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21
    我也
    留学党表示什么转书转笔之类的课堂小动作这些白人学生全都不会,还要老是让我表演给他们看,,,我也是服了
    momori 1789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21
    呵呵呵....要赔死了!还是乖乖地做个"笨小孩“吧!
    外国人真笨,连闯红灯都不会,你还怕车撞你?敢撞就让司机赔的倾家荡产!(我这是在反讽)
    christinemao 1176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21
    知识产权是应该受到保护……
    大家都知道国外听歌和看电影视频都是要收钱的,自从上次我翻墙到国内网站看电影之后,这群外国佬天天拉着我让我给他们下片!说好的知识产权意识呢?
    nono 1431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21
    哈哈哈...心有同感!
    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算术是真的差啊!而且还很愣!我去便利店买了几样东西,自己算了下是15.5刀,然后结账的时候习惯性地掏出个20刀和一个50美分,店员是个黑人小哥算完钱看着我,楞了一下,满脸疑惑,我也看着他,他接过20刀,然后从抽屉数了4.5刀找零给了我,我也是一脸懵逼。心想算了算了,入乡随俗,入乡随俗。
    心平气和 1175 2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9
    很详细哦!
    前阵子的虐童事件里,据说有幼儿园的老师曾经恐吓小朋友说,“我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可以伸到你家里来,你做什么说什么我都知道”。这句邪恶的话别说是小孩子,就是成年人听了大概也不免心中一凛,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更甚于人身被控制或者身体被伤害的恐怖——它想要操控和摆布的是我们生活和思想的全部。可是其实这种黑镜式的恐怖,这种后现代式的魔幻,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威胁,它正在快速地变成你我需要面对的现实。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如那些幼儿园里无助的孩子,在这样无限长又无处不在的望远镜窥探之下,无力自保,或浑然不觉。新近的一个例子是国内某知名公司。这家公司生产的监控摄像头有一个直播的功能,安装了摄像头的商家可以把监控画面实时向全寰球直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打开该公司摄像头的APP,就能看到正在直播的餐厅和网吧里坐着哪些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如果这些商家公开了定位信息,理论上任何一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找过去。有自媒体根据定位实地探访了几家正在直播的餐厅。在其中一家餐厅,女记者拿着手机给正在用餐的一男一女看,那两人这才知道原来有无数陌生人正在窥探自己吃饭的情景。更可恨的是直播还有弹
    小水US 2214 2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9
    读完后感觉要进入北京的大学真有点难
    1在北京,谁的孩子高考能加分?------直到今天,北京依然会有人很不理解地问那些外地人:“你们在北京上不了学,为什么不回老家?”就像当初任志强质问那些北上广的屌丝,既然买不起房,为什么要赖在大城市?被问的人只能无奈地回一句:“咱北京好呗,就喜欢呆在这”。《中国周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外地人张建党多年来为了儿子在北京上学,交了大量的“赞助费”、“借读费”,可到儿子上高中的时候,招生老师告诉他们,这回就算交多少钱都没用了,他们没有北京户籍,将来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无奈之下,张建党只好又花了大笔的钱和精力,加上在美国的前妻帮助下,给儿子换了一本美国护照。本来是想直接在美国上学,没想到的是,由于儿子现在的身份属于华侨,根据政策,可以回国直接报名参加中国高考,这样的考生还可以享受10分的优惠政策。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官网上,我查了新近的高考加分政策,其中有6类学生是可以直接加10分的:在这6类学生中,首要类就是归国华侨。北京有着全中国最多的优质大学,这些教育资源首先开放的却不是中国国籍的考生。清华大学前段时间甚至公布了新政策,凡是持有外国护照的考生都无需参加考试,只要通过面试即可就
    Mr海 2774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9
    让父母自己去选择想长居的地方就可以了!
