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8-17
    首要次:1999年1月23日从中国-加拿大原因:龍婆我只想从井底跳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寰球。第二次:2007年9月1日从加拿大-美国原因:夫君恐龙被美国公司聘请,龍婆我只好随夫去美国生活。第三次:2015年12月2日从美国-新西兰原因:恐龙夫妇决定选一个既安静安全又空气清新的小国小地方安享余生。为什么放弃美国绿卡?最近收到最多的‘弱弱地问一声’ 就是这个。是的,多少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或花大量的金钱都是为了得到这张绿卡,而恐龙夫妇却不掉泪地放弃。值吗?不用担心,恐龍夫婦还有加拿大护照,进入美国或新西兰旅游是免签。911前拿加拿大驾照都可通过美国边境。911后就必需持加拿大护照了。但若想在美国工作,还必须持有美国工作签证。想在美国长期居住,需拥有美国居民身份证。俗称‘绿卡’。当年的绿卡是聘请恐龙工作的美国公司帮我们申请办理的,没花自己的钱,所以这次放弃也并不肉痛。何况,美国是一个重视技术人才的国家。若恐龙将来想回美国工作,又能找到美国公司聘请,就可重新获得美国工作签证。但绿卡仍需重新交钱申请。为什么不能继续持有美国绿卡?美国绿卡只允许在美国长期居住的人拥有。美国法律规定:持美国绿卡者若离开美
    5630 9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8-17
    【婆在新西兰】霍克斯湾 Newcomers Group 是本地一个自发性的无营利组织。本地人热情地欢迎新来者,交朋友,信息交流,给予免费的帮助。他们每两周的星期三在市中心不同的歺厅或咖啡厅午餐聚会。今天婆是第二次参加,不但见到了熟面孔也认识了不少新面孔。聊文化聊艺术聊美食聊近况聊需求,婆象在Toastmaster一样,吧啦吧啦地一个小时。阳光灿烂,到处播种,希望收成的日子早日到来。BTW, 今天是印度歺。
    2279 5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6-08-17
    咱没闲钱上私立学校,这好学区还是可以负担的起的。选好学区,就如同人们选私立学校。人脉非常重要,能干的孩子们在一起,指不定哪一日之内就成了大事。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们做父母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优秀的人群在一起,这就出现了人们一窝蜂的找好学区。在一个好的学区里,不仅房屋好买好卖,使我这做地产经纪的感到容易讨生活,儿子们也结交了很多优秀青年。有一种说法,不知是真是假,说我们镇上的高中每逢双数毕业班都是能人多。2013年好像是个例外。2个哈佛,5个普林斯顿学生好像并不多见。这些能干的孩子又都很团结。老二这个公司就是由他们三位高中同学共建的。一位美国白人,一位美国印度人再加上儿子美籍华人。摘自http://admissionshero.com/zh/的内容。创始团队————较好的的团队(两个哈佛大学生和一个芝加哥大学学生)招生英雄致力于提供业界很好的服务。我们只聘请最有竞争力的顾问。请阅读我们创始人的简历来了解为什么招生英雄是您的正确选择。当Zack上小学六年级时,他随父母移居德国,很快就掌握了德语和西班牙语。他现在能够流利的运用英,德,西班牙三种语言。在高中
    2407 2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8-16
    【婆在新西兰】一日之内跑了7个地方,内皮尔市不大,靠婆的双腿,脚毛遍地。哈哈~7个地方最让婆放松的是约会苏州80后小嫩粉。其他都是提心吊胆的重大决策。该做的和能做到的都巳尽力,剩下的就由上帝决定吧(注:以上言论是喝了兩杯咖啡后发表的)。目前只此好消息是本地家庭医生巳找到(注:医生与其他事无关)。反正活著不易,什么都需竞争。
    2189 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8-15
    【婆在新西兰】星期一是婆的义工日。艺术馆负责人居然主动帮婆向市政府申請教授篆书课津贴。成不成不知道,但这个行动已让婆很感动了。加上能在异国他乡宣扬中国古文化,想想都自豪。哈哈~今天就模拟讲了一小时,听得歪果仁意犹未尽还做笔记。正如妹妹所说,婆胸口就一"勇"字。(图二为本地12年级学生艺术作品展)
    2203 2
  • 三涵妈妈 回复了帖子 2016-08-15
    山坡镇就是 Hillsborough township
