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1-12
    Mr.海:本文将为您简单扼要地介绍爱尔兰的经济、环境与移民方式,文章不长,不到2000字,5分钟可读完。一“闷声发大财”的爱尔兰中国人有句话,叫“闷声发大财”,爱尔兰就是一个这样国家。作为一个老牌发达国家,爱尔兰在2003年成为了寰球上人均GDP排名第二的国家,达到了3.98万美元。当时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273美元,美国为3.82万美元。十几年过去,中国的人均GDP好不容易达到了7924美元,而爱尔兰也增长到了5.13万美元。这些都不算什么,在我为了保7苦心经营的时候,爱尔兰2015年的经济增速达到了7.8%,连续多年在欧盟国家中经济增速排名首要。一个发达国家,却交出了一份发展中国家都难以达到的经济增速成绩单。即便取得如此成绩,爱尔兰也一直很低调。台湾的《商周杂志》这样评价爱尔兰:同是小岛、缺乏资源,爱尔兰从“欧洲乞丐”变“浴火凤凰”,台湾却从“亚洲小龙”沉沦为“亚洲小虫”。跟台湾一样靠出口,然而,去年爱尔兰出口成长率高达近21%,台湾出口则衰退近11%。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在全球经济,特别是欧盟经济都不景气的时候,爱尔兰就像是班里那位神一般存在的学霸,每次考了满分还谦虚地说:
    4080 2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1-06
    无论曾经还是现在,美利坚依然是无数中国人的梦,移民、留学、甚至是赴美生子中国父母们想尽了办法要把孩子送到美国,我们都明白在这一波又一波去美国产子的队伍背后,爸妈们看重的不仅是一个美国国籍,还有孩子身上附加的医疗、教育、移民、养老等价值。如果你的家庭恰巧符合以下情况当中的一种,赴美生子就是你很好的选择。将来计划全家移民的家庭移民美国虽然投入巨大,但为了孩子未来的教育和将来退休后养老,很多条件优渥的家庭都已经办理了全家投资移民,一旦办下来,就可以全家获绿卡。但是对于目前中国的年轻父母来说,动辄就是50万美金的投资移民费用太高了,而赴美生子的费用较低约在15万人民币左右,相当于3万美金左右就可以获得宝宝的美籍身份。赴美生子,宝宝一出生就能获得美国公民的身份,无论以后是在美国长大还是在中国长大,孩子21岁时,就可以为父母申请移民美国,无配额限制。如果父母想早点到美国陪伴宝宝读小学、初中,可通过法律手续以监护人身份提前申请绿卡。希望孩子在美国读书的家庭美国高等教育的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国内在录取时划分等级和条条框框的限制使中国聪明的孩子感觉到不公平、被歧视。如果你确实希望孩子未来在美国读书、发
    2310 2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7-01-04
    有人说,澳洲的华人越来越多了,澳洲都快成了中国一个省了,那么,“澳洲省”的华人们都是怎样生活的呢?他们在出国后又有哪些不同的活法?以我在澳洲7年的经历见闻,我觉得在澳洲的中国移民大致有三种活法:1、依然保持艰苦奋斗的大多数在澳洲的华人,依然保持了在国内那样勤勤恳恳,艰苦奋斗精神的还是最多的。我们的这个优点注定了不论走到哪里,华人在社会上都属于收入较高的阶层。这一点从澳洲官方发布的移民纳税情况就可以看出了,中国移民的纳税金额排在了所有移民的第三位,可以说为澳洲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我所认识的移民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说一个我比较佩服的朋友吧。他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但来了澳洲一年了,都没有找到对口的工作。这个情况很正常,首先,澳洲的职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首先英语这一关我们华人就没什么优势。前面说了中国移民的纳税排在第三位,前两位是哪些人呢?是英国人和印度人。这两个国家的人英语水平是我们没法比的,所以他们在澳洲职场如鱼得水,也是有这个原因的。而中国人呢,哪怕你是考了雅思的,可这个东西在老外的眼里不值钱,所以就比较尬尴了。但华人好就好在肯吃苦,肯奋斗,我这朋友看对口工作一下子找不到
    3299 6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2-30
    才决定去美国生孩子的初期,心里是万分期许的,网上中介商家各种铺天盖地轰炸宣传,仿佛生了美宝一夜之间就变成人生大赢家的调调我实在是不敢恭维,总感觉自己就是屌丝的命,无论股市如何牛怎样大行情也不期待我的人生因为这个美国娃而有那么多个涨停板!对我来说这个决定是发自内心的驱动而非别人诱导,非常简单朴素。1.人奔中年,日子过得越来越平淡,骚动的心总期待一些不同寻常的际遇和经历,再不疯狂我们真的就老啦!2.中美两国身份,自由切换。说不为了老鹰护照那是假的,当然也绝不是我们的只此目的。看到那么多人假结婚、打黑工,留学拿不到offer没身份或黑着或回国各种辛辛苦苦绞尽脑汁拿不到身份,美国落地公民政策简直就是市场上的一颗大白菜;符合国内计划生育政策的还能上国内户口;美宝在美国就是美国人,在中国就是中国人;3.20万人民币能干嘛?天朝一线城市买不了一个卫生间,再买个车限购换个车也没有需求,出去到此一游几圈也带不来太多欢乐;感觉没有比去美国生个娃更值得事了,混个公民不说还能深度游一圈,顺带体验一下美帝是如何盘剥压榨人民剩余价值的。收关,美国优美的环境着实让偶眼
