能, 现在轮到她了也不能。 我早已发现, 凡是我们为孩子设定的路, 他们都没走; 凡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都做得很积极。 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 说明做父母的没有安全感, 也不能制造安全感, 是无计可施的下策。下策之下, 还有个更不妙的趋势,那就是,孩子的眼光只有隔壁家小宝, 孩子的主动性点点散尽, 孩子的成长走不出父母料想的模式。最终有谁更快乐,不得而知。我始终相信, 只要孩子品行端正, 遵从内心,天生我才必有用。华人家庭的攀比之风多多少少刮来了加拿大, 好在这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6
    没想到大伟也是安妮粉噢! 大西洋四省确实是移民潜力大的地方. 工作机会呢, 确实不比安省, 倒是带些钱过去自己创业比较好
    从海湾吹来的风打在海滨大道右侧低矮、茂密的枞树上,大道左侧是一片红砂岩的断崖,如果不是驾车的马经验丰富的话,乘车的一定会捏一把汗呢!悬崖下面,是被波浪拍打、冲刷而形成的鹅卵石岩滩,往里则是宝石一般的银色沙滩。极目远望,碧蓝的大海波涛起伏,翅膀尖儿被阳光映成银色的海鸥在海面上飞来飞去。 直到走上绿山墙农舍的小路,安妮才算安静下来。晚风吹拂着被露水打湿的蕨齿草嫩叶,散发出几丝沁人肺腑的幽香,欢迎着这一老一小两个人。树丛中露出了绿山墙农舍厨房的灯光,在黑暗中一闪一闪的。安妮突然紧紧地依偎在玛瑞拉身边,把自己的小手放到了玛瑞拉干瘦的手中。“一边想着这就是自己的家了,一边往回走,该有多幸福呀!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绿山墙农舍。以前,我还从来没爱上过什么地方,还没把哪里当成过自己的家呢!噢,玛瑞拉,我太幸福了!我现在就可以做祈祷,而且觉得一点儿也不难。”被安妮瘦削的小手一触,玛瑞拉心里有一股温暖愉悦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也许是从来没有体会过母性的本能吧,这种她平常所感觉不到的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5
    单纯就那个餐馆事件来讲, 国内群众显然是隔山打牛, 乱点鸳鸯. 明明是那位白人女性自己的口不择言, 用不着给加拿大整个国家扣上什么帽子. 咱本地华人可把这当成笑话, 压根儿就没觉得是种族歧视案例: 你自己跑到华人超市来, 有人英语不灵光, 不可避免; 当然人家的英语确实有待提高, 但难说你是不是因为在华人地盘不懂中文而恼羞成怒口出狂言. 网上的评判结论: 双方皆错, 各打50大板!【图片】这一例也正好说明, 只有自视弱者的人才总拿"歧视"做挡箭牌. 没别的, 提高英语, 强给人家看. 
    种族歧视似乎是移民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时常会看到一些华人“被欺负”的新闻事件,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当中,甚至在我们的亲身经历之中,总有一些因种族而引起的纠纷与冲突。很多人对此义愤填膺,而让人惊奇的是,国内的网友们似乎比身居海外的华人有着更大的荣辱感与愤怒。华人在海外遭到“羞辱”,这些事情也伤害了所有中国人的自尊,于是大家团结起来,网上的谩骂与口水变成滚滚巨浪,铺天盖地传到了大洋的彼岸。于是,很多种族歧视事件,身在海外的我们却是后知后觉,通过“朝阳群众”才知道的。前一阵子华人超市营业员因为不懂英语被骂,一位坐轮椅的白人粗鲁地说“滚回中国去”,这段视频又掀起了不小的风浪。起初是一边倒的反种族歧视言论,“中国同胞要团结起来”,“没想到加拿大种族歧视也这么严重”,“加拿大人看来也不多元包容”,“华人遭受种族歧视是常有的事,大多都忍气吞声了而已”。后来有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不懂英语出国工作,难免会被喷”,“个人的无礼举动不能代表加拿大所有人”,与此同时,这些言论也激起了新一轮的愤怒,“中国人踩中国人,所以才会被外国人欺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到你被骂的时候就不这么说风凉话了”。再后来,出现了一些相
    明月心 3733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5
    说明加拿大仍欢迎人才