    我们中国人就有这样的老话,叫做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早年出国为了学英语,不想在中国人扎堆的地方呆,在斯德哥尔摩时,住到离其他留学生的地方远远的。现在也有的新移民,尤其是送孩子单独出来的家长更希望把孩子送到穷乡僻壤,没有中国人的地方去学习。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从那种境地走过来的。回头想想何必呢!真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有这种想法的朋友也不为怪,我只是想说和同宗同族的人生活很舒服,没辙了才背井离乡。所以呀在我们家谁也别和我说鸟语,三个孩子都是不识字的中文文盲。山坡镇10年前中国人不是很多,尤其是同老大年龄相仿的孩子更是寥寥无几。比他小的还有一些。他结交的朋友基本上都是白人和印度人。他曾经爱慕的也都是白人女孩,到现在我家老大都不会Dating亚裔女孩。这回我真是麻爪了。就等着当洋妞的婆婆活受罪吧。有可能就打破我在家必须说中文的规矩。说起找女朋友,喜欢老大的还真不少,我也认识好几个,性格开朗,长相漂亮,但老大告诉我她们都不能理解他。这些女孩子根本不用功!她们搞不懂这个小老中为什么学习那么玩命。到如今当年的女朋友已成他人妇。山坡镇的高中那时在新泽西排名70名左
    三涵妈妈 2164 5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6-08-15
    在我们地产公司去年年底聚餐会上听到一个特别励志的新移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老婆是我们同事)是国内的企业家,为了孩子老婆移民到了新泽西。老婆为了断了主人公的回国念想让他卖掉国内的一切来美国踏踏实实的生活。主人公不会英语,出门办事曾想过雇个翻译,一位他尊敬的老者告诉他,如果你拄上这个拐棍儿,你会扔不掉的。他听从了老人家的劝导一切靠自己。他们在依山傍水的地方买了一块好地,要建房子。老婆说我上班很忙,你自己操持建我们的梦想之家。主人公拿着一本字典开始了从挖地开始的建房工程。他并不是图省事一下子就包给一个施工队,而是自己做监工,货比三家找不同的施工队专家来建他们的房子。刚开始说不上三句话就没词了,可是他是大客户要建百万豪宅,所有的工头都不会怠慢他。他很明白自己要什么,做好功课耐心的用自己的烂英语和工头讨价还价。有时他找的材料比那些老施工队的的本钱都低,那些懒惰的美国人多年下来都只用一家供销商,而他通过互联网,甚至能挖到很好的材料。到后来那些施工队都要向他请教货源的来路。通过他自己的辛勤劳动,终于建成了他们自己的梦想之家。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英语水平大大提高,自信满满,在美国新泽西这片土地上又重操
    2580 2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6-08-15
    买房不是买菜,要考虑很多方面。地理位置,环境,增值的空间等等。父母上班离家近也是要考虑的因素。可是我认识的朋友很多人都只选择了好学区,尤其是好学区的新房子。我家老公就是这一种人。他上班舍近求远,我最恨开车,他还说每天接送我。原来是他最不愿意扎堆,现在他的口号是中国人扎堆的学区就是好学区。当老大还是高三时,他就盘算买新房搬到Montgomery,这个中国人集聚地。在某天的下午,他告诉我他买了还没建的房子,在老大高中没毕业时就要搬走。这么快?这真成了买菜了!在我搬进现在学区的房子之前,基本上听到的都是父母的抱怨,竞争利害,亚裔太多,孩子们假期补课。可是来到这里我发现,这里的学校和山坡镇是不太一样,除了20%的亚裔,还有一些课程不太一样。尤其是音乐课,这里的孩子人手一件乐器,个个身怀绝技。还有学校的设施,看上去都令人满意。地税高点,两个孩子上学也是合算的。近10年下来,老二从四年级一直到高中毕业,结交了一大批亚裔好朋友!考上哈佛,并且在上大学前就和高中同学一个是印度裔,一个是白人的孩子成立自己的升学指导公司(www.admissionshero.com)。至于学校的环境,老二有时也抱怨学校像
    2303 2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8-14
    【婆在新西兰】今天首要次和朋友去看房。湖边房,214平方米,2004年建,要价60-65万纽币。宽敞舒适干净明亮。四人都很喜欢。可是......哎~找房买房真是让人头晕眼花缭乱的事。你懂的~
    2282 2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6-08-13
    我们中国人就有这样的老话,叫做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早年出国为了学英语,不想在中国人扎堆的地方呆,在斯德哥尔摩时,住到离其他留学生的地方远远的。现在也有的新移民,尤其是送孩子单独出来的家长更希望把孩子送到穷乡僻壤,没有中国人的地方去学习。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从那种境地走过来的。回头想想何必呢!真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有这种想法的朋友也不为怪,我只是想说和同宗同族的人生活很舒服,没辙了才背井离乡。所以呀在我们家谁也别和我说鸟语,三个孩子都是不识字的中文文盲。山坡镇10年前中国人不是很多,尤其是同老大年龄相仿的孩子更是寥寥无几。比他小的还有一些。他结交的朋友基本上都是白人和印度人。他曾经爱慕的也都是白人女孩,到现在我家老大都不会Dating亚裔女孩。这回我真是麻爪了。就等着当洋妞的婆婆活受罪吧。有可能就打破我在家必须说中文的规矩。说起找女朋友,喜欢老大的还真不少,我也认识好几个,性格开朗,长相漂亮,但老大告诉我她们都不能理解他。这些女孩子根本不用功!她们搞不懂这个小老中为什么学习那么玩命。到如今当年的女朋友已成他人妇。山坡镇的高中那时在新泽西排名70名左
