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6-08-15
    买房不是买菜,要考虑很多方面。地理位置,环境,增值的空间等等。父母上班离家近也是要考虑的因素。可是我认识的朋友很多人都只选择了好学区,尤其是好学区的新房子。我家老公就是这一种人。他上班舍近求远,我最恨开车,他还说每天接送我。原来是他最不愿意扎堆,现在他的口号是中国人扎堆的学区就是好学区。当老大还是高三时,他就盘算买新房搬到Montgomery,这个中国人集聚地。在某天的下午,他告诉我他买了还没建的房子,在老大高中没毕业时就要搬走。这么快?这真成了买菜了!在我搬进现在学区的房子之前,基本上听到的都是父母的抱怨,竞争利害,亚裔太多,孩子们假期补课。可是来到这里我发现,这里的学校和山坡镇是不太一样,除了20%的亚裔,还有一些课程不太一样。尤其是音乐课,这里的孩子人手一件乐器,个个身怀绝技。还有学校的设施,看上去都令人满意。地税高点,两个孩子上学也是合算的。近10年下来,老二从四年级一直到高中毕业,结交了一大批亚裔好朋友!考上哈佛,并且在上大学前就和高中同学一个是印度裔,一个是白人的孩子成立自己的升学指导公司(www.admissionshero.com)。至于学校的环境,老二有时也抱怨学校像
    2302 2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6-08-13
    我们中国人就有这样的老话,叫做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早年出国为了学英语,不想在中国人扎堆的地方呆,在斯德哥尔摩时,住到离其他留学生的地方远远的。现在也有的新移民,尤其是送孩子单独出来的家长更希望把孩子送到穷乡僻壤,没有中国人的地方去学习。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从那种境地走过来的。回头想想何必呢!真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有这种想法的朋友也不为怪,我只是想说和同宗同族的人生活很舒服,没辙了才背井离乡。所以呀在我们家谁也别和我说鸟语,三个孩子都是不识字的中文文盲。山坡镇10年前中国人不是很多,尤其是同老大年龄相仿的孩子更是寥寥无几。比他小的还有一些。他结交的朋友基本上都是白人和印度人。他曾经爱慕的也都是白人女孩,到现在我家老大都不会Dating亚裔女孩。这回我真是麻爪了。就等着当洋妞的婆婆活受罪吧。有可能就打破我在家必须说中文的规矩。说起找女朋友,喜欢老大的还真不少,我也认识好几个,性格开朗,长相漂亮,但老大告诉我她们都不能理解他。这些女孩子根本不用功!她们搞不懂这个小老中为什么学习那么玩命。到如今当年的女朋友已成他人妇。山坡镇的高中那时在新泽西排名70名左
    2163 5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6-08-13
    由于地产经纪职业的关系,我接触到很多从国内来的新移民。这些人群当中大部分是为了子女的教育抛家舍业来到新泽西这块陌生的土地。由于语言的局限,文化的不同给新移民带来很多生活的不便以及理念的冲击。它们与我们当年出国较大的不同点是我们有学校与工作的公司接待,貌似有组织,而他们是冲着亲戚或者朋友而来,需要自己找组织。因为今天遇到的下面这件事,我想应该把我遇到的新移民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希望我这个新的系列能给新移民一些帮助。奥迪宰你没商量因着各种原因,新移民来到美国都买好车。这好车好开,但保养修理都很贵。周五上午正在和朋友谈卖房子的事,接到了未曾谋面,但已经热聊过了的本家姐们电话,告知好好的奥迪Q7轮胎瘪了,好在车停在停车场没在马路上,打了几个电话都远水解不了近渴,没辙打给我这尚未谋面的姐们。刚巧我上午事情办完了,下午三儿高中游泳比赛不用接送。尽管我从来没处理过这样的事情,但我知道奥迪一定有Road Service。果然电话打过去,态度极好,半小时内就近的服务人员就到了。可是换个备胎用了一个多小时,中间还缺少一个零件他的同事又赶过来。磨磨蹭蹭的一个半小时,换好备
    3032 3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6-08-12