    6月13日,广受关注的C-6修正法案正式获得通过!!!令移民获得加国国籍的门槛大大降低。目前只等总督签字生效,所以已经是定案了。定案了,那么以前网上那些加拿大入籍条件、申请的文章就都过时了。为了清晰、确定、一目了然,我把新近的入籍资格、条件做一个简单整理如下:C-6修正法案的要点包括:1. 缩短入籍时间要求:移民申请入籍所需要的居住时间从现在的6年里住满4年,改为5年里住满3年。移民前的居住时间(以难民、临时居民、留学生身份等)也可以计算在内,不过留学生的居留时间以50%折算,最多可计算一年。且每年不再有不少于183天的居住限制。2. 减少报税记录时间:入籍需要提供的报税记录从原先的6年内的4年,降低为5年内的3年。3. 未成年移民可以自行申请入籍:C-6修正法案允许未成年移民独立于父母单独申请公民。即便其父母申请公民被拒,未成年子女也不再需要再等到18岁再申请一次。4. 取消“留加意图”条款:入籍后若搬到加拿大境外,不会废除其身份。涉及国土安全的犯罪,不再剥夺公民资格。C-6修正法案下,政府政府只此能取消国籍的理由是:在申请过程中造假;但允许当事人申诉联邦法庭。5. 语言要求降低:以
    魄月影 2237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5
    有骨气! 
    如果问移民还有些什么额外好处, 那就是, 父母再也不用成天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了! 逃离了那种畸形攀比的环境, 孩子自由, 当妈的也放松了。曾几何时, 我们一直都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比吃饭, 比个儿高, 比弹钢琴,更比考试分数。 恐怕这是天下父母常做的事。我也不例外。 其实想想这样是好无聊的----一根神经永远牵在别人身上啊。 女儿说, 妈妈你真的需要彻底改, 你念叨一百遍都不能让我变成隔壁家的燕燕!是的, 确实不能。 从她哥哥开始就不能, 现在轮到她了也不能。 我早已发现, 凡是我们为孩子设定的路, 他们都没走; 凡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都做得很积极。 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 说明做父母的没有安全感, 也不能制造安全感, 是无计可施的下策。下策之下, 还有个更不妙的趋势,那就是,孩子的眼光只有隔壁家小宝, 孩子的主动性点点散尽, 孩子的成长走不出父母料想的模式。最终有谁更快乐,不得而知。我始终相信, 只要孩子品行端正, 遵从内心,天生我才必有用。华人家庭的攀比之风多多少少刮来了加拿大, 好在这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5
    问得好! 是都不相信. 这样确实很畸形...
    如果问移民还有些什么额外好处, 那就是, 父母再也不用成天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了! 逃离了那种畸形攀比的环境, 孩子自由, 当妈的也放松了。曾几何时, 我们一直都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比吃饭, 比个儿高, 比弹钢琴,更比考试分数。 恐怕这是天下父母常做的事。我也不例外。 其实想想这样是好无聊的----一根神经永远牵在别人身上啊。 女儿说, 妈妈你真的需要彻底改, 你念叨一百遍都不能让我变成隔壁家的燕燕!是的, 确实不能。 从她哥哥开始就不能, 现在轮到她了也不能。 我早已发现, 凡是我们为孩子设定的路, 他们都没走; 凡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都做得很积极。 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 说明做父母的没有安全感, 也不能制造安全感, 是无计可施的下策。下策之下, 还有个更不妙的趋势,那就是,孩子的眼光只有隔壁家小宝, 孩子的主动性点点散尽, 孩子的成长走不出父母料想的模式。最终有谁更快乐,不得而知。我始终相信, 只要孩子品行端正, 遵从内心,天生我才必有用。华人家庭的攀比之风多多少少刮来了加拿大, 好在这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5
    嗯, 理解【图片】. 不过你也许更坚强了是吧? 【图片】
