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银行澳洲有四大银行,分别是Westpac, NAB, Commonwealth, 和ANZ。四间银行都有各自鲜明的颜色和标识。现代社会,不可避免地经常和银行打交道,便总结了一些心得。我自己日常用的是HSBC。HSBC在这里实在不入流,整个帕斯也只有两个BRANCH,很多本地人都没有听说过。选用它的理由很简单,便宜。HSBC的银行帐户每个月不用交管理费,每个月可以有五次免费在任何一台ATM机取款,网上银行转账免费。这样的服务足够了。它的安全设施更是超乎我想像,每次网上银行登录都需要用户名,自己设置的密码,还要输入解码器的六位密码。小小的黑色解码器总让我有很神奇的感觉。与这种严密设访相比的Commonwealth形同虚设或者根本没有的内控也让我瞠目结舌。朋友在澳洲读书的时候在Commonwealth开设了一个帐户,因为学生的帐户Commonwealth是不收管理费的。她回国后,某天查帐单发现银行现在每个月都在扣5元的管理费,余额已经是一个负数了。她心疼不已然后让我打电话去帮她把帐户销掉。我详细问了她的出生年月,申请时候的住址,网上银行用户号和密码,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拨打银行热线。在人工接听前我输入了朋友的用户号,然后一位先生接听了电话。我报上了自己的姓名(不是朋友的姓名),然后告诉接听先生我打算销户。先生有礼貌地询问了我销户的原因然后便对我说操作成功了。What?我实在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甚至不需要说出我朋友的姓名便完成了整个过程。事后向朋友汇报,她恨得牙痒痒,嚷着要投诉。那是,谁知道阿猫阿狗会不会有一天也会打什么电话啊。。。我有一张NAB的信用卡。年费蛮贵的,好像要198一年。卡是和Virgin Blue联营的,消费换里程,第一年免年费。因为是双卡一户,因此它的年费也是不一般的高。申请的时候便想着用满一年就把它销掉。将近一年的时候,突然想起在中国HSBC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的客户热线老是接到投诉年费高的电话,而一旦有客户投诉,客户的年费便可以得到豁免。当今真是恶人的世界啊。于是,当热线小姐问销卡的原因的时候,我也老实不客气地告诉他们年费太贵了。没有问题,我们帮你免年费,而且我们发现你已经在我们VIP的名单上,年费已经是豁免了。占了此等小便宜,自然是乐滋滋美得不行。想起在中国,一个认识的人,也想占此类便宜,有次误信中国移动为挽留客户有很多优惠,于是气势汹汹地去问市部假作销号,结果对方二话不说马上帮他办手续,成为一笑话。我还有一笔Bank West的个人借款。Bank West在这里是2nd tier,但是它的服务我很满意。在澳洲借款,通常都是找Broker。因为他们最熟悉各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划,所以他们知道目前哪个产品比较适合你。Broker不收取咨询费,由银行每月从偿还的贷款利息中支付他们的佣金。借款前不妨先向两三个Broker打听一下市场动向,有了方向后在网上比较一下便大致可以找到好的产品了。然后直接和银行沟通。因为银行节省了Broker的佣金,因此他们都会很乐意给折扣你。不要相信他们第一次给出的折扣,要坚定地要求申请费全免,什么什么费全免,客户经理当然是先面有难色地说要经审批,然后不久就会兴高采烈地告诉你审批通过了。这个过程中不要纠缠Broker太多占用别人太多时间,然后又把Broker飞掉,做人要厚道。当然,如果怕麻烦想让Broker帮忙做贷款的话另当别论。总结一下,澳洲的金融市场毕竟比中国发达,可选用的产品和服务都比较多。最便宜的未必就是最适合你的。但是,无论选用哪间银行哪种产品,都要Bargain。本来我是很讨厌这种迂回曲折的商业行为,但是没有办法,入乡随俗,有得Bar总比没得Bar好。想起一年前,那时刚开始想了解房贷的金融产品,在St Georges Terrace但凡见到有个Bank有个Loan字的就逐间跑进去问。进到Medi Bank,辟喱吧啦地对柜台小姐说了一通。小姐微笑地对我说我们这里不搞房贷的,还纳闷不是Bank么。后来认识了Medi Bank,才知道它是澳洲著名的医疗保险公司,真是和贷款一点都不沾边,也不禁觉得自己当时很傻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