    看房买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囊中羞涩,还有老少六口一大家子。在加拿大我们一直没有改变观念。没有投资概念,没有享受的想法。一路走来,读书,找工作,尽管定居加国,因为在法语区,还是一个飘的感觉。要按现在的觉悟,早就买房了说不定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人不能后悔,说不定买了房也就不想动了。话说那时的我们,思想观念和现在不一样,很保守。在买房的事情上,还是不想一步到位,不想借太多的钱。那时已经感觉到好学区的房比一般的学区要贵一些。老公发现,中国人多的地方,都应该是不错的地方。除了Somerville那个小镇以外,周围的镇上都有中国人。那么就在这些镇上买吧。要问学区问题,除了Somerville大家一口否定外,这些周边的镇,大家就众说不一。什么在好学区里孩子压力山大,在好学区不意味着你就是好学生,差一点的学区你的孩子会出人头地等等。听的多了,也就捡自己受用的听。当时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区房价刚起,38万左右,现在已经60万了。可那时觉得太贵了。对于钱来说,学区有那么重要吗?再加上住在这里的朋友诉说孩子的竞争有多么的利害,暑假都要上额外的补习班等等……结果我们就
    1549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6-08-12
    做了地产经纪以后经常有人问我在哪里买房,我的回答是在学区好的地方买房。学区这个词,只是2001年初在来美国以后才听说的。我们全家出国近20年,在欧洲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北美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和蒙特利尔,美国的新泽西都住过。前两个国家有点社会主义的性质,等级没有那么分明,我们居住的地方也是在相对于比较繁华的城市及郊区。加上租房和孩子们还小,从没有考虑学区的事。当年老公找工作来到新泽西我们也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懂这里的规矩,以至于穿越美加边境以后,就担心美国人会不会拿枪打我们。租房时,也是以繁华地段和离公司近为主。我们自以为是的把房租在一个叫Somerville的小镇上。住上没有一个月问题就来了。首先,这个小镇没有校车。学校很近可以走着去,一刮风下雨就得接送。没办法上班的我们就以最快的速度结交朋友,寻求帮助,这里没有一个老中。甚至连老印也没有,除了白人就是老墨。等老公和同事谈起这件事以后,真的是被人笑掉了大牙。首要次听到好学区和坏学区之说。老大当时上8年级后半年,老二上学前班。不久得到更雷人的反馈,老大回家说班上的同学都不学习,他们特别热情,老大一来就一拥而上帮上帮下,问寒问暖。他们大多是拉
    2159 1
  • 思前想后 回答了问题 2016-01-05
    0
  • 思前想后 回答了问题 2016-01-05
    0
  • 思前想后 回答了问题 2015-12-04
    0
  • 思前想后 回答了问题 2015-12-03
    0
  • 思前想后 回复了帖子 2015-11-05
    有的朋友问我,这是何苦呢,干嘛呢,安安静静做生意不行吗,治这些气干嘛?说这些话的朋友,有一定道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信仰、价值观和处世哲学,但我不想这么做,起码现在不想。开贴我就写了,来澳十年,我和老婆从来没有后悔过,尽管这里的生活比起国内辛苦得多。但我们很早以前就向往这种简单的生活,这是我们的选择。我和老婆大学相识,毕业后留在一线城市工作,比较顺利。来澳之后,我们生了第二个孩子,看着两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很幸福,内心充实。我们的澳洲梦:两个人凭着劳动做点小生意,将两个孩子养大,等他们上了大学,我们搬到乡下,种菜养花,再养条狗,闲下来再想想这辈子遇见的人和事,就挺有意思。