    如果问移民还有些什么额外好处, 那就是, 父母再也不用成天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了! 逃离了那种畸形攀比的环境, 孩子自由, 当妈的也放松了。曾几何时, 我们一直都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比吃饭, 比个儿高, 比弹钢琴,更比考试分数。 恐怕这是天下父母常做的事。我也不例外。 其实想想这样是好无聊的----一根神经永远牵在别人身上啊。 女儿说, 妈妈你真的需要彻底改, 你念叨一百遍都不能让我变成隔壁家的燕燕!是的, 确实不能。 从她哥哥开始就不能, 现在轮到她了也不能。 我早已发现, 凡是我们为孩子设定的路, 他们都没走; 凡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都做得很积极。 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 说明做父母的没有安全感, 也不能制造安全感, 是无计可施的下策。下策之下, 还有个更不妙的趋势,那就是,孩子的眼光只有隔壁家小宝, 孩子的主动性点点散尽, 孩子的成长走不出父母料想的模式。最终有谁更快乐,不得而知。我始终相信, 只要孩子品行端正, 遵从内心,天生我才必有用。华人家庭的攀比之风多多少少刮来了加拿大, 好在这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5
    喲, 谢谢. 咱一起探讨【图片】
    如果问移民还有些什么额外好处, 那就是, 父母再也不用成天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了! 逃离了那种畸形攀比的环境, 孩子自由, 当妈的也放松了。曾几何时, 我们一直都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比吃饭, 比个儿高, 比弹钢琴,更比考试分数。 恐怕这是天下父母常做的事。我也不例外。 其实想想这样是好无聊的----一根神经永远牵在别人身上啊。 女儿说, 妈妈你真的需要彻底改, 你念叨一百遍都不能让我变成隔壁家的燕燕!是的, 确实不能。 从她哥哥开始就不能, 现在轮到她了也不能。 我早已发现, 凡是我们为孩子设定的路, 他们都没走; 凡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都做得很积极。 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 说明做父母的没有安全感, 也不能制造安全感, 是无计可施的下策。下策之下, 还有个更不妙的趋势,那就是,孩子的眼光只有隔壁家小宝, 孩子的主动性点点散尽, 孩子的成长走不出父母料想的模式。最终有谁更快乐,不得而知。我始终相信, 只要孩子品行端正, 遵从内心,天生我才必有用。华人家庭的攀比之风多多少少刮来了加拿大, 好在这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嗯, 不不仅在温哥华, 在海外的角角落落都有这样的同胞. 实在是汗颜!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很龌鹾的一面: 窝里斗, 暗箭伤人, 落井下石, 等等不一而足. 还因为, 我们的教育从不把行为品德放在学术分数之上. 如今和世界各国人民在一起, 才知人品方面咱是被甩了几个世纪之远【图片】
    温哥华刚刚过去的雨季对我来说格外不同,加拿大疲软的经济导致我所在的公司倒闭,而找到一个新工作也变得如此之难。我只好呆在家里,等待下一次机会。静下心来之后,移民加拿大后的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经历过的一些事,接触过的一些人都变得格外鲜明。既然无事,不如把这个经历写出来,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有些关于自己同胞的话,不吐不快。我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每天都到Burnaby图书馆学习。但是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便没法坚持下去了,因为实在没法适应如此嘈杂的环境,如果比我家里都吵闹的话,我又何必费力去那里学习。本来是一个公共的学习场所,却近乎成了一个娱乐场所,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但我同时又不无伤感的说,这种情况主要归咎于我的同胞——形形色色的华人。请注意,我用的词是“主要”,不是全部,我不敢确定这比例,但确实在80%以上。每天图书馆开门不久,一楼的报刊、杂志阅览区就变成了青年妇女看孩子的场所,不幸的是大部分还是华人。你也许会问,你怎么知道就不是日本人,韩国人。我只能说,更为不幸的是她们一般都说普通话或广东话。孩子吵闹声,训斥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有时候工作人员会出面劝说一下,但这无济于
    shermant 4428 5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够全面! 不过第一条, 联邦技术移民, 那个一年工作经验是要求加国本地的吗? 那很难啊.魁省确实享用了国家的政策偏倚, PEQ项目和魁投项目都是好时机. 