    4115 2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2-27
    Mr.海:据说我们已经和127个国家有了免签协议了,那么,是不是拿着中国护照就可以畅行这127个国家了呢?不一定,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护照,真正能够免签的国家只有8个。看《环球时报》的某些文章,真的会让人哭笑不得。比如他们就曾经为中国护照的“含金量”发文吹嘘,说我们已经和127个国家签了免签协议了,从理论上来讲,是没错的,但现实远比理论残酷。中国人手里的大部分护照,都是普通因私性质的护照,而拿着这样的护照即可免签的国家只有8个,(这里说的是真正的免签,而不是需要落地签的):巴哈马,厄瓜多尔,斐济,小国,毛里求斯,塞舌尔,圣马力诺,汤加!我地理学得不好,谁能告诉我这些国家在哪里?来看看真实的免签情况吧:免签国家看起来这么多,但都是需要外交、公务护照才能享受的,而这些护照普通老百姓是办理不了的。所以《环球时报》拿这样的信息来吹嘘,有点糊弄人的感觉。再来科普一下中国护照的种类:我们的护照分为外交护照、公务护照、普通护照和特区护照。外交护照是所有护照里级别较高的一种,是Leader、外交官这样的身份才能办理的。其次是公务护照,又分为公务护照和公务普通护照。公务护照都是什么人能够办理呢?主要是各级政
    2392 1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2-23
    Mr.海:不同阶段的移民,也决定了你和孩子将来的不同阶层。在“知乎”上,一位已经移民美国的匿名网友讲述了他们一家四口人的移民故事,冷静而理性地分析了移民带给家庭成员不同的阶层分化,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种理性讲述是想要移民的人士们难得的建议与参考。文:知乎匿名用户我的爸爸在九几年赶上了首要代移民浪潮,来到了美国。随后几年,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在美国出生,成为土生土长的ABC。而我,在中国完成了基础教育,在美国进行大学教育。我见证了上一代移民的生活(我爸爸),见证了一代ABC的成长(我的弟弟妹妹),赶上了留学大潮而出国念书(08年),又比同龄留学生提前拿了一张绿卡(20岁)。在国内亲朋眼中,我是留学生,在留学生眼中,我是移民,在移民眼中,我是国内的。1.上一代移民我爸爸在美国呆了将近二十年。在当年,在以我爸为首的出国党看来,移民的生活条件是确实优于回国的:更好的社区,更好的收入,体面的工作,房子和车子。当时的中国人,还大多骑着永久挤着公交,住几家一户的筒子楼。美国的生活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有着致命的物质吸引力。在美的奋斗目标,无非就是两个字——“留下”。在今天,这一代移民已经基本进入中产阶级
    4846 4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2-22
    Mr.海:听完这些移民故事,你会感叹——中华民族那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至于跟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艰辛、勇气、毅力、智慧相比,现在漂在“北上广”的“北漂”和“沪漂”们,简直就是小儿科。故事要开始了,有的是本人口述,有的是传闻听说,有的是亲眼所见……听完之后你说不定也会发出感叹:“中国人太牛逼了!”好了,“老司机”要发车了,上车的朋友们,坐好了!被排挤的原警察局长——Gay他曾经是某市的政府官员,还曾经当过该市的警察局长。因为和市长在一块地皮上意见不合,被人暗中揭发他是同性恋,工作没了,想到了出国。因为他曾经当过警察局长,所以有两本护照(这个也是我听说的,不一定真实),不过我也听说ZF官员的护照都是要上交的,所以有两本护照以防万一我觉得还是很有可信度的。总之,他是找人帮忙从香港转机飞去美国的,到了美国才发现给人坑了,他火了,到底自己在国内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就算到了美国,也轮不到你们这些“蛇头”来坑我啊。一气之下,他驾车穿越了美加边境,一到加拿大,把护照一撕,申请了难民庇护。当然也用了一套“政治理由”,专门有律师帮人干这个的,就是说自己因为同性恋在国内受到了哪些不好的对待等等,内
    4083 4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2-20