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兢兢业业地经营着这个我们认为是神送给的生意,起早摊黑地干,从店面摆设、到增加新服务、学习新技术、修理设备,全都亲历亲为。这些,海外的华人朋友肯定有同感。辛苦工作、提高质量、优化服务、真诚待客带来回报:小店从最初的面临倒闭、肮脏不堪到现在扩大三倍店面成为这个购物中心最漂亮醒目的店,没有之一,毫不夸张。营业额也翻了四倍多。尽管搬新店后被这个无良中介不断骚扰,浪费了大量精力,销售在经济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还是稳定增长。对于这些,我们心存感恩,特别是十年来结识的客人,让我们倍感温暖和感动。这个我会开一个长贴写,我这里就讲几件小事:我们从小店搬大店的时候,装修遇到了各种拖沓,迟了两周开业。等我们终于开业,好多老客人第一时间赶来祝贺,我老婆统计了一下,花篮、巧克力、贺卡共计46件;这边的老人家们特别特别有人情味,也许是我们比较耐心的服务,深得一批老人家喜爱,尽管在生意经营中这部分人并不能带来很大利润,我和老婆开玩笑说她的工作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但是正是这些人让我们感受到普通人之间的那份朴实与美好,尊重和真诚,这些让我们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移民不再孤单,这也是我们越来越喜欢这个村的理由之一。常常是今天这个老人家送来后院的柠檬,明天那个老人家送来自己织的拖鞋,春节有些西人朋友还专门给孩子们送来红包,咬着舌头来“恭喜发财”。。。这些朋友中各个民族都有,特别让我们感动的还是咱们的老乡,来自中国的一对老夫妇,不能算我们的朋友,而是我们非常尊敬的长辈。知道我们星期四关门晚,回家再做饭太晚了,总时不时地赶在我们下班前端来热呼呼的肉饼和绿豆粥,中秋节一大篮子自己做的月饼。。。 不行,我有点控制不住了。。。
    我本来在国内有份很体面的工作,结婚有孩子后,听很多人说国外自然环境好,食品卫生比国内有保障,就动了移民的念头。十年前,一家三口顺利来到澳洲。这之后三年, 打了各种各样的工,也吃了很多在国内从来没吃过的苦,但也没有后悔过,心里*还不时洋溢出幸福感,因为生活安定,社会稳定,特别是环境特别好。我所生活的墨尔本,连续多年婵联寰球最宜居城市,除了每年春天的花粉症比较难受,到处是红花绿草,十步一鸟,凭心而论国内很多城市比不了。后来,因缘际会, 我们开始了一个小生意, 这也是海外华人很寻常的发展路径,别听有些人吹,在GOOGLE这类大公司打工的华人有,但并不是主流, 特别是在澳洲这个曾经有过“白澳政策”的国家,华人能有份体面工作不是很容易,我很羡慕那些有好工作的同胞。言归正传,说我自已的遭遇。我们的生意在一个比较老旧的小购物中心,刚开始真叫一个难,首先语言障碍要克服,在澳洲三年,见面打招呼跟邻居同事聊两句到不是问题,可做生意就不一样了,你得懂得与客人沟通,说服客人达成交易,还要懂得这边的文化和客人的心理,好在我跟老婆都不算太笨,而且,非常认同“和气生财”中国生意经,总之,生意逐渐好起来,信心也更大了
    思前想后 4573 12
  • 思前想后 回复了帖子 2015-11-04
    争仍在进行中,今天又接到了中介的威胁信,我意已决,跟他们死磕到底,他们想干什么,随他们去,看他们还做出什么更出格的事儿。可是,我还是想跟国内的朋友们,不管是想出国的,还是不想出国的,还是正在出国的路上的说一句。我不是五毛,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在哪儿都不如自己的国家好,现在中国各方面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无论经济还是国际政治影响力都是逐年增大。而反观老牌资本主义真是江河日下,以我所在的澳洲为例,全靠资源出口,没有自已的制造业,更重要的是人们的道德水平也在滑坡,过去我们总说国内道德水平滑坡,可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谁又可能免俗呢。我在澳洲做小生意的遭遇,是不是击碎了很多人对西方社会的美好印象呢。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梦,可作为澳籍华人的我,梦又在哪儿呢? 
