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31
    赞! 加拿大的写手们快来噢! 【图片】
    即日起,推荐身边好友入驻海那边社区专栏,即送现金红包!推荐礼每推荐1名得50元现金红包,上不封顶!入驻礼被推荐者成功入驻专栏作者,即送50元现金红包!(6月发文可按文章阅读人数兑换现金)推荐规则1、推荐人将被推荐者微信名片发送至管理员小那(微信号:xiaona-hnb);2、被推荐者注册并认证为海那边社区专栏作者,并发原创文1篇,即入驻成功。3、本次活动仅开放100个入驻名额,共派发1万元现金红包,先到先得!专栏作者要求1、有自己的博客、公众号等自媒体账号,或入驻其它平台,发文10篇以上,近一个月仍有更新。2、文章涉及移民、海外生活、出国留学、海外投资等相关。专栏作者特权A.流量付费(6月专享,7月据情况而定):1UV=0.05元,按照后台统计的文章真实阅读人数获得收入B.尊贵标识:在昵称后方显示尊贵达人标识C.VIP社群:加入海内外高质量华人VIP社群D.签名档:当月发表一篇文章,下月可激活签名档功能(文末可介绍自己的公众号等)E.推广位:所有文章将加入达人专栏,优秀文章获得A
    小那 3001 26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7-05-31
    这是在海外华人论坛上读到的一篇文章。 收录并转贴它, 并无贬义,只为探讨, 和警醒。 原作者是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先生。 文中的很多论点也是我一直在纠结思考的东西, 而陈教授的分析探讨更加深了我对于“教育树人而非仅求知”这一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中国人的勤奋刻苦举世无双, 但中国人的乖巧盲从估计也是深入骨髓里的特质。 我们教育孩子, 是要求他顺从听话还是独立自主? 是按照长辈的设计一路安稳还是允许自由反叛走出自己的路? 是一味跟风攀比还是尊重孩子自身的意愿?是单为混口饭吃还是追求生活得有趣味?......除了这些困惑, 陈教授还抛出一个惊人的观点: 中国人一味追求名校,可得到的也许是蓝翔技校就能提供的东西! 一定是哪里搞错了!可错在哪里呢?*********************************中国人有天赋,又勤奋,可是为什厶寰球当先大学开始不爱招中国学生了?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分析了原因。这些年看到这厶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厶突出,但思维方式那厶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厶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厶跟人打交道、怎厶
    1568 4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30
    楼上没有人提到关于心灵的自由, 所有我补充哈【图片】以中国今天的物质水平, 想必没人是以淘金为移民目的. 相反, 很有可能是带着一批银子出来. 哪怕我是十几年前移民的, 也一样. 为什么? 因为我想要的, 是自己主宰自己人生的自由, 而我们所在的社会,  是一张打着很多死结的网, 要想自由谈何容易! 诸如污浊空气, 有毒食品, 畸形教育, 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等等, 都是那张网上的结, 更有每人心照不宣的精神层面上的自由思想, 文明价值观等等.那些死结, 想靠个人力量解开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东西, 连花银子都解决不了问题. 没有办法, 或许走出国门才是另辟蹊径.  但是, 一旦移民, 逃脱了那张网的同时, 也脱离了网下曾有的世界----那里有雅俗共赏的市井欢腾, 更有温馨甜美的亲情厚爱. 而且, 移民出来, 确实是获得了梦想的自由, 然而, 梦里回乡, 彼时那些为挣出死结而作出的抗争和追求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怀念! 移民, 没有好坏, 只能是一个得失的选择. 孰轻孰重, 出发之前好好掂量. 一旦上路, 不要灰心前路茫茫; 偶尔回头, 不必断了来时路. 