    一最近,在美国见到了不少老朋友,都是这两年陆续搬过来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上学。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样做的成本很高。一方面是家庭支出剧增,另一方面是夫妻处于事实上的两地分居状态。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值得,原因是孩子比以前健康开心了。我理解他们的心态。这些孩子如果在国内读书的话,可能连考上211大学的可能性都不大,虽然他(她)们父母的成就很高。但同时我也感到一阵悲哀。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没有充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至少没有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于是我对一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同样一个孩子,在中国和美国上学的结果是如此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呢?经过认真考察,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由于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不同,中美两国在教育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或许可以解释我提出的问题。二从教育者角度来看,两国的教育目的不同。美国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或优秀的社会公民,是一种公民教育。所有的公立学校——它们接受州政府的财政支持——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本州人民的文明素质。因此,美国各级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如何减少学生的反社会行为。即使一个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倾向,
    3673 4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2-20
    买不起房是当下很多人面对的现实,而在这一点上穷人就更加处于不利的境地。但美国的穷人在住房上似乎有点财大气粗,在住房拥有率、人均居住面积等方面还可以名列寰球先进水平。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美国穷人的住房住宅拥有率而言,根据统计,美国穷人家庭中有43%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宅,平均每个家庭住宅内有三间卧房、有家庭室、会客室和厨房餐厅,住宅中平均配有1.5个卫生间(即一个卫生间带浴池、一个卫生间不带浴池)。在一项有关民众住房的调查中,美国民众对住宅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卫生间的多少,如果一幢住宅中只有一个卫生间,那会被视为很不好。美国人对在家里家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很不感冒,所以一般的住宅要有2到3个卫生间,不论是上厕所还是洗澡,个人用个人的,互不干扰。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家庭的平均居住面积在所有西方国家中排在首位,平均每人的家庭住宅生活空间为721平方英尺(约为71平方米),而美国穷人家庭平均每人的家庭住宅生活空间为439平方英尺(约为43平方米), 可以说,穷人与普通人在住宅面积上差距并不是特别大。美国穷人平均拥有的居住面积要比高收入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都要高,这些高收入国家居民平均每
    2106 2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2-19
    大陆妈妈赴美生子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即使美国的“出生公民权”写入宪法一百多年也未曾改变过,仍然有人在质疑赴美生子的合法性:“你说它合法,那为什么会有孕妇被遣返?为什么月子中心会被查抄呢?”是啊,孕妇被遣返、月子中心被查抄,这些事情确确实实都发生过,从赴美生子兴起至今,由于缺乏明确的规范的引导,整个行业一直在摸索中前进的磕磕绊绊,原先采用的旅游签也逐渐被诚实签所取代,从这其中一步步的尝试,你就能看到整个行业逐渐演变的过程。首先要明晰一个概念:什么是旅游签?什么是诚实签?旅游签:是妈妈们准备面签时,面对面试官,坚定地表明自己是去旅游的目的。诚实签:即妈妈们准备面签时,面对签证官,诚实地表明自己是去美国生孩子的目的。2008—2011年赴美生子初步阶段,入关都说旅游最早引导大陆妈妈们去美国生孩子的是台湾中介机构,台湾赴美生子机构的兴起远早于中国大陆,很多早期去美国生孩子的妈妈都是住在台湾人经营的月子中心里。那时候台湾人告知妈妈的经验就是入关要说旅游,进小黑屋坚决也说旅游,这种保守的说法在台湾也延续很多年,目前半数以上台湾妈妈依然这样说。早期中国妈妈对于赴美生子既感到陌生又有点心虚,内心里多