    我本来在国内有份很体面的工作,结婚有孩子后,听很多人说国外自然环境好,食品卫生比国内有保障,就动了移民的念头。十年前,一家三口顺利来到澳洲。这之后三年, 打了各种各样的工,也吃了很多在国内从来没吃过的苦,但也没有后悔过,心里*还不时洋溢出幸福感,因为生活安定,社会稳定,特别是环境特别好。我所生活的墨尔本,连续多年婵联寰球最宜居城市,除了每年春天的花粉症比较难受,到处是红花绿草,十步一鸟,凭心而论国内很多城市比不了。后来,因缘际会, 我们开始了一个小生意, 这也是海外华人很寻常的发展路径,别听有些人吹,在GOOGLE这类大公司打工的华人有,但并不是主流, 特别是在澳洲这个曾经有过“白澳政策”的国家,华人能有份体面工作不是很容易,我很羡慕那些有好工作的同胞。言归正传,说我自已的遭遇。我们的生意在一个比较老旧的小购物中心,刚开始真叫一个难,首先语言障碍要克服,在澳洲三年,见面打招呼跟邻居同事聊两句到不是问题,可做生意就不一样了,你得懂得与客人沟通,说服客人达成交易,还要懂得这边的文化和客人的心理,好在我跟老婆都不算太笨,而且,非常认同“和气生财”中国生意经,总之,生意逐渐好起来,信心也更大了
    思前想后 4573 12
  • 思前想后 回复了帖子 2015-11-02
    继续:过了差不多半年,跟对方多次交锋,我依旧强硬,他们可能也觉得理亏,最终,同意把我店里的空调给换了。我也很痛快,你们开始换我就开始付钱,等全部修好,我们就把钱全付清。又拖了三个多月,新空调管道才铺好,这时管理公司具体负责的又过来跟我谈,这帮中介(管理公司合地产中介牌)也是见风使舵,看到事有些眉目了,也乐于买好,跟我拍胸脯说,钱不用急着还,可以分期到明年五月份还清就行。当天回去后,还专门写了个邮件给我,给了我一个还款计划。当时我想只要你把空调整好,我就把钱给他们,这笔钱还不至于让我太为难。可我一看这个还款计划,再想想他们之前的嘴脸,干嘛那么着急,慢慢按他的计划还呗。这是我的一念之差,最终让我再次见识了这个希腊中介的无耻。 我始终掌握着我的付款进度,总是比计划要快一点,可是今年三月份该来的还是来了,突然一天下班前,我收到中介的EMAIL,说什么房东很不高兴,钱还没付。我一看这人无厘头啊,马上回了一封,说我也很不高兴。冲动也是魔鬼,这个魔鬼最后花了我一万多元。其实当时我只差600多块钱余款了,可他们却要一万多,当时,我想我找个律师,非要收拾他一下。我们有个客户是个律师,年轻人看上去还不错,看他能不能帮个忙,也算给他一个生意。后来证明这又是一个错误,4000块钱学费。他只是个算帐的,我把所有事儿交给他全权处理,他竟然跟中介每次都谈的特别愉快,最终竟然算出了7000多块钱,当时我的心情糟透了,既失望又绝望,自做自受认倒霉,马上付钱,心想至少落个清静。以后再也不见这些恶心人。这个律师也是个希腊人,以后有机会再说他的奇芭事儿。我以为钱付清了,破财总可以免灾了吧,可这再一次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你只要碰上了无耻的人和无耻的公司,而你又跟他断不了关系,你就算是被瘟神缠上了。三个月相安无事,我按时付各项费用,他们也没再烦我,三个月后,他们又开始出妖蛾子了,竟然说我还有三月份管理费没付,这可以有那个奇芭律师见证的,我强压怒火,把付款凭证传过去。安静了几天,又发来一个发票,说我四月份管理费没付,我又强压怒火,把四月份付款凭证传过去,如此这般,我一直把所有凭证一个个发过去。最后,这无耻的公司又发来新发票,这次又改了说法,这次是管理费涨价,还有去年的ADJUSTMENT,此次,我已出离愤怒,我按照发票把钱付过去,然后,把付款凭证贴到这家公司的FACEBOOK上,然后把他们这一年多来的无耻做为一一放到网上。此次,我对跟这此人沟通没有信心,我对澳洲的法律系统没有信心,我决心以一己之力跟他们斗下去。我把他们的丑行曝光在阳光之下,再次测试一下澳洲的公道良心。