    作为中国特异一代的独生子女,80、90后的我们, 从小就和父母建立了更深的情感联系。在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中国一大难题的今天,许多人思考自己在美国的去留问题上,都把父母养老问题列入到重要的考虑层面。有人最终选择了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有人则把父母接到美国养老。而所有把父母接到美国的子女,以及奔赴美国投奔子女的父母,在筹划这一切的时候,理想的画面想必是这样的:父母在美国的蓝天白云下,白天踱踱步、散散心、参加些社区活动,晚上和子女及孙辈共处一室、其乐融融,孙辈还能跟祖父母练练中文。但事实是,现实中这样的情况,不能说确实没有,但是非常罕见……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中的《推手》,就讲了一个留美儿子把丧偶父亲从台湾接到美国养老的故事。身为太极大师的父亲,在美国住得并不习惯。文化习惯上的不同,导致父亲收关离家出走,以父亲独居告终。李安导演的电影是艺术,而现实中的故事,和这也差不太多……今天就借这篇文章,探讨一下独生子女移民后,父母的养老问题。1刚下飞机差点被罚25万!美国西海岸是华人聚集最多的区域,洛杉矶机场每天都有从中国飞来的老人们。他们带着首要次出国的不安,捏着儿女给的中英文通关秘籍,面
    汤圆妈 5046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8
    期待着中国未来的发展能达到目标!
    近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让人瞩目。目前,2009年中国已成为经济总量仅此于美国、全球第二的经济大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09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678美元,在寰球各经济体中排名第100位,但考虑到中国13亿多人口的巨大基数,中国经济增长所积累的巨大财富,在全球也是瞩目的。然而,就在经济迅速发展、财富积累的同时,中国却出现了中产阶级和财富的大量外流。国际上的一般规律是:人才、技术、资金从发达地区逐渐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但中国却恰恰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它反映了国内的什么问题?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尤其值得中国的政策制订者们深思。1中产阶级正在成为第三波移民的生力军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曾出现过两波移民潮,首要波移民大多是混杂着偷渡客的底层劳工,而第二波移民开始于中国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第三波移民开始蔚为大观。与前两波移民不同的是,在新世纪的移民潮中,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技术移民要求来看,评估分数有可能达标的人才基本素质为硕士以上学历、精通英语,3-5年以上工作经验。有这样经历的群体,
    皮皮熊 3393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8
    很牛的一位女性!
    “原谅我如此固执地选择远方,假装看不到你眼中的泪光。”1998年,26岁的符江秀初到美国,给母亲写下了这封信。和很多人一样,“美国梦”之路并不容易。她曾在餐馆端过盘子,社区大学里当过教师,半路出家自学成才做过软件工程师,在盛名军火商和北美较大的电力公司工作过,2010年投身商海从事房地产投资。美国国会议员中鲜有华裔,26岁才开启美国梦的符江秀,希望成为共和党的首要人。小时候她在军马场长大,虽然家里环境不好,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在邻居的帮助下,她还是展现了过人的天赋:6岁就作出押韵的五言律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深深吸引着她,长期的阅读养成了符江秀心无旁骛、专心做事的好习惯。11岁时,她离开家里到县重点中学读寄宿学校。高中毕业之后,符江秀只身前往人生地不熟的广东,在某日资企业找到了工作。几个月之内,她就学会了说广东话,业余时间她还买来磁带自学日语。图为21岁的符江秀在广东东莞打工时的照片。1995年,她得到了香港东亚银行的工作机会。在香港打拼是符江秀一生中受到文化冲击较大的日子,这也它奠定了她日后独行美国,进一步追求梦想和自由的基础。一个人走南闯北,独自求学谋生的生活对符江秀来说已是习
    Mr海 1663 2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8
    这种在美国的中国人晚年赌钱生活,很久就巳经在流行,无论是大城市的纽约,还是中小城市的佛州,有赌城的地方,中国人最多!
