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学不发达,民间发生瘟疫后,破坏力往往超过战争和饥荒。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疫,民皆疾也。”历代王朝均有瘟疫发生,而宋朝上承五代,下启元朝,享国319年,共发生各类瘟疫49次, 平均6.51年一次, 年均发生概率为15.03%,那么两宋是怎么应对瘟疫的呢? 切实有效的防瘟措施应对瘟疫,需要“防”和“控”两手准备。两宋时期,立足于“防”,多管齐下。朝廷设立了虞部,“掌山泽、苑囿、场冶之事”,职能类似于现在的自然资源部。此外,北宋汴梁道路两侧遍植各色树木,城内艮岳、玉津园等苑圃的建立,美化了都城的环境。各地同样重视城市绿化,出现了“绿树成帷连药市”和“五门路, 四月乳鸦啼绿枝”的景观。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引发瘟疫,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的监狱。北宋景德
137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