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黑色背包 发表了帖子 2017-08-14
    现在,在爱尔兰确实不会发生的9种现象1. 把逝者的衣服穿在身上直到20世纪中期,在Kerry和科克西部的某些地方,一些家庭为了远离鬼魂,会穿着逝者的衣服去参加弥撒。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把衣服拿出来,放在教堂后面的一个行李箱里,现在已经完全抛弃了这个传统。2. 北爱尔兰大街上的英国的士兵北爱尔兰的任何30岁或以上的人都会记得,在那段北爱尔兰的骚乱时期,女王的武装部队在北爱尔兰的街道和小巷中巡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穿越边境意味着英国军队的详细搜查,但是随着,英国的大兵才逐渐消失。英国大兵行动在2007年正式宣告结束,他们也不用再肩负着防止武装叛乱的任务了。3. 在圣帕特里克节那天不喝酒直到上世纪70年代,爱尔兰的酒吧都会在圣帕特里克节那天关门。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是所有人包括酒吧员工的休息日,也是宗教仪式的一日之内。只此能买到啤酒的地方是皇家都柏林的狗狗秀,许多参加过的人对犬类没什么兴趣,只是为了喝上一口酒。很快,这个禁止酒类销售的禁令将被解除,这意味着2018年将是爱尔兰首要个“神圣”的星期四,因为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星期五的商店里的酒被清空而没有酒
    2506 0
  • David 发表了帖子 2017-08-11
    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位教授的PPT惹恼了中国学生,让澳洲校园再一次身陷“辱华”风波。不过,与前不久的澳洲校园“辱华海报”以及“辱华涂鸦”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国学生先内讧了。事件回顾8月7日,这位澳籍教授在IT专业的课堂上,放出了一张黑底白字的幻灯片,用英文和中文写着:I will not tolerate students who cheat我无法容忍学生作弊据了解,上这门课的除了中国学生外,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因此有些中国留学生感觉受到了侮辱,是彻底的种族歧视和辱华。课后,不少愤怒的中国留学生跑去学校脸书留言,甚至到学校管理处投诉。在中国留学生发布的讨论这件事的正确性的帖子后,还有大量的匿名发言表示:“这些中文就是告诉你们中国不要作弊的,因为你们一直在这么做!”但随后,所有谈论此事的内容都被学校管理员删除,理由是事件已经失控(out of control)。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生认为,跑去投诉的学生其实是玻璃心,这件事情还不足以被扣上“辱华”的帽子。一位名为Roy的网友发表长文为Steve教授正名。Roy表示,Steve是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并没有歧视中国学
    2164 0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8-11
    波士顿有点象小纽约,但多了些校气!很喜欢!
    一次加州行,啰里八嗦的写了8个豆腐块,贴了数百张照片,收获了很多赞美和粉丝,很多人私下加我微信,告诉我在和我一起游加州,我很开心!谢谢大家!很多家长在线上等我为啥舍近求远去西海岸看大学以及我对东西两岸大学的看法。好吧,那我就给大家分享一点个人的感想。任何观点没对没错,了解一下就好!看大学这件事儿我们也不是一下子就重视的,至于像这次花钱花时间去西海岸看大学也是有原因的。首要个原因是我家两个大的在做申请大学的公司(www.collegevine.com),他们对选择合适自己的大学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强烈建议我们带三儿去了解西海岸的学校,让他了解一下那边的寰球。因为东部的藤校竞争太厉害,对于想学计算机科学的三儿来说,加州的大学是很好的选择。老二说,学计算机进藤校只有康奈尔不错,但是那里的气候根本没法和加州比,何况硅谷就在大学的边上,我们想的不要太局限,搞的三儿压力太大。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这个小三儿是家里收关一个,人家两个大的不和咱玩了,我们只好千方百计的哄着小的玩。有了经济实力去专程看学校。前两个想都不去想。至于是否舍得送他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上学这个问题,还是那句话因为这是我家的小三儿,养儿子的事
    三涵妈妈 3364 9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8-10
    记得三年前小儿子决定要去波士顿念大学,我们也是看了两趟,各方面去了解多些,还好我先生是在波士顿出生成长,他能给小儿子更多的资源,现在他已经能很成熟地处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了!