    移民,是让生活多一份选择,多一份精彩。如果你有机会移民,你准备去哪里呢?这个移民节,我们采访了各类人群,其中或许有你我的影子,他们是否说出了你的心声?赶紧戳视频看看吧~交流移民经验,分享海外生活,欢迎:1、下载海那边APP2、加入移民交流微信群
    小边 7432 3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9
    这还不容易? 选个岛国, 来个现代的鲁宾逊漂流记【图片】
    移民,是让生活多一份选择,多一份精彩。如果你有机会移民,你准备去哪里呢?这个移民节,我们采访了各类人群,其中或许有你我的影子,他们是否说出了你的心声?赶紧戳视频看看吧~交流移民经验,分享海外生活,欢迎:1、下载海那边APP2、加入移民交流微信群
    小边 7432 3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9
    非常同意! 家庭教育是孩子素质优良的关键. 应该说, 好父母胜过任何好老师, 好学校!西方社会从来都把家庭教育放在第一位, 而亚洲人, 尤其是我们华人, 才误以为找个名校教孩子就完事了. 那真是极大的误区【图片】
    我们中国人一般认为未成年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就是淘气的,调皮的,似乎他们做什么出格的行为,就用一个“太淘气”了一笔带过。所以,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认为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再怎么说他们也管不住自己,等到再大一些了就会好了。这种观念也包括为了孩子们接受西方文明教育而举家搬迁的移民家长们,大家都很容易原谅孩子们的某些无规矩的行为。所以,才会经常看到餐馆里华人孩子们的大声嬉笑,来回走动;公众场所毫无顾忌地跑来跑去;大人喊了破了喉咙了孩子们也无动于衷……移民的家长们,如果完全指望孩子在学校里接受西方教育,就能培养良好的品格,那就大错特错了。西方的教育理念确实不错,独立,自主,个性,团队,友爱互助等等这些,都是正确的属世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早期建立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肯定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家庭教育仍然是孩子成长最直接,最主要的来源。我们姑且不说大的,就一件小事举个例子。上个月是观赏郁金香很好的时机,周末城内大人小孩倾巢出洞前往郁金香种植园观赏。院内的牌子上写着自己摘取,然后去服务台算钱(完全革命靠自觉)。同行中一个熟人的孩子自己跑去摘了几朵花,因为孩子不懂怎么摘,就只摘了花没有摘下面的茎。他妈妈一看就让
  • cassie耶努斯 回复了帖子 2017-05-29
    最受不了vinger的那个薯片,又酸又咸。还有好多腌制的,看起来跟国内的那种辣辣咸咸很好吃的腌菜一样,结果一吃真是酸爽,真酸啊,而且好难吃【图片】【图片】
    随着国人财富的增加,移民或出国旅行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无论移民国外还是出国在外,满足口腹之欲都是必不可少的大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食物,日本的生鱼片,韩国的大酱汤,法国的蜗牛……既然国外有这么多的美食,它们是否都合乎你的口味呢?就如老外吃不惯中国的粽子,你吃不惯的异国食物又是什么呢?也可以跟大家推荐一下你较爱吃的异国美食哦,如果能贴上图片,那就更棒棒哦。回帖格式: 我最吃不惯的是 (国家/城市) 的(食物)。举个栗子: 我最吃不惯的是泰国的冬阴功汤。
    小边 3633 20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9
    呵呵, 最近频繁地讲福利啊. 不过还是客观地强调一点, 所有这些福利, 都是针对低收入群或弱势群体的. 它能反映一个社会是否成熟文明以及制度是否人性化, 但不能改变你个人的生活质量. 
    加拿大闻名于世的福利制度,才是社会中最贫弱的人也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有生活的尊严。作为一个加拿大人,可以坐享哪些福利保障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身在中国的各位,也可以体会一下,到底谁才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福利金Social Welfare社会福利金(Social Welfare),指的并不是加拿大整个社会福利系统,而是一项具体的福利。一般也可称作长期失业救济,有的省份也叫Social Assistance,各省叫法不尽相同。主要是给那些需要而又不符合其他福利申请条件的人士,供其支付食物、住房、燃料(汽油和煤气)、衣物和药费等开支。具体规定和资助金额多少随地区而不同。同时也提供一些再就业培训计划。这是加拿大福利体系的一块基石,是用于保证每个加拿大能保持一个基本得生活标准,即有吃有住油穿,没有收入,而且银行存款在1000元一下得每个人都能申请到这笔钱,单身人士可获每月500至700加元,三口之家可有1100至1300加元左右,已足够维持一个低水准生活,如果一直没有工作,则可以永远拿下去。很多华人本能的会以为这个是养懒人的政策,我们不用去讨论社会救济是不是一个社会正常的功能,只需要
    爱的喜悦 2370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9
    很详细的介绍, 真好. 如果说年轻人最好是通过留学转移民, 那么中年以上的人选择做魁投项目是最合适的了! 