    1996年加拿大政府全面开放中国大陆的独立移民申请,2005年中国成为加拿大较大的国际移民来源国,一直到2012年;到了2013~2014年,中国从加拿大较大移民来源国的地位逐渐下滑,移民人数已降至第三名,少于印度和菲律宾。在2016年跌至第四名,被菲律宾、印度和叙利亚超越。但随着旅游、短期商务以及留学生的增加,未来有意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仍将持续上升。说到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咱们先聊一聊加拿大和近邻美国的区别。美国有50个州,加拿大有13个省。美国只有联邦政府掌握移民政策,各州是没有权利自订移民规则的。而加拿大则不同,除了加拿大政府移民局可以制定移民规则,各省也有相当大得自主移民权利,在中国就称为省提名。随着加拿大联邦移民政策对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省提名逐渐成为中国内地人士移民加拿大的主要渠道。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有些加拿大移民项目尽管依然存在,但通过率很低或者对中国籍申请人申请条件不利,这一种就不纳入视野了。今天我们就看看移民政策经常变化的加拿大在2017年有哪些渠道保持通畅。联邦技术类移民加拿大联邦技术类移民申请采用评分制,
    冬天子夜 3977 1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我们, 外籍华人, 已经申请了中国的十年多次往返签证. 解决了出入境问题, 这绿卡就不太必要了
    来自中国公安部的消息说,2017年6月16日起,对经批准取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签发2017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同时停止签发现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这个被俗称为“中国绿卡”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将拥有中国第二代身份证的功能。据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持有量不大、社会认知度不高,加之证件不具备机读功能,持证人在一些地方、领域和行业办理相关手续时不够便利,对证件不能自动读取识别、联网认证的反映较为突出。为此公安部进行改革,包括: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更名为“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强化身份认证功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参照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优化证件设计,统一技术标准,在证件中嵌入芯片存储证件签发管理信息,实现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识别核验。据悉新证件登记项目包括持证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有效期限、签发机关和证件号码等。持证人个人资料和证件签发管理信息同时存入芯片,可以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读取。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申请条件和渠道、审批程序和标准、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及证件有效期的规定和现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一致。据东方卫视报道,在上海新政策实施后,一位来自
    天也无忧 3476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防止跳楼, 哈哈开玩笑【图片】  因为是中央空调嘛, 保持室内恒温 || 回复:小边写字楼窗玻璃不设开关的原因是什么?
    “寰球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寰球太辽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传统,沉淀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付小费在美国被认为理所当然,在中国却可以给,也可以不给;摸小孩的头部在国内会让人觉得这个小孩挺可爱,在泰国却触犯了禁忌。客居异乡,人生地不熟,可能语言也不通,风俗习惯和国内也存在诸多差异。在海外,你最不习惯的是什么?赶紧互动起来,避免以后出国的同胞“入坑”……还能一起来吐槽呢~回帖格式:在 (国家/城市),我最不习惯的是 。
    小边 4255 75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6-14
    如果问移民还有些什么额外好处, 那就是, 父母再也不用成天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了! 逃离了那种畸形攀比的环境, 孩子自由, 当妈的也放松了。曾几何时, 我们一直都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比吃饭, 比个儿高, 比弹钢琴,更比考试分数。 恐怕这是天下父母常做的事。我也不例外。 其实想想这样是好无聊的----一根神经永远牵在别人身上啊。 女儿说, 妈妈你真的需要彻底改, 你念叨一百遍都不能让我变成隔壁家的燕燕!是的, 确实不能。 从她哥哥开始就不能, 现在轮到她了也不能。 我早已发现, 凡是我们为孩子设定的路, 他们都没走; 凡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都做得很积极。 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 说明做父母的没有安全感, 也不能制造安全感, 是无计可施的下策。下策之下, 还有个更不妙的趋势,那就是,孩子的眼光只有隔壁家小宝, 孩子的主动性点点散尽, 孩子的成长走不出父母料想的模式。最终有谁更快乐,不得而知。我始终相信, 只要孩子品行端正, 遵从内心,天生我才必有用。华人家庭的攀比之风多多少少刮来了加拿大, 好在这
    2703 1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4
    我到美国和加拿大, 最不适应的一点就是, 公司写字楼的窗玻璃是不设开关的, 说是长期保持室内恒温. 可惜了这么新鲜的空气! 好在住宅是不一样的, 窗户的开关设备还有很多选择. 