    1953 1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2-12
    妈咪们诚实签,面对海关已经做足了准备,信心满满,以为不可能有什么问题。可天有不测风云,偏偏在过海关被卡住了,经过漫长的“关小黑屋”,收关却没有给足妈咪6个月的停留时间,有的妈咪甚至只给了15天!这怎么够待产坐月子?如果是诚实签,给6个月停留期的概率还是相当高的,不然也没那么多孕妇到美国成功生完孩子。被当场拒绝入境的情况几乎很少很少,而逗留期被缩短的,比如3个月、1个月或者15天的情况倒是有,那么,如果不能在有效的期限内回国该如何延长在美国的停留期呢方法一:出境美国再重新入境在美国的其它城市再一次入境美国,建议去一趟墨西哥再入境(有美国签证就可以在墨西哥短期停留),当然这种方法比较贵,旅游花费大。一定要飞机来回,在上飞机之前会收掉I94卡,回来的时候等于是重新入境,重新走一遍流程,这样就有机会得到6个月的停留期。曾经就有一个妈妈是这么操作的,从洛杉矶坐飞机到墨西哥坎昆(旅游景点落地签),从坎昆坐飞机回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从那里进入美国海关给了六个月),然后从凤凰城坐飞机回洛杉矶(国内航线不需要经过洛杉矶海关了)。方法二:申请I-539延签就是申请延期,大多数妈咪都会选择这一种方式,我们月子
    2594 2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2-12
    川普上位之后,他们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因为对于关注赴美生子的人群来说,他在竞选时对于废除“出生公民权”的强硬态度,现在仍然历历在目。虽然宪法所赋予的“出生公民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但美国政府很可能会通过一些政策,对赴美生子加以规范和引导,未来对赴美生子人群的审核会越来越严。但对于孕妈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加州的月子中心由于缺乏管理一直“野蛮生长”、“乱象丛生”,去年三月份的查抄行动,就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严厉的警示,至此以后美国海关开始严查赴美孕妇,申请签证目的和入境目的不一致的孕妇屡屡遭到遣返。现如今,中国孕妇赴美生子,诚实签证,诚实入境基本上已是只此的办法!尤其现在EVUS系统已经上线,如果用签证欺诈的行为成功赴美生子了,以后的赴美行程也会被影响。赴美生子行业会越来越规范,资质好的家庭赴美生子会越来越顺利!海那边月子会所一直秉承诚实签证诚实入境的操作理念,在我们的专业指导之下,海那边签证团队近日频频传来好消息,两位孕妈面签均是秒过!这位孕妈来自深圳,之前有过美签,但是没去,这次再申请,老公是有美签的。也去过很多其他国家,工作稳定,条件算比较好的。这位孕妈在广州上班,
    1861 1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1-30
    豌豆兰在新西兰的家故事的主人公豌豆兰,是新西兰创业移民圈的名人,获得过新西兰旅游局颁发的新西兰旅游专家证书,我暂且称她为兰姐。出国前,兰姐在深圳拥有自己的旅行社,2003年她受邀到新西兰进行了8天的工作考察,没想到因此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国家。由于听信了中介的忽悠,兰姐带着她毫不成熟的创业计划,懵懂冒失的登录了新西兰。从此一段艰难的新西兰创业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1、离谱的商业计划书登陆新西兰之后,兰姐盘下了一间倒闭的印度餐厅,改为了咖啡店,也注册了自己的旅游公司取名为WONDERLAND(译音:豌豆兰)。但她很快就意识到了由于缺乏前期考察,中介过于理想地估计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她的生意根本就达不到计划书上的营业额和盈利。但在笑纳了16万人民币的之后,该中介就再也没有理过她了。2、掉入另一个中介的陷阱离谱的商业计划书让其他中介都望难止步,没有人愿意帮助她。焦急的兰姐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S中介,无奈却又掉进了另一个大坑。S先生提出的方案是,收取12万纽币直接帮助兰姐搞定PR,无需经历创业的幸苦。但一心想把生意做起来的兰姐并不满意这种方案,于是狡猾的S假意要辅助兰姐创业,将