    一次加州行,啰里八嗦的写了8个豆腐块,贴了数百张照片,收获了很多赞美和粉丝,很多人私下加我微信,告诉我在和我一起游加州,我很开心!谢谢大家!很多家长在线上等我为啥舍近求远去西海岸看大学以及我对东西两岸大学的看法。好吧,那我就给大家分享一点个人的感想。任何观点没对没错,了解一下就好!看大学这件事儿我们也不是一下子就重视的,至于像这次花钱花时间去西海岸看大学也是有原因的。首要个原因是我家两个大的在做申请大学的公司(www.collegevine.com),他们对选择合适自己的大学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强烈建议我们带三儿去了解西海岸的学校,让他了解一下那边的寰球。因为东部的藤校竞争太厉害,对于想学计算机科学的三儿来说,加州的大学是很好的选择。老二说,学计算机进藤校只有康奈尔不错,但是那里的气候根本没法和加州比,何况硅谷就在大学的边上,我们想的不要太局限,搞的三儿压力太大。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这个小三儿是家里收关一个,人家两个大的不和咱玩了,我们只好千方百计的哄着小的玩。有了经济实力去专程看学校。前两个想都不去想。至于是否舍得送他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上学这个问题,还是那句话因为这是我家的小三儿,养儿子的事
    三涵妈妈 3364 9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8-10
    廿年前曾经跟一家从上海来的房东租了房子的前部份,后部份是一个留学的男孩子. 签了简单的合同(忘了内容,大概也是先付两个月的首期). 后来要搬出去的时候,提早一个月的跟房东说,就ok了. 很简单. 后来有一次在纽约曼哈顿与美国的一家大公司租的公寓,就要查信用,合同十几张字,如果在合同期满前要求搬出,就要将剩下的月份租金一起付了才能让你的租约结了,当然那份前期已付了的定金,通常都给他们将房间检查后扣得剩余无已的了. 租房前都是看广告或朋友介绍,如果有小孩子的家庭就多以学区好为前题去定要租哪个区. 租房也是要看缘份,遇到好的房东,少很多烦恼,但最好在租房之前跟房东了解清楚所有的租约这方面的问题.
    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都有一段租房史,并且很多都是血泪史。无论是在国内出门,还是登陆海外,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落脚的问题。租房或买房,成为新移民首先要面临的问题。租房这件事儿,虽然不是长期居住,但要考虑的事儿一点都不比买房子少!交通、地段、环境、子女教育、租金、房屋状况以及邻居等等很多方面,都是要考虑的方面。来自海那边社区的达人——龙婆(点击关注龙婆啦~),十几年前在加拿大温哥华留学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年的网络并不发达,很多房源信息都要从报纸上获得。和中国不同的是,在加拿大租房前,房东需要了解租客,要求租客提供两名熟人或朋友的电话,从电话中询问租客的基本情况:怎么认识的?认识多久了?在哪工作或学习?有没有能力负担房租?……和找工作一样,海外很多国家都都会采用“推荐人制度”。幸运的是,龙婆成功租下了这间房子并与房东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可见,遇到一个和善的房东是多么重要!但有的人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的租房经历简直就是一部心酸血泪史!Niki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留学生,由于签证还没下来,她就现在网上找房子和房东联系。由于国际电话和短信很贵,她就问房东要邮箱或微信。没想到的是,房东直接说“
    小边 3913 59
  • 唐国文 发表了帖子 2017-08-07
    作者:肖伟,山东人,85后,在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以后,远赴欧洲攻读硕博。这是我首要百零九次听到有人说法国人浪漫,当然,是在国内听说的,在欧洲,你很少听人这么说。对于法国,尤其是巴黎的崇拜,是一件极具东亚特色的事情,你若是问欧洲人,“你崇拜巴黎吗?”百分之九十多的情况下对方会回答“不”,他可能更喜欢罗马,或是柏林,而在东方,在中日韩,我们对于巴黎以及法国的崇拜是近乎宗教式的。我在欧洲住了六年,去过不下十几次法国,更有幸在法国南部住了将近两个月,学习了法语,能够在法国旅行时完全用法语交流,有大量的法国朋友,后来周游欧洲的时候更是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了一下法兰西民族,她的往事与今天,以及她在当今欧洲人心中的形象,可以说,在法国人的近邻们看来,法国人的首要特点,一定不是浪漫。而我们中国人对于法国人的错误认识,又何止浪漫一条?一、法国人很浪漫?今天的法国年轻人,浪确实是很“浪”,做事情也很“慢”,但却远不是我们很多国人所想的那样浪漫。我在清华读本科的时候,经常听说某男生向女生表白,在人家宿舍楼下用蜡烛摆了个心形,甚至有人发动哥们同学,用一座楼里的灯光打出一个心形,甚至是“我爱你”之类的字样。这是中国