    我本来在国内有份很体面的工作,结婚有孩子后,听很多人说国外自然环境好,食品卫生比国内有保障,就动了移民的念头。十年前,一家三口顺利来到澳洲。这之后三年, 打了各种各样的工,也吃了很多在国内从来没吃过的苦,但也没有后悔过,心里*还不时洋溢出幸福感,因为生活安定,社会稳定,特别是环境特别好。我所生活的墨尔本,连续多年婵联寰球最宜居城市,除了每年春天的花粉症比较难受,到处是红花绿草,十步一鸟,凭心而论国内很多城市比不了。后来,因缘际会, 我们开始了一个小生意, 这也是海外华人很寻常的发展路径,别听有些人吹,在GOOGLE这类大公司打工的华人有,但并不是主流, 特别是在澳洲这个曾经有过“白澳政策”的国家,华人能有份体面工作不是很容易,我很羡慕那些有好工作的同胞。言归正传,说我自已的遭遇。我们的生意在一个比较老旧的小购物中心,刚开始真叫一个难,首先语言障碍要克服,在澳洲三年,见面打招呼跟邻居同事聊两句到不是问题,可做生意就不一样了,你得懂得与客人沟通,说服客人达成交易,还要懂得这边的文化和客人的心理,好在我跟老婆都不算太笨,而且,非常认同“和气生财”中国生意经,总之,生意逐渐好起来,信心也更大了
    思前想后 4573 12
  • 思前想后 回复了帖子 2015-10-30
    好的,继续。。。在选择新店的时候,由于时间紧且有点跟原房东治气,所以,在考察的时候不是太仔细,当然也是因为没经验,毕竟是自己找的第一间店。我们光注意到大小和位置,以及租金多少,忽视了一些细节,常言道,细节是魔鬼,这个魔鬼再次把我们带入泥潭。 以下可是血泪教训,而且是花重金买来的,千万要注意看。新店是一个空了三年的店,挨着FOOD COURT,位置比原来好,人气比较旺,可等我们费了好多时间和银子把店装修好后,我们才发现一下问题,这个店空调不行,而且排气管道漏气,每到午餐时间,满屋的油烟味,而且夏天店里浯浯渎渎一点不凉快,可惜了我高大上的装修和一屋子的画和精美礼品。按照澳洲法律,像空调这种公共设施是由商场管理公司负责的,费用就包在我们交的管理费里。于是,我就跟管理员口头反映,说了多少次,再加上我刚搬店事儿多,又要招呼生意,跟的不紧,一个多月没音讯。后来听有经验的人说,这事儿说不行,得写信。这样正式而且可以留档,容易引起对方重视。于是,我开始写信,一封,两封,三封,终于有效了,管理公司终于派了一个市场经理过来,没错是市场经理,不是维护经理,一个高大的爱尔兰妇女,抽着鼻子里里外外嗅了一圈,最后来一句“Nothing at all”,然后顺手把我那封信还给了我,这可把我给气着了,这不是瞪眼说瞎话吗? 从这事儿上,再次证明了某些人的人品和道德水准。我这人有点格色,最受不了的是撒谎,一遇到这事儿,就有点搂不火,这可是生意人的大忌啊,这脾气给我惹了大麻烦。我一气之下,就给管理公司写了封EMAIL,你如果不修空调我就停止付你的管理费,直到修好为止。 为此,我还专门查了一下法律,还真有这么一条,大意是如果公共设施有问题,租户可以暂扣管理费。我心想,咱占理,又有法律依据,怕他个啥。经过几轮较量,他们竟然给我发了律师信,说我欠租。如不按期付清就关我店,我一看这,犟劲又上来了,马上修书一封给对方律师,解释说我没欠租,只是欠管理费,这两者在合同里有清晰界定的,可是对方根本不理会,终于有一天我的店门被他们换了锁,我记得那一天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好像太阳突然一下就没了,到现在都没出来。也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我来澳洲的选择是否正确。