    来自河北的葛大爷,中年丧偶,女儿嫁给了老外,老外不同意和老人住在一个屋檐下,女儿只好单独为老父亲租了公寓。葛大爷每天往返不同赌场,吃顿免费午餐,和中国来的同龄人聊聊天,顺便把代币用掉,权当娱乐。他很享受:“这种生活很充实,比成天在家独自对着电视强太多了。”一中午刚过,蒙特利公园市的丁胖子广场人头攒动。四五十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三五成群地在路边闲谈,有的站着,有的蹲着,目光殷切地盯着一个方向。随着一阵大型汽车特有的、令人不安的发动机噪音传来,蹲在地上的人们站起身,抖了抖蹲麻了的双腿。一辆灰色的百人大巴缓缓停在他们面前,老人们兴致高昂地上了车。不明就里的人会以为这是去看美景的“夕阳红”老年团观光大巴,相反,它通向祸福难料的城堡——我上班的地方,洛杉矶好运来赌场(化名)。半小时后,大巴稳稳地停在了一排颇有气势的建筑面前,老人们依次下车,步伐比平时快得多,然后依次走进了自动双开玻璃大门。一眼望去,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而最年长的,已然白发苍苍,弓腰驼背,拄着拐杖,约莫七八十岁,走起路来风雨飘摇,颤颤巍巍。李叔和李婶是老人专列的常客,一周最少光顾好运来赌场四五次。他俩
    沉默的熊 2730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8
    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中国的现状……谢谢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篇财经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家庭债务上升 工薪阶层负债最重】【中国家庭债务上升东部、80后、工薪阶层负债最重】去年至今,金融系统、地方政府、企业合力演绎了经济去杠杆。但近来小额贷款的火爆,让居民家庭杠杆率问题显现,中国家庭负债有多重?中国家庭高负债主要是被城市房产“绑架”。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家庭之间显现出较大差异然后不少网友表示:巴赫的天空下:楼市一旦崩盘就是负资产。。。。。猪才笑我丑:房子,车子,老婆,养孩子,哪样不要钱?二十年前娶个老婆只要一袋米,现在,娶个老婆呢,简直要命,工作几十年,连一个厕所也买不起。Khen科:算了算基本上半辈子时间要花在买房还贷。后半辈子时间还要考虑孩子买房。人生就是这样Leo灬路:我感觉应该是中产阶级负债率较高,因为穷人阶级根本连买房首付都拿不出来,何谈去负债?所以单看家庭负债率是不合理的。。。看起来负债率不高,但是分母里有大部分是负债资格都没有的穷人。。。新时代新活力:感觉现在社会的大实话,让一小部人富起来了,带动另一大部分人负起来了!各种负债累累,房贷,贷款,信用卡,花呗,借吧……都上瘾了,导向一个深坑里不断打鸡血还债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8
    与时代同步,年龄不是问题!看到90多岁的她,每天都在享受生活和学习,我们不可能停的.
    这是一个喧嚣和浮夸的互联网时代,许多鼎鼎有名的财经作家,其实并没有接受到任何经济学科班训练。许多耳熟能详的高频词汇,例如区块链和灰犀牛,许多使用这些词汇的人,除了词汇本身之外,几乎对区块链技术或者灰犀牛渊源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显得那么弄潮和前卫。这个小文用灰犀牛一词,无非也是凑个俗趣,去穿越时间之河,看蹉跎岁月中,中国民众在未来数十年或多或少要遭遇的事情,尽管他们现在可能还假装视而不见。寰球越来越精彩,挣大钱越来越难包括精英阶层在内的许多国民可能会面临这种感慨,即中国经济日益繁荣,民众生活显著提升,但也会面临这样的困惑,寰球越来越精彩,挣大钱却越来越艰难。为什么?这头灰犀牛的降临,是随着急风暴雨一样的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进入到静水流深阶段之后的事。回顾一下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中国暴富阶层的出现,先是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商贸和实业的企业家,标志性的人物是傻子瓜子年广久。然后是制造业向纵深发展和互联网的崛起,标志性品牌是奇瑞吉利汽车和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接下来则是新世纪之后城市化的迅捷推进和金融地产的光彩,金融家和地产商纷纷排到富豪榜单的前列。近年来随着“双创”浪潮,BATJ君临天下
    凑热闹 4480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2
    看见退休了的朋友们在中国都喜欢打麻将.
    1当中国老人在跳广场舞的时候日本老人却在关心中国政治------一位中国社会学者被邀请前往日本进行访问交流,在日本的一所“老年大学”里,他见到一位很普通的日本老人,正在埋头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政治与社会的读书报告。像这样的日本老人还有好几个,他们较大的都快80岁了,一听说来了为中国社会学者,立刻围住了问这问那,从中国经济发展到户籍制度,问了个遍。这位学者很疑惑,问老人们:“你们都退休不工作了,为什么还这么关心国际政治,关注中国问题?”老人们回答,他们不仅仅关心中国政治,也关心美国政治、欧洲政治,每个人每学期要上很多不同的课。包括有艺术类的美术、文学、音乐;社科类的政治、经济、历史、人类学、社会学;理科方面的自然、科学、现代科技;等等。此外还有环境学、心理学等课程,当然也有“健康”这样特别针对老年人的课程。这次的访问让中国学者印象很深刻,回去问在中国同样上老年大学的父亲,你们在老年大学里面学习国际政治吗?”父亲说完全没有这样的课程。他这学期主要是上两个提高班继续练习书法和摄影,另外他新报了声乐和电脑班。学者的父亲在看了日本老年大学的课程表后,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个我们没法和人家比。”后来他
    Mr海 2540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2
    感觉掉进了电影里,梦幻般的世界!