    3120 0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7-27
    二十多年前刚到美国纽约,学习,生小孩,在小孩九个月大时,就等不及要出外工作,曾在地毡公司做了两个月的bookkeeper,才看到报纸上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在招聘,自己虽然在纽约有学过一些基本的会计和电脑课程,但没有经验,没有reference, 自己就拿着一份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resume 去面试,结果很幸运被录取. 我曾很好奇地问过会计老板,为什么我被录取上?因为我知道当时也有不少人来应征,她告诉我,因为我虽然在会计从业没有任何的经验,象一张白纸,但却有一种很愿意去学新东西的欲望,她觉得我能比较很安心地在公司做的长久些. 所以我得了这份工,911后搬到佛州,也很幸运地在一家零售店里当会计和进出货. 这两份工作所累及的和学到的东西,在我自己日后创业的路上有很大的帮助!可能这份工作薪酬不如你愿但却能让你成长和有丰富的经验放入你囗袋中,应该珍惜和把握!
    对新移民来说,在安顿好各种生活琐事之后就要开始找工作了。在国外,消费普遍高于国内,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是大多数移民梦寐以求的事情。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移民美国成为国人的梦想。在1993年,一部《北京人在纽约》引起了万人空巷之势。该剧讲述了北京艺术家王启明和妻子郭燕在美国奋斗,折射出东西文化的差异,全景式展现北京人在纽约的生存状态,成为首要批赴美淘金的中国人事业与情感历程的经典之作,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国热潮的真实写照。有人说,在海外打拼就是一部血泪史;也有人说,国外众多的机会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如今,20多年过去了,每年也越来越多的人出了国,他们在海外又是怎样展开自己事业的呢?对于任何一个新移民来说,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几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稀缺的人脉、语言方面的障碍,以及文化差异,都让很多人忧心忡忡,同时也伴随着激动与好奇。不管在美国还是新西兰,职场文化和中国真的很不同。美国人和新西兰人都很看重经验(experience)和推荐人/信(reference),即熟人介绍面试,这对刚到陌生国家的中国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很多人在谈到新西兰的头几个月都是泪,拿着微薄的工资甚至没有,就
    小边 5662 5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7-15
    幸运在美国有好的医疗经历,所以感觉很不错呢!
    生老病死是我们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追求生命的质量、延长生命的长度也是人之本能。在国内医患关系紧张以及科技逊色于国外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想到了去海外求医。众多的影视剧中,也不乏出现这样的剧情——大病国内医不好,到国外就医好了。 今年1月份,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布的年报显示,中国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仅为25%左右;而美国肿瘤协会的新近统计则显示,美国癌症病人在2003至2009年的5年生存率达到68%。 近年来在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等医疗体系成熟的国家,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的面孔。以美国的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为例,2012年该医院接收的中国病患约为40例,而到了2013年就猛增到约100例,而选择海外就医的患者中有70%属于肿瘤患者。 美国,汇集了寰球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高端人才,医疗水平自然领先于大部分国家。但也有美国当地人抱怨说,看病难、看病贵,照个X光就
    小边 7608 69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7-13
    小女子姓赖...
