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那些事(10) ——耶鲁华裔才女自杀为什么? 文:海纳愚夫 耶鲁华裔才女王璐畅在旧金山金门大桥跳海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岁的生命。 这个在同学与朋友眼中善良、聪颖、温柔、谦逊的女孩,不仅在全美女子数学竞赛中获得第18名的好成绩,还是著名西门子先进奖获得者之一,也是美国教育部设立的总统奖学金候选人之一。 就是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何选择了自杀? 王璐畅2012年秋季进入耶鲁大学,因为精神疾病,随后退学。2014年春季重新入学,属于大一新生。重新入学后,王璐畅并没有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 在面临因为疾病可能再次休学,重新申请进入耶鲁可能被拒绝的情况下,王璐畅以极端的方式,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没有抗住生活的压力,也没有挺过人生过程中的挫折。 华人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即便在自由的美利坚,很多家庭也忽视对孩子的个性与心理健康的教育。 仅仅在洛杉矶,华人孩子课后补习班,比比皆是。华人社区将国内的教育模式与氛围,照搬到了美国华人社区。 华人们口口声声叫着要孩子们融入,一边却继续着国内那种对孩子们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一边拿着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人的孩子做着比较,忽视孩子自我个性与特长的教育,非要孩子将来考上一个名校,来满足作为家长一点可怜的虚荣。 孩子处于中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无所适从,长期以往,形成某种心理精神疾病,就不可避免了。 在洛杉矶,就曾爆出华裔高中生不堪重负,发生自杀的事件。 美国作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制度完善,商业竞争白热化,作为第一二代移民,面临各种压力,是必然的。 但是,要缓解压力,只有不断降低自我的欲望与期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作为成人的家长,尽力去降低对下一代的压力,更多关注孩子的个性与心理健康,保证孩子快乐成长,或许胜过孩子上一所名校。健全的人格,也更利于孩子成人后参与美利坚社会的竞争。 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2015年2月1日 于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