    “寰球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寰球太辽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传统,沉淀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付小费在美国被认为理所当然,在中国却可以给,也可以不给;摸小孩的头部在国内会让人觉得这个小孩挺可爱,在泰国却触犯了禁忌。客居异乡,人生地不熟,可能语言也不通,风俗习惯和国内也存在诸多差异。在海外,你最不习惯的是什么?赶紧互动起来,避免以后出国的同胞“入坑”……还能一起来吐槽呢~回帖格式:在 (国家/城市),我最不习惯的是 。
    小边 4255 75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3
    不能只想着好处, 也要想想双籍带来的负面因素, 比如出了事两头都不理你, 麻烦大
    终于等到了!中国2017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即将启用!并且,这个“中国绿卡”将拥有中国第二代身份证的功能!困扰海外移民已久的国籍问题终于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手里握着枫叶卡,还要不要入加拿大籍?这几乎是每一个加拿大移民都会面临的问题。想入籍的,理由很多:枫叶卡的延期要求严格,五年内要在加拿大住满两年才能保有身份,万一想要回国发展,就会是个大麻烦;如果不入籍,在加拿大犯一点小错都有可能会被遣送回国,遇上事了,公务员警察往往是“帮籍不帮理”,太没有安全感;去欧洲各国旅游方便了,签证费就省下一大笔。但不想入籍的,原因则更多,大多集中在“回中国太不方便”上:有华人移民说:“我怀孕的时候查过政策,中国公民的外籍孩子入学和国内孩子同等对待。想着我留着中国籍,方便孩子以后回国内上学,基础教育还是中国好。”“朋友6、7年前入籍加拿大,谁知后来,国内知名大企业提供给他一份高薪、上升空间又很大的工作,但是每年必须离境延期中国签证让他烦不胜烦,用他的话说,有事没事的得定期去趟香港或回趟加拿大。如果现在让他重新选择,他肯定是保
    贝雷帽 4014 3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3
    呵呵, 多伦多昨天前天就热死人, 31度, 车子在停车场里放了几小时就变成33度. 短衣短裙还是要的, 有两三个月的夏天啊
    移民加拿大后,以下这些东西可能今生再也不会用到了。空气净化器:这个东西真的北方家庭必备,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要不买一个感觉特对不起孩子。有一段时期小米的空气净化器火到加价一倍,以至于大伟后来狠了狠心买了个IQair,后来每次换芯的时候都心疼好久。家里的空气不知道清新了没,不过看着孩子在卧室睡熟的脸,心里觉得至少为了孩子做了些什么。到了加拿大这个东西真心用不到了,想买都买不到,大多数城市全年平均pm 2.5都在5以下,要这玩意做什么。大伟可不想当马里兰大学的小妹,这里先表个态!我怀念北京的空气,和空气净化器夜里发出的白噪音......口罩:口罩,谁家不是一打一打的。知道带了也不会使空气变好,但主要是体现出自己热爱生活,呼唤健康的价值观。各种颜色的,材质的,花花绿绿图案的,戴着还挺好看。另外戴着口罩出门总有种安全感,即使做点什么坏事,人家也认不出你的脸。在加拿大再没见过口罩这东西了,一两次在人多的地方看到,可能是感冒了或者是真的坏人吧。空调:这个占据着苏宁、国美重要展示位置的家电,来了加拿大再没见过。不光商场里没有,公寓楼办公楼里外都没见过。你要是指着一个空调柜机告诉加拿大小孩说这是冰箱,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2
    也未必的, 现在会玩的华人很多了. 总之两者中和为最佳
    当今华人社会大家见面后的首要句话大多数还是“好久不见啊,最近忙什么呐?”这个“忙”字饱含了太多的意思。中国人好像已经习惯了在快节奏的轨道中运行,很难停下一直行走的脚步,似乎不忙就没办法显示一个人的价值。即使远度重洋来到加拿大,很多华人依然习惯行色匆匆,所思所想还是一个念头“要干点什么”。潜台词就是要做点成绩出来,忙出点名堂来,以至于在人前有些许谈论的资本。华人的“忙”大多数和赚钱,子女培养有关系,洋人的“忙”大多和运动,探险有关系。移民到加拿大,本来是来享受这里相对悠闲的生活的,可是华人同胞骨子里的“使命感”,让他们很少能有真正地停下来去欣赏这里的好山好水。华人似乎天生有忧患意识和一种未雨绸缪的思想。如果一个洋人跟你说“没钱”,那就真是没钱,估计口袋里就几十块钱。中国人跟你说“没钱”,那意思是没有足够的钱。至于“足够”到什么程度,那就见仁见智了。部分首要代华人移民放弃国内的优厚条件移民来到这里,由于英文水平有限,不能从事以前相关的工作,但是心里还有些不甘心。那么,什么事情能不需要太高的门槛,又能有自己的事业呢?答案就是“开餐馆”。所以,很多华人最初的创业就是从餐馆起步的。我先生以前的r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2
    呵呵, 不敢高兴太早, 静待实况【图片】