    2017年魁省投资移民已确定于5月29日开启申请,申请条件与去年一致。全球1900个名额,其中中国1330个名额(包含香港和澳门)。已经延续30余年的魁省投资移民项目,虽然政策几经变化,但一直是移民加拿大的核心途径之一,也是备受青睐的途径之一。究其原因,在于魁省投资移民项目风险低、审批效率高、对投资者的附加要求少。但每年有限的配额也使得魁省投资移民申请愈演愈烈。魁北克投资移民Q&A:Q1:哪些申请人比较适合申请投资移民呢?需要管理经验吗?答:加拿大魁北克投资移民的特点是:申请程序便捷,一步到位,来去自由,没有年龄和学历、语言的要求,但对资产要求较高(800万人民币)。因此想享受加拿大良好生活及福利,且不愿参与主动投资行为,不想考雅思的申请来人说,魁北克投资移民无疑是一条有效佳径。申请人需要拥有5年内2年的中、高级管理经验,比如部门主管、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都可以申请。Q2:魁北克投资移民对申请人有英语/法语水平要求吗?答:没有硬性要求。若达到法语中级水平(TEF考试361分及以上),则可不必受常规的时间与名额限制,可以优先审核。Q3:请问魁
    舟之 2625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9
    嗯, 好像大家都这么说, 那就好【图片】
    当很多人都奔着加拿大福利而来的时候, "全民免费医疗"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只包医不包药"又是怎么一回事? 医生诊所和综合医院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有了医疗卡还需要医疗保险吗? ......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 让我们走进加拿大医疗体系一探虚实吧。加拿大医疗, 有人赞有人贬。 赞的人说, 在加拿大动大手术都不要钱, 而且医生技术好, 护士态度好, 事后跟踪服务好, 医院廉洁系统好, 医药保险制度好等等。贬的人说, 在加拿大看病就是等死人! 等, 等, 等, 看急诊要等, 看家庭医生要等, 看专家更要提前数周等! 一点小毛病都诊断出错, 一个小手术都要排期, 一小瓶药都贵翻天…… 再加上医死人的事故, 医患相争的案例等等, 加拿大医疗一直都是政府和民间的热点话题, 毁誉参半, 褒贬不一。在对加拿大医疗体系的看法上, 我和我老公基本上是属于不同派别的。我两者都写, 以让我的陈述更客观一些。 我老公来自于一个医生家庭----老爸是外科主任医师, 老妈是护理部主任, 妹妹是儿科医生。 受家庭的影响, 他看加拿大医疗, 有点儿象内行看门道, 越看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7
    国外的孩子在这方面很不同, 哪怕是租人家地下室也要逃离父母家的豪宅, 因为自由啊! 而要实现精神自由, 经济自由是必须的. 
    一二十岁出头的姑娘在微信上说“我刚参加工作,爸妈总是管我,从穿什么到交男朋友再到规划未来,我真是一点自由也没有,不就是现在他们暂时赞助着我房租么,整天唠唠叨叨的,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会的,我都这么大的人了,至于这样嘛?”我直截了当,“你要是经济独立,爸妈的唠叨至少能减去一半…”于是我被拉黑了。突然想起网上看过的一句话,还没来得及发给她,“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没有美国式的主动,又失去了中国式的孝道。”朋友石榴生完儿子,刚出月子,抓起电话跟我说的首要句话就是,“我人生中做过的最错误的决定,就是同意我妈给我买了房。”在异国久居,生了孩子的中国朋友都比当地人多出一样秘密武器,每年最忙碌的时候,总有从祖国飞来的候鸟母亲来帮忙,她们往往只住下几个月,化身田螺姑娘,饭量少力气大,擅洗衣服勤煮三餐,把孙辈带到长牙,就匆匆迁回祖国,等待下一年再做劳碌的帮工。许多候鸟母亲不仅任劳任怨,还会给儿女物质资助,大到房产投资,小到生活费赞助。从前石榴未婚,我常去她家里蹭饭,已经习惯看她拿电话讲,“妈,这不是没办法嘛,这里物价太贵了呀!”挂了电话,长叹一口气,“下个月旅行费用终于有着落
    杨熹文 3300 6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6
    嗯, 社会的整体素质让人信赖 
    当很多人都奔着加拿大福利而来的时候, "全民免费医疗"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只包医不包药"又是怎么一回事? 医生诊所和综合医院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有了医疗卡还需要医疗保险吗? ......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 让我们走进加拿大医疗体系一探虚实吧。加拿大医疗, 有人赞有人贬。 赞的人说, 在加拿大动大手术都不要钱, 而且医生技术好, 护士态度好, 事后跟踪服务好, 医院廉洁系统好, 医药保险制度好等等。贬的人说, 在加拿大看病就是等死人! 等, 等, 等, 看急诊要等, 看家庭医生要等, 看专家更要提前数周等! 一点小毛病都诊断出错, 一个小手术都要排期, 一小瓶药都贵翻天…… 再加上医死人的事故, 医患相争的案例等等, 加拿大医疗一直都是政府和民间的热点话题, 毁誉参半, 褒贬不一。在对加拿大医疗体系的看法上, 我和我老公基本上是属于不同派别的。我两者都写, 以让我的陈述更客观一些。 我老公来自于一个医生家庭----老爸是外科主任医师, 老妈是护理部主任, 妹妹是儿科医生。 受家庭的影响, 他看加拿大医疗, 有点儿象内行看门道, 越看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6