    美国西岸较大的寰球军事历史多元文化庆典。前几天,军武次位面的CEO问我,最近有没有关于战争重演的活动。我说,我最近都在忙着修飞机的课程,所以没有留意。没过几天,一退役朋友就通知我,说有一个军事题材的活动,叫上我当他司机一起去参加。事情就是这么巧。好吧那就陪他去吧。同时也给CEO和爱好者们一个交代。内容太丰富,估计一个文章很难介绍的清楚,那就分两次叙述吧。此篇作为总述。有空了,再发表武器和人物特写篇。本次活动名称叫“OLD FORT MAC ARTHUR DAYS”我翻译为“老麦克阿瑟堡岁月”。据该活动的网站介绍,这是每年一度的美国西岸较大的寰球军事历史多元文化庆典。同时也有必要介绍一下我这位朋友。他外号叫:“皇子”。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官退役,武器修理专家。参加过伊拉克战争,获得很多厉害的军功。这个麦克阿瑟堡,原来是陆军的基地,功能就是保卫洛杉矶港口的要塞。设有大口径的重炮。后来退役了,成为了麦克阿瑟堡博物馆。这里居高临下,面向大海,风景当先。来参加活动的,都是历史、军事角色扮演的爱好者。对他们扮演的历史非常熟悉。一路走来,从罗马时代,到殖民地时期,到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一战,二战,韩战,
    军中传奇 2009 14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7-13
    经常看到自己公司的老外员工午餐,真的是几片肉加一些沙拉呢!
    有人问起, 加拿大的白领们怎么解决午餐问题? 呵呵是啊,吃饭可是大事, 吃不饱怎么干革命呢?恰逢今天是我们所在写字楼的年度答谢午餐,我就趁机写篇小文吧, 简单介绍一下本地的午餐文化。我们的年度午餐, 英文叫 tenant appreciation lunch“租客答谢午餐“ ---- 这栋楼里所有的公司机构都是此楼的“租客”, 一年一度, 在此上班的所有员工都免费享受一顿答谢午餐。这成了一种职场文化, 既是写字楼东主对各公司的感谢, 也是各公司机构员工互相认识交流的一个难得机会。看上去老外们很小气是吧? 一年只有一次免费! 不过这里是三栋连体的写字楼, 有数百家公司, 数千名员工, 要送一次免费午餐也不是吹吹那么简单的。 和朋友聊天时我得知, 他们所在的公司也是只有一年一度的, 有的还特意选在圣诞新年这样的特殊节日, 一箭双雕。 所以, 一年一度也好, 姑且受之欢喜而别指望天天都有免费午餐。我们楼下, 早上上班时就看见他们在大堂一角摆开阵势了。 要伺候数千人不容易,所以今年分成了今天和明天两批。顺便看看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7-13
    美国医疗体制大家都大致知道,要有家庭医生,要买保险. 至于看病后付费多少,各人不同,主要看你买的保险是哪一类的. 你买贵的保险,你看病时就付少. 我对美国的大医院里的医疗服务和设施感觉是顶呱呱的!
    生老病死是我们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追求生命的质量、延长生命的长度也是人之本能。在国内医患关系紧张以及科技逊色于国外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想到了去海外求医。众多的影视剧中,也不乏出现这样的剧情——大病国内医不好,到国外就医好了。 今年1月份,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布的年报显示,中国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仅为25%左右;而美国肿瘤协会的新近统计则显示,美国癌症病人在2003至2009年的5年生存率达到68%。 近年来在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等医疗体系成熟的国家,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的面孔。以美国的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为例,2012年该医院接收的中国病患约为40例,而到了2013年就猛增到约100例,而选择海外就医的患者中有70%属于肿瘤患者。 美国,汇集了寰球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高端人才,医疗水平自然领先于大部分国家。但也有美国当地人抱怨说,看病难、看病贵,照个X光就
    小边 7608 69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7-11
    很有意义和特色!