    2164 5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6-08-13
    由于地产经纪职业的关系,我接触到很多从国内来的新移民。这些人群当中大部分是为了子女的教育抛家舍业来到新泽西这块陌生的土地。由于语言的局限,文化的不同给新移民带来很多生活的不便以及理念的冲击。它们与我们当年出国较大的不同点是我们有学校与工作的公司接待,貌似有组织,而他们是冲着亲戚或者朋友而来,需要自己找组织。因为今天遇到的下面这件事,我想应该把我遇到的新移民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希望我这个新的系列能给新移民一些帮助。奥迪宰你没商量因着各种原因,新移民来到美国都买好车。这好车好开,但保养修理都很贵。周五上午正在和朋友谈卖房子的事,接到了未曾谋面,但已经热聊过了的本家姐们电话,告知好好的奥迪Q7轮胎瘪了,好在车停在停车场没在马路上,打了几个电话都远水解不了近渴,没辙打给我这尚未谋面的姐们。刚巧我上午事情办完了,下午三儿高中游泳比赛不用接送。尽管我从来没处理过这样的事情,但我知道奥迪一定有Road Service。果然电话打过去,态度极好,半小时内就近的服务人员就到了。可是换个备胎用了一个多小时,中间还缺少一个零件他的同事又赶过来。磨磨蹭蹭的一个半小时,换好备
    3033 3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6-08-12
    看房买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囊中羞涩,还有老少六口一大家子。在加拿大我们一直没有改变观念。没有投资概念,没有享受的想法。一路走来,读书,找工作,尽管定居加国,因为在法语区,还是一个飘的感觉。要按现在的觉悟,早就买房了说不定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人不能后悔,说不定买了房也就不想动了。话说那时的我们,思想观念和现在不一样,很保守。在买房的事情上,还是不想一步到位,不想借太多的钱。那时已经感觉到好学区的房比一般的学区要贵一些。老公发现,中国人多的地方,都应该是不错的地方。除了Somerville那个小镇以外,周围的镇上都有中国人。那么就在这些镇上买吧。要问学区问题,除了Somerville大家一口否定外,这些周边的镇,大家就众说不一。什么在好学区里孩子压力山大,在好学区不意味着你就是好学生,差一点的学区你的孩子会出人头地等等。听的多了,也就捡自己受用的听。当时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区房价刚起,38万左右,现在已经60万了。可那时觉得太贵了。对于钱来说,学区有那么重要吗?再加上住在这里的朋友诉说孩子的竞争有多么的利害,暑假都要上额外的补习班等等……结果我们就
    1550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6-08-12
    做了地产经纪以后经常有人问我在哪里买房,我的回答是在学区好的地方买房。学区这个词,只是2001年初在来美国以后才听说的。我们全家出国近20年,在欧洲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北美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和蒙特利尔,美国的新泽西都住过。前两个国家有点社会主义的性质,等级没有那么分明,我们居住的地方也是在相对于比较繁华的城市及郊区。加上租房和孩子们还小,从没有考虑学区的事。当年老公找工作来到新泽西我们也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懂这里的规矩,以至于穿越美加边境以后,就担心美国人会不会拿枪打我们。租房时,也是以繁华地段和离公司近为主。我们自以为是的把房租在一个叫Somerville的小镇上。住上没有一个月问题就来了。首先,这个小镇没有校车。学校很近可以走着去,一刮风下雨就得接送。没办法上班的我们就以最快的速度结交朋友,寻求帮助,这里没有一个老中。甚至连老印也没有,除了白人就是老墨。等老公和同事谈起这件事以后,真的是被人笑掉了大牙。首要次听到好学区和坏学区之说。老大当时上8年级后半年,老二上学前班。不久得到更雷人的反馈,老大回家说班上的同学都不学习,他们特别热情,老大一来就一拥而上帮上帮下,问寒问暖。他们大多是拉
    2160 1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8-11
    【婆在新西兰】今天终于达到"三项全能"头名!恭喜龍婆Drama Queen Again!!! 要知道在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每天只允许一次。每次一经发表,无法更改内容。试过没填写"原创"版权无法锁有。试过没开启"赞赏" 稿費泡汤了。今天居然没开启"留言栏",将粉言关在门外。What a day!!! 特此警告自己:好自为之,下不为例!! !