    2291 1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1-30
    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到去美国生孩子的大军,曾经在一个饭局上一共十人,除了两个政府官员不敢张声,其余几个的子女全都拿了美国身份。中国大陆孕妈妈去美国生孩子理由各不相同,但最根本的还是看重孩子能够获得“美国国籍”。去美国生孩子到底值不值得?听听过来人是怎么说的吧!亲历美国产子 美宝父亲告诉你赴美生子真正的好处是什么赴美生子的好处很多,相信随便一个赴美孕产机构都能够给你列出一大堆赴美生子的优势,但较大最关键的好处是美国出生的孩子落地即有美国国籍,拥有美国出生纸,持美国护照和社安号,拿北京户口打个比方,美国国籍相当于北京户口,绿卡相当于暂住证。现在中国的很多父母都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洞察留学生心态的应该都比较清楚,大部分留学生就是为了毕业后拿个工作签证,然后申请绿卡,拿永居权。如果有心让孩子以后在美国发展,那么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天生就是美国国籍,这个就是较大的好处!其他所谓的公立学校免费啊,其他的一些社会福利啊,如果孩子不在美国成长,基本上是享受不到的。还有等孩子满18岁后父母可移民美国,政策确实有,但每个家庭的未来存在很多可能性,依亲移民也只能作为其中一个选择而已。&n
    4183 5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1-25
    美国公务员都挣多少钱美国4年一度大选,基本上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绝大部分的联邦(相当于中国的中央政府,包括央企)领导都下岗,回归平民生活。他们的年薪等个人资料都必须在专门网站上定期公布,任何人随时都可以查阅。网址为:www.opm.gov。在这里可以查阅到非常详细的表格,如果大家对这个问题比较关心又能够“翻墙”的话,可以通过这个网址去查一下。今天我为大家做一个总结 ($1 = ¥6.9):总统$40万;副总统$22.7万;白宫办公厅主任、白宫发言人和首席演讲撰稿人$17.22万;总统首席私人助理$10.2万;首要夫人的新闻秘书$8.4万。联邦参众两院议长(各1人),$20万;参众两院多数党领导人(各1人),$18万;联邦议员(约500多人),$16万。联邦较高法院大法官(共9人),$20.8万;联邦上诉法庭大法官(179人),$17.95万;联邦地区法院法官(687人),$16.93万。联邦政府官员(分为5个等级):1. 内阁部长(美国共有14个部,中国共有28个部)$18万;2.副部长,$16万;3.局(署)长,$14.9万;4/5. 小型局、委员会局长和主席,$14万、$13万联邦
    1931 1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1-25
    Mr.海:杭州网友“倾心2007”曾发长文讲述了她带着不幸患上“脊椎肿瘤”的丈夫去美国就医的经历。从一开始对中国医院“流水线”式的治疗方式感到崩溃,到收关在美国医院通过“放疗”治好了肿瘤,近9000字的长文里,我们能看到中美两国医疗的差异,更能感受到一对夫妻相互扶持、共度患难的真情。文:倾心2007 原标题《一个硬币的另一面——美国看病记》一、发病我老公人到中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3年前,他时常觉得颈椎酸痛,开始没觉得异常,到底现代人十个里面有八个颈椎病。直到2012年春节,他的颈椎病越发厉害,有时候会觉得手指发麻。于是,催他去检查,在庆春东路的s医院骨科,拍了MRI,拿到片子找门诊医生看。医生看了半天,沉吟着说:“你的病症,我不好判断,你很好找下我们的F主任。”略去各种找医生情节,看到了F主任。他接过片子,看了许久,有点迟疑说:“你这是骨巨细胞瘤,属于脊椎肿瘤。而且你的位置非常不好,肿瘤已经侵蚀了颈椎的第二、三、四关节,需要做全置换手术,手术风险非常大。”F主任急着出差,关照我们,“你先住进来,做各项检查,等我回来做手术。这手术难度非常大,只能我亲自做。”一个正常家庭,听
    2331 1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1-22