    俺打小就不爱看外国电影,主要是对外国人脸儿盲,总觉得外国人长相名字都差不多,经常是电影都看了半天了连谁是谁还没弄清,呵呵!俺虽不爱看外国电影,但对那些“探索发现”、“勇闯天涯”、“一生必去的1000个地方”、“国家地理频道”、“环球猎房人”之类的介绍寰球各地风光名胜、风土人情之类的电视频道节目却情有独钟,这一切也都源自俺儿时起就怀揣的一个周游寰球的远大梦想。俺这个几乎不看外国电影的人有一日之内居然专门在网上搜索起了《指环王》和《霍比特人》,这都缘于大约几年前看一个国外的旅游频道时看到主持人来到了一个如梦幻般美丽神奇的地方——霍比特小矮人的村庄霍比屯,当时一下子就被这个地方迷住了,也才知道它在新西兰北岛,是美国电影《霍比特人》和《指环王》的外景拍摄地,打那时起走进霍比屯就成为俺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电影《指环王》和《霍比特人》是由好莱坞的新西兰籍导演彼得 . 杰克逊执导拍摄的两部大片,其中《指环王》拍摄始于1999年,耗时7年完成,《霍比特人》拍摄自2011年至2012年。这两部电影在情节内容上有关联,虽然《霍比特人》后拍,但其故事情节发生在《指环王》之前。这两部影片虚构了一个磅礴如史
    Prisca1966 3429 22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2
    哈哈哈都不是!是因为99%的人都开车出入,所以,只有极少数人是在人行道上行走的. 这边也极少有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的
    讲讲“中国式过马路”吧。。。这算是什么中国式啊啊啊。。。明明全寰球通行么。。。在加拿大待了这么久了,无数次见到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这些“中国式过马路”的人中,有黑的白的也有亚裔,有学生,也有穿着西装的白领。但这不算什么。。。这事儿的高潮是:有一日之内我晚上回家,一(jiu)不(shi)小(gu)心(yi)中国式过马路了一把。穿过马路后,发现身后的两位警察叔叔也跟着过来了
    清风玉竹 1599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2
    是的,自家院子里的树,贵啊!
    新西兰这边对于生态控制的很严啊,砍树还要申请,而且砍树的工具都很专业啊,哪像国内,一把斧子走天下。从中国带的东西过来,连木制品都不行,估计是怕生物入侵吧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2
    信任很重要!
    作者 | 庄佩璋一、聪明人应该富有,异常聪明应异常富有,才符合逻辑,当然,如果聪明人懒惰,肯定不富有,但是中国人不仅异常聪明,而且异常勤劳,却不富有,为何?中国人的聪明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在美国,你去商场买东西,事后不论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货。因此,有一些中国人假如过几天要出席重要宴会,就去“买”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后,再去商场退货。美国商店还有一桩好事:买贵了,可退差价。于是有些中国人就趁平时不打折,但尺寸、颜色较齐全的时候,把货品买回来,等到大减价的时候,再把收据拿去退差价。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洋洋得意,还到处宣扬自己的聪明,甚至纳闷为何别人都那么“愚蠢”,不会利用这个“漏洞”。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许多股友在讨论巴菲特的选股标准时,却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强调的:他非常重视一家公司CEO的诚信,不够正派的公司他绝不考虑。今天你会钻法律的漏洞,明天你掌权了,就会去修改法律,让自己的违法变合法。这几年来,我们看了太多这种例子。二、10年前,我带3岁多的儿子到美国旅行,寄宿亲戚家。亲戚拿出一个全新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给我,说:
    Mr海 5355 3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1
    有机会去看!