    我本来在国内有份很体面的工作,结婚有孩子后,听很多人说国外自然环境好,食品卫生比国内有保障,就动了移民的念头。十年前,一家三口顺利来到澳洲。这之后三年, 打了各种各样的工,也吃了很多在国内从来没吃过的苦,但也没有后悔过,心里*还不时洋溢出幸福感,因为生活安定,社会稳定,特别是环境特别好。我所生活的墨尔本,连续多年婵联寰球最宜居城市,除了每年春天的花粉症比较难受,到处是红花绿草,十步一鸟,凭心而论国内很多城市比不了。后来,因缘际会, 我们开始了一个小生意, 这也是海外华人很寻常的发展路径,别听有些人吹,在GOOGLE这类大公司打工的华人有,但并不是主流, 特别是在澳洲这个曾经有过“白澳政策”的国家,华人能有份体面工作不是很容易,我很羡慕那些有好工作的同胞。言归正传,说我自已的遭遇。我们的生意在一个比较老旧的小购物中心,刚开始真叫一个难,首先语言障碍要克服,在澳洲三年,见面打招呼跟邻居同事聊两句到不是问题,可做生意就不一样了,你得懂得与客人沟通,说服客人达成交易,还要懂得这边的文化和客人的心理,好在我跟老婆都不算太笨,而且,非常认同“和气生财”中国生意经,总之,生意逐渐好起来,信心也更大了
    思前想后 4573 12
  • 思前想后 回复了帖子 2015-10-30
    嬛嬛...
    远离家乡8000公里,到这边开始新生活,在我的寰球里,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所以,希望纪录下这段时光,以后老了,可以拿出来,回忆回忆^_^^_^3月29号,首要次踏出国门,踏上西澳的土地。天空到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蓝,空气微凉。我们出机场了机场,在出口处等嬛嬛(偶家那位,才看的甄嬛传,就赏他这名儿了)姑姑来接。虽然一夜没睡,不过我还是很精神,一直在东看西看。旁边老外脱了鞋,直接坐地上,应该也是在等人来接… 不一会儿,来辆车,停在我们面前,直接下来一中国人,接走了几个人。我还挺激动,一出机场就能看到同胞哎!!姑姑没几分钟也到了。我俩一共四大箱子加两大包。好容易塞进车子,上路啦~~。机场附近,让我有种到了丽江的错觉。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和灌木丛。乡村感蛮浓。真的跟上半年去的丽江很像啊…行驶途中突然听见有动物叫,我问嬛嬛:这边还有牛?他告诉我:那是乌鸦……厄…乌鸦你肿么叫出了黄牛声儿...
    Alex 3382 14
  • 思前想后 回复了帖子 2015-10-30
    好棒,酱紫生活感觉好舒爽
    闲来无事便寻思发个帖子,万一火了呢!不保证这会是一个坑,不定期更新在新西兰的一些生活见闻,自然风光!欢迎围观!先上个图吧!有一种蓝,叫新西蓝
    脚印 5961 42
  • 思前想后 回复了帖子 2015-10-29
    这时, 我们已经意识我们中了一个圈套,房东和中介设了一局,拖我们时间,逼我们签城下之盟。而我们也下定决心,绝不跟这些人合作下去,坚决找店搬家。很快我们找到一家新店,比老店大,租金贵一些,但平均下来比老店便宜。这时房东似乎也意识到我们的意图,又一次找我们谈,愿意以比我们要求的更低的价格跟我们签约,可是,这时我们已经下定决心,你就是便宜一半我们也不跟你玩了。人无信,不知其可也。 做生意讨价还价我们能接受,可是用这种下贱手段,实在有点突破我们的底线。此刻,我想做个小结,不要以为耍心眼儿,中国人第一,有些老外(不特指哪个民族,自己去想)比中国人坏多了。还有,海外华人多数家道殷实,而且相信吃亏是福,只要诈,多数是能榨出钱来的。 所以,提醒两点,一,生意场上要多长个心眼,不要有种族主义思想,一视同仁,甭管啥人种都防着点。