    转眼,来到澳洲已经十多年了。其实当初并没有抱着移民的目的而来,但不知不觉却已经把澳洲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发现自己对澳洲的感情从最初的新鲜懵懂,到现在的习以为常,与身边不少同样来自中国的移民朋友的经历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今天特别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这些年来的移民经历,希望为那些同样奋斗在澳洲的中国朋友们带来一些过来人的经验体会。初来乍到,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和很多人一样,我早早地离开了父母,来到澳洲求学。之所以选择澳洲,是因为这里美丽的海滩,宜人的天气,以及悠闲的生活态度。然而,刚开学就让我经历了不小的挫折。原来在国内学习成绩不错的我,太习惯与国内被动学习的方式,对澳洲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居然有些无所适从,除此之外,我还需要克服语言的困难,与澳洲同学一起小组讨论、在全班同学面前做项目演讲。好在周围有不少和我一样的中国同学,我们相互鼓励和帮助,终于在半年后渐渐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也就是在第二学期,在一次同学组织的万圣节派对上,我认识了他。和我一样,他也是初来乍到的留学生,相似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有着聊不完的话题。派对结束后,我们互留了电话,后来的我
    3900 4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1-21
    本文是盛名学者杨恒钧记录儿子在澳洲学习的一篇文章。他从澳洲国民教育这个角度,记录了儿子思想上的变化,并为澳洲的国民教育感到惊叹。作者:杨恒钧澳洲的小学生肯定是接受国民教育的,学校还给孩子们灌输了不少爱国主义精神。可问题在于,这些年下来,我始终没有搞清澳洲的小学是如何对孩子们“洗脑”的。他们没有课本,也没有相关的科目,没带回家庭作业。问他们老师在学校如何教育他们爱国的,儿子是一问三不知。小儿子也于今年升七年级(相当于中国大陆的初中一年级),看起来,我是没机会弄明白澳洲小学的国情教育了。我意外地同儿子进行了一场对话,让我意识到澳洲小学的国民教育是如此的强大,强大到把老子吓出了一身汗。事情是这样的——9月8日是星期六,开车带两个儿子出去玩,大儿子提到今天是地方选举投票日(选举地方议员与市长)。由于澳洲实行的是强制投票(过了18岁必须投票,否则罚款50澳元),过了18岁的大儿子对地方事务并不熟悉也不关心,为了公平,他决定放弃这张选票,准备向票箱投空票(作废票)。小儿子听到后马上插进来说应该投票给现任的那位市长。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认识”那位市
    3852 8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1-21
    十年前初到澳洲时,正赶上早春季节,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亲戚拉着我们到什么企鹅岛、大洋路等"着名"景点一一逛过去。照理,面对南太平洋那一望无际的深深堪蓝,以及危岩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波澜壮阔,我这个来自内陆的很少见过海的"土包子",应该激动不已才是。但不知为什么,我对这一切很麻木。首要次感到澳洲与中国有所不同,是在坐公共汽车时。那是在墨尔本的一个小站,我上车后,很快到了下一站,有那么十几个人排队等候上车,多数是老太太。这些人慢悠悠的排着队,一个一个慢悠悠的买票,买票时还跟兼当售票员的司机慢悠悠的说话。我无比诧异的看着这一切:这么慢!司机居然也跟他们有说有笑,后面等候的,和车上的坐着的乘客居然也没有一个人催:"快点!"想当年咱在北京时,追赶公共汽车时的百米冲刺那叫一个快啊,奋不顾身往车上挤时,身手那叫一个敏捷啊,就是这样,还时常有眼看就快上车了,却被"啪"一下关在门外、眼睁睁看着车绝尘而去的事情呢。这时候,看着慢腾腾的澳洲公共汽车, 和慢悠悠的澳洲人,脑子中不知怎么突然闪出这么一句话来
    2573 3
  • Mr海 发表了帖子 2016-11-21
    在"移民较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个话题之前,可能要从我对移民"得"与"失"的看法说起。这一年里,得与失的问题几乎经常萦绕在我的心头,但是我始终铭记别人告诉我的一句话(别人告诉过我很多,能够铭记是因为认同)——到了这里,不要去对比(包括与别人对比,与自己的过去对比),如果非要对比,就要学会正确地对比。回顾这一年,我觉得我所得到的,远远大于我所失去的。具体来说,我所失去的,可能就是我这一年相对比较艰难和痛苦的上班,在Warehouse和Workshop里,从摸爬滚打、一身油污、度日如年,直到如今逐渐地习惯,以及这一年上班收入的减少。而我所得到的,似乎很多很多——安全放心的空气、食物、水,优美到令人心醉的自然环境,儿子的上学与教育,良好的社会福利,等等等等。那么,所有收获中较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这个答案从我们登陆一开始,就在我心目中遥遥领先于上述那些本身已经非常"诱人"的各种收获。这个答案就是:一个良好的社会。我觉得要想去解释这几
    2730 6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