    1高福利并不等于高税收------说起来你或许不相信,有一个社会福利超高的城市,市民们只管领福利,从来都不需要交税。我们都知道,北欧几个国家都是以高福利著称,但同时也是高税收,那么,这个不用交税的城市,靠什么支撑呢?我们先看一下这里的福利高到什么程度吧?2014年这里发布了一条“扶贫”告示:凡是年收入低于68万人民币的家庭,政府就要给你们补助了。68万,直到今天,这在中国都算得上中产家庭。在这里,只能算贫困线以下。说几个关键词,你就能猜到这是哪里。沙漠,中东,石油,土豪,摩天大楼。没错,这里就是可以娶四个老婆的土豪之城——迪拜。相信很多朋友一定猜到了,迪拜啊,石油土豪,还需要收什么税?天天卖油就能供得起所有市民的土豪生活了。但迪拜的高福利,无税收,还真不是因为有石油。2卖石油真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迪拜是阿联酋较大的城市,却是石油存储量最少的城市之一。目前探明,整个阿联酋有全寰球9.8%的石油,而首都阿布扎比就占了全国的90%。和阿布扎比相比,迪拜真的算命不好的。但迪拜在寰球上的名气,远比阿布扎比要大,这是因为迪拜并没有躺在那一点石油上面“混吃等死”,不思进取。更重要的一点原
    Mr海 2798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1
    中国人真历害
    日本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买下寰球的他们,如今要面临被中国人买下的命运。其中“被买下”最严重的,就是日本第二大岛屿——北海道。这个位于日本北部,以樱花雪景,薰衣草花海享誉寰球的岛屿,中国人并不陌生。就算没有去过,也肯定在偶像剧里见过的薰衣草花海。电影《非诚勿扰》里,舒淇和葛优就曾在这个风景宜人的地方谈情说爱,海誓山盟。就是这么一个对日本来说为之骄傲和重要的岛屿,现在几乎就要被中国人买下了。据日本《产经新闻》的专题报道,面对越来越多中国人在北海道置地买房,“北海道已成为中国人天下,10年后恐怕会变成中国的“第35个省”。中国人“买下”北海道到了什么程度了呢?根据日本政府统计,目前外国资本(主要是中国资本)所购买的日本山林面积大约为800公顷。但该数字与《产经新闻》所公布的数据出入很大。据《产经新闻》报道仅日本北海道地区,外国资本购地就达到1878公顷,这还只是被证实的部分。而一位叫做野口东秀的教授则在媒体上声称,实际数字可能是官方发布的10~12倍,而今后态势还会进一步扩大。照此说法换算,也就是说野口东秀将这一面积预估到了8000公顷~9600公顷。用这个数字范围换算,几乎已经相当于3个
    Mr海 6937 1
  • AmyQue 回复了帖子 2017-12-11
    很有意思的篇文章!
    一篇名为《永别了 上海》的离别信刷遍朋友圈,让“Loser妈妈”成了网络热词,引发了国内中产阶级的思考。因为高房价、孩子教育、丈夫出轨等各种因素一怒之下带着4岁儿子离开上海直接移民英国。抛出纠结话题:200万,是让孩子独自留学,还是带着孩子直接移民?如果现在作为中产阶级的你也面临:正在纠结学区房还是想将低龄的孩子独自送去留学,是送孩子留学还是带着孩子直接移民?如果你还没答案,不妨看看这篇离别信的主人公“Loser妈妈”的心路历程……以下是原文:永别了 上海我是个Loser,作为一个妈妈。为弥补4岁的儿子,不久前,我带着他去了英国,在中秋这个团聚的日子,我却要跟上海这座城正式永别。从前只在书中看到“永别”两个字,在我34岁的年龄,父母健在,孩子尚小,还未经历永别。但在我心底,这两个字是充满仪式感的,我一直预备着它的仓促到来,隐隐觉得在别人与我永别之前,可能会是我永别在先。之所以有这样的预感,是因为我主动清空了内心的安全感。我原以为这人生的断断续续,已不足以我多说一句,但这两天看到网上一位英国留学生感叹自己花近乎200万,在英国留学结果懊悔不已的事,让我想起几桩旧事。我觉得人生的不幸之一,
    梦小小 2077 2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