    美国西岸较大的寰球军事历史多元文化庆典。前几天,军武次位面的CEO问我,最近有没有关于战争重演的活动。我说,我最近都在忙着修飞机的课程,所以没有留意。没过几天,一退役朋友就通知我,说有一个军事题材的活动,叫上我当他司机一起去参加。事情就是这么巧。好吧那就陪他去吧。同时也给CEO和爱好者们一个交代。内容太丰富,估计一个文章很难介绍的清楚,那就分两次叙述吧。此篇作为总述。有空了,再发表武器和人物特写篇。本次活动名称叫“OLD FORT MAC ARTHUR DAYS”我翻译为“老麦克阿瑟堡岁月”。据该活动的网站介绍,这是每年一度的美国西岸较大的寰球军事历史多元文化庆典。同时也有必要介绍一下我这位朋友。他外号叫:“皇子”。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官退役,武器修理专家。参加过伊拉克战争,获得很多厉害的军功。这个麦克阿瑟堡,原来是陆军的基地,功能就是保卫洛杉矶港口的要塞。设有大口径的重炮。后来退役了,成为了麦克阿瑟堡博物馆。这里居高临下,面向大海,风景当先。来参加活动的,都是历史、军事角色扮演的爱好者。对他们扮演的历史非常熟悉。一路走来,从罗马时代,到殖民地时期,到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一战,二战,韩战,
    军中传奇 2009 14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7-08
    遇到对的人,年龄与国籍绝对没有问题!相同的年龄层或持相同語言的couple, 分开率还蛮高的!
    “忘年恋”是指年龄相差很大的的两个人之间的恋爱关系,这里的年龄差距通常都多余十岁。不管你是中年大叔,还是我是十六岁的萝莉;不管你是半老徐娘,还是我是二十岁的小鲜肉,都是对方眼里的“西施”。说起忘年恋,吃瓜群众们首先想到的忘年恋恐怕就是“奶茶妹”章泽天和刘强东吧。年龄相差十九岁,加上刘强东富豪级的资产,吃瓜群众就对这桩婚姻指指点点了。这个时代,嫁个大19岁的老总都要被各种八卦,更别提嫁给比女方大37岁的外国传媒大亨了。 邓文迪,曾是传媒大亨——新闻集团总裁鲁伯特·默多克的第三任妻子。她曾任新闻集团亚洲亚洲卫星电视业务副主席,有“一个中国传奇女人”之誉。然而也是这个女人,收获了一堆负面新闻。2013年,邓文迪和默多克十五年的婚姻宣告结束。邓文迪离婚后无法获得默多克在新闻集团的资产,但她获得的一套位于故宫东面的四合院,2014年2月据媒体报道价值1亿元。此后,有关邓文迪的新闻也越来越多:跟小21岁的小鲜肉在豪宅秀恩爱;小鲜肉收割机;邓文迪
    206Legend 3132 9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7-08
    有烟花就感觉到节日的气氛!