二,不要轻易就范,改一改华人好欺负的印象。还有,国内的大款们别总是提着一包钞票喳喳呼呼去买房,给我们这些穷人留条生路,其实西人中某些人的仇富心理更严重,恨不得组个八国联军到你中国抢一回。我这话不是危言耸听,看看新闻和我们周边正在发生的事,只要经济一不好,各种民族歧视的新闻就出来了,各种谩骂、毛病屡见不鲜,其实就是某种穷酸,不管是在香港、墨尔本还是在巴黎。发点小牢骚,再拉回来说我的遭遇。至此,峰回路转,曙光再现。老房东的计谋没有得逞,我们搬到一个更好更大更便宜的店。这时,你可能会说,运气真好。可是,我却要跟各位讲,好景不长,我们再次沉陷泥潭。
    我本来在国内有份很体面的工作,结婚有孩子后,听很多人说国外自然环境好,食品卫生比国内有保障,就动了移民的念头。十年前,一家三口顺利来到澳洲。这之后三年, 打了各种各样的工,也吃了很多在国内从来没吃过的苦,但也没有后悔过,心里*还不时洋溢出幸福感,因为生活安定,社会稳定,特别是环境特别好。我所生活的墨尔本,连续多年婵联寰球最宜居城市,除了每年春天的花粉症比较难受,到处是红花绿草,十步一鸟,凭心而论国内很多城市比不了。后来,因缘际会, 我们开始了一个小生意, 这也是海外华人很寻常的发展路径,别听有些人吹,在GOOGLE这类大公司打工的华人有,但并不是主流, 特别是在澳洲这个曾经有过“白澳政策”的国家,华人能有份体面工作不是很容易,我很羡慕那些有好工作的同胞。言归正传,说我自已的遭遇。我们的生意在一个比较老旧的小购物中心,刚开始真叫一个难,首先语言障碍要克服,在澳洲三年,见面打招呼跟邻居同事聊两句到不是问题,可做生意就不一样了,你得懂得与客人沟通,说服客人达成交易,还要懂得这边的文化和客人的心理,好在我跟老婆都不算太笨,而且,非常认同“和气生财”中国生意经,总之,生意逐渐好起来,信心也更大了
    思前想后 4573 12
  • 思前想后 回复了帖子 2015-10-28
    由于我们是接的上家的租约,四年后我们租约结束,开始续新租约,转机就从此刻到来。因为,当时澳洲经济状况不太好,我们周围商铺都出现地降租金的情况,所以,我们就跟房东提出可不可以参考我们隔壁商铺的租金,给我们降一些,刚开始房东一口回绝。我们当时有些灰心,但心想也没什么问题,最多是多些麻烦搬一家新店,毕竟当时空店比较多,找一间好的且价格便宜的并不难,所以我们也就没太往心里去,离实际租约结束还有三个多月,还是有足够时间的。而这时,让我们这辈子大开眼界的事儿发生了。在我们商场周围有很多房屋中介,一天一个中介主动上门了,中东人很热情,开门见山就说,听说你们的租约到了,我现在是你们房东的新代理,从现在起由他来负责我们续约的事宜。我们一听,那好啊,一是大家都认识,二是他办室也离得近,有事儿方便。很快我们就达成了协议,完全按照我们的要求,并且给我们出了一纸OFFER,我们当时很高兴,心想这样就省心了,不用再费劲搬店了。于是,我们就很放心地回国进了一批货,准备大干一场。然而,当我们离约满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们突然想到,我们只有一个OFFER,还没有签正式约。我老婆也劝我,应该没事儿,大家都熟口熟面的,可能就是现在忙吧。又等了几天,我不太放心就去找那个中介了,在他办公室里,他开始很客气,说,实在对不起,我没办法帮你,我他妈被你房东骗了,他没跟我签约,所以我不能代理他,也不能跟你签约。我一听就急了,那你跟我签什么OFFER啊,你那上面有你的签字。这时,他一看我急了,就说,那是我前台的签字,不是我的签字。说完这些,他还耸耸肩,双手一摊。当时,我又急又气,本来英语就不利索,这下更说不出话来了,可当时我真想把最脏的话摔到他脸上。怎么办,租约还剩不到一个月,货已经在海上了,找店搬店的压力骤然增大,当时,真有些懵了。跟房东联系了一下,这个希腊人说要在现租金基础上还要涨,要么搬店走人,情势真是危急。当时,我们灵机一动,跟房东谈,给我们一些时间,让我们要考虑一下,我们按照现租金,每月付房租。