    海底游的高铁?你的确没看错~说到高科技,你可能又以为是老外的把戏有木有?But!这次是 make in China不错,中国制造,享誉全球的高科技发明~和谐号真空超级高铁,即将入海!人类已经幻想了无数次,要把铁轨铺进海底,虽然技术上难度比较大,但是美国、瑞士和中国都已经着手研究真空磁悬浮管道技术,不过在这一领域,美国和瑞士都还处于理论阶段,而我国已开始试验了。也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和谐号高铁将驶入海底,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激动人心呢!这条列车将从东北出发,一路向北。先经西伯利亚,抵达白令海峡,再从海底隧道穿越太平洋,抵达阿拉斯加之后再前往加拿大,最终抵达美国。也就是说,来加拿大除了做飞机你还可以做高铁啦!讲真,作为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马航那件事,实在是让人心有余悸!总担心自己分分钟会掉下来,而轮船嘛又担心会触礁,想想泰坦尼克号!不过,有了海底高铁之后就完全无须担心了~这是一条全程约1.3万公里的中美洲际高铁,如果以350km/h平均时速行驶,全程需2天。中美计划成立高速铁路项目合资公司,建设并经营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这条高铁线路最快于2019年列入日程!目前,寰球上最长的海底隧道是:英吉
    浪漫锋 2661 5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2
    不勤奋何以能创造财富? 难道以为美国人都是一觉醒来就致富了? 【图片】  国内大学不勤奋, 那是因为之前已经耗尽了心力, 觉得大学就该解放, 可是在国外, 情形恰好相反, 大学才是治学的开始.
    在去美国读研究生之前,我想大部分国人和我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人性化的,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还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中国人到了美国就可以称王称霸;在好多人眼中,我们这些赴美留学的孩子就是在国外轻轻松松的玩几年,然后混个海归就万事大吉。可是真的到了这里以后,发现以前的感觉是完全不对的,美国学生的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美国的大学教育也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我原以为大学里的作业是可以不做的在我的观念里,到大学,作业是可做可不做的,或者说,不会的可以不做,老师不收,只要期末考试考好了就行。我刚开始也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留的作业,不过因为是首要周,我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还是把作业都做完了。这一做就做到了半夜两点多,我想着以后再不能这么折磨自己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就真的把作业收了......后来我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按照对错打分,得出成绩,收关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总成绩。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题你要是不会做,不写或者写错了,你就不得分,收关就会影响你的总成绩。在美国,老师每周都会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6-10
    啊,老师这么害羞?【图片】
    今年年初, 在读五年级的女儿告诉我说, 老师要开始讲有关puberty(青春期)的内容了。 我一听, 敏感了几分, 问她感觉怎样? 她作出一幅想回避又有些期望还有些害羞的样子欲言又止, 收关悄悄嘀咕道:“那会不会很难堪啊?“我抱抱她, 轻声安慰说:”没什么, 长大是好事啊! 别怕, 妈妈陪着你呢!”其实小妞的担忧我完全可以理解, 而我的敏感也不是没有缘由。 加拿大小学性教育课程, 尤其是安省提议的新课程, 曾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 后来在家长和社会的干预之下才对新课程叫停和更改的。 现在轮到自己孩子要开始接触这些了, 做父母的怎能安之若素? 孩子的性教育, 到底该由父母来教还是学校主导? 是该水到渠成还是先入为主? 中国式的谈”性”色变和西方式的开明灌输总归谁是谁非? 身为父母最应该做的又是什么?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安省性教育新课程的“发展轨迹”以及它引起的社会反响吧。2010年四月, 加拿大较大的安大略省省长拟提议增设小学性教育的内容, 包括在三年级就开始灌输有关同性恋等性取向的"认知"----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