    美国国庆节是7月4日,除了放假以外,这个节还是很有气氛的!我们萨默塞特郡一共放四场烟火,首要场就是我们小镇Montgomery的6月29日晚上,第二场是7月1日在山坡镇Hillsborough放。第三场就是法兰克林镇Franklin,应该是7月3日晚上。正日子7月4日晚上的烟火留给郡里,地点是位于桥水镇Bridgewater的一个大公园North Branch Park。我们每年都会只看烟火,不在公园里玩。因为早去停车靠里边,等散场的时候很难往外开。今年三儿自己开车和同学去玩,等了40分钟才开回家,我们在路边只看烟火,散场很快就开回了家。7月4日朋友提议,我们应该早早去吃自助餐,然后到公园去聊天,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我们是乡下人,热闹得机会不多,大家还是很珍惜这一时刻的。公园的草坪上,排着几辆卖吃食的车,每辆车前都有长长的队,我们庆幸在自助餐馆吃的酒足饭饱,一点不想买吃的。烟花一般在9点半钟开始放,持续20分钟。早些年是30分钟,都说是因为没那么多钱的缘故。看烟火,小孩子们最开心!有图有真相:自助餐的小龙虾很新鲜
    三涵妈妈 2589 6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7-03
    有些濛濛的意境,也有些湿湿的凉,再有一些凄凄的美...
    最开始,我只想和YY在有阳光明媚的早晨,牵手走到幼儿园,一公里的距离,看看地上的草,看看开过的车,看看天上的云。到后来,阴天、下雨,我们都会走上一段,遇到过彩虹,也遇到过在路边躲雨,我盼着到幼儿园不会淋湿感冒,YY盼着到幼儿园还赶得上那美味的Moning Tea~昨天早晨,拉开窗帘,又是大雾一片白茫茫。我们俩纠结左右,决定还是走路上学。雾时浓时淡,只看到马路上汽车的影子和闪烁的车灯。YY说,妈妈,这有没有点冒险的味道?像琦琦自己晚上一个人在帐篷里睡觉(绘本)。小男孩的心里,总希望自己足够勇敢,却又不得不和还不够强大的自己“斗争”。一路,我们看砖缝里的苔藓,闻小草的味道,发现路边那片熟悉的空地上不知什么时候多出的几个木桩,新房子又要开始盖了吧~孩子的长大,在点滴,用分秒计算,他一路走来,已经不再需要妈妈抱抱,也不会在我送园后万般不舍的说,要和我聊聊天,他匆忙的加入蹦蹦跳跳准备去享受美食的小朋友们中间,有点敷衍的和我挥了挥手。我乐得时间充裕,直奔公园,这样朦胧的日子,一树山One Tree Hill 一定有不同以往的样子。偌大的公园,和平常一样,几乎碰不到路人。行走在“水墨画”中,伴着相机
    Ivy缘游 2698 17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7-01
    喜欢你的厨师帽!职业触角.....
    时间过的好快 请大家珍惜每一分
    182****9158 1828 4
  • David 发表了帖子 2017-06-29
    前天,澳洲统计局(ABS)公布了澳洲2016年新近的人口普查(CENSUS)结果,全澳华人人口总数约为121.39万。哇,厉害了!一瞬间感觉要登天!原来澳洲华人这么多!顿时,澳洲华人媒体各种喜大普奔,好像数量决定力量,华人要统治澳洲了一样。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澳洲华人在澳洲的地位真的如同人数一样,在主流社会不可忽视吗?在澳洲这么多年,因为自己是华人的身份被尊重、被赞扬、被推崇的经历微乎其微。你经历过多少?不觉得这种喜大普奔的感觉是种自我安慰吗?记得曾经有一种很风靡的说法:就是留在国内当老板,也不如出国刷盘子碗。那是许多年前的一个“大众认知”。记得小的时候,村里偶尔会有南洋华侨回国探亲,那架势基本是全村喜迎回归。每家每户都会上门去拜访,嘘寒问暖。因为当时的人感觉沾上点南洋客的关系都是一种体面。但如今,当他们那些人再次回归的时候,你觉得还有人像当年那么在乎吗?因为时代变了啊!现在海归根本就不稀罕。其实华人移民在澳洲,许多人的生活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体面。一样都是在忙碌的过日子。在学习、在做各式各样的工作赚钱、在养家糊口,甚至还感受不到多少归属感。能拿出来炫耀的,或许只有澳洲的空气、被削到
    3335 4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6-27
    保持初心, 去创造自己的童话!