    尽管收吧
    当很多人都奔着加拿大福利而来的时候, "全民免费医疗"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只包医不包药"又是怎么一回事? 医生诊所和综合医院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有了医疗卡还需要医疗保险吗? ......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 让我们走进加拿大医疗体系一探虚实吧。加拿大医疗, 有人赞有人贬。 赞的人说, 在加拿大动大手术都不要钱, 而且医生技术好, 护士态度好, 事后跟踪服务好, 医院廉洁系统好, 医药保险制度好等等。贬的人说, 在加拿大看病就是等死人! 等, 等, 等, 看急诊要等, 看家庭医生要等, 看专家更要提前数周等! 一点小毛病都诊断出错, 一个小手术都要排期, 一小瓶药都贵翻天…… 再加上医死人的事故, 医患相争的案例等等, 加拿大医疗一直都是政府和民间的热点话题, 毁誉参半, 褒贬不一。在对加拿大医疗体系的看法上, 我和我老公基本上是属于不同派别的。我两者都写, 以让我的陈述更客观一些。 我老公来自于一个医生家庭----老爸是外科主任医师, 老妈是护理部主任, 妹妹是儿科医生。 受家庭的影响, 他看加拿大医疗, 有点儿象内行看门道, 越看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6
    是的, 所以才有必要好好写写【图片】
    当很多人都奔着加拿大福利而来的时候, "全民免费医疗"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只包医不包药"又是怎么一回事? 医生诊所和综合医院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有了医疗卡还需要医疗保险吗? ......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 让我们走进加拿大医疗体系一探虚实吧。加拿大医疗, 有人赞有人贬。 赞的人说, 在加拿大动大手术都不要钱, 而且医生技术好, 护士态度好, 事后跟踪服务好, 医院廉洁系统好, 医药保险制度好等等。贬的人说, 在加拿大看病就是等死人! 等, 等, 等, 看急诊要等, 看家庭医生要等, 看专家更要提前数周等! 一点小毛病都诊断出错, 一个小手术都要排期, 一小瓶药都贵翻天…… 再加上医死人的事故, 医患相争的案例等等, 加拿大医疗一直都是政府和民间的热点话题, 毁誉参半, 褒贬不一。在对加拿大医疗体系的看法上, 我和我老公基本上是属于不同派别的。我两者都写, 以让我的陈述更客观一些。 我老公来自于一个医生家庭----老爸是外科主任医师, 老妈是护理部主任, 妹妹是儿科医生。 受家庭的影响, 他看加拿大医疗, 有点儿象内行看门道, 越看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6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说法,诸如“精英教育”、“贵族私校”之类的,是在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拼爹拼娃,而且这个分和拼的做法, 折射出来的明明是全民全社会的浮躁,并不是美国教育的实际。" 完全同意! 【图片】
    或许您的孩子已经在美国求学,也许您正在考虑要不要送孩子来美国。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理由,为什么一定是美国?我们可能都会在答案上犹豫一下。但是这篇文章的作者王青博士,作为家长,有着十几年的留美经验,他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该文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寰球的理性观察和对孩子人生不一样的思考视角,值得家长们借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不论这句话是谁说的,也不论它是不是鸡汤,能够一下子疯传开来,说明它自身就有能够深入人心的魅力。我们的人生或许都不能活到百岁,人们似乎是在借百岁人生的感言,来寄托自己的人生期望。其实,除了对生命自身的感悟以外,只要是苦苦求索过的人生里任何一个内容,人们都会发现,唯有“淡定与从容”,才是真正的较高境界。我从年轻时到了美国开始,便在苦苦求索,“美国的富裕在哪里”?20年后,儿子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给了我答案,居然就是淡定从容。这些年,随着儿子在美国上小学,我思索最多的问题,成了“美国的教育优秀在哪里?”我自己在美国修读的是教育相关专业,当时研究生入学的申请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教学经验,所以老师同学都是职业教师出身,大家天天探讨的就是教育这个话题,只不过,这个
    小鹿XINXIN 3875 11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6
    这么辛苦?! 好象很特例吧? 