    1862 2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8-10
    【婆在新西兰】"爸爸住院了,你快去惠灵頓办个中国签證吧。""你要不要立刻买张机票回国呀?""爸爸住院费,需不需要我们立刻汇点钱过去呀?"......只想说,这个歪果仁婆沒嫁错。
    2343 6
  • 龍婆活著 回复了帖子 2016-08-10
    嘻嘻~龍婆Style
    【婆在新西兰】风停了,雨仍一阵一阵地洒。恐龙夫妇钻出被窝去市中心寻食了。在洛杉矶没机会"显摆"的冬衣和UGG都出柜了。昨天大风大雨没去农夫市场买菜,今天去超市一看:黄瓜5.29纽一条,甜椒6纽二个,茄子5.99纽一条,西生菜3.99纽一个。(1纽x5=5元人民币)。物价比这便宜的地方,允许偷笑。【婆在新西兰】夜生活。一个年轻时努力学习,拿了博士学位,现在可以轻松玩游戏了。一个年轻时只顾游山玩水,现在要拼才华了,每晚练字。不过呢,这都是自己选择的业余爱好了。
    龍婆活著 2463 6
  • 龍婆活著 回复了帖子 2016-08-10
    嘻嘻~无公害蔬果当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吃便宜的农药菜之后一身病,还是值得花的錢。我是这么認為的。
    【婆在新西兰】风停了,雨仍一阵一阵地洒。恐龙夫妇钻出被窝去市中心寻食了。在洛杉矶没机会"显摆"的冬衣和UGG都出柜了。昨天大风大雨没去农夫市场买菜,今天去超市一看:黄瓜5.29纽一条,甜椒6纽二个,茄子5.99纽一条,西生菜3.99纽一个。(1纽x5=5元人民币)。物价比这便宜的地方,允许偷笑。【婆在新西兰】夜生活。一个年轻时努力学习,拿了博士学位,现在可以轻松玩游戏了。一个年轻时只顾游山玩水,现在要拼才华了,每晚练字。不过呢,这都是自己选择的业余爱好了。
    龍婆活著 2463 6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16-08-09
    【婆在新西兰】今晚婆首要次参加新西兰霍克斯湾省的多元文化之亚裔大奖。本会是对湾省作出贡献和学业优异亚裔的表彰。恭喜管先生获奖!内皮尔市长和霍克斯湾省长都到场祝贺。抽奖婆居然中了一篮子蔬果。哈哈~那天谁谁谁说内皮尔菜天价?!(与市长合影)【婆在新西兰】臭事:话说昨晚婆参加当地省级多元文化亚裔表彰大会。会上的抽獎号码是门票。晚餐后,侍应生收拾桌面残物时,票也进了垃圾而不知,直到抽獎时间,婆直奔厨房索要垃圾。夹着臭烘烘的票出來就听到自己的号码。哈哈~全桌爆笑。FB上的好友们热议婆前几天还在叫菜贵,今天就收到一大篮子"封嘴費"连篮子预计也值80纽。Drama Queen
    2049 1
  • 龍婆活著 回复了帖子 2016-08-08
    哈哈~艺术是眼睛与心灵的沟通。
    【婆在新西兰】星期一是婆在艺术馆的义工日。除一展厅攝影作品让婆感到人性的殘暴。其他都是让婆开心愉快的。艺术馆的负责人也是艺术家。墙上的猫画就是她的作品系列。还有这个火柴盒制的美国总统候选人面谱。幇她拍成Vedio放上了FB。今天还认识了一位印尼艺术家,欣賞了他的作品。他白天在超市工作晚上画画。高兴地告訴我又卖出了4幅作品。我拿篆书给他看,他推荐我上网找Retna的作品。又开眼界了。艺术馆负责人还建议婆可将篆书作品在艺术馆展示并售卖。当然要一些英文解說。婆哇~之后:"释玄老师,我行吗?"
    龍婆活著 2340 6
  • 龍婆活著 回复了帖子 2016-08-08
    哈哈~建议你去看婆的微信公众号"龍婆活著",里面文章有详情的艺术作品欣赏和解说。包你一看就懂。
    【婆在新西兰】星期一是婆在艺术馆的义工日。除一展厅攝影作品让婆感到人性的殘暴。其他都是让婆开心愉快的。艺术馆的负责人也是艺术家。墙上的猫画就是她的作品系列。还有这个火柴盒制的美国总统候选人面谱。幇她拍成Vedio放上了FB。今天还认识了一位印尼艺术家,欣賞了他的作品。他白天在超市工作晚上画画。高兴地告訴我又卖出了4幅作品。我拿篆书给他看,他推荐我上网找Retna的作品。又开眼界了。艺术馆负责人还建议婆可将篆书作品在艺术馆展示并售卖。当然要一些英文解說。婆哇~之后:"释玄老师,我行吗?"
    龍婆活著 2340 6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