    我本来在国内有份很体面的工作,结婚有孩子后,听很多人说国外自然环境好,食品卫生比国内有保障,就动了移民的念头。十年前,一家三口顺利来到澳洲。这之后三年, 打了各种各样的工,也吃了很多在国内从来没吃过的苦,但也没有后悔过,心里*还不时洋溢出幸福感,因为生活安定,社会稳定,特别是环境特别好。我所生活的墨尔本,连续多年婵联寰球最宜居城市,除了每年春天的花粉症比较难受,到处是红花绿草,十步一鸟,凭心而论国内很多城市比不了。后来,因缘际会, 我们开始了一个小生意, 这也是海外华人很寻常的发展路径,别听有些人吹,在GOOGLE这类大公司打工的华人有,但并不是主流, 特别是在澳洲这个曾经有过“白澳政策”的国家,华人能有份体面工作不是很容易,我很羡慕那些有好工作的同胞。言归正传,说我自已的遭遇。我们的生意在一个比较老旧的小购物中心,刚开始真叫一个难,首先语言障碍要克服,在澳洲三年,见面打招呼跟邻居同事聊两句到不是问题,可做生意就不一样了,你得懂得与客人沟通,说服客人达成交易,还要懂得这边的文化和客人的心理,好在我跟老婆都不算太笨,而且,非常认同“和气生财”中国生意经,总之,生意逐渐好起来,信心也更大了
    思前想后 4573 12
  • 思前想后 发表了帖子 2015-10-28
    我本来在国内有份很体面的工作,结婚有孩子后,听很多人说国外自然环境好,食品卫生比国内有保障,就动了移民的念头。十年前,一家三口顺利来到澳洲。这之后三年, 打了各种各样的工,也吃了很多在国内从来没吃过的苦,但也没有后悔过,心里*还不时洋溢出幸福感,因为生活安定,社会稳定,特别是环境特别好。我所生活的墨尔本,连续多年婵联寰球最宜居城市,除了每年春天的花粉症比较难受,到处是红花绿草,十步一鸟,凭心而论国内很多城市比不了。后来,因缘际会, 我们开始了一个小生意, 这也是海外华人很寻常的发展路径,别听有些人吹,在GOOGLE这类大公司打工的华人有,但并不是主流, 特别是在澳洲这个曾经有过“白澳政策”的国家,华人能有份体面工作不是很容易,我很羡慕那些有好工作的同胞。言归正传,说我自已的遭遇。我们的生意在一个比较老旧的小购物中心,刚开始真叫一个难,首先语言障碍要克服,在澳洲三年,见面打招呼跟邻居同事聊两句到不是问题,可做生意就不一样了,你得懂得与客人沟通,说服客人达成交易,还要懂得这边的文化和客人的心理,好在我跟老婆都不算太笨,而且,非常认同“和气生财”中国生意经,总之,生意逐渐好起来,信心也更大了
    4573 12
  • 思前想后 回复了帖子 2015-08-05
    媒体不嫌事大
    看了一些媒体报道,最近“海外留学生将继续支撑澳洲房价”之类的论调真是火。报告里面的内容,详细说了,海外留学生数量在大幅上升,预计在2年内超过2009年创下的12万人记录,在继续增长状态。不管怎样呢,海外留学生的暴增对澳洲教育行业和整体经济都是好事。它将推动在教育产业的投资,这也是目前澳洲经济所急需的。然后就是重点了,如此强劲的增长也意味着对留学生住房投资的紧迫性。RBA的报告认为它和总体人口增长一起影响着对住房的需求。“过去10年人口的增长是受到持学生签证抵达澳洲的净流入所推动。”
    梦游天姥 3966 11
  • 思前想后 回复了帖子 2015-06-30
    涨姿势了。462签证要求比417签证要严格一些。对于想打工度假体验生活的学生来说还是不错的。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