    移民是一条很长的路,上演着各色各样的故事。有人说中国的有钱人挥舞着钞票遍布寰球的每一个角落,但这一现象并不是移民的全部。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移民的原因或是爱情,或是亲情,在移民这条路上他们的经历也更多了几分感动,几分温暖。01因为爱情:他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是跟着老公来新西兰的,最近我们刚刚申请了PR。我和我老公是典型的姐弟恋,我比他大8岁,他是一个90后。我们两个谈恋爱的几年里,一直遭到家人的反对。为了让我们两个彻底死心,他的爸妈把他送到了新西兰来念硕士,想着我们异国恋应该很快就分手了,但没想到,这反而放我们变得更亲密了。老公读第二年研究生的时候,他回家过年,之后就让我办旅游签过来,我们去年3月在新西兰领证了。刚开始来新西兰的时候十分迷茫,而且在这里几乎没有朋友,语音也不通,所以老公去上课的时候,我除了在家做饭、收拾家、洗衣服,也没什么事情干,久而久之,我就更迷茫了,也觉得孤独,但这种孤独感是无法跟自己伴侣倾诉的。但一想到如果回广州,要面对双方父母的压力和阻力,我还是决定留在新西兰。最开始,我为了交朋友就跟着老公一起去学校上课,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样反而束缚了我老公,于是就
    snowy 2626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6-27
    每次看着孩儿们的美国出生证,总有一丝的骄傲……
    拼爹拼妈,不如给孩子一个美国身份中国人口这么多,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大家都知道内地生孩子有很多限制,各种福利条件很多方面都不如美国,在美国这个寰球起首进的大国生孩子又有哪些福利政策呢?一、美国落地生政策美国属于落地生,只要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即可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和当地美国人享受一样的社会福利待遇,美国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免签入境。二、享受寰球当先教育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水平是寰球当先。在美国可以免费接受18年义务教育,可以享受更国际化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另外,对于美国身份的学生来说,就读内地知名学校更容易,想上知名大学也有特殊政策。三、多国免签,出行便利对于喜欢旅行的孩子如果有美国护照的话,那就真是太幸运了!可以自由游走在寰球上许多国家,目前美国有180多个免签国家,说走就走,不再是件难事了!四、完善的福利政策美国的社会福利很好,有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小孩上学福利,社会就业福利,医疗福利,还有老人养老福利等。五、生育无限制赴美生子不用担心小孩生育的限制,如果你喜欢多子多福的家庭,去美国将会是你的不二选择。只要是在美国境内出生的小孩都会是合法的美国公民,,都将受到保护。
    七七悠涧 1473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06-27
    美国教育的方式就是不一样……
    看媒体报道,有一个中国家庭,孩子从北京转学去美国,数学不好,却在美国学校里,被一个“体育老师”教成了满分。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美国老师尊重孩子,调动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来看看这位妈妈怎么说:9月份,我家老大上了8年级。我儿子是6年级来的美国,之前都是在北京上学,他的数学一直不怎么好,而且很厌恶做作业,6,7年级由于他不完成作业,数学成绩一直是F,7年级结束时更是差点留级。8年级上学之前嘱咐他,一定要做作业,按时交,要不高中都没办法上了。开学第二天,放学时我去接他,一上车,我儿子就笑着跟我说:妈妈,这回,我是真的可以跟国内的朋友说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今年教他数学的老师,是7年级时教他体育的老师,我大吃一惊,不会吧,心里更是隐隐的担心,怕我儿子数学成绩更差了。很快1个月就过去了,这1个月里,老大常常跟我说起他的数学老师,每次都是笑得很开心。这位体育数学老师很幽默,讲课时常常穿插笑话、故事,而且老大说有时候老师讲课时在黑板上会做错题,我更加担心了。9月份back to school night, 我特意问了班主任才明白,不知道别的城市是怎么样的,我们
    Naitruly 2382 2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