    写完这个题目,忽然觉得“移民生活”是不是被我渲染或者夸张得“太苦了”?所以,我觉得首先必须强调的是——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而(至少目前)我感到移民的收获和幸福要远远大于我所遇到的困难。但是我有一个无法抗拒的“非理性”思维习惯,就是“收获”和“幸福”总是被潜意识所忽视,而“困难”和“不爽”总是好象“兜里揣着一把锥子”一样念念不忘并被放大,所以造成一种感觉就是——生活的主要内容依然是“对抗困难”。至于困难,我想绝大部分的移民都和我一样,首先就是工作就业问题。那就从工作说起吧!在我开始现在这份工作的时候,是一月份——这个月份、乃至整个一季度,基本上都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雨”!而我在头几个月的主要内容之一、恰恰就是在室外“酸洗”,也就是用硫酸清洗金属工件。所谓万事开头难,这个如今在我看来很轻松的工作,一举一动在当时都特别的困难。 举个很小的例子,当时我要把地上那些一条一条的不锈钢片拿起来,而钢片被雨水“吸”在地面上本来就很难拿,再加上我带的塑料手套(为了安全起见)宽大湿滑,经常是累了半天,雨水汗水俱下仍然进展缓慢。如今去干这些工作我会让工作变得简单和轻松,但当时的一切无疑
    枫月無殤 1646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6
    嗯, 身正不怕影斜 【图片】
    2017年5月,中国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这就意味着中国版CRS正式落地。从今年7月1日起,中国金融机构将对非本国居民的金融账户进行清查并和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交换信息。也就是说,以后你在中国境内外有多少资产,银行存了多少钱,中国的税务部门都会与其他国家金融机构互相交换信息,要是有人想逃税、避税或隐藏资产,从此就没那么容易了。什么是“CRS”?为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4年7月发布《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简称“CRS”),目前全球已经有上百个国家承诺实施交换标准,我国首次对外交换信息的时间将是2018年9月,距今还有1年多。目前已有近100个国家正在实施CRS。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外国税收居民在中国的账户信息,中国将收集提交给他们本国的税务机关;而中国税收居民在国外的账户信息情况,外国税收部门也会交给中国的税务机关。如何判断自己的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上说:“各国(地区)国内法有关税收居
    萨省农夫 2837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6
    移民, 是加拿大的国策, 是制度, 也是她早已深入骨髓的社会文化, 不会轻易改变的
    自从川普当选美国总统,再加上欧洲各国反移民反难民的呼声越来越高,一时间各国对待移民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变,给西方国家未来的移民政策蒙上一层阴影。不过,根据新近一项调查,加拿大的画风貌似很不一样,可能成为全球收关一个欢迎移民和难民的国家。上个月进行的这项调查显示,加拿大人对待移民的态度没有变化,甚至还更正面了一点,8成认为移民对加拿大经济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加拿大人对待美国的看法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对待移民:当被问及加拿大是否接收了太多移民,6成受访者表示不这么认为,这个比例是9年来较高。几乎80%的受访者认为移民对加拿大经济有好的影响,其中年轻人、在加拿大以外国家出生的人,以及高收入、高学历者所占比重大。加拿大之所以受民族主义风潮影响不大,分析认为,是“移民国家”的身份定义,已经深深融入加拿大的血液中,而且大部分加拿大人本身就是移民或者移二代。跟欧洲国家相比,加拿大的“民族认同”本来也没那么强烈。阿尔伯塔是对外来移民最“警觉”的一个省,专家分析可能与当地人对经济和就业市场的焦虑有关。对待美国:最近几个月,加拿大人对待美国的态度有了戏剧性的转变。20%的受访者甚至更改了今年去美国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6
    呵呵, 这正是我曾经提过的想法: 在加拿大买房, 不能再追求坐北朝南了! 【图片】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买房子,最讲究风水,买房看重的就是一个地理位置,所以房屋朝向好是理想选择,不过,我们常说的“坐北朝南”在中国或许适用,但是放到加拿大可能就不大管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和两国的文化习俗,空间位置的不同有很大关系。在屋内,面向屋门,你此时面向的是什么方向,房屋坐向就是什么方向,这个叫“向”,而房屋所在位置叫“座”,那么坐北朝南的房子,就是位于北侧,门朝南的房子了。在中国,不管是典型的四合院,还是普通的民房,我们在盖房子的时候,都是以大门为中心,向左右展开,进门后都是向左,向右进入里屋,极少往纵方向上走。这样一来呢,如果房子是坐北朝南的,每个房间都有朝南的窗子,或者朝南的那一面。在冬天,阳光会射进南面,屋里就会很暖和,在夏天,由于太阳轨迹北移,阳光直射,所以向南的一面又避免了阳光的照射,屋内就会凉快一些。另外,在中国,夏天刮南风,冬天刮北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这样的房子当然是人人都喜欢啦。但是,在加拿大,情况就大不一样啦。加拿大的房子独立屋居多,一栋一栋的独立屋都是纵向延伸的。可以说,中国的房子都是矮胖矮胖的,加拿大的房子都是瘦长瘦长的。加拿大也有这种中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6
    每人每天的额度, 那频繁地汇能解决问题吗? 
    诸多在加拿大打拼or读书的小伙伴们,距离7月1日中国实施监管反洗钱的政策《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仅剩一个多月,你们准备好马上要到来的换汇变化了吗?不管怎样反正我是认认真真把《管理办法》的文件给看了四五遍,也被打击到了四五次!没别的,就是感觉,海外生活真的不容易!此项文件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于2016年12月28日发布,其中文件第二章的第五条对海外华人影响较大,规定如下: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也就是说,每人每天只能换等额5万元人民币,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下的外汇。那么,超过这个额度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准备各种材料去申报,等漫长的审核。而且,还不一定审核通过!讲到这,不禁心疼下中国各大银行的工作人员们,他们不仅要审核这些换汇者信息的真实性,并且还要特别注意1万美元以上的汇款,为啥?因为上头会严查这些汇款的走向。为了能使这些汇款走向更清楚,中国外汇管理局还发布了一份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条例中规定,以后个人换汇,除了要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7-05-25
    是滴, 我在上篇里也提到了, 每个省都有各自的医疗政策. 下次你来补充魁省吧【图片】
    当很多人都奔着加拿大福利而来的时候, "全民免费医疗"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只包医不包药"又是怎么一回事? 医生诊所和综合医院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有了医疗卡还需要医疗保险吗? ......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 让我们走进加拿大医疗体系一探虚实吧。加拿大医疗, 有人赞有人贬。 赞的人说, 在加拿大动大手术都不要钱, 而且医生技术好, 护士态度好, 事后跟踪服务好, 医院廉洁系统好, 医药保险制度好等等。贬的人说, 在加拿大看病就是等死人! 等, 等, 等, 看急诊要等, 看家庭医生要等, 看专家更要提前数周等! 一点小毛病都诊断出错, 一个小手术都要排期, 一小瓶药都贵翻天…… 再加上医死人的事故, 医患相争的案例等等, 加拿大医疗一直都是政府和民间的热点话题, 毁誉参半, 褒贬不一。在对加拿大医疗体系的看法上, 我和我老公基本上是属于不同派别的。我两者都写, 以让我的陈述更客观一些。 我老公来自于一个医生家庭----老爸是外科主任医师, 老妈是护理部主任, 妹妹是儿科医生。 受家庭的影响, 他看加拿大医疗, 有点儿象